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5.咽喉病


9 5 . 咽 喉 病 
 

咽喉病 二画~三画 799 ] 
​方见“头痛 ·二圣散 ”。 治  缠喉风 , 急喉痹。方见“头痛·二  圣散 ”。 
​二灰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二十三方。治缠喉风, 或突感咽  喉阻塞。灯心 ( 烧灰 ) 、炭上白灰、  白僵蚕 ( 炒 ) 各 等分。为 细末。每  服一钱匕, 以生姜、蜜水调下。  《三因极一病证方沦》卷九  方。治肺疽吐血。红枣 ( 和核烧 ) 、  百药煎 ( 煅 ) 各 等分。为 细末。每  服三钱 ,以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六  方。功能通乳。治产后乳汁不通 ,  乳房结滞热肿。蔓荆子 ( 烧存性 ) 、  皂角刺 ( 烧存性 ) 各一两。为细末。  每服 二 钱 匕 , 以 温 酒 调 下 , 不 拘  时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  方。治妇 人 经 血 不 止。蚕蜕 ( 烧  灰) 、箬叶 ( 烧灰 ) 各等分。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 , 以温酒调下。 

​二黄汤 治 咽喉生 毒疮。方  见“脏腑热证·二黄汤”。  人参丸 治咽喉中如有物 , 梗  塞气噎 , 饮食不下。方见“惊悸怔  忡·人参丸 ”。 
​人参甘草汤 《医方类聚》卷  七十五引《经验秘方》方。治咽喉  肿痛。甘 草 ( 去 皮 ) 一 两 , 桔 梗五  钱 ,人参二两半 , 黄芪二钱。为末 ,  每服三钱, 水煎 , 趁热小口啜饮尽。  若咽肿痛剧 , 加生姜三片。  人参甘桔汤 治感冒风热 , 火  气熏逼痘疮 , 蕴毒上攻 , 咽喉肿痛。  方见“感冒·人参甘桔汤”。 
​三神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咽喉门》方。治咽喉热肿 , 语声不  出 , 喉中似有物梗状。荆芥穗、桔  梗( 去芦 ) 各一两 , 生甘草半两。为  末 , 入 姜 三 片 , 水 煎 温 服。不 拘  时候。  三黄解毒汤 《疡医大全》卷  十七 方。治 咽 痛。黄 连 二 钱 , 黄  芩、焦栀子、黄柏各一钱五分。水  煎服。 

​三解汤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二方。治脾肺壅热 , 咽膈肿疼  不利。甘草 ( 炙 , 锉 ) 一分 , 荆芥 穗  半两 , 牛蒡 子 ( 隔 纸 炒 ) 一 两。为  末 ,每服三钱匕 ,水煎温服。  干地黄 丸 治咽喉 干痛。方  见“齿病·干地黄丸 ”。  干枣丸 治伤寒热病后咽痛。  方见“伤寒·干枣丸”。 

​干姜散 治悬壅 肿 , 生息肉。  方见“痢疾·干姜散 ”。  土萆薢 汤 治咽喉 恶疮。方  见“杨梅疮·土萆薢汤”。  大青汤 治咽喉唇肿 , 口舌糜  烂。方见“伤寒·大青汤 ”。  大青饮 治伤寒后咽喉肿塞。  方见“伤寒·大青饮”。 
​万金丹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 二方。治喉 痹危急者。巴 豆  (连皮 ) 一枚。纸 裹 巴豆 , 中 腰 切  断 ,以线系分塞两鼻孔内熏之。须  臾喉通为效 , 将药取出。  口燥膏 治咽喉不 利。方 见  “口唇舌病·口燥膏”。  千两 金丸 《外科 理例 · 附  方》方。治喉 风喉闭。天名 精、铜  青、大黄、牙硝各五钱。为细末 , 以  白梅肉捣烂为丸 , 每丸重二钱 , 以  绵裹口中 , 含化吐出。 

​ 小鹏砂散 《鸡峰普济方》卷 800 咽喉病 三画~四画 ]  二十一方。治咽喉肿痛及喉闭气  不通 , 证情垂困 者。硼砂、马牙消  各一两 , 白矾二 钱 , 冰 片少许。为  细末。取鲫鱼 胆一枚 , 用汁 和药 ,  复填胆内阴干 , 取出研细。每用一  字 ,吹入喉中。 

​子母两富汤 《辨证录》卷三  方。功能滋肾润肺。治咽喉干燥 ,  久而疼痛。熟地、麦冬各三两。为  末 ,水煎服。服十剂。卷四两药各  用二两 , 治肺燥久咳不愈 , 口吐白  沫 ,痰带血腥。 

​马牙消散 《太平圣惠方》  卷三 十 五 方。治 喉 痹 , 而 气 欲绝  者。马 牙 消、消石、硼 砂 各 半 两。  上药入瓷瓶内 , 以盐泥固济 , 慢火  煅成汁 , 候冷取 出 , 细 研为散。每  服半钱 , 于舌根处含化咽下 , 或吹  入喉中。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七方。  治口疮。马牙消 ( 为末 ) 一两。每  含一钱匕于口中咽津 ,日三五度。 

​马勃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四方。治骨鲠于喉。马勃、白  矾灰、牛蒡子 ( 炒 ) 、陈皮 ( 去白焙 )  各半两。为细末 , 用浆水丸如樱桃  大 ,口中含 ,化下。一方无陈皮。 

​马鞭草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六方。治马喉痹 , 红肿连  颊。马鞭草根取汁 ,每服一合。  开关 散 治 缠 喉风 , 气 息不  通。方见“中风·开关散 ”。 

​元参 升 麻 汤 治 发斑 咽 痛。  方见“温病·元参升麻汤”。  五痹散 《御药院方》卷九方。  治咽喉肿闭不通。白僵蚕 ( 微炒 ) 、  大黄 ( 生 ) 各一 两。为细 末。每服  五钱 , 以生姜自然汁三分、温蜜水  七分调, 细细服下。 

​太仓公蜂房散 《洞天奥旨》  卷十 六方。治喉 痹肿痛。露蜂 房  (烧灰 ) 一分 , 冰片二厘 , 白 僵蚕一  条 , 乳香二分。为细末 , 每 用适量  吹喉内。 

​ 比金丸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二 十二方。治 喉痹。铅白霜 半  两 ,青黛一两 , 甘草半两。为细末 ,  以醋糊丸如芡实大。每用口中 含  化 ,痰出为效。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二  方。治血痔出 脓血 , 及肠风痔瘘。  密陀僧、白矾、槐子 ( 炒 , 为 末 ) 、皂  荚( 烧灰研 ) 各一两。密陀僧、白矾  入瓷罐内烧至通赤 , 放冷取出 , 为  细末 ,与槐子、皂荚和匀 , 以糯米饮  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 以米饮  送下 ,空腹服。 

