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名方朱仁康丹毒(红肿热痛)

朱仁康 (1908-2000),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应聘在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1963年合并入广安门医院外科研究所。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1980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1971年创用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精于疮疡、皮肤外科。擅长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脉管炎、湿疹、皮炎、银屑病、丹毒、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古代医学文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制经验方50余种。如湿疹为皮肤科多发病之一,经多年的观察,总结经验,对225例湿疹患者根据全身症候,舌苔脉象、皮肤特点加以辨证论治,分为湿热、血热、风湿热三类进行治疗,并将其验方输入计算机制成无论诊疗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丹毒(五例)

颜面丹毒(二例)

[例一] 王××,女性,25岁,病历号26687,1959年5月24日来院急诊。

主诉:颜面部红肿、灼痛半天。

现病史:半天来骤然鼻、脸部红肿灼痛,尤以左半侧脸部为著,伴有头痛,全身违和不适,低热,喉痛,四肢关节酸楚,大便秘结,胃纳欠佳。

栓查:左侧颜面、鼻部皮肤红肿热痛,境界清晰,如掌心大小,局部触之疼痛。体温37.5 ,白细胞14,600/立方毫米,中性86%,淋巴14%,脉滑带数,舌质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抱头火丹。

西医诊断:颜面丹毒。

证属:内热外受、化火化毒。

治则:清热解,疏风散邪。

方药:患者先服用清热解毒方二剂,外用玉露膏(附玉容膏(玉露膏)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病情未见改善。

二诊:(5月26日)改以普济消毒饮加减方:川连3克 黄芩4.5克 牛蒡子9克 板蓝根30克赤苓9克 连翘9克 炙僵蚕9克 马勃1.5克生甘草3克 陈皮3克 桔梗1.5克 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二剂。

外用金黄散(附金黄散方,配方:大黄姜黄、黄柏、白芷各2500g南星、陈皮、苍术、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阳证疮疡。用法:可用酒、蜜、葱汁、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1~2次。),蜂蜜水调敷。

三诊:(5月28日)服前方二剂后,红肿大部已消退,局部略有木感,大便秘结,舌苔薄黄,前方改用板蓝根15克,去甘草,加六一9克(包)天花粉9克,服前方二剂而愈。

[例二] 刘××,女性,33岁,门诊病历,1973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颜面部红肿 、高热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周身欠适,寒战,头痛,高烧,体温39 ~40,渐渐发现左耳附近起一片红斑,烧灼感,迅速向左脸蔓延,皮肤局部红肿灼痛,表面光泽,紧张,皮表起燎浆大疱,眼睑俱肿,不能睁开。

脉滑数,舌苔薄黄。

中医诊断:抱头火丹。

西医诊断:颜面丹毒。

证属:风热外受,化为火毒。

立法:泻火解毒。

方剂:宗普济消毒饮之意。

药用:川连6克 黄芩9克 元参9克 板蓝根15克 丹皮9克 连翘9克生甘草6克 陈皮6克 马勃1.5克水煎服。

外敷:玉露膏(附玉容膏(玉露膏) 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12月7日)服前方一剂,其势未减已延及右颊脸侧,红肿起疱,壮热头痛,腿疼行走不利,脉苔如前。宗前法加以大剂凉营清热。方用生地30克 连翘9克 黄芩9克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竹叶克 大青叶9克 银花9克 陈皮6克水煎服一剂。

三诊:(12月8日)药后,左侧脸、耳部红肿见消,但尚有向右耳头皮蔓延之势,身热较挫(38),腿疼已轻而见头痛,气短,胃纳少思,舌质红,苔心黄,脉细滑数。从前方去大青叶,竹叶,加黄连6克,元参9克,水煎服二剂。

四诊:(12月10日)脸面耳项红肿基本消退,热退思纳,项下尚留焮核,苔薄黄,脉细滑,治以凉营清解为主。

方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知母 9 克生石膏 30 克 板蓝根 `15 克 黄芩 9 克 生甘草 6 克 水煎服三剂。

五诊:(12月14)红肿均消,疱疹已平,尚留焮核未消。纳食尚差,舌红苔净,治以清解余毒,上方去板蓝根、知母、生石膏加陈皮9克,水煎服三剂。

六诊:(12月17)脸肿全消,颊下焮核未退,苔薄黄腻,脉细滑,继以利湿清热法。

方用:马尾连 6 克 黄芩 9 克 板蓝根 15 克 丹皮 9 克 赤芍 9克 连翘 9 克 蚤休 9 克 陈皮 6 克 生甘草 6克 水煎服,五剂后痊愈。

慢性丹毒(三例)

[例三] 蔺××,男性,47岁,病历号20092,1957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左小腿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已10年。

现病史:患者近十年来每于感冒、劳累或步行过多后,左小腿即骤然焮红肿痛,同时恶寒身热,体温高达40左右。每次用抗菌素治疗后,病情始见平伏,初发时每半年发作一次,随后渐趋频繁,甚则每月发作二次。这次来诊已发病六天,右小腿焮红肿胀,灼热疼痛,体温39 ,左侧鼠蹊部淋巴结肿痛。

脉象滑数。舌质红、苔黄。

中医诊断;慢性丹毒,急性发作。

证属:湿热下注,化为火毒,发为流火。

治则:利湿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丹皮 4 .5克 赤芍4.5 克 黄芩 4.5 克 忍冬藤9 克 生苡仁 9 克 泽泻 9克 二妙丸 9 克(包) 六一散 9克(包) 赤茯苓 9 克 大贝母 9克 水煎服。

