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情境创设:课件呈现超市货架: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说明: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找到本课所要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10角,1=10分,1=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1元,10=1角,100=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一本软面抄34角,一块橡皮58分,

2)提出问题:34= )角

①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4角就是30+4=34角。

④练习:58= )。让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 )元( )角,76= )角( )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度1元,那么40=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4)元(7)角。

②练习:76= )角( )分

3.比较大小:

1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2)练习:10元○97

4.简单的计算:

1)课件出示:4+9= 4+9= 4+9=

①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汇报。

②比较:思考方法相同,单位不同。

2)课件出示:45+3=45-3=45+3=45-3=

①你能独立完成吗?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②请做全对的同学来说一说成功的经验,也请出了错的同学来说一说错误所在。

③师生共同小结: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5.稍复杂的计算:

1)课件出示:56+4=42+13=76+28=

2)这几题有点难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3)完成后,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与基本的计算,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复习找规律的知识:

1.课件呈现:有规律的图形与数字(通过单组图形与数字简单重复形成的规律)、数列(等差数列)。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来说一说。

2)这两种规律相同吗?

3)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规律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数组、百数表等。

2.你会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吗?呈现P96的第11题:

1)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2颗黄3颗蓝。

2)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步骤,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方法:先要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与蓝珠子的个数,再记录下来。

3)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

3.归纳小结: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我们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的基本方法。经历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让一说出思考过程。

()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而后教师讲评。注意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思考过程。

2.呈现第(3)题的问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至少”的意思。

2)解决问题: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买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

1)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同桌解答。

2)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学生来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关于人民币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与简单计算,同时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 课件呈现第12题的第(1)、(2)题:

1)观察数列,发现规律: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汇报规律:学生汇报规律。

3)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比较规律:这两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第(1)题是递增,第(2)题是递减。

2.课件呈现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让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3.课件呈现第13题:

1)要想填出这些数,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找到表中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2)启发:这个表是不完整的,我们怎么找规律?引导学生可以从第一排、第二排或第一列中去找规律。

①我们先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6,或从右往左依次递减6

②那第二排的数也是这样排列的吗?

③把第一排与第二排合在一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数都相差10

④再看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上往下依次递增10

⑤小结:从左往右看,每一排的数依次递增6,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数依次递增10

3)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填出这些空格里的数吗?

①学生先独立填写最上面的空格。而后指名汇报,可以让利用不同规律的学生分别来说一说。

②学生独立填写剩余的空格。而后集体汇报。汇报时,一定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4)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

①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只要是正确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补充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与本课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的练习,既巩固了找规律的相关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数感,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补充。】

 四、生活延伸,全课小结

()创设情境:课件呈现生活中购物情境与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全课小结:

1.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里面就包含着我们今天复习的知识。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 第1部分 第4课时 小数、分数、百分数
(精品)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整理和复习
“三栏式”教学设计二上《认识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年、月、日》教学案例
解决问题(圆的面积例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