​比金 散 治 咽 喉 闭塞 不 通。  方见“咳血吐血·比金散 ”。  升麻丸 治伤寒咽喉肿 塞  急痛。方见“伤寒·升麻丸 ”。  治伤 寒后 喉 内生 疮。方 见“伤  寒·升麻丸 ”。  升麻汤 治毒气盛 , 咽喉不  利或疼痛。方见“产后病·升麻汤  ”。 治咽 喉生疮。方见“产  后病·升麻汤 ”。 

​升麻散 治喉痹。方见“口唇  舌病·升麻散 ”。  丹砂酒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二方。治急喉痹。朱砂、肉桂  (去粗皮 )、绛矾各 一钱。为细末 ,  每用以少许好酒浸良久 ,含咽之。  丹砂散 治咽喉肿痛 , 咽物妨  闷。方见“疱疹痤疣·丹砂散 ”。  丹溪 喉 闭 丸 亦 名巴 霜 顶。 咽喉病 四画~五画 801 ]  方见本病证门“巴霜顶”。  乌龙散 治咽喉肿痛 , 痰涎壅  盛 , 喉 风 , 喉 痈 , 乳 蛾。 方 见“痢  疾·乌龙散 ”。  乌龙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  一方。治喉痹、缠喉风。皂角刺 ( 为  末, 水浸取汁 ) 七两 , 草 乌头、天 南  星、大黄 (为末 ) 各一两。上药合煎,  去渣熬膏 , 倾入瓷器内, 待微凝 , 入  朴硝末一两搅匀, 候冷再入白僵蚕  末一两 ,和匀收贮。每服半匙 , 以甘  草煎汤或茶清化下 , 不拘时候。如  药干则以好酒少许润之。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  又名乌 金散。治 诸肿毒 痈疽。木  鳖子 ( 去壳 ) 、半夏各二两 , 小粉四  两 , 草 乌 头半 两。上药 用 慢 火炒  焦 ,为细末 , 每取适量水调 , 敷疮四  周 ,或以醋调亦可。 《洞天奥旨》  卷十四方。治 阴发背 , 色黑 凹陷 ,  不知痛。老生姜半斤。为细末 , 以  猪胆汁、明矾末调敷患处 , 周围以  纸盖之 ,干则用热水润之。知痛黑  水出 为 效 , 如 不 知 痛 而 出 黑 水  难治。  乌头 散 治 缠 喉 风及 喉 痹。  方见“痿痹·乌头散 ”。  乌扇 膏 治 伤 寒热 病 , 喉中  痛 ,闭塞不通。方见“伤寒·乌扇  膏”。  巴霜顶 《串雅内编》卷三方。  又名丹溪喉闭丸。治缠喉风 , 胸膈  气紧, 咽喉 肿 痛 , 手 足厥 冷等 证。  雄黄一钱 , 郁金五分 , 巴豆 ( 去壳 )  七粒。为细末 , 醋糊丸麻子 大 , 再  以冰片、麝香各少许为衣。每服五  分 ,以清茶水送 下。如喉噤 塞 , 用  竹管纳入喉 , 须臾吐痰为效 , 未效  再服。  双砂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卷四方。治 骨鲠 喉。砂 仁、草果、  威灵 仙 各等 分。入 砂糖 少 许 , 水  煎服。  玉丹 治喉蛾。方见“口唇舌  病·玉丹”。  玉芝 散 治 小 儿 咽喉 肿 痛。  方见“口唇舌病·玉芝散 ”。  玉尘散 治咽喉肿痛 , 口舌生  疮。方见“衄血·玉尘散 ”。  玉钥 匙 《三 因 极一 病 证 方  论》卷十六方。治风热喉 痹, 及 缠  喉风。火硝一两半 , 硼砂半两 , 樟  脑一字 , 白僵蚕一分。为细末 , 每  用半钱, 吹喉中。  玉粉丸 治寒痰凝结 , 咽喉不  利 ,语声不出。方见“咳嗽·玉 粉  丸 ”。  玉错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四方。治一切骨鲠于喉 , 或竹  木签刺喉。蓖麻子 ( 去壳 ) 一两 , 凝  水石( 研 ) 二两。先研蓖麻子为膏 ,  再入凝水石末, 同研成散。每用一  捻 ,置舌根处 ,以冷水送下。  甘草汤 治伤寒少阴病咽痛。  方见“伤寒·甘草汤 ”。  甘桔 汤 治 咽喉 痛 , 声 不  出。方 见“小儿 热 证· 甘 桔 汤  ”。 亦名桔梗汤。治少阴病咽  喉痛。方见“伤寒·桔梗汤 ”。  甘桔防风汤 治痘疹后余 毒  未净 , 咽喉疼痛。方见“痘疹· 甘  桔防风汤”。  甘露散 治咽喉肿 痛。方 见  “脏腑热证·甘露散 ”。  石胆散 治缠喉风 , 喉中结塞  不通。方见“齿病·石胆散 ”。 802 咽喉病 五画 ]  石莲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四方。治咽喉似物噎塞 , 饮食  不下。石莲子 ( 炒 , 取肉 ) 、人参、杵  头糠各一分。为末。每服三钱匕 ,  水煎 ,食后温服 ,日三次。  龙胆丸 治瘴毒 , 咽喉 肿痛。  方见“惊风惊痫·龙胆丸 ”。  龙胆膏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 二 方。治 咽 喉 肿痛 , 及 缠喉  风 , 粥 饮 难 下。龙 胆 一 两 , 胆 矾  (研 )、乳 香 ( 研 ) 各一分。为细末 ,  熔沙糖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 , 以  绵裹含化咽下。未差再服。  龙珠丸 治 喉痹缠 喉风。方  见“头痛·龙珠丸”。  龙脑丸 《太平圣惠方》  卷三十 五方。治 咽喉肿 痛。龙胆  一分 , 白药一两。为细末 , 蜜丸如  芡实 大。每 用 一 丸 , 口 中 含 化。  治喉痹缠喉风。方见本条“ ”。  治热痰咽干 , 膈痰结实 , 咽喉不  利。方见本条“ ”。  《圣 济总录》卷十 六方。治  头痛头旋眼花 , 及喉痹缠喉风等。  龙脑( 研 ) 、丹砂 ( 研 )、马牙消 ( 研 )  各一分 , 麝香 ( 研 ) 半钱。为 末 , 羊  胆汁和丸如黑豆大。每用一粒 , 入  两鼻尽头 , 去枕仰卧 , 涎唾从喉内  出则愈。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六 方。  治多年上气咳嗽。龙脑一钱 , 诃黎  勒皮半 两 , 皂荚 ( 炙 黄去 皮子 ) 一  挺。