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随想1:复习课重在对比、建构

开学第一天,走进了六年级的数学课堂。

C老师执教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重点对如何求百分率进行复习。

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复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对此,C老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复习课的特点,重视对比、建构,体现了新的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精心组织学习材料,为“结构”做前期准备。围绕“打篮球的耗养量、游泳时的耗养量与散步时的耗养量”的素材,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选择“散步时的耗养量占游泳时的耗养量的百分之几”、“散步时的耗养量比游泳时的耗养量少百分之几”、“游泳时的耗养量比散步时的耗养量多百分之几”三个典型的问题展开研究。

强化对比、着力建构——

第一次对比是简单的求百分率问题与较复杂的求百分率问题的对比。“同学们,你能看出这里的三个问题能分成几类吗?它们各有哪些特征呢?”很自然地,简单的求百分率问题(第一题)与较复杂的求百分率问题(二、三两题)被突显出来。围绕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相关本质要义在学生认认知结构中进一步明晰:它们都属求百分率的问题,只不过,简单的问题“比较量”与“单位1”的量都已经知道,较复杂的问题是“比较量”求知,而“单位1”的量已知。

第二次对比是同一题中两种不同解法的对比。围绕“散步时的耗养量比游泳时的耗养量少百分之几”、“游泳时的耗养量比散步时的耗养量多百分之几”两个问题各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90—60)/60”与“90/60-1”两种解法所附的算理进行沟通,整理,突出不同思路的关键所在。

第三次对比是不同单位“1”题型的对比。在新授后往往有学生受整数问题负迁移的影响,认为“散步时的耗养量比游泳时的耗养量少百分之几”、“游泳时的耗养量比散步时的耗养量多百分之几”是同一问题,这节课中,C老师通过线段图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弄明白,问题相似,实质有异。

另外,本课中设计的一道题也颇有意思:“一种花生,出油20%-25%之间,1000千克花生最多可榨多少千克油?要保证榨油1000千克,至少需要多少千克花生?”对第二问,我的直觉是“1000/25%=4000(千克)”,可交流中学生认为是1000/20%=5000(千克)”,理由是:前一种解法考虑的是“至少”问题,后者才能“保证”。是啊,考虑了数学问题还要考虑生活因素啊!

复习阶段,学生脑中储存了大量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可检功能差,不具有可攀性。复习的作用在于让这些“知识”变得明晰起来并回归到其应的网络位置中去,从而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而建构、重组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加强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运用
思考型课堂:展现学生的思考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
如何分析数学试卷
第3课时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