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五节 健脾通络法
第十五节 健脾通络法 [概述] 健脾通络法,是治疗脾虚血痹或脾虚所致脉络瘀阻所致诸证的常用治法。脾之与血,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云:“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则气虚血少,气虚则不能卫外,血运推动无力,血虚则肢体失濡,肌肤薄弱,气虚血弱,肌肉疏松,筋骨脆弱,不能抵抗外邪侵袭,则血痹等证发生。故本法常选用补气健脾的黄芪、党参等,配以通络的桂枝,赤芍、鸡血藤、川芎、丹参、秦艽,桑枝等组成方剂,以治疗脾虚血痹,脉络瘀阻所致诸证。 (常用方剂] 1.补阳还五汤(见健脾活血法) 2。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本方由黄芪.白芍各9克,桂枝、大枣各6克,生姜18克组成.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主治脾虚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紧之证。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感受风邪,痹于肌肤,脾虚血痹作矣。故方用黄芪益气以固表,桂枝温经以通络,助黄芪达表而运行气血,白芍养血和营,倍用生姜祛散风邪,并与大枣合用,补益脾气,调和营卫。合而为剂,可使脾胃得健,气血流通,则血虚血痹自愈。 (主治病证] 1.血痹 血痹,“卧出风而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素问.五脏生成篇净)“痹者闭也,闭而不仁,故日痹也。”((活人书>)血痹与风湿寒痹不同,乃由脾胃虚弱,营卫气血化生不足,邪伤脉络,痹阻不通而得。所以《金匮要略方论集注》云:是“脾虚不能生血”之证。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但无疼痛为其辨证要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鸡血藤、秦艽、木瓜之类祛风通络,其病可除。 2.类中风(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似“类中风”范畴。本病的发生,多因素食肥甘,克伐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痰浊内盛、阴寒痰浊、乘于阳位,瘀阻心脉,经气不利,阻塞络脉而成。治宜健脾通络,温化痰浊。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笔者以黄芪、丹参、瓜蒌、茯苓、鸡血藤、半夏、降香各12克,炒白芍、薤白各l5克,大枣、地龙、红花各6克治疗本病。如治苏某,男性,55岁,干部,肢体麻木,活动不灵,语言不清,CT检查证实为右侧脑梗塞。经西医对症,治疗有所好转,但仍语言不清,左肢体萎废,鼻唇沟左侧变浅,伸舌左偏,舌质胖淡,苔白腻,尤以舌中心更显,脉弦滑。按上法连进19剂,除左侧肢体微麻外,余症均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川芎18克,鸡血藤21克,半夏6克,降香9克,调理月佘,诸症消失。CT复查,右侧脑栓塞解除,遂告痊愈。 3.心悸(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乃心律失常之一,虽少数正常人亦有之,但综合临床症候分析,多属中医“心悸”,“怔仲”范畴,而且大多出现结代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总不离乎气血阴阳失调,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或内伤劳倦,均可导致脾胃损伤。脾受损,化生气血不足,则气虚血少,气虚则推动血液无力,以导致血行不畅,引起气虚血瘀,血虚则阴不胜阳,脉来失律,而出现室性早搏。因此,对于脾虚所致室性早搏,用健脾通络法,可获疗效.常用的药物如党参(气阴两虚时用太子参或西洋参)黄芪,山药,大枣,丹参,鸡血藤,麦冬、川芎,瓜蒌,甘松,薤白,桂枝,炙甘草等。 有研究认为,党参与甘松配伍,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阳虚不化有较好效果,甘松之量宜先小后大,可用至3-12克,另对治脾虚所致室性早搏以及其心律失常疾患,疗效也好。{中药大辞典》谓“甘松甘温无毒,气平,入脾胃经。”<本草汇言>亦谓“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汤,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泄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现代医学研究仅甘松一味,即能控制一部分心律失常,故配党参治疗室性早搏而用之甚妙。 