后二味为 末 , 再入龙脑 研匀 ,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 空腹  煎贝母汤下。日二夜一服。  《圣 济 总 录》卷 六 十四 方。  (1) 治热痰 , 咽干烦渴。龙脑一字 ,  铅白霜一分 , 甘草 ( 炙锉 ) 半两 , 凝  水石( 火烧赤 ) 一分。为末 , 饭和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含化三丸至 五  丸。( 2 ) 治 膈 痰结 实 , 咽喉 不 利。  龙脑三钱, 丹砂一两 , 白矾 ( 熬枯 )  半两 , 半夏三两。为末合匀 , 姜汁  煮面糊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五丸 ,  食后临卧温水下。  《圣 济 总录》卷 二十 八 方。  治伤寒时疾发豌豆疮 , 及赤疮子未  透 , 心烦 狂 躁 , 气 喘妄 语 , 或 见 神  鬼。龙脑一钱。为末 , 旋滴猪心血  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 , 紫草汤  化下。  生姜汤 治小儿咽喉肿痛 , 毒  气热极 , 咽喉不利。方见“胸痹 心  痛·生姜汤 ”。  白矾散 治悬壅垂长 , 咽中  妨闷。方见“眼病·白矾散 ”。  治喉痹、缠喉风。方见“眼病 ·  白矾散 ”。 治咽喉疮。方  见“眼病 ·白矾散 ”。 亦名  盐花散。方见本病证门“盐花散”。  白金丸 治喉风乳 蛾。方 见  “癫狂痫·白金丸”。  立应丸 《医方类聚》卷七 十  四引《是斋医方》方。治缠喉风、急  喉痹。白僵蚕、白矾各等分。为细  末 ,蜜丸含化。  立效散 治婴儿咽喉肿痛 , 气  塞不通。方见“头痛·立效散 ”。  立通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 二方。治咽 喉闭塞不通。蚰  蜒( 阴干二七条 ) , 矾石 ( 半生半烧 )  一分 , 白梅 肉 ( 炒 ) 二七 枚。为 细  末。每用半钱匕吹喉内 , 或以水调  下。得吐为效。  玄参丸 治缠喉风。方见“口  唇舌病·玄参丸 ”。 咽喉病 五画~六画 803 ]  玄参升麻汤 治热毒喉闭肿  痛。方见“伤寒·玄参升麻汤”。  玄参散 治伤 寒咽喉连舌肿  痛。方见“伤寒·玄参散”。  半夏汤 治 少阴咽 痛。方见  “呕吐呃逆·半夏汤 ”。  半夏桂甘汤 《金匮翼》卷五  方。治阳虚咽喉疼闭。肉桂、炙甘  草、半夏 ( 制 ) 各等分。为末 , 每服  三钱 ,水煎细细饮之。  半夏散 治少阴病咽喉痛。  方见“伤寒·半夏散 ”。 治咽喉  病。方见“伤寒·半夏散 ”。  发声 散 治 咽 痛 生疮 妨 闷。  方见“失音·发声散 ”。  地仙散 治虚火烦躁 , 风壅喉  闭。方见“痨瘵·地仙散”。  地黄煎 治 伤寒后积热上  攻 ,咽喉肿痛不能咽食 , 口中生疮 ,  涎出不止。方见“痈疽·地黄煎  ”。 治 咽 喉 肿 痛。方 见“痈  疽·地黄煎 ”。  朴硝散 治小儿咽喉舌肿胀。  方见“眼病·朴硝散 ”。  百药煎散 《医学心悟》卷三  方。治咽痛。百药煎五钱 , 硼砂一  钱五分 , 甘草二 钱。为细末 , 每服  一钱 ,以米饮调和 ,食后服。  百部 汤 治 肺 实热 , 口 干咽  痛。方见“哮喘·百部汤”。  吐痰散 治伤寒毒气入胃 , 喉  中闭闷。方见“伤寒·吐痰散”。  竹茹 石 膏 汤 治 疫喉 白 腐。  方见“温病·竹茹石膏汤”。  伏龙肝散 治喉痹。方见“产  后病·伏龙肝散 ”。  血余 散 治 食 鲠 绕喉 不 下。  方见“伤寒·血余散 ”。  冰硼散 《外科正宗》卷二方。  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 , 及 久咳痰  火 , 音哑作痛。冰片五分 , 朱砂六  分 ,玄明粉、硼砂各五钱。为细末 ,  每用少 许吹 患处 , 甚 者日 搽五 至  六次。  导赤 散 治 小儿 疮 疹 , 咽 喉  痛。方见“小儿热证·导赤散 ”。  收火 汤 《辨证 录》卷 三 方。  功能 滋 补肾 水 , 引火 归 源。治 阴  蛾 ,咽喉肿痛 , 日轻夜重 , 喉间亦长  成蛾。熟地三两 , 山茱萸一两 , 茯  苓五钱, 肉桂三钱。水煎冷服。  如圣丸 治咽喉肿痛 , 水浆不  下。方见“泄泻·如圣丸 ”。  如圣 汤 《小 儿药 证 直  诀》引《董 氏小 儿癍 疹备 急 方论》  方。治小儿咽喉疼痛 , 及疮疹毒攻  咽喉 , 肿痛生疮 , 不能下乳食。桔  梗( 锉 ) 、生甘草、牛蒡子 ( 微炒 ) 各  一两 , 麦冬 ( 去心 ) 半两。为末 , 二  岁儿每服一钱 , 以开水缓缓送下 ,  不拘时候。 《医方 类聚》卷七 十  五引《施 圆端效方》方。治咽喉 噎  塞 , 咳 吐 脓 血。 桔 梗 二 两 , 甘 草  (炒 )、陈皮、半夏 ( 姜制 ) 各一 两。  为末 , 每服三钱 , 入姜七片 , 水煎 ,  食后温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 十  三方。治肺痈 , 咳吐脓血 , 日久不  差 ,胸满振寒 , 脉滑数 , 及咽干咽痛  等。方同《金匮要略》桔梗汤 , 参见  “伤寒·桔梗汤 ”。  如圣 散 治 喉 痹。 方 见“中  毒·如圣散 ”。 治卒觉喉中  结塞不通。方见“中毒·如圣散  ”。 治时气缠喉风 , 咽塞 , 水谷  不下 , 牙关紧急 , 不省人事。方见 804 咽喉病 六画~八画 ]  “中毒·如圣散 ”。  如神散 治咽喉痈。方见“痈  疽·如神散 ”。  如雪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 四 方。治 膈 热 咽干 , 风 毒攻  心 ,狂闷。朴消一钱 , 黑豆 皮 ( 生 )  二钱匕 , 木香二钱匕 , 大黄 ( 生 ) 一  钱匕。除朴消外 , 为粗末 , 水煎去  渣 , 下 朴消 搅 匀温 服 , 不 拘时 候。  以微利为度。  