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梨子黄
      深秋的山坡,有一株梨树,枝桠的末梢上,两个梨子悬着,玲珑有致,引人注目。朋友跳了跳,想把它摘下来,可惜够不着。我仔细瞧了瞧,这梨淡淡的黄色,表皮粗糙,应是梨中叫“六月白的品种。
      “六月白是闽南地区最常见的梨树,阳春二月含苞,三月开花,四月下旬萌发新芽,六月果实成熟。而现在是九月,还有两个果子在枝头,晚熟的它们是在等待我的到来吗?
   “六月白”,是儿时喜欢的水果。那时,姑姑家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大片梨树林,种的都是“六月白”。每年六月梨子成熟时,姑父都会送来一大袋。这梨虽然没有光鲜的外表,果肉也不细腻,但它保留着山野最原始最自然的味道,清脆爽口,甜美多汁。炎炎夏日,吃上一个,口齿生津,神清气爽。
   看到这两个梨,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姑父。
   记忆中的姑父,高高壮壮,少言寡语,脸上常常带着憨厚的笑容,一看就是个老实的庄稼人。
   当年爷爷为了多换几担粮食,硬是把唯一的女儿嫁往了大山区。每回姑姑回家,说起这事,总是眼眶泛红。所幸姑父是个又勤快又体贴的汉子,姑姑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靠山吃山。姑父在山上种了很多农作物:茭白、烟草、地瓜、梨树、油茶……还养了许多的鸡鸭,一头牛,几只羊。那时,每月有八个圩日。每逢圩日,姑父就挑些土特产到街上卖。山中空气好,水质好,土壤也好,种出来的东西也特别有味,地瓜又大又甜,茭白又嫩又鲜、鸡鸭又肥又美……很受人们欢迎。每个圩日都能卖不少钱。在八十年代初,姑父一年就能收入好几千,比领工资的父亲赚得还多。当年孩子要上学,要盖房子,父亲都找姑父借过钱。姑父也很大方,每次都是慷慨解囊。
    姑父赶完圩,就会到我家歇歇脚,吃顿午饭再回去。从我家走到他家,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得喘口气再出发。姑父每次来的时候,都要捎带一些土特产,在那个生活还比较贫困的年代,无疑是极好的礼品。
   母亲一直尊称姑父为哥哥,那不仅仅是礼仪之需,而是因为姑父一直照顾关心着我们一家人。我家少劳力,书生父亲不下田,我们姐弟仨也都还小,农忙时节,姑父都会来我家住上几天,帮忙犁田、割稻、插秧……他真是个庄稼的好把式,干起农活来是又快又好,没几天功夫,就能把所有的农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家过佛生日时,姑父也是少不了的角色。外祖父是个唯物主义者,母亲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嫁人了,想入乡随俗,却对这些民俗民风很不了解,不知如何操办佛事。姑父一来,母亲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要准备多少龟粿,准备多少荤菜、素菜,多少果盒,姑父都了如指掌,一一指点母亲准备妥当。第二天一大早,姑父就挑着这担沉沉的祭祀用品到祖厝去,等礼佛结束了,再帮忙挑回来。
    小时候,很喜欢去姑姑家做客。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一路风光秀色不断,树很茂密,叶子很绿很绿,绿得发亮,绿得透彻;山中涧水汩汩流淌,清彻见底;天是蔚蓝的、明净的,净得能看清楚每一片云,每一道霞光。那时去姑姑家,其实心并不在风景,而是因为姑姑家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每次去,姑父都会热情接待,金黄的荷包蛋、现烤的地瓜、香喷喷的白鸭汤、新鲜的时令蔬菜……在八十年代,这样的一桌食物称得上是饕餮之宴了。
    记得上小学高年级时,老师常给我们布置采松果的作业而这道作业往往是姑父帮我完成的。采松果的季节,我和母亲到姑姑家去,向姑父言明来意,姑父都是二话不说,拿起一个大布袋就走。母亲要跟去,他总是说不用,他一个人就可以了。我喜欢跟在他后面,他采果子,我在山坡上找桃金娘,一种紫色的野果,很甜,很好吃。等姑父把松果采好了,我的嘴巴上都是红红的桃金娘的汁液,口袋也装了满满的果子,心满意足地凯旋而归。
    更多的关于姑父的记忆已遗落在岁月的风中。如今,再次回味这星星点点的残余,只觉得姑父就是那粗皮的“六月白”梨子,外表虽不好看,滋味却极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武:燕子不归春事晚
散文︱瓜田梨下
在春天的怀抱里,谈情说爱
思念一棵树
急!急!急!紧急求助!
清心小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