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指导高年级班主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基本含义:1.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此课题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而做科研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努力方向。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探讨教育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主要做法

一、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促进研究型课堂的生成。

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促进研究型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1.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教研氛围

首先,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学校确定每周三下午300——430为校本教研时间,学校领导按照所教学科的不同到各个教研组与老师们一起教研,这样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其次,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编订了《学校管理章程汇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教后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例会制度、互相听课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角色的行为规范模式,使得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章可循。

2.实施主题研究,教科研一体化

为了将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我校把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研究主线。围绕课题调整学校各项工作,把教学、教研、科研三者整合起来,把校本教研活动变为课题研究的过程,使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之中,使学生和教师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确保研究的步步落实到位。

每次活动确定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究,每次倡导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获得一种完整认识。我校老师在自主开展的交流活动中,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就课堂上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新课程下如何认真备课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如何进行教材解读等问题,展示了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突出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探究,体现主题性全面性创新性有效性多样性科学性

二、改革备课制度,提高研究型课堂的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备课改革的进程中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我们首先围绕着改什么?保留什么?强化什么?如何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等问题,放手让大家去思考、实践。随后,我们举办了《备课改革座谈会》,其中,教师提出的个体集体个体的备课形式,经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值得借鉴推广。现在,我校教师已采用这种备课形式。由于这一步是由备课教师单独完成的,无形的压力时刻督促着每个教师。集体备课一般安排在每周一下午教研活动时间,由年级组的老师集体讨论,轮到哪节课,就由主备这节课的老师先讲,其他教师作记录,然后再一起讨论、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再由主备课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输入电脑,作为备忘教案。这种备课方式,既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才能,使备课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为了促进老师们深入研究教材,开展年级教研活动,我们还调整了备课思路,具体做法是:备课要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认真研读课标;2.必须细致分析学情;3.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写教案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在备课中必须突出以下三个环节:1.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迁移点;2.提出重点问题,有思维价值的问题;3.应对措施(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环节,多元化、分层次的作业设计等)。这样的备课,减轻了老师书写的麻烦,但加重了老师钻研教材的负担,使老师们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备课调研,不少老师提出了较为一致的建议,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提倡教师在教科书上进行备课。

备什么?1.可以钻研教材,注音标小节断句解词、释义都可以。要求学生预习做的,老师也可以做。2.写下简单的教学过程。这样的好处是醒目、实用、有针对性。3.有的习题老师也可以先做出来,把答案写在书上。

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在书上圈圈画画的过程,就是教师钻研、思考的过程。应该提倡书上备课,也可以把检查书上备课作为备课是否认真的标准之一。

2.积极登陆相关的教学网站论坛。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或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必然波及教师的备课方式。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有机会较早地与计算机亲密接触,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要求教师补修计算机课程,而利用网络备课是补修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教材的改革,使课本中出现许多新面孔,自我的研读是必要的,而在更大范围内相互切磋才是吃透教材的最佳方式,利用网络可以实现这一点。网络是一片晴空,等待我们的老师去飞翔;网络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等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垦!

3.教学相关资料的准备应该专人管理。

目标要整合、文本要钻研、训练要扎实、拓展要有度。其中,拓展有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智谋的进行拓展,不能过多的超越文本。但是,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有充分的资料储备。

学校也安排相应的教师查阅资料并进入学校的网络统一管理,各个年级的资料库建成以后,可以为其他的年级服务,并避免重复劳动,省去很多力气。

 三、立足课堂教学,构建研究型课堂。

   教学科研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课堂教学,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应该让教师与教科研共同成长,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此,我们努力构建研究型课堂。

1.让课题研究进课堂。

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任教学科的特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分组学习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学习形式,于是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分组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分组、什么时候实施分组教学是最有效的。老师们把课题引入课堂,站在研究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让教学模式进课堂。

学校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努力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面对新课改,很多老师迷惑了今天的课到底该怎么上?而教学模式正是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样本。我们请专家亲临学校听课、指导,设计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有教师提出了八字方针:务本、求实、倡简、有度。还有语文教师提出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洁,设计作业要简要,要把写作教学进阅读教学。

最终,我们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又采取一课多人上、教研等形式探讨这种模式,使之日趋成熟。

四、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研究型课堂

反思是教师提升反思,转变教学行为,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小组研讨、写教后反思等形式来促进教师的反思,在反思时要抓住问题的实质,逐步引导教师在行动中进行反思,通过有效地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我们一方面要求老师写教后反思,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交流自己的课后反思,大家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彼此分享。这里的反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课,形式化地说几条印象和改进意见,而是深入到课的背后去分析其中蕴涵的理念和原理。在这种反复的剖析中,使教学理念和教学和教学行为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越多,观念的转变越快,行为的改变也越明显,也越能促进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研究型课堂。

我校将以良好的开端为起点,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与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余文森
论因地制宜的校本教研模式
回归课堂,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2018年8月9日┃学校科研┃走课题研究之路,成就研究型教师
正高级教师陈华忠:好校长的“六个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