杏仁 丸 治 咽 喉 食即 噎 塞。  方见“咳嗽·杏仁丸 ”。  杏仁 散 治 咽 喉疼 痛 , 欲失  声。方见“口唇舌病·杏仁散 ”。  豕膏 治结 喉卒生 痈。方见  “痈疽·豕膏 ”。  吹喉散 《鸡峰普济方》  卷二十一方。治咽喉闭塞。铜绿、  胆矾、白僵蚕、朴硝各 等分。为细  末 ,每用少许吹喉中。 《杨氏家  藏方》卷十一方。治咽喉肿痛。朴  硝( 别 研 ) 四两 , 生 甘草 ( 研末 ) 一  两。每用半 钱, 敷口 中。如 肿甚 ,  以竹筒吹入喉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方。治三焦大热 , 口舌生疮 , 咽喉  肿塞疼痛 , 神思昏 闷。蒲黄 一两 ,  芒硝八两 , 青黛一两半。取生薄荷  汁一升 , 与上药同入瓷罐中 , 用慢  火熬干 , 研 细。每 用一字或 半钱 ,  敷于口 内 , 良 久出 涎 , 吞 之不 妨。  或咽中肿痛 , 取药半钱许 , 用竹筒  吹入咽喉。  利膈 散 《博济 方》卷二 方。  治上焦风壅 , 胸膈不利 , 咽喉肿痛  生疮 , 及风热牙 痛。荆芥穗、牛蒡  子各一两 , 甘草 ( 炮 ) 三分 , 白牵牛  (炒 ) 二两。为细末。每用一钱 , 入  盐少 许 点患 处。牙 痛 , 入 川 椒 一  粒 , 为末 , 入盐 二 钱水 煎 , 热 含 口  中 ,冷吐出。《御药院方》及《烟 霞  全效方》有防风 ,无荆芥穗。  角蒿散 治口疮久不瘥 , 延至  咽喉。方见“口唇舌病·角蒿散”。  羌蓝汤 治外感发热 , 咽喉肿  痛及 痄腮 等。方见“感 冒 · 羌 蓝  汤”。  启关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三方。治风热客于上焦 , 悬痈  肿痛。牛蒡 子 ( 炒 ) 、生 甘 草 各 一  两。为末。每 服二 钱匕 , 水 一盏 ,  煎六分, 即含口中 ,良久咽下。  附子丸 治伤寒毒攻咽喉 , 肿  痛。方见“伤寒·附子丸 ”。  附子散 治咽喉不 通。方 见  “痢疾·附子散 ”。  青木香汤 《外台秘要》卷  三引《古 今录验方》方。治春夏 忽  觉咽 喉 肿痛 , 兼 下痢。青 木 香 二  两 ,黄连 ( 去毛 ) 一两 , 白头翁二两。  为末 , 水煎温服 , 日三次。小儿服  五分之一。忌猪肉、冷水。  《活 幼心 书 · 倍 效 方》方。  功能疏理阳明经 , 祛风热温气。治  小儿阴 茎无 故肿或 痛缩 ; 咳嗽 咯  痰 , 气 喘。青 木 香 ( 去 芦 )、枳 壳  (炒 ) 各半 两, 甘草 二钱半。为末。  每服三钱 , 水煎温服, 不拘时候。  青龙 散 治 咽 喉 肿痛 妨 闷。  方见“咳嗽·青龙散 ”。  苦药子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八十 一 方。治小 儿 咽喉 肿 痛。  苦药子、白僵蚕各等分。为细末 ,  每服 半钱。以白 矾水调下。量 儿  大小加减。  苦酒汤 治少阴病咽中生疮。 咽喉病 八画~九画 805 ]  方见“伤寒·苦酒汤”。  咀华清喉丹 《医学衷中参西  录》上册方。治咽喉肿疼。生地黄  (切片 ) 一两 , 硼砂 ( 细研 ) 一钱半。  每用取生地一片 , 裹以硼砂少许 ,  徐徐细咽之 , 约半日将药服完。  罗青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  五方。治单双乳蛾。蒲黄五钱 , 罗  青( 研 ) 三钱 , 芒硝 ( 研 ) 三钱 , 甘草  (研 ) 二钱。为细末 , 每服一 钱 , 以  冷蜜水调和 , 细细咽下。或以鸡翎  蘸药涂之。  乳香丸 治咽喉肿结 , 食饮疼  痛妨闷。方见“霍乱·乳香丸 ”。  备急三物丸 《圣济总录》卷  一百 八十 方。治喉 痹 水 浆不 下。  大黄( 锉炒 )、干姜 ( 炮 ) 、巴豆 ( 去皮  心 ,别捣如脂 ) 各等分。为细末 , 研  匀 ,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丸 , 以温  水送下。以利为度。  备急丹 治咽痛。方见“产后  病·备急丹 ”。  泄热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 十 二 方。 治 咽 喉 不 通。 大 黄  (炮 )、炙甘草各一两 , 芒硝 ( 研 ) 、防  风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匕 , 水  煎温服 ,不拘时候。  泻脾大青汤 《圣济总录》卷  一百二十四方。治咽喉唇肿 , 口舌  糜烂 ,口甘面热。大青、升麻、大黄  (炒锉 )各二两 , 生干地黄 ( 切焙 ) 三  两。为末 , 每服二钱匕 , 水煎温服。  以利为度。  参归汤 治上焦虚热 , 毒气壅  塞 ,咽喉连舌肿痛。方见“伤寒·  参归汤 ”。  春冰散 《御药院方》卷九方。  治脾肺积热 , 咽喉赤肿疼痛。生大  黄一两 , 芒硝二两 , 薄荷、甘草 ( 微  炒) 各三钱。为细末 , 每服二钱 , 食  后以水或蜜水调服。  荆芥汤 治风热肺壅 , 咽喉肿  痛 , 语声不出 , 喉中如有物梗。方  见“咳血吐血·荆芥汤 ”。  茱萸丸 治口疮咽 痛。方 见  “诸虫·茱萸丸 ”。  茯苓散 治喉中结肿疼痛 , 饮  食妨闷。方见“遗精阳痿·茯苓散  ”。  胡黄连散 治喉痹。方见“眼  病·胡黄连散 ”。  贴喉 膏 治 伤 寒 舌强 喉 痛。  方见“伤寒·贴喉膏”。  顺气丸 治咽膈痞痛 , 失音不  语。方见“伤食厌食·顺气丸 ”。  胆矾散 治咽喉生 疮。方 见  “疳证·胆矾散 ”。  胜金散 治咽喉 卒肿 , 喉痹。  方见“头痛·胜金散 ”。  独附 煎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九方。治腑寒咽闭 , 六脉 微  弱。附子 ( 蜜炙切 片 ) 一 枚。口 中  含 ,咽津。  宣明诃子汤 《金匮翼》卷 五  方。治咽 痛 失 音。