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和中·降逆止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黄芩9g 芍药6g 炙甘草6g 大枣12枚半夏9g 生姜4.5g 上6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每次服lOOml。 (功效]清热和中,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纳少不馨,舌红苔黄,脉沉弦. 副证:或里急后重,或口渴。
(临证加减}
1.热痢或湿热痢,腹痛后重,身热,便脓血黏稠,或火升鼻衄,去大枣,加川连、侧柏叶、野菊花、蒲公英、白头翁、川莲等清热解毒之味。
2.急性细菌性痢疾,加白头翁;若热毒盛者,酌加双花、马齿苋、紫花地丁等有显效。 、
3.实证痢疾,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无表证者,去大枣,~lJll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等。
4.湿食交阻之初痢(尿短),去大枣,加猪苓、茯苓、泽泻、苍术、厚朴、陈皮、木香等。
5.黄芩、芍药各一两,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及下利脓血稠黏。如痛甚,加桂少许,名黄芩芍药汤。
6。黄芩、煨诃子、樗根皮各半两,天花粉、黄连、当归各三分,乌梅肉(微妙)一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煎服,不拘时服。治小儿痢渴不止,名黄苓散。

(原文)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夜一服。(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湿热内蕴的下利干呕证治。胃肠湿热,胃气上逆则呕,肠失传导,邪热下迫则利,此利以利下热臭或垢积,并有肠鸣腹痛,里急后重为特点。既是主治方以黄芩汤加味,可知本证以利为主,病变重点在肠。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以黄芩汤清肠热,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主治肠兼治胃,上下兼顾,胃肠俱安。本方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据此看来,方中半夏生姜专为呕吐一症而设。半夏生姜为仲景小半夏汤之方药组成,小半夏汤是(寒)饮停于胃呕吐的主治方。故本条之呕当亦是由饮(湿)邪内停,胃气上逆所致;至于此处半夏(半升)、生姜(3两)用量远较小半夏汤用量为轻(半夏1升、生姜半斤),推测其原因,当是病变重点在肠,以“利”为主之故。本条方证与前条半夏泻心汤证同属胃肠病变,都有呕而下利之症,但本条为湿热互蕴,内扰于肠,重点在肠,以利为主,故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肠而兼和胃;前条是寒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重点在胃,以心下痞为主,故以半夏泻心汤主治胃而兼顾肠。见下表:汤 证 比 较┏━━━━━━┳━━━━━━━━━━━━━━━━━━━━┳━━━━━━━━━━━━━━━━━━━┓┃ 方 证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 半夏泻心汤证 ┃┣━━━━━━╋━━━━━━━━━━━━━━━━━━━━╋━━━━━━━━━━━━━━━━━━━┫┃ 病 机 ┃ 湿热蕴结,下迫于肠,上扰于胃 ┃ 中焦虚寒,胃肠湿热 ┃┣━━━━━━╋━━━━━━━━━━━━━━━━━━━━╋━━━━━━━━━━━━━━━━━━━┫┃ ┃下利热臭垢积,多有腹痛,或有干呕,吐 ┃心下痞闷不适,或干呕,或肠鸣腹泻,舌 ┃┃ 主要症状 ┃涎沫。口不干不渴,舌淡红,苔中心白腻, ┃淡胖,苔白黄腻,脉缓无力 ┃┃ ┃脉滑 ┃ ┃┣━━━━━━╋━━━━━━━━━━━━━━━━━━━━╋━━━━━━━━━━━━━━━━━━━┫┃ 治 法 ┃清热止利,降逆止呕 ┃苦降辛开,寒热平调 ┃┣━━━━━━╋━━━━━━━━━━━━━━━━━━━━╋━━━━━━━━━━━━━━━━━━━┫┃选 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半夏泻心汤 ┃┣━━━━━━╋━━━━━━━━━━━━━━━━━━━━╋━━━━━━━━━━━━━━━━━━━┫┃ ┃黄芩3两、甘草2两、芍药2两、半夏半 ┃半夏半升、黄芩3两、黄连l两、人参3两、 ┃┃用 药 ┃ ┃ ┃┃ ┃升、生姜3两、大枣12枚 ┃干姜3两、大枣12枚、甘草3两 ┃┗━━━━━━┻━━━━━━━━━━━━━━━━━━━━┻━━━━━━━━━━━━━━━━━━━┛(文献选录) 尤在泾:此伤寒热邪入里作利,而复上行为呕者之法。而杂病肝胃之火,上冲下注者,亦复有之。半夏、生姜散逆于上,黄芩、芍药除热于里,上下俱病,中气必困,甘草、大枣合芍药、生姜以安中而正气也。(《金匮要略心典》)陈修园:干呕而下利浊粘者,是肠中热也,可知呕为热逆之呕,利为挟热之利。(《金匮要略浅注》)柯琴:热不在半表,故不用柴胡,今热入半里,故黄芩主之。虽非胃实,亦非胃热,故不须人参以补中,兼呕者,故仍加半夏、生姜以降逆也。(《伤寒来苏集》)程门雪:利为热利,故治以黄芩汤,芩、芍苦寒,坚肠泻热也。原本热利,而兼以胃寒之呕恶,则知上寒下热,故加生姜以散寒,半夏以降逆,此即胃寒肠热之治也。(《金匮篇解》)(临床应用) (1)治伏气发温,内挟痰饮,痞满咳逆。(《张氏医通》)(2)治肠炎(1”。高×,男,成人,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新工,1977年6月因急性肠炎而腹泻,吃西药痢特灵后腹泻次数减少,但仍有头痛、发热、口苦、胸胁苦满、腹胀等症,尤其饭量大减,时有恶心呕吐,舌淡苔微黄,脉弦。应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加减:黄芩18g、白芍12g、甘草9g、大枣6个、半夏9g、生姜9g、白头翁30g,水煎服,服三剂诸症消失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五个泻心汤
28半夏泻心汤及变方
泻心汤
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
金匮要略70:吴茱萸汤、桔皮生姜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芩加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