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控制步速和節奏,能否令人跑得更快?
圖片來源:渣打香港馬拉松 Standard Chartered HK Marathon/Facebook

渣打馬拉松將至,參賽者紛紛把握僅餘的練習時間,務求達到最佳狀態。不少運動生理學家和教練一直在追尋完美的一套跑步方式,坊間亦有人指每分鐘 160 步以上的步速最有效。到底,靠控制步速和跑步的節奏,能否令人跑得更快?

上年 5 月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一份研究中,其中一項實驗測試了步幅上的調整如何影響專業及業餘跑手的表現。科學家邀請了 19 名專業跑手,及 14 名屬其他範疇的運動員,而近 2 年甚少跑步的運動員參與該項研究。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每位實驗對象先在跑步機上,以他們覺得最舒適的速度跑步。專業跑手均以自身訓練速度跑步,業餘跑手則多採用他們認為自己能維持 20 分鐘以上的最快速度,研究人員記綠實驗對象的步伐後會計算其步幅。

進入實驗的第二階段,研究人員安排每人戴上面罩,以控制其攝氧量,觀察其跑步效率(Running Economy)。跑步效率是指如果一種移動方式所需的氧氣量愈少,它的效率便愈高。故此,採用有效率跑步方式的跑手比其他跑手更為省力,跑步時間能延長。研究人員先讓實驗對象以個人喜好的速度和步幅跑步,然後再用拍子機改變實驗對象的步伐,要求他們的步伐配合拍子,在拍子機響起時以右腳著地。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跑步機的速度不變,但研究人員會在介乎 8% 至 16% 的加減幅度中調整拍子機的節拍,而實驗對象為了跟上拍子,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步幅。研究人員讓實驗對象維持相同步伐兩分鐘,並記錄其呼吸頻率,再利用數據分析跑步效率如何受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當實驗對象改變慣常及喜好的步幅後,不論步幅長短,其跑步效率均會下降,令跑步過程更吃力。當然,實驗人數有限,而且跑手身體狀況單一,故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斷定在跑手預防受傷或衝線的情況下,會否因改變步幅而令狀況更好。

楊百翰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 Iain Hunter 認為,研究主要指出,我們的身體不必任何外來的指示,也能自動協調至最適合自己的跑步方式。故此,準備馬拉松時,最重要的仍是找出最能配合身體機能的節奏,不必過分執著於每分鐘 160 步的步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腳進攻、腰部的效用至大
細節決定成敗
走路健身 步幅、步速和运动强度有讲究
步幅大,认知好!走得快,更长寿!但这4种走路姿势,却可能是疾病信号!别忽视~
提高你的步频 免受伤、速度快
走不对会伤身!这7条健走“潜规则”你一定要避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