诃 子 ( 半 生 半  熟) 四个 , 桔梗 ( 半炙半生 ) 一两 , 甘  草( 半炙半生 ) 二寸。为末 , 每服二  钱 ,入童便一盏煎 ,温服。  神圣吹喉散 《鸡峰普济方》  卷二十 一 方。治走 马 喉闭 肿 痛。  螺儿 青、白 僵蚕、消石、甘草 各 二  两。为细末 , 用腊月牛胆一个 , 取  汁同药拌和 , 复盛于胆皮内阴干 ,  取出再研细。每用一字或半钱 , 吹  于喉内。  神应散 治时气缠 喉。方 见 806 咽喉病 九画~十画 ]  “诸疝·神应散 ”。  神效散 治喉闭热肿 , 语声不  出。方见“肛痔病·神效散 ”。  珠黄散 治口疳 , 喉痛。方见  “口唇舌病·珠黄散”。  恶实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二十三方。治风热 , 咽喉 闭塞。  牛蒡子 ( 半生半炒 ) 一合半。为细  末 ,每用一钱匕 ,以酒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一  方。治小儿风翳散漫侵瞳人 , 风疳  眼。牛蒡子 ( 炒 ) 、木 通 ( 锉 )、蒺藜  子( 炒 , 去角 ) 各一两。为细末。每  服半钱匕 , 以水捣羊肝调下 , 日二  服。量儿大小加减。  桂心散 治咽喉干燥 , 语声不  出。方见“客忤·桂心散 ”。  桂香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二十四方。治鹅、鸭、鸡骨鲠喉。  肉桂( 去粗皮 ) 半两 , 陈皮 ( 去白焙 )  一分。为细末 , 每用一钱匕 , 以绵  裹含化下, 反复用之, 待骨渐消。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八  方。功能解蛇毒。治诸蛇咬伤 , 毒  气攻心。肉桂 ( 去粗皮 ) 、天花粉各  二两。为细末 , 用小竹筒盛 , 密塞  收贮。若为毒蛇咬伤则即敷伤处。  桔梗 汤 治 少阴 病 , 咽痛  者。方 见“伤 寒 · 桔 梗 汤 ”。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方见“伤  寒·桔梗汤 ”。  桃白皮散 治蛊毒, 喉中如物  咬 ,咽之不下 , 吐之不出。方见“痢  疾·桃白皮散 ”。  盐花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三 方。又名 白矾散。治喉痈  及悬痈。盐花、枯矾各一两。为细  末 ,每用少许 ,以筷点患处。  栗皮丸 《圣济总录》一百 二  十四 方。治诸骨 鲠喉不出。栗 子  肉上皮 ( 为末 ) 半两 , 乳香 ( 研 ) 、鲇  鱼肝各一分。为细末 , 和丸如梧子  大。每用一丸 , 棉裹线系 , 水润 , 留  线在外, 视骨远近吞之 , 将线拉出 ,  骨即钩出。  铁叫子如圣汤 《医方类聚》  卷七十五引《经验秘方》方。治 咽  喉郁结 , 不能发声。甘草 ( 生炙 各  半) 、苦桔梗 ( 生炒各半 )、诃子 ( 生  炒各半 ) 各等分。为细末 , 食后 以  开水调服。  透关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二十一方。治男子妇人喉痹 口  噤 ,牙关紧急。雄黄 ( 研 )、猪牙 皂  荚( 蜜炙去皮 ) 、藜芦各一分。为细  末。每用一字 , 分弹 入两鼻孔中 ,  涎出为效。  《医方类聚》卷二百六十 五  引《省翁 活幼口议》方。治小儿 癍  疮初发, 眼感涩痛 , 羞明泪出 , 或渐  成翳 膜。荜澄茄 不拘多少。为 细  末。每用少许 , 食后吹鼻冲 , 频频  吹之。  射干汤 治喉痹。方见“脏腑  热证·射干汤 ”。  射干鼠粘子汤 治小儿发热 ,  咽喉肿痛。方见“痘疹·射干鼠粘  子汤”。  射干煎 治伤寒热病后 , 咽喉  疼痛。方见“中风·射干煎 ”。  粉红散 治 小儿鹅口疮及 咽  喉不 适。方 见“口 唇舌 病 · 粉 红  散”。  消石半夏丸 治肺热 , 咽喉不  利 ,胸中痰实。方见“痰饮·消 石  半夏丸”。 咽喉病 十画~十一画 807 ]  消石散 《太平圣惠方》卷  三十五方。治喉痹热毒气盛 , 肿痛  不已。消 石、白矾、砒 霜 各 半 两。  为细末 ,入瓷器内 , 外以盐泥固济 ,  火中煅后取出 , 研细。每用适量点  于咽喉肿处。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方。  治小 儿 诸 丹毒 , 遍 身热。消 石一  两 ,乳香一分。为细末 , 每用适量 ,  以鸡子白调涂患处。  《圣 济 总 录》卷 八 十四 方。  治脚气 喘急 , 咳嗽 , 浮 肿 , 小 便不  利。消石 ( 研 ) 三分 , 葶苈子 ( 炒 ) 二  两。为细末 , 以蜜 丸如梧桐 子大。  每服十至十五丸, 食前以桑、楮枝  煎汤送下。  消毒丸 治 喉痹口 疮。方见  “温病·消毒丸 ”。  消毒宽喉散 《御药院方》卷  九方。治 急慢 喉 痹 , 咽 喉 闭 塞肿  痛 ,或舌本强硬 , 满口 生疮。寒水  石( 生 ) 四两 , 马牙消、朴消各六钱 ,  青黛半两。为细末。每用二钱 , 浓  煎薄荷汤调匀 , 热漱咽喉 , 冷则吐  出 , 误 咽 不 妨 , 日 三 五 次 , 不 拘  时候。  消毒 散 治 咽 痛。方 见“温  病·消毒散 ”。  消毒犀角饮子 治内蕴邪热 ,  咽膈 不 利 , 痰 涎 壅 嗽。方 见“温  病·消毒犀角饮子”。  消瘤碧玉散 《医宗金鉴》卷  六十六方。治喉瘤。硼砂三钱 , 冰  片、胆矾各三分。为细末 , 每用适  量 ,蘸点患处。  通关 散 治 乳 蛾。方 见“伤  寒·通关散 ”。  通喉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 二 方。治 风 热 上攻 , 咽 喉 肿  痛。黄连 ( 去须 )、矾石、猪牙皂 荚  (去皮子 ) 各等分。取药于瓦上煅 ,  为细末。每用一字匕吹喉中 , 以涎  出为效。