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2014/7/1 阅读521次 本站网友 杜染 发表 杜染专栏 

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杜染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社会转型期,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中主要的文化形态。文化馆作为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同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并因其国办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文化引领作用。

一、文化馆主导地位的缘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国家发展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这是国家发展文化馆的法律依据。此外,在党和国家的决议、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中也对文化馆提出了相应要求。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具有主导地位,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文化家园”,在社会转型期,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馆有义务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自身的功能,用文化艺术引领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提高现代公民素质、引导公共文明、培育新的民风民俗上有所作为。

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是由文化馆的本质决定的。

(一)从文化馆的性质、职能和定位上来看

在文化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文化馆的性质:文化馆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文化馆的属性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