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大头瘟

7.大头瘟 

前言

本资料是我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摘录笔记归纳,共摘录了七十八个病症和全部辩证的对症方剂.

由朱永库老人编辑.整理.本人喜欢电脑网.酷爱中医.自学中医20多年,积累了很多中医资料.但

从不给外人看病。自己和家里人有病.我才自己找药方治疗。我今年75岁,45岁后从没去医院

看过病,没打过针,没住过院.有病自己用中药调理就好了。发表本资料目的是为了行善积德

,供有缘人共享。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以头面掀赤肿大为特征的外感热病,本病除具全身憎寒发热外,并有头面红肿疼痛的表现。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大头瘟资料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以头面掀赤肿大为特征的外感热病,本病除具全身憎寒发热外,并有头面红肿疼痛的表现。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本病在隋朝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丹毒病诸侯、肿病诸候中有类似的症状记载。庸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疮痈卷所述之丹毒,似包括本病在内。金人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头论》称本病为“大头病”。《古今医案按》载有泰和二年“大头伤寒”流行,李杲制“普济消毒饮”治疗,全活甚众的史实。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瘟疫净称本病为“大头瘟”或“虾蟆瘟”。,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又把本病称为“大头风”。吴鞠通《温病条辨》则把本病作为“温毒”之俗称。

  现代医学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等有表现为本病者,可按其辨证论治。

  14。1 病因病理 .

  风热时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在温暖多风的春季及应寒反暖的冬季,容易传播流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易感邪发病。其病理变化,首先是邪毒内袭,卫气同病。卫受邪郁,故先有短暂的憎寒发热,肺胃热毒蒸迫,而相继出现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疼痛等气分里热炽盛证。与此同时,邪毒攻头窜面,搏结脉络,而致头面红肿疼痛,甚则溃烂。如{诸病源候论.诸肿侯》说:“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若邪毒内陷营血,可出现动血耗血等病理变化,但很少见。

  142诊断要点

  ①本病有特殊临床表玥。除起病急,憎寒发热外,有头面部掀赤肿痛。但很少见到内陷营血证候。 .

  ②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

  14.3 辨证论治

  (症状) 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继则恶寒渐罢而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掀肿,咽喉疼痛加剧,舌赤苔黄,脉数实。

  本证系肺胃热毒,上攻头面所致。风热时毒外袭,肺卫受郁,故始见憎寒发热;随着热毒渐炽,充斥肺胃,则热势剧增,症见壮热渴饮,烦躁不安,咽喉疼痛等。头为诸阳之会,热毒攻冲于上,搏绪不泄,则见头面掀肿。至于舌赤苔黄,脉数实等,皆系火毒偏盛的征象。

  (治法) 透卫清热,解毒消肿。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三黄二香散。

  (方药] 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黄芩二钱 黄连八分 玄参三钱 连翘三钱 板蓝根三钱 马勃一钱半 牛蒡子三钱 薄荷一钱 僵蚕二钱 桔梗一钱 升麻八分 柴胡一钱 陈皮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普济消毒饮用薄荷、牛蒡子、僵蚕、柴胡等透卫泄热;用黄芩、黄连苦寒直折气分火热,并用连翘、板蓝根、马勃解毒消肿,用玄参滋肾水而上制邪火,用升麻、柴胡、桔梗升载诸药,直达病所;佐陈皮利其壅滞之气;甘草为和中之用,与桔梗等伍又可清热利咽。本方.临床运用可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如初起表邪较盛,可加荆芥、防风、葛根以增强透表疏散之力。如兼腑实便秘,可加生大黄通腑泄热,导火毒下泄。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研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敷。

  本方用黄连、黄柏、生大黄泻火解毒,用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全方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14。4 小结

  大头瘟以头面肿大为特征,系感受风热时毒引起,初起邪袭肺卫而憎寒发热,继则热势渐增,充斥肺胃,上攻头面掀赤肿痛。病变部位比较局限,全身证汲变化较少,一般不深入营血分。对本病的治疗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治以透卫清热、解毒消肿为原则,普济消毒饮为常用之方。外治以泻火解毒、散瘀消肿为法。一般预后良好。

  14.5 文献摘录

  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头论力:夫大头病者,是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多在少阳,或在阳明,或传太阳,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经取之。

  湿热为肿,木盛为痛,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先出者,皆主其病也。治之大不宜药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

  俞震《古今医案按》: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张县丞患此,医以承气汤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请东垣视之。乃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以承气泻胃,是诛伐无过,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逐用芩、连各五钱,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各一钱,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七分,清痰利膈;甘草二钱以缓之,桔梗三分以载之,则诸药浮而不沉;升麻七分,升气于右,柴胡五分,升气于左。清阳升于高巅,则浊邪不能复居其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人参二钱以补虚,再佐陈皮二钱以利其壅滞之气.名普济消毒饮子。若大便秘者,加大黄。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 且施其方,全活甚众乙俞根初衣通俗伤寒论》:因风温将发,更感时毒,乃天行之疠气感其气而发者,故名大头天行病;又系风毒,故名大头风:状如伤寒,故名大头伤寒;痛多互相传染,长幼相似,故通称大头瘟。多发于春冬两季,间有暑风挟湿热气蒸,亦多发此病。人体手足六经,惟三阳与厥阴诸经皆上头面清窍,必先辨其为太阳时毒、少阳时毒、阳明时毒、厥阴时毒、三阳同时受时毒、少厥并受时毒,分际斯清。