甚者半钱匕。  黄白散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二十 三 方。治喉 中 结塞 不 通。  芒硝 ( 研 ) 一两半 , 硫黄 ( 研 ) 一两。  先将芒硝于锅内熔开令沸 ,下硫黄  末 ,搅令焰出尽 , 入新碗内 , 放冷研  细。每用半钱匕 ,以水调下。  《万病回春》卷五方。治 口  疮 ,口中疳疮。黄柏、孩儿茶、枯白  矾各等分。为细末 , 和匀。每用先  以陈小米熬汤 , 候冷漱口 , 再取药  末少许干敷患处 , 不拘时用。  《寿世保元》卷九方。治 湿  毒臁疮 , 及治遍体热疮。黄柏 ( 去  皮) 一两 , 轻粉三钱。为细末 , 每用  少许 , 视疮干湿而用之 , 干 则以猪  胆汁调涂 , 湿则干敷。  黄连马通汤 治天行毒病 , 咽  喉痛。方见“温病·黄连马通汤”。  黄连汤 治喉中生 疮。方 见  “温病·黄连汤 ”。  黄连膏 治咽喉塞。方见“诸  疮·黄连膏 ”。  黄柏 汤 治 小 儿 咽喉 肿 胀。  方见“伤寒·黄柏汤 ”。  黄柏散 治膈上壅毒 , 咽喉肿  塞。方见“痢疾·黄柏散 ”  菖蒲丸 《太平圣惠方》卷  三十 五 方。治 咽 喉 肿痛 , 语 声 不  出。菖蒲 二两 , 钟乳 石 ( 细 研 ) 一  分 , 木通 ( 锉 ) 二两 , 皂荚 ( 去 黑 皮  炙 ,去子 ) 一挺。为细末 , 蜜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 以鬼见羽煎  汤送 下 , 不拘 时 候服。渐 加 至 三 808 咽喉病 十一画 ]  十丸。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  治小儿吐乳。菖蒲半两 , 人参 ( 去  芦头) 半两 , 赤茯苓半两。为细末 ,  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 以生姜  汤化开 服下。量 儿大小 加减。原  书又治喘促。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  治水谷痢 , 及冷气肚腹虚鸣。菖蒲  三两 ,干姜 ( 炮裂锉 ) 一两半。为细  末 ,以粳米饭丸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 ,食前以粥饮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五  方。功能延年益寿 , 补益精 气 , 壮  腰脚 , 和荣卫。治脏真衰惫 , 面色  萎黄 ,牙齿疏落 , 眼目昏暗 , 腰脚痠  疼 , 口 苦 而干。菖 蒲 ( 阴 干 , 米泔  浸 ,刮去黑皮 ) 一斤 , 黑豆一斗。上  药同蒸熟, 去豆 , 取菖蒲薄切焙干。  为细末 , 以 水浸 炊饼 丸如 梧桐子  大。每 服 三十 丸 , 空腹 以 盐 汤送  下。渐稍增丸数。  《赤 水玄珠》卷二 十方。治  妇人闭经 , 血积心脾作痛。菖蒲六  两 , 吴茱 萸 ( 炒 ) 、香附 子 各四 两。  为细末 , 以 醋打 神曲 糊丸 如梧子  大。每服五十丸 ,姜汤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四  方。治耳聋。菖 蒲一寸 , 巴豆 ( 去  皮心炒) 一粒 , 蜡一分。为细末 , 和  为丸。每用一 丸 , 于丸中穿 一孔 ,  以绵裹塞耳 中, 日换一次。 《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方。治耳  卒痛, 耳聋。菖蒲、附子 ( 炮 , 去皮  脐) 各等分。为细末 , 醋丸如杏子  大。绵裹纳耳中 ,日二易之。  捷妙丹 《重楼玉钥》卷二方。  治双单蛾风。猪牙皂 荚 ( 切碎 ) 一  两 ,丝瓜子一两二钱。上药于新瓦  上炙。为 细末 , 再 入冰 片 少 许 收  固。每 用 适 量 , 吹 入 鼻 内 取 嚏  为效。  控涎丹 治咽中生 疮。方 见  “痰饮·控涎丹 ”。  救生散 治咽喉闭塞 , 气息难  通。方见“中风·救生散 ”。  蛇蜕皮散 《太平圣惠方》  卷三 十五方。治 咽喉闭不通。蛇  蜕皮一分 , 白梅肉 ( 微炒 ) 一分 , 牛  蒡子半两 , 生甘草一分。为细末。  每用一钱 , 以绵裹入汤浸少时 , 口  中含化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  治吹奶 , 痈肿疼痛 , 时发寒热。蛇  蜕皮( 烧灰 ) 半两 , 麝香一钱。为细  末。每服一钱 , 以热酒调下 , 并进  三四服。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  治发背毒肿紫黑 , 坚硬疼痛。蛇蜕  皮一尺 , 芸薹子五合 , 不中 水砖末  一升。为细末。每用先以浓醋 涂  肿处 ,干即易之 , 若脓出 , 再以药末  涂四边。  蛇蜕散 治咽喉肿 痛。方 见  “痘疹·蛇蜕散 ”。  银锁匙 《重楼玉钥》卷二方。  治喉风烦渴 , 口感灼热。天花粉八  分 ,元参一钱。为末 , 水煎服。  象牙丸 《圣济总录》卷一 百  二十四方。治骨鲠于喉。象牙屑、  乌贼骨( 去甲 ) 、陈皮 ( 去白焙 ) 各一  分。为细末 , 以稠饴 丸如芡实大 ,  口中含化。  猪肤汤 治少阴病 咽痛。方  见“伤寒·猪肤汤”。  麻仁 散 《三 因 极一 病 证 方 咽喉病 十一画~十四画 809 ]  论》卷十六方。治误吞谷芒 , 咽中  抢刺痛痒。黑芝麻 ( 炒 ) 不拘多少。  为细末 ,以开水调服。  清热 解 毒 丸 治 咽喉 肿 痛。  方见“小儿热证·清热解毒丸”。  雄黄散 治咽漏疮。方见“诸  疮·雄黄散 ”。  雄黄解毒丸 治紧 喉风。方  见“丹毒·雄黄解毒丸 ”。  稀涎散 治 单蛾双 蛾。方见  “中风·稀涎散 ”。  溉喉 汤 《辨证 录》卷三 方。  治喉癣 , 咽喉疼 痛。