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岁,向内生长
四十岁是个坎儿,或者说是一个人成长的分界,过了这个坎儿,如果你还没有反观自省的能力,如果还没有学会宽待和理解,那么你也许还没有找寻到不惑的意义,不惑,实质上就是摆平自己的心,达到自洽与和乐。四十岁之前是向外生长,四十以后是向内而生。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我们活在世上的每个人,无不戴着各式各样的枷锁。物质的、精神的、肉体的和外化的虚浮表象或者识别符号,成为我们身上不可摆脱的纠缠。
中国传统文化看人的内外聚点是身,身内叫心,身外叫物,身是人生内外的界线。而我们的身,又有多少是可以由着我们的心呢?权力、身份、身子、名誉、地位、面子在我们身外还是在心内?我们的精神、灵魂、心灵、寄托、信仰和坚持,又有多少可以置身事外呢?
林语堂先生倒是写过《生活的艺术》,说过“中国的哲学家”:“他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该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
他的精神就是如此了得解放。”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事智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不算一种境界?如果是,那么我如今依然不能抵达,因为依然敏锐,依然和自己较劲,依然不会屈从,依然学不会圆滑。
看不惯的依然想说,揉进眼里的沙子依然觉得生疼,总想把它揉出来。依旧是那个被闺蜜评价为“横竖都是二”的小女子,我想,这好过于无感和麻木。
回想思考后觉知自己依然敏锐的触觉,也许是在找寻某种存在感。人是需要“存在感”的,而正义的自我认识是这种“存在感”的要素之一。其实在面对不平时是否屈服,最困难的选择无非只有两个选项,你敢,或不敢。也许我做不到只说实话,但一定争取不说谎。我庆幸,自己还没有变成橡皮人。没有跪拜于犬儒主义。
王朔写过小说《橡皮人》,说的是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年轻人,一个“行尸走肉、寡廉鲜耻、没有血肉、没有情感、丧失了精神生活”的群体。他们一如工艺品,“被高高在上的观赏者轮流捏拿玩弄,被生活的泥匠用压力捏成各种形态”。
很形象在二十年后被重新提及和对号入座。如此引伸出橡皮白领,甚至当今金钱碰撞道德滑坡下的“橡皮中国”。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随后提出了“职业枯竭”(job burn out),一种和“橡皮人”类似的病症——情绪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价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无成就感。
“到最后你发现说真话容易犯错,便不再说话;你发现愤怒、轻视与得意时都会影响人际关系,便省略表情;你发现手舞足蹈会影响形象,便不再做任何夸张动作---你终于活得如同一部人类学行为规范,去掉了表情,隐藏了情绪,不带一丝人气,成了橡皮人。”
这段描述来自《你的病就是没感觉》。这估计会变成这个现世的通病,太多的麻木和没感觉,太多的虚伪和逢迎,人们以会做人、不得罪人为标准,迷惑在丧失了怀疑能力的乏味幸福中,陶醉在左右逢源、迎来送往、门庭若市、哗众取宠的虚饰繁荣里。又有多少人能够向内反观,不辜负自己的内心,面对社会痛感的敏锐和自我无法抗拒的悲哀。
四十岁,向内生长。一个人,要严格地封闭起来,隔绝内外是不可能的。她所要修的,就是构筑一个自以为安全的、没有外侵的心境。这个心境的意义在于,人心在其中,圆满而澄明,安适无忧惧。依旧怀着敬畏三尺之上的神灵,借住与宗教向着内心的宁静探索。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一个人有所坚持,有所守信,有所敬畏,终是件好事。
萧芳芳说过:“女人一过四十,就哪儿哪儿都垮了下去。这是没有选择的事。而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当你老到胶原蛋白都离你而去的时候,作为女人,你是想成为一座废墟,还是庄严的国会大厦呢。”
四十岁,那些兵荒马乱、暴土扬尘的青春都已远去。如今的生活该是听从本心。剪去欲望的杂草,才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让那些曾经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欲望慢下来,甘于庸常寂寞安静的人生,无愧于自我,无愧于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四十岁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
人这一生是有定数的:四十看脸,五十看心,六十看命
“中年命好,不入三门”:尽量不要进这些门,命就安稳了
临近四十岁,你得学会“富养”自己
女人,越是内敛,越有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