二诊: ( 11 月 8 日)服前方三剂后,红肿渐退,又继服二剂,改为每日口服二妙丸9克共半月。服药期间,焮红肿胀全消而愈。一年半后追踪,丹毒未见复发。

[例四] 安××,女性,36岁,病历号召9503,1958年8月28日初诊。

主诉:右小腿焮红肿痛,屡发不愈已三年。

现病史:三年前开始,先恶寒发热,头痛汗出,左小腿部焮红肿痛,步行不利,经注射抗菌素10余天后,红肿渐消。后隔半年又发作一次,近两个月发作渐频,已复发三次之多。触之略痛。查白细胞10,000/立方毫米,中性74%,淋巴26%。

脉象细滑。舌质红,苔薄黄。

中医诊断:流火。

西医诊断:慢性丹毒。

证属:肝脾经湿热下注。

治则:健脾燥湿。

方药:嘱服苍术膏,每日蜉二次每次冲服一匙。服药三个月。一年后追踪丹毒未见复发,以往步行路远感到吃力,愈后少行三五里路,已不成问题。

[例五] 张××,女性,65岁,门诊病历,1973年7月31日初诊。

主诉:后腰部皮肤反复红肿,高热,已五年。

现病史;患者于五年前于后腰尾骶部,起一大片皮癣(神经性皮炎)常因搔抓后引起局部皮肤大片红肿,发冷发热,反复发作,一般约每隔半月即发作一次,延续约五年之久。大便秘结。

检查:急性病容,体温39,于后腰部有一片如掌大红肿、境界清晰之皮损,略高于皮面。脉细滑数,舌绛苔净。

中医诊断:火丹。

证属:风热内郁,化为火毒。

治则:凉营清热解毒。

药用:生地 30 克 丹皮9 克 赤芍 9 克 黄芩 9 克 大青叶 9克 知母 9 克 生石膏 30 克 银花 12 克 蚤休 9 克 生甘草 6克 水煎服。

二诊:( 8 月 7日)服前方五剂后,局部红肿已消,口苦,大便秘结,五日一行,唇部觉抽,舌红苔黄,脉沉细滑。

证属:余毒未消,从前方去知母、石膏,加菊花9克,钩藤9克(后入)。

三诊:( 8 月 20 日)服前方三剂,诉于8月16日又发作一次,证情同前,舌苔薄黄,脉细而数,仍拟清热凉血解毒。

药用:生地30克 马齿苋30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赤芍9克 蚤休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赤苓9克 生甘草6克水煎服五剂。

四诊:( 9 月6日)近期火丹未犯,顽痒仍见浸润肥厚,发痒,舌绛苔净,脉细弦,未予内服药,外用新五玉膏(附新五玉膏配方:祛湿散1560g,硫黄末150g,五倍子末150g,铅粉150g,玉黄膏2200-2500g。功效润肌止痒。制备方法先将四种药末研和,逐渐加入玉黄膏内调和成膏,嫌干可加入香油少许。用法用量薄涂皮损上。)撺患处。

五诊治:(10月9日)在此期间发作两次,可能与过度劳累有关,来诊时病情已见平伏,为治本之计。

方用:苍术膏每日二次,每次一汤匙,冲开水服。并配合二妙丸,每日服一包(每包18克)。

六诊:(1974年1月8日)称在服药期间,两月内未见复发,尾胝部手掌大一片顽痒,仍见浸润发痒,嘱外敷新五玉膏,继续内服苍术膏及二妙丸。

七诊:( 8 月1日)曾间隔半年未发,又于6月后复发二次,治以清热解毒法。

药用:马尾连9克 黄芩9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银花9克 连翘9克 大青叶9克 蚤休9克 水煎服。一年后追踪,未见复发。 

[按语]现在临床上较常见的丹毒有二种:

一、发于颜面的丹毒,中医称“抱头火丹”,证属风温已化为火毒,治疗着重清热败毒,勿用风药,免风助火势。方用普济消毒饮(44)加减治之。其中以板蓝根为主药,可用15克~30克;升麻、柴胡可不用,而加丹皮、赤芍等凉血药。咽痛者加元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能腑泄热,乃釜底抽薪之法。火毒炽盛红肿未能控制(如例二)则须大剂清瘟败毒饮(45)加减治之。如毒走营血(败血症)则宜犀角地黄汤,清营汤之类。

二、发于下肢的丹毒,中医称腿游风,亦名流火。由于湿热下注,化火化毒。如舌红苔黄腻,湿重于热,治宜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28)加丹皮,赤芍治之。舌红苔黄燥,热重于湿,则症重清热解毒,可用消炎方(18)。

下肢丹毒极易复发,成为慢性丹毒,如发作频繁,亦可成为大脚风症(橡皮腿)。

朱老医生治疗慢性丹毒的主要经验是在急性发作控制后,继续常服苍术膏(96),认为苍术健脾燥湿,增强患者抗病能力,防制其发作,有一定的效果,如例四反复发作十年的患者,服苍术膏三月后,即未复发。又如例五,患者开始未服苍术膏时,发作频繁,服苍术膏后,发作间隔时间逐渐拉长,直至不发。此外服一妙丸(苍术、黄柏组成)亦有相似的疗效,如例三。

外治法:

急性发作,红肿灼热疼痛时,外敷玉露膏(120)或用鲜板蓝根,鲜马齿苋,仙人掌,芭蕉根叶,选用一种,捣烂外敷。形成温性,肿胀历久不退者,外敷金黄膏(121)。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毒的验治方
《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3
名医讨论:带状疱疹
疖肿.毛囊炎.脓疱病.丹毒.脚气感染..消炎方..朱仁康
疖肿、毛囊炎、脓疱病、丹毒、脚气都能治的特效验方:黄连6克,黄芩、丹皮、赤芍、蚤休、金银花、连翘各9...
猩红热,不用怕!咱老百姓有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