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瑞:呼唤“活”语文

  从去年10月份开始,伴随着“中国好课堂”小学语文展示活动在5个省份的开展,周刊综合现场观摩教师的意见,把他们心中最具价值的13节精品课“还原”到报纸上,为读者展现了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线课堂的教学成果。

  本期周刊编发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最后一个课例。基于对全部展示课堂的观察和国内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梳理出对当下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也为2014年即将开始的初中和高中的语文课堂展示活动做好铺垫。

  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二是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正出现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好课堂”展示活动总评委之一,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夏书芳认为,很多时候,语文教学满足于对字词的识记与掌握、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味与感悟,却没有让学生学会“运用”或“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换言之,教师很少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学习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语言。

  事实上,学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语言的运用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语交际,二是写作,即开口能讲话,提笔能作文。学习语文有四种方式——听说读写,读与听是“输入”,说与写是“产出”。读听是基础、是前提;说写是目的、是结果。

  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是读写脱节。不少学校一周安排5节语文课,4节用于学课文,只有1节用于写作文。此外,作文讲评与写作会间隔一段时间,作文与阅读也“车走车路、马走马路”。这种读写分离的现象,是制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学而无用”。学生学了一大堆字词句篇的死知识,但派不上用场。语文课上如何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寻找“生长点”。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位,语文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功夫,这样,语文学科才能变成“活”语文,“有用”的语文。

  2014年,期待着在“中国好课堂”的展示现场,看到更多活学活用的语文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语文课该向何处转身——对当下语文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怎样学好语文
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悟性与个性的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