4.无脉症 无脉症类似西医缩窄性大动脉炎,由于大动脉及其分支的进行性炎症,导致脉管狭窄,阻塞以致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谓之无脉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脾胃虚弱,气虚血少相关。人体之血液运行,非血不能通,非气不能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子病及母,血不养心,则心气不足,运行无力,气虚脉阻,无脉乃成。治宜温补后天,健脾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倍黄芪,加干姜、附片、鸡血藤、丹参,当归,赤芍,党参等,可获良效。 上述所论是从后天脾胃出发,然前贤亦言及因先天禀赋而成者,因它脏病变而引起者,应鉴别施治,不能一概而论。清汪石山治一中年妇女,体健如常,并已多育,却是两手无脉,此禀赋所为也。俞东扶认为一手无脉较多,而两手无脉较少,此乃母胎中或襁褓时,判蹙其经坠,致脉不通,原非病人。上述所论,可资参考。 5.痹证(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乃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之疼痛。临床以单侧疼痛者较多。好发于男性青年,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肢体酸楚疼痛难忍,不能行走,动则加剧等表现,则属中医,。痹证”范畴。 本病的发生,{济生方》谓。“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邪而成痹也。”盖体虚者,脾土虚也,脾虚则健运失司,气血化源不继,气虚血少,里外不固,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留于肌肉骨外之间,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脉络不通,不痛则痛,痹证发生。临床常伴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舌质淡或胖嫩,苔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或濡弱;治宜健脾迩络,活血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秦艽、防风,鸡血藤、川芎、赤芍、当归,地龙、桃仁、红花、牛膝之类。 6.肩风(肩周炎) 肩周炎,中医谓之“肩风”俗称“五十肩”。云五十肩者,是指年届五十,脾胃渐衰,化源亏少,气血不足,营卫失和,寒湿等邪乘虚而入,凝于肩周,乃发本病,故曰五十肩。治宜健脾通络,调和营卫。笔者曾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姜黄2l克,秦艽、鸡血藤各18克,川芎、焦白术、防风各12克,桑枝30克,治疗本病,均获较好疗效。如治崔妇,52岁,左肩疼痛,抬举困难,局部肌肉略僵硬,压痛明显,但不红不肿,皮肤略凉。伴倦怠乏力,纳食不香,舌质略淡,苔薄白,脉缓弱。按上述用药5剂,左肩疼痛大减,食纳亦增,精神转佳。原方续进7剂,诸症消失,能自行用左手梳头,余症亦。 7。口舌麻木症 口舌发麻,又称麻舌,舌自痹,《赤水玄珠}记载甚详。本症的发生多因脾虚痰阻,滞涩经脉所致。治宜健脾通络,益气化痰。可用六君子汤加毕拨,佩兰,砂仁,赤芍,丹参,鸡血藤,丝瓜络等治疗。 (临证心得] 气之与血,关系密切,气为阳,血为阴,一阴一阳,阴阳互根。气血生成有赖脾胃的纳化功能,血液的运行又赖心气的推动运行,若脾胃虚弱,化源不及,有血少气,则血运不行,血行缓慢,瘀滞于脉,或血虚气弱,卫外乏力,外邪客之,瘀滞经脉,皆可导致轻脉瘀阻,发生各种病症。因此,健脾通络法,恰中病机。 本法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以脉弱或涩为辨证要点。盖脉者,血之府也。脉弱或涩者,弱为本,涩为标也,气弱致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故见涩也。临证用本方治疗药力不足时,可于方中加党参、白术以助脾,鸡血藤,丹参、赤芍等以通络去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志礼医案(四)
国医大师肖承悰:治疗产后缺乳经验
治疗肩周炎的6张秘方,一般人无缘得见!
鸡血藤配方--大医正道
李振华治疗痛风,健脾除湿、 清热通络
【治疗肩周炎的6张秘方,一般人无缘得见!】1.肩凝汤组成:羌活,姜黄,当归,白芍,黄芪,防风,延胡索,桑枝,桂枝,炙甘草,生姜5。方解:肩凝症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五十肩”。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