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心态、心性、心境。

心态、 心性、心境

杨绛曾说过:“人生实苦需修炼。”

修炼身心,就是在生活的磨砺中,修得为人处世的境界。

在做事的过程中修炼,可事半功倍;在做人的过程中修炼,可心明澄澈。

清亮明洁、从容不迫、宽厚仁爱,都是在世事波折中洗练而成。

身处繁忙浮躁的喧嚣之中,我们步履匆忙,积攒焦虑。

唯有不断修好一颗心,才能在心灵身处闹中取静,安顿好灵魂。

修炼心态,可以坦然面对过往

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人生是一场修炼,且行且成长。

因命运无常而无奈,因柴米油盐而焦虑。所以人生在世,苦和累,要看轻;悲伤和痛苦,要看淡。

陶渊明29岁出仕,13年间,经历了5次为官到弃官的过程。这其中的悲苦交加,都没能让他失去为官的品格与底线。

在任职期间,他做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为人清廉,做事清爽。

在担任彭泽县令时,陶渊明碰到浔阳郡派督邮刘云到他任职的地方视察。

刘云是个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贪婪之人,他打着检察公务的幌子,实际上是来贿赂贪污的。

陶渊明绝不济济于富贵,督邮刘云尚未开始巡查,他就守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离去。

刘云恨得咬牙切齿,公报私仇,蓄意栽赃陷害陶渊明,陶渊明因此被贬。

弃官之后,陶渊明潇洒肆意,坦然接受人生抱负化为梦幻泡影的事实。他归园田居,寄情于山水之间,乐得逍遥快活。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这样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得意之时要懂得看淡,失意之时要懂得随缘。

人生遭遇不可控,心态却可修。过往的悲欢离合、阴影圆缺都已经过去。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要太较真、太执着。

人生的高度不是看到想到多少事,而是看透了想开了多少事。

修炼心境,是一种独处的智慧

《庄子》中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万物的根本是寂寞,内心空虚的人会因为寂寞而孤苦伶仃,浅薄无知的人会因为寂寞而浮躁,而守得住耐得了的人反而在寂寞中修炼出睿智来。

人只有置身于万物寂静的环境中,才能自知、自洽,修一份丰盈充实的内心世界,练一份淡看得失的精神境界。

尼采说过:“更高的哲人之所以独处,不是因为他本身想要孤独,而是因为他的周围没有他的同类。”

三国时期,诸葛亮便是一个胸藏万壑之人。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深“藏”自己的大智慧,心甘情愿地当一个老百姓。

即便刘备亲临,他也不急不躁,才有了后来“三顾茅庐”的故事。

后来,诸葛亮既为其出策,也会立于阵前。即便置身于千军万马之间,他依然能开口就成“千古绝骂”,对司徒王朗一通羞辱竟使其命归九泉。

诸葛亮的智慧,从茅庐静坐的忘我思考而来,从不遇明主不出山的笃定信念而来。

孤独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机会,在热闹嘈杂中失去的,都将在孤独清静中找回来。

把独处的平淡无趣变为充实丰盈的心灵奇幻旅程。

在时光中沉淀,在岁月中和自己和解,学会和自己相处,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

修一份心境,才能在走好那些需要一个人走的路。

修炼心性,舍弃不必要的欲望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是你的,从不苛求,是你的,坦然接受。

随波逐流、接受诱惑易,保持清醒、拒绝诱惑难。

坚持自我的勇气,是心性赋予的。

被誉为“武圣”的关羽,曾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甘愿投靠曹操营下。

曹操十分欣赏关羽,一心想把关羽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面对曹操的赏识,关羽也并非铁板一块,他在与袁绍的对战中斩杀颜良和文丑,为曹军立下大功,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后,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与刘备重聚。

关羽和曹操曾“约法三章”:一不负汉室,二不负和刘备“桃园三结义”之情,三保得嫂子周全。

曹操送他财物,关羽便转送给嫂子收贮;曹操送他美女,关羽便送给嫂子当丫鬟;曹操送他华服,关羽便穿在里面。

曹操问他为何如此节俭,关羽解释说:“这不是节俭,而是这件锦袍是我大哥刘备送给我的,我穿着他就像见到我大哥一样。

而丞相赐的衣服我也不敢怠慢,所以就把兄长送的衣服穿在外面,丞相送的衣服穿在里面。

关羽立得正行得直,曹操虽屡次笼络他都不得,但心中对他甚是佩服,在关羽死后,曹操竟然抱着关羽的尸首放声大哭。

人活一辈子,就像走路,背负的东西越多,就越累。

欲望,是一种负累。

只有立得正行得直,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渴求,面对自己的缺陷和失败,这便是一种修炼之后才能习得的勇气与定力。