  [证] 太阳时毒,初起头项强痛,身热体重,憎寒恶风,继即头脑项下胀大,并耳后赤肿。少阳时毒,一起即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满闷,隐隐见疹,两耳上下前后硬肿而痛,两额角旁亦皆红肿,甚或咽喉不利,喉肿而瘅。阳明时毒,一起即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痛喉肿,额上面部,焮赤而肿,或发疱疮,癍点隐隐,目肿难开。厥阴时毒,一起即头痛吐涎。巅顶尤痛,寒热类疟,一身筋挛,手足微厥,面青目赤,耳聋颊肿,腮颐亦皆肿硬而疼,胸满呕逆,甚则壮如惊痢,时发瘛疚,上为喉痹,下便脓血。若三阳同受时毒,则头面耳目鼻及咽喉,皆发红肿热痛。少厥并受时毒,则巅顶及两耳上下前后,尤为掀赤肿疼,呕吐酸苦,或兼吐蛔,甚则两胁剧疼,疼甚则厥,厥后发痉。其舌苔,在太阳,苔虽薄白,舌色反红,或白薄而燥刺,边尖俱红。少阳则红多白少,或夹灰黄杂色,甚或自如积粉,边沿色红而紫。阳明则舌苔正黄,黄而薄腻,甚或深黄厚腻,间夹灰黑,或老黄焦黑,多起芒刺。三阳同受,多舌赤苔黄,或夹灰点黑刺。少厥并受,更多舌色紫红,甚或焦紫起刺。

  [脉] 左浮弦而盛者,太阳经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者,少阳经受时毒也。右不甚浮,按之洪盛搏数,右大于左者,阳明经受时毒也。左右浮沉俱盛,按之弦洪搏数者,三阳经同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右洪盛滑数者,少厥两经并受时毒也。此即东垣所谓大头伤寒,风毒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是也。然经谓风气通于肝.肝脉直上巅顶,往往少阳火旺,搏动肝风,风助火势,火假风威,外风引动内风,而为生死反掌之危候也。

  [治] 法当内外并治,治之速,十令七八,不速治,十死八九。内治,以辛凉发散,宣气解毒为主,轻则葱豉桔梗汤,加牛蒡、银花、大青(各三钱),蝉蜕(钱半),先用三豆汤(生绿豆一两、大黑豆六钱、杜赤豆四钱、青荷叶一圈。)代水煎药。重则用通圣消毒散加减(荆芥、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银花、连翘、牛蒡、薄荷、焦栀、滑石各二钱,风化硝、酒炒生锦纹、苦桔梗、生甘草各五分,先用犀角尖一钱、大青叶五钱、鲜葱白三枚、淡香豉四钱、活水芦笋二两、鲜紫背浮萍三钱,用蜡雪水煎汤代水,重则日服二剂,夜服一剂,药须开水略煎。)疏风解表以宣上,上焦宣化,热毒尚盛,便结溺涩者,继与解毒承气汤,三焦分消以逐毒,毒去热减,终与清燥养营汤,加鲜茅根(一两)、西洋参(二钱),清养气液以善后。若少厥并受,时毒大盛,风火交煽,痉厥兼臻者,速与羚角钩藤汤,加犀角汁(二瓢)、金汁(--两)、童便(一杯、冲)、紫雪(五分至八分>,泻火息风以消毒,继以七鲜育阴汤,清滋津液以善后。外治,以细针遍刺肿处(用绣花极细弓!针三十六支,用线扎成圆大空灵一支,医必预备应用。)先放紫血,继放黄涎,泄出血毒以消肿, 即用清凉救苦散(芙蓉叶、二桑叶、白芷、白及、白蔹、生军、川连、川柏、腰黄、乳香。没药、杜赤豆、草河车、制月石,各二钱,共为末,蜜水调,肿处频扫之。)涂敷肿处以退火。

  咽痛喉痹者,急用生桐油和皂荚末少许,白鹅翎蘸以扫喉,探吐痰涎以开痹,继吹加味冰硼散以退肿,终用土牛膝汁二瓢和开水一碗,调入制月石二钱,紫雪二分,俟其炀化,频频含漱以祛腐。总之此毒先肿鼻,次肿耳,从耳至头上,络脑后,结块则止,不散,必成脓,故必内外兼治,始能消散,切忌骤用苦寒,如东垣普济消毒饮之芩连并用,亦禁浪用辛热,如节庵荆防败毒散之羌独二活,贻误颇多,学者慎毋拘守成方也。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何廉臣勘云:普济消毒饮吴鞠通去升柴芩连,加银花一味,新定用量以治内,外用水仙膏(水仙花根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小石臼内捣如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皮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三黄二香散(川连、川柏、生大黄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五钱,共研细末。初用陈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用香油调敷,以泻火定痛)以治外。神昏谵语者,先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属,继以清宫汤(元参心、连心麦冬各三钱、 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磨汁各二钱,莲子心五分。热痰盛加竹沥、梨汁各五匙,咳痰不清加栝楼皮钱半,热毒盛加金汁一两、人中黄钱半,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荷叶二钱、鲜石菖蒲一钱)。程钟龄谓风火郁热成大头瘟,初起宜以加味甘桔汤(甘、桔、荆、薄、蒡、贝、柴胡、丹皮)清散之,散而不去则用普济消毒饮以清之,若肿势极盛,兼用砭法。观此二说,治法尚稳,但不及俞法之约而赅,效力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毒类温病题库
【图说千方百剂】清热剂之普济消毒饮
1温病学课件15
瘟病最忌风药——外两则
大头瘟中医中药
大头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