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错别字”,错得理直气壮!

错别字这种事,不是只有小学生写作时才会发生,其实我们读文言文时遇到的通假字便是古人的错别字。下面来看看一些著名的错别字,其中有些字皇帝都会写错,当然也不乏令人拍案叫绝的好字


1、明

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保护碑



明孝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


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内“明良千古”


鉴定:“明”左边的“日”字旁里多了一横


来历:据说这个明字有2种相反的说法:一是因清代文字狱的残酷,文人不敢提大明王朝的“明”,所以把“日”改为“目”,表示“睁眼写错字”;二是用“目”替代“日”,表示明君重在慧眼识人。关于明字的类似错误有很多,比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的“明”字,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还有济南市大明湖门牌上的“明”字等等。


2、鱼


杭州西湖南面苏堤入口附近的“花港观鱼”


鉴定:“鱼”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


来历:这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据说他想,四点代表“火”,鱼下面若是有四点,就表示鱼在火上烤,所以故意少写一点,用三点表示“水”,鱼就可以自由地在水中游了。这个故事表现出了康熙的博爱仁慈之心。


3、避


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悬挂的匾额


鉴定:“避”字里的“辛”多一横


来历:该字是于康熙五十年,康熙亲笔题写。当时那些大臣肯定看出来了,可是谁也不敢说,万一引得龙颜大怒,自身都难保。而避暑山庄那时是皇帝接待贵客的场地,不知那些贵客看到后会有何感想。


4、院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报恩院”匾


鉴定:“院”字里的“完”少写一横


来历:据说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因和尚请题院名故写下“报恩院”,写完后发现“院”少写一横,但是没人敢说写错了,最后咸丰自己解释说,人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由此可见,咸丰的脑子转的挺快的。


5、突

济南“趵突泉”


鉴定:“突”字少了一点


来历:在济南府“趵突泉”池中有块浸入水中的石碑,上面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的三个字——趵突泉。传说有三股水特别猛烈,以至于把“盖子”顶掉了,这样“突”字便少了一点。不过这种猜测,也并非不可能,因为水滴石穿,泉水长期接触或许还真能把那点抹掉。


6、“”和“


山东曲阜孔府的楹联


鉴定:“富”字少上面一点,“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来历: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原来这2个字是有意写错,以表达“富贵无头,文章通天”。明白了此意后,再没人说它们是错字,反而惊叹孔府的文化之深。


7、流和在


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的“风流宛在”匾


鉴定:“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来历:据说这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纪念太守欧阳修所题。欧阳修这个大文豪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出过不少风流韵事。所以刘坤一借此希望欧阳修能“少点风流”、“多点实在”,用意之深,令人心服口服。


8、第


秦皇岛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匾


鉴定:“第”字变草字头


来历:这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题。据说是为了让繁体的“关”字显得厚重,所以将“第”字改成草头,减少其笔划,这种分量上的减轻正好凸显了“关”作为“天下第一”的宏伟粗壮。


9、碑

西安“碑林”匾


鉴定:碑”字少一撇


来历:这是清朝爱国英雄林则徐所写。他因“禁烟运动”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发配到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碑林”二字。据说,“碑”字上面少写一撇其实是林则徐表示自己丢了乌纱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天下第一错字
我国最明目张胆的九大错别字,佩服佩服!
500常用错别字,你能看一遍就一字不差地都记住吗?
最有典型性的五大著名错字
约定成错、有意写错字是一种文化--中国五大著名错别字
中国史上著名的五大错字:皇帝提笔也写错别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