熟地二 两 , 麦  冬一两 , 甘草一 钱 , 白 薇五分。为  末 ,水煎服。  犀角饮 治喉闭。方见“呕吐  呃逆·犀角饮 ”。  犀角散 治上焦壅热 , 咽膈肿  痛不利。方见“呕吐呃逆·犀角散  ”。  蓬砂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  二十二方。治咽喉肿痛, 及走马喉  痹。硼 砂 ( 即 蓬 砂 ) 、马 牙 消 各一  分 ,朱砂半分 , 斑蝥 ( 去头翅足炒 )  二枚。为细末 , 以生姜汁煮面糊丸  如梧 桐 子 大, 腊 茶 为衣。每 服二  丸 ,以腊茶送下。  硼砂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  方。治 缠 喉 风 , 风 热 喉 痹。硼 砂  (研 )、白矾 ( 生研 ) 各一钱 , 西牛黄、  人指甲 ( 焙研 ) 各一分。为细末 , 以  烂白梅霜肉三钱 , 研糊和作四丸。  每用置于口中含化。  硼砂散 《鸡峰普济方》卷二  十一 方。治 喉 闭 不 通。硼 砂、枯  矾、蛇皮、皂 角 刺 ( 火烧 ) 各半 两。  为细末 , 每用少许吹入咽喉中 , 血  出为效。  鼠粘子汤 治麻疹咽喉疼痛。  方见“痘疹·鼠粘子汤 ”。  鼠粘子散 治时行热毒上 攻  咽喉及颈部肿痛。方见“温病·鼠  粘子散”。  解毒雄黄丸 《普济本事方》  卷五方。功能解毒。治缠喉风 , 急  喉痹 , 或卒然倒仆不能言语 , 或牙  关紧急不省人事 , 膈上壅热 , 痰涎  不利 ,咽喉肿痛 , 眼赤肿 , 或小儿咽  喉赤肿, 惊热 , 痰涎壅塞。雄黄 ( 水  飞) 一分 , 郁 金 ( 为 末 ) 一 分 , 巴 豆  (去皮心膜研 , 去油 ) 二七粒。上药  以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 七  丸 , 热 茶 清送 下。以吐 出 痰 涎 为  效 , 未吐再服。若不省人事 , 速开  口灌之。小儿每服二、三丸 , 量儿  大小加减。  碧玉散 治心肺积热 , 咽喉肿  痛闭塞, 水浆不下, 喉痹。方见“眼  病·碧玉散 ”。  碧雪散 《重楼玉钥》卷二方。  治咽喉闭塞 , 痰涎壅盛。灯心灰二  钱 , 硼砂一钱。为细末 , 每 用少许  吹入咽喉中。以吐出痰涎为效。  蔷薇 根 散 治 诸 鱼骨 鲠 喉。  方见“口唇舌病·蔷薇根散 ”。  蜡矾丸 治喉风穿腮出脓者。  方见“痈疽·蜡矾丸 ”。  蝉花散 治咳嗽及咽喉壅痛。  方见“惊风惊痫·蝉花散 ”。  熏药雄黄散 《类编朱氏集验  医方》卷九方。治单双肉 蛾, 症 急  不可针药。雄 黄少许 , 巴豆五粒。  为细末 , 每用取药装酒瓶内 , 瓶底  以火焚之 , 候烟起以纸覆瓶口 , 一  侧鼻孔候于瓶口熏之。  漱口地黄散 《御药院方》卷 810 咽喉病 十五画~二十一画 ]  九方。治脾热、风热上攻咽 喉 , 肿  痛生疮 , 闭塞不 通 , 或 见舌胀。黄  芩八两 , 生甘草二两半 , 荆芥穗一  两 ,薄荷叶一两。为细末。每用二  钱 ,水煎 , 以热汤 漱口 , 含冷吐出 ,  不拘时用。  增损如圣汤 治咽喉妨闷 , 肿  痛。方见“失音·增损如圣汤 ”。  蝼蛄散 治骨鲠于喉 , 刺住不  出。方见“癃闭·蝼蛄散 ”。  僵蚕散 《圣济总录》卷一  百二 十 二 方。治 缠 喉风 , 喉 痹危  急。白僵蚕三枚 , 枯矾一分。为细  末。每 用 一钱 匕 , 以生 姜 蜜 水调  匀 ,细细咽下。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六  方。功 能 解 诸 药 之 毒。白 僵 蚕  (炒 ,为末 ) ,黄牛胆 ( 大者 , 取汁 ) 一  枚。上药和丸如芡实大 , 阴干。每  服一丸 ,取水半盏 , 入盐少许 , 将丸  于水中磨化服之 , 吐利为效。如吐  利后腹满, 服平胃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  方。治各种新久 干湿癣。白僵蚕  (炒 ,去丝 ) 四十枚 , 斑蝥 ( 全者 , 生  用 ) 二 十 枚 , 轻 粉 一 钱。为 细 末。  每用适量 , 干癣以生油调涂 , 湿癣  揩干敷之。以黄水出 , 自觉患处痛  痒为效。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  方。治小儿天钓。白僵蚕 ( 炒 )、马  牙消、郁金、干全蝎 ( 去土炒 ) 各半  两。为细末。每服一字匕 , 以乳汁  调服 ,不拘时候。甚者服半钱匕。  鲩鱼胆膏 《太平圣惠方》卷  八十九方。治小儿咽喉痹肿 , 乳食  难下。鲩鱼胆二十枚 , 百草霜 ( 研 )  一分。上药和匀 , 调涂咽上 , 干即  易之。  薄荷散 治咽喉壅塞 , 语声不  出。方见“眼病·薄荷散 ”。  橘甘汤 《医方类聚》卷八 十  九引《施 圆端效方》方。治咽喉 噎  塞堵闭 , 咳咯脓血。桔梗二两 , 炙  甘草、陈皮、制半夏 ( 姜制 ) 各一两。  为末。每服三钱 , 入姜三片 , 水煎  温服 ,不拘时候。  橘皮汤 治肺气虚之 , 胸喉中  干。方见“呕吐呃逆·橘皮汤 ”。  凝水石散 《圣济总录》卷  一百二十二方。治缠喉风 , 卒然喉  痹 ,喉颊俱肿 , 病势来急。凝水石、  朴消各半两 , 白僵蚕 ( 麸炒 , 为末 )  一两。凝 水石、朴 消共 于 瓷 器 内  盛 ,火煅通赤 , 待冷研末 , 与僵蚕合  匀。每用取少许 , 敷咽喉中。病甚  每服二钱匕 , 以温水调下。若牙关  紧闭则于鼻中吸入。  《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 九  方。功能泄小肠 , 清心热。治小儿  惊热 ,身体温壮 , 小便涩少 , 或卧不  安。凝水石、滑石 ( 飞 ) 各 二两 , 生  甘草( 末 ) 一两。上药和匀 , 每服半  钱匕 , 量 儿大小加减。寒月温水 ,  热月凉水调下 , 加冰片更佳。  麝香散 治喉瘤、疖、痈、痹诸  症。方见“水肿·麝香散 ”。

