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家祠掠影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

  说起陈家祠,很自然就联想到家乡澄海陈慈黉故居。莅穗多次,一直在心中存着念想。

  午后,无课。趁参加培训之隙,我坐上了开往“陈家祠”的地铁。老朱老早等在地铁口,这位广州籍潮阳人,当过导游,俨然老广。

  高楼林立中骤见一片宽埕,心情一下子宽松了许多。雨过天晴,地上一片水渍,倒映着天上难得一现的白云。秋燥似乎也缓解多了。一座崭新的石牌坊门立于宽埕一侧,那就是陈家祠所在了。眼光穿过牌坊门,是一座沉积着深厚历史苔痕的院落,绿化隔篱带拦着。老朱告诉我,先看看两边旗杆夹,入口在右侧。

  拐向右门售票处,五六个高鼻梁黄头发的洋人刚好参观毕出来,一路热烈谈论,不可复制的古建筑一定在他们心中投了影。据说此前凡陈姓参观者均可获免票入内待遇,如今入内均需购票,一视同仁,我这外姓人心里倒乐了,平等!

  慢悠悠地,抬头、举目、四顾,摩挲、琢磨、体味,脑海中始终没放下事先设定的参照物——澄海陈慈黉故居,然而,随着脚步的探入,很快便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陈慈黉故居乃侨商南洋发迹,举几代人之力建构的精神家园,为私家宅第,有粤东第一侨宅之称,之前并不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才归政府管理,对外开放。

  而陈家祠却是陈氏宗族一个共用祠堂,供奉祖先,庇荫后人。据介绍,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为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规模宏大,建筑装饰精巧、堂皇富丽,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遍布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装饰,图案题材广泛,均为当时策全国各地知名能工巧匠之手雕刻、构筑。昔年作学堂之用,供负笈省城科考的寒门弟子落脚、住宿,因此又名“陈氏书院”。 1958年,陈家祠堂经修缮后,曾一度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穿行其间,观摩中总惊叹于每一个细节,一刀一划毫不含糊,耐人推敲,最令人瞠目结舌当数雕工、内容繁复的木雕,条屏、梁架、雀替、檐板、蟹篓等,雕材涵盖了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如果说各类木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收租院”中的人物造型泥塑,则让眼球放松了一把,其逼真的神态与立体感,堪比真人秀。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或浑圆质感、或棱角分明,让人流连忘返。

  穿行于各条廊庑间,我还注意到,陈家祠堂多处强化“鳌鱼”、“蝙蝠”的形象,俩吉祥物均被高度艺术化,形象更加“萌萌哒”,其意旨很容易让人想到激励后人,独占鳌头,光宗耀祖之愿望,而“蝙蝠”取其谐音,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陈氏宗族学而优则仕崇文重教的思想。

  陈家祠为三轴、三进建筑结构,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位于中进大厅,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的正面有宽阔的石露台,两边侧房供陈氏子孙作书院使用。

  最后一进的宗庙堂,用瓜柱抬梁,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木镂雕龛罩,但只象征性的供放着两尊始祖牌位。如今的陈家祠,已成为一所民间建筑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堂的恢弘气派,富丽堂皇,让人惊叹之余,也为人类的智慧点赞。

  作为一所向外开放的姓氏祠堂,她的功能已不再停留在宗祠的意义,而是有了更多的延伸,她涵盖了建筑学、历史学、工艺学乃至宗族史,人类精神家园的缩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若有机会还想再去
陈家祠:一座冠名为书院的祠堂
陈家祠:百年祠堂,近代书院
【散文】刘维斗 | 百粤冠祠•四海流芳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随拍拾零
广州陈家祠陈氏书院
广州印象8:陈家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