修炼好心性,才能拥有行走世间的底气。

不是拥有多少傲人的财力,而是能有勇气拒绝诱惑,以良心为根,人品为本,做一个内心澄明的人。

梁漱溟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解决三层关系,

解决完人和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就如同从普通斗鸡变成出色的斗鸡那般,想要修炼成功,一定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

修炼过的人生,在岁月的沉淀下,逐渐磨砺出内心的气质。

以温柔驱遣粗鄙,让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

《道德经》中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懂得修炼自己的人,能够和光同尘,外圆内方,顺利通过困难的隘口;

能够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将过往的一切,融入经历和阅历。

心性、心境、心态

功名利禄都想要,只因你在混沌中;

两腿一蹬我去也,方知一切皆为空。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心性就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来面目,即善恶;

心境就是心性变化所处的境况,即现实;

心态: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的评价与解释。如果是积极地思考,就会产生积极的力量;如果是消极地思考,就会产生消极的力量。

通常我们所说的“境由心造”,指的是我们的心灵对于所处境遇的种种感受。这种感受,又因为心“境”的不同,往往对同一种“境遇”,会生出不同的情绪:或欢喜、或忧虑;或沮丧、或振奋;或自信、或绝望……所谓的心境不同、思想便不同,由之而导致出路就会不同,命运也因其改变轨迹。

忘想不狂妄,执着不我执,能保持一个清明的心境,就属不易了。当一个人保持了清明的心境,他的判断力、鉴别力、决断力等等这些左右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才能处在一个“智囊”的界点上;他才能清醒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变故和生活中的一切遭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怎样做。这是人生成功的大前提。

打开我们的内心,让心性不断地自明,唯一的办法是放下,放下贪嗔痴,放下浮躁的心境,放下自我,放下一切的一切。如此这般,应该说人生的许多难题,便不是难题了。

心怡如诗是一种心态;人淡如菊是一种心境

心怡如诗:

是一种好的心态,心气不能高,心性不能骄 。

人淡如菊:

人亦淡泊自如,若同那菊(菊---华贵而高洁之物)。

心境

1、心境关乎心情,源于心态,最终决定于心性。

2、心情有好坏之别,心态有躁静之分,心性有情理之辨。

3、心情是一时之情绪景象。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虽是圣人境界,到底直抒胸臆、酣畅爱恨更为让人倾心。但,任由情绪野马纵横,极有可能踏入非理性的泥沼。

4、心情又是心境之物象。二者相关又相别。心境是较长时段呈现的变幻状态。如果能够形成一个主导性的中轴线,心境物象就会在一定的幅度间振荡而不至于大起大落。这条中轴,就是心态。因而,正向、积极的心境,源于良好的心态。

5、心态取决于心性。

   那是情理之间恰如其分的取舍。

那是客观看待世态炎凉的从容。

   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适。

   那是善待他人包括自己的良知。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有能力做到我所作的一切,甚至超越我。但是实际上有些人能够做到,有些人却做不到。那些做不到的人并不是因为世界不允许他们成为巴菲特,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这个"自己的原因",就是人的心态。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实际生活中巨大的落差!这个"很小的差异"就是他们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落差"就是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落差。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因为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与事业的成败。"

  好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即使受到挫折与坎坷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旺盛的斗志。成功人士与常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态的差异,身处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笑对生活中各种艰难险阻;

  主动的心态会使你积极主动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包容的心态会使你更多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自信的心态会使你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行动的心态能使你的作风更加有效率;

  学习的心态会使你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

  给予的心态会使你拥有宽广的胸怀;

  仁爱的心态会使你体会到爱的欢乐与祥和;

  平常的心态会使你淡然地看待成败与得失;

  勇敢的心态会使你勇往直前;

  正义的心态会使你永远具有最伟大的力量;

  快乐的心态会使你心中永远充满了欢乐;

  知足的心态会使你避免陷入贪欲的泥沼;

  平和的心态会使你用平静的心态去看待世间的一切;

  希望的心态会使你永远具有向上的动力。

  成功者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它能让人的心灵自由翱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态、心境、心性(深度好文)
人生靠三修:修炼心态、修磨心性、修得心境
曹操是如何整刘备、关羽、张飞的
心态、心境、心性(一句顶一万句)
心态,心境,心性
关羽值不值得我们敬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