​历代度量衡比较表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处方用药剂量是否得当 , 对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  安全 ,是十分重要的。历代医药学家都很重视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以及药  物的配伍。由于古今度量衡的标准变化很大 , 尤以汉制相差最大 , 虽经多  人考证 ,结论仍很不一致。因此 , 必须对历代度量衡的变化有所了解。下  面摘录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 修订本 ) 中关于古今度量衡变迁表的部分  内容 ,并从有关文献中选录一些材料 ,供读者参考。 
一、附表  历代尺度比较表  年 代 朝 代 一尺合厘米数 
公元前 1066 年~前 221 年 周 19. 91 D9 
公元前 221 年~前 206 年 秦 27. 65 D9 
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3 年 西汉 27. 65 D9 
公元 25 年~220 年 东汉 23. 04 D9 
公元 220 年~316 年 魏晋 24. 12 D9 
公元 317 年~420 年 东晋 24. 45 D9 
公元 420 年~589 年 南朝  南宋  南齐  梁  陈  24. 51 D9 
公元 386 年~581 年 北朝  北魏  北齐  北周  29. 51 D9  29. 97 9  24. 51 9 
公元 581 年~618 年 隋  (开皇 )  (大业 )  29. 51 D9  23. 55 9 
公元 618 年~907 年 唐 31. 10 D9  公元 907 年~960 年 五代 31. 10 D9 
公元 960 年~1279 年 宋 30. 72 D9
 公元 1279 年~1368 年 元 30. 72 D9 
公元 1368 年~1644 年 明 31. 10 D9 
公元 1644 年~1911 年 清 32. 00 D9
历代容量比较表 891 ]  历代容量比较表  年 代 朝 代 一升合毫升数
 公元前 1066 年~前 221 年 周 193. 7 gr
 公元前 221 年~前 206 年 秦 342. 5 gr 
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3 年 西汉 342. 5 gr 
公元 25 年~220 年 东汉 198. 1 gr
 公元 220 年~265 年 魏 202. 3 gr 
公元 265 年~420 年 晋 202. 3 gr 
公元 420 年~589 年 南朝  南宋  南齐  梁  陈  297. 2 gr  198. 1 g  198. 1 g 
公元 386 年~581 年 北朝  北魏  北齐  北周  396. 3 gr  396. 3 g  210. 5 g 
公元 581 年~618 年 隋  (开皇 )  (大业 )  594. 4 gr  198. 1 g 
公元 618 年~907 年 唐 594. 4 gr  公元 907 年~960 年 五代 594. 4 gr 
公元 960 年~1279 年 宋 664. 1 gr  公元 1279 年~1368 年 元 948. 8 gr 
公元 1368 年~1644 年 明 1 073. 7 ??  公元 1644 年~1911 年 清 1 035. 5 ?? 892
 历代重量比较表 ]  历代重量比较表  年 代 朝 代 一斤合克数 一两合克数 
公元前 1066 年~前 221 年 周 228. 75 14. 18 ???′ 
公元前 221 年~前 206 年 秦 258. 16 16. 14 ???′ 
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3 年 西汉 258. 16 16. 14 ???′
 公元 25 年~220 年 东汉 222. 81 13. 92 ???′ 
公元 220 年~265 年 魏 222. 81 13. 92 ???′ 
公元 265 年~420 年 晋 222. 81 13. 92 ???′ 
公元 420 年~589 年 南朝  南宋  南齐  梁  陈  334.06 ?222. 81 ? 222. 81 ? 20. 88 ?? 13. 92 ? 13. 92 ?
公元 386 年~581 年 北朝  北魏  北齐  北周  222. 81 ?445.31 ?  250. 63 ? 13. 92 ?? 27. 84 ?  15. 66 ?
公元 581 年~618 年 隋  (开皇 )  (大业 )  668. 13 ?222. 81 ?  41. 76 ??  13. 92 ? 
公元 618 年~907 年 唐 596. 88 37. 30 ???′ 
公元 907 年~960 年 五代 596. 88 37. 30 ???′ 
公元 960 年~1279 年 宋 596. 88 37. 30 ???′
 公元 1279 年~1368 年 元 596. 88 37. 30 ???′ 
公元 1368 年~1644 年 明 596. 88 37. 30 ???′ 
公元 1644 年~1911 年 清 596. 88 37. 30 ???′
药用衡量折算表 893 ]  药用衡量折算表 
旧 市 秤 公 制  1 斤 500 克  1 两 31. 25 克 ?é  1 钱 3. 125 克 ??  1 分 0. 312 5 克 mx 
二、文献摘录  关于医方用药量的进制法 , 宋代《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曾引《本草  经集注》指出“: 古秤唯有铢两 ,而无分名 ,今则以十黍为一铢 ,六铢为一分 ,  四分成一两 , 十六两为一斤。”又据文献记载 : 唐代将铜钱一枚的重量作为  衡的单位称为一钱 ,代替了以铢为单位的旧制。明代《本草纲目》指出“: 古  之一升即今之二合半也。量之所起为圭 , 四圭为撮 , 十撮为勺 , 十勺为合 ,  十合为升, 十升为斗, 五斗曰斛 , 二斛曰石。”另有一些古代的“量”数 , 在阅  读古医书时常能见到的有 :  方寸匕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其形状如刀匕 , 大小为一寸正方, 故  名。一方寸匕约等于现代的 2. 74 毫升 , 盛金石药末约为 2 克 , 草木药末为  1 克左右。  钱匕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用汉代的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不散落  者为一钱匕 ; 用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 ; 钱五匕者 , 是指药末  盖满五铢钱边的“五”字至不落为度。一钱匕约今五分六厘, 合 2 克强 ; 半  钱匕约今二分八厘 ,合 1 克强 ;钱五匕约为一钱匕的 1/ 4 ,约今一分四厘 , 合  0 .6 克。  刀圭 指古代的一种量药末的器具。形状如刀圭的圭角 , 一端是尖  形 ,中部略凹陷 ,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 1/ 10。  自 1979 年起 , 我国中医处方用药计算单位 ,一律采用以“克”为单位的  公制。  另外, 在一些方书中 , 或在民间用药时 , 对某些药性平和无毒的药物的  数量 ,并不应用度量衡的单位 , 而仅用一些估计性的称谓 , 例如葱一把 , 姜  三片等 ,在实际用量上往往出入较大 ,现也分别列举如下 :  枚 为果实计数的单位 , 随品种不同 , 亦各有其标准, 例如大枣十二  枚 ,则可选较大者为一枚之标准。  束 为草本及蔓茎类植物的标准 , 以拳尽量握之 , 切去其两端超出部  分称为一束。  片 将物切开之意 ,如生姜一片 ,约计一钱为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世保元》_喉痹_中医世家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一百八十二
卷十七
咽喉通治方
古今医统大全---咽喉门
重楼玉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