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语节令说信风

花语节令说信风

 

陈敏昭

 

华夏民族是个喜花、爱花的民族。“华”者花也,夏代前后,华夏人虽然刚刚从森林穴居中走出来,仍然居住在简陋的窑洞和茅屋中,就开始在居住地的周围植花种卉,美化环境。华夏又是比较早进入农耕文明,特别重视节令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大约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制定了农历(按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转而制定的历法),来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但是,农历误差比较大,于是又按照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上古经典《内经》中记载: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

花信风,按《吕氏春秋》的说法,春之得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花信风,就是花开时节吹来的风,她带来了花的音讯;又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只是不晓得是花应风而开,还是风应花而来,是哪一个尊信守约,亦或是双双如约而至?

花信风从小寒始。《书肆说铃》(明代叶秉敬撰)中记载:花信风自小寒起至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小寒大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竟然有花信风应期而至!先人们在最冷的时节畅想着花开时节的花香氤氲,花语呢喃,花红绿翠,期盼着春暖花开时人盛物茂。候者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盛衰枯荣、星移斗转、阴阳消长,他们都有着与天体运动相类的呼吸和脉动。先人们发现,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于是,有心有智、善于长期观察的智者便将全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份,二十四个节气,从而基本上概括了一年中寒暑往来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虽然有些本末倒置(天体的循环运动为本),但是,千百年来这二十四节气与悠悠的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发展和繁衍。二十四节气中从小寒(一般在一月五日左右)到谷雨(一般在四月二十日左右)共有八个节气,每气三侯,花信风就在这段时间里轻轻地、柔柔地吹拂着充满芬芳诗意与缤纷色彩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在二十四候的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二十四番风后,绿阴芳草长亭,绿肥红瘦,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让我们记住这美妙的意趣盎然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虽然有些花卉在今天并不常见,比如瑞香花,也许在古人的时代是最惹人怜的: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梅花具有坚强和高雅的气质,居二十四种花信之首,其色、香、姿、韵俱佳。特别是梅花在冰雪中孕蕾、在寒风中怒放的品格,为人们所敬仰和珍视,常常是高尚、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高洁、浩然正气的化身。南宋诗人何应龙《见梅》云:“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之六》歌曰: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唐人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云: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参阅陈敏昭《校园梅开话梅词)。

茶花也叫耐冬花、曼陀罗树,荼縻、荼蘼等,花红色或白色,很美丽,是国人钟爱了数千年的名花。茶花以其天生丽质、含羞的特色是谦让、谨慎、纯真无邪的化身。宋人张耒《病起》诗云:多少山茶梅子树,未开齐待主人来。清人陈维崧《浣溪沙·山塘即事》词云:琴几砑光麋緑竹,楸枰敲落水仙花,碧纱窗影浸山茶。”宋人王琪《春暮游小园》诗云:“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水仙花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她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她是多情、思念、纯洁、吉祥的化身。元代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谓水仙为花中之雅客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瑞香又名睡香、蓬莱紫、风流树、露甲等,这是因为,有个比丘尼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宋代《清异录》)。瑞香是祥瑞、吉利的化身。瑞香姿态婆娑潇洒,曲伸自然,叶片整齐碧绿,叶缘镶有金边,黄似金,翠似玉,玉叶金边终年茂盛。花期正值共庆新春佳节时,花香伴酒香,花开满枝,繁花似锦,清香浓郁,为新春增添祥瑞之兆。宋人苏轼《次韵曹子方龙》云:“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就是赞美瑞香的。

兰花是中国栽培最为悠久的花卉之一,是美好、高洁、贤惠、热烈、自信的化身。宋人杨万里《兰诗》云:“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参阅陈敏昭《深涧幽兰》)

山矾又称为芸香、七里香、郑花等,生长在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非常芳香。宋人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中讲: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王安石)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关于山矾花,黄庭坚有二绝句,其一:“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其二: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黄庭坚的外甥徐俯也写有一首咏山矾的词《南柯子·山矾》:细蕊黄金嫩,繁花白雪香。共谁连璧向河阳。自是不须汤饼试何郎。婀娜笼松髻,轻盈淡薄妆。莫令韩寿在伊傍。便逐游蜂惊蝶过东墙。(何郎指三国时期著名的小白脸何宴,魏文帝逸事:为试探何宴是否是真正的白脸,魏文帝曾经让何宴吃非常辣的汤饼,这里比喻山矾之白)。宋人杨万里《万安出郭早行》诗云:玉花小朵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杨万里还有一首《雨中送客有感》诗:不知春向雨中回,只道春光未若来。老子今晨偶然去,李花全落郑花开。唐人王建亦有《观玉蕊花》诗:“一树玲珑玉刻成,飘廊点点色轻轻。女冠应觅香来处,惟见阶前碎月明。”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

迎春又名金梅、金腰带,当原野依然乍暖还寒、万籁俱寂的时候,迎春花纤枝婆娑,点点金黄,美丽的花朵与飘飘白雪交相辉映。迎春不单具有菊花那种傲霜斗寒、凌雪竟放,更具有争春不骄的谦逊,朴实无华,素妆淡雅,是朴实、深情的化身。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宋代刘敞《迎春花》诗云:“沉沉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宋人韩琦亦有《迎春花》诗云:“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樱花的花期短暂,仅仅只有七天,但是她灿烂动人,好像俏皮的精灵,漫天凤舞,是善良、文静、纯洁、热烈的化身。唐人皮日休《夜看樱桃花》:“纤枝摇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望春又称紫玉兰,紫色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园、街道绿化植物。明人睦石《玉兰》:“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油菜花或许是最实用的花,在我国广有栽培,它除了向人们贡献花蜜外,还向人们贡献油料,当然,大片的栽培还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资源。清人张问陶《菜花》:“鸭头新绿拥鹅黄,碎影毰毸(peisai,形容鸟类羽毛披散)野岸长。花透土膏留正色,根函风露吐真香。如从佛地收金粟,闲替农夫补艳阳。因到残春开更久,不知桃李为谁忙!”

杏花以其娇艳成为慕情、娇羞、疑惑的代名词。宋人志南和尚的《绝句》是关于杏花的绝唱:“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要说对杏花入骨的描写还是宋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李花又名玉梅、嘉庆子,她的花语是纯洁。唐人韩愈《李花二首》之一:“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fen na,散落,散乱)。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杨万里有句:“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道出了李花的特色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桃花始终是爱情的化身,人们常说“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唐人崔护的《桃花诗》就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桃花又是中国式“乌托邦”的代名词,在古代,“桃”通“逃”,有逃避之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明代唐伯虎的《桃花坞》。

棣棠又称棠棣,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在《诗三百》中就有《小雅·棣棠》篇。棣棠花的花语是高贵和兄弟。唐代李商隐有《寄罗劭兴》诗云: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we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有朋友说:“乍晴芳草竟怀新,谁种幽花隔路尘。绿地缕金罗结带,为谁开放可怜春。世上朋友寻常人,棣棠更有兄弟亲,好比同胞结金兰,友情反比亲情深。”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观赏树种,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是温和、美丽、快乐的化身。宋代李清照《如梦令》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梨花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是柔和、纯洁化身。它抖落寒峭,撇下绿叶,先开为快,独占枝头,她是刚和柔的高度统一。唐人元稹《使东川·江花落》诗云:“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宋人晏殊《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木兰花古称为“辛夷”,是木兰花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别称,辛夷本身就是木兰花的花蕾,又称为林兰、桂兰、杜兰、木莲、木笔、黄心、女郎花等。木兰花开满树洁白,毫无杂色,让人陡生敬仰之感,所以,木兰花是高尚灵魂的化身。唐人王维有《木笔花》诗:“软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好于笺墨并分题。”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桐花花语是“迟到的爱”,当三月春天百花开时,桐花仍旧坚持一片翠绿,直到四月底才在树顶结满白色花苞,不一会儿满山遍野就被白荫所覆满;桐花凋落时,在它最美的时候,一朵朵,前赴后继,从容的优雅的整朵落下,微风拂过,纷纷扬扬,宛如淡紫的白色花雨撒下凡尘,五月雪奇迹就是这样形成的。据说在桐花雨里相遇的男女就可以得到桐花雨的祝福,永不分开。所以,桐花的花语之一是漫天欢喜。桐花语之二是情窦初开,对感情困惑而心绪不宁。桐花语之三:单纯的幸福。桐花语之四:不为自己求享乐,但愿众生皆离苦。这是因为桐花分雄雌,落在地上的都是雄花,雄花死后可给树上的雌花留下养分,把自己的生命和大地结为一体,和树一起结出果子孕育后代。唐人白居易有诗句: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桐花》)。宋人方回也有《桐花》诗一首:“怅惜年光怨子规,王孙见事一何迟。等闲春过三分二,凭伏桐花报与知”。宋人梅尧臣有诗云: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问答·送九舅席上作》)。唐人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麦花是最短命的花,花开仅二十分钟左右,宋代董嗣杲创作有一首优美的七律《麦花》,就是赞颂它的:“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暖风覆野看摇燕,晨气笼晴想韵鹂。有实可祈催食麨(chao一种干粮,炒的米粉或面粉),昼长村疃不攒眉。”杜甫亦有《为农》诗赞麦花:“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也是泳麦花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柳花的花语是依依不舍。宋人杨万里有《初夏睡起》诗云:“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人范成大《春晚》云:“客去钩窗咏小诗,游丝撩乱柳花稀。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楝花;

或许牡丹是国人最钟爱的花卉(参阅陈敏昭《虢山岛上牡丹香》),牡丹雍容华贵,娉婷娇娆,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花型硕大,色彩娇艳,堪称天下无双,花间第一,兼有色、香、韵、叶四者之美,人见人爱,群见群喜,是华夏民族钟情的国色天香,一直被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代名词。唐人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楝花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春末夏初开花,同时还有药用价值,味苦,性寒,有小毒。功能:疏肝泻火,行气止痛,杀虫。常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气血淤滞的妇女行经腹痛等症。由于味苦性寒,因而其花语是“残酷的君王”。

楝花自古是多情者歌咏的对象之一。唐人温庭筠有《苦楝花》:“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宋人梅尧臣《楝花》:“紫丝晖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莺舌未调香萼醉,柔风细吹铜梗斜。金鞍结束果下马,低枝不碍无阑遮。长陵小市见阿姊,浓薰馥郁升钿车。莫轻贫贱出闾巷,迎入汉宫人自夸。”宋人张蕴《咏楝花》:“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予沉湘。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宋人王安石《钟山晚步》也是咏楝花的:“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宋人谢逸《千秋岁·楝花飘砌》是在下喜欢的词之一:“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元人朱希晦《寄友》也是咏楝花的:“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明人杨基《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明人邵亭贞《贞溪初夏》:“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

宋人汤恢的《倦寻芳》词似乎是对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总结:“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烟湿浓堆杨柳色,昼长间坠梨花片。悄帘栊,听幽禽对语,分明如翦。  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背后腰肢,仿佛图画曾见。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但如今,病厌厌、海棠池馆。”

 

2014513日星期二,上阳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开有序,风不误信”:节令花信的诗意生活
最美的等候:二十四番花信风
風有信,花不误。
二十四番花信风,我在等风也等你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真美!
闲思|立夏,石榴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