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妙的中药二向性
 
        祖国医药各家所载的中药疗效中提及二向性作用的常用中药较多。一味中药为何有二向性,主要原因是:(1)其生药本身的效能;(2)药用的部位不同;(3)剂量的多少;(4)生熟炮制的区别等原因。这就构成了同一味药可能同时具有能上能下能表能里能补能利通涩两可等二向性作用。

       略举如下九味药物,予以引证说明:

       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本经》:“主中风人脑头痛。寒痺,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生姜:发表散寒(表),降逆止呕(里)。《别录》:“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呃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黄芪: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

       益母草:行瘀血,生新血。《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

       麻黄:发汗;根、芦止汗。《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芦止汗,效如影响。”

        茯苓:白(内层部分)补;赤(外层部分)利。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红花:多,破留血;少,养血。朱丹溪:“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

       酸枣仁:生,治睡多;炒,治不眠。《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甘草:生,凉而泻火;炙,温而补中。《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痈;比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且脾之功也。”

       以上这些二向性作用的中药,是临床上常用药,如能辨证论治,可提高疗效。中药配方部门应按处方(如汤方)上写的药用部位、产地、生熟炮制和剂量配方要求,“来方照配”。只有医与药共同配合,才能发挥中医中药治病的应有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潘东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 火麻仁怎么吃健康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3牡丹皮
养生益寿方‖六味中药,补气,养血,柔肝,滋肾,气血旺,肝肾好
延胡索?玄胡索?元胡?名字太多乱花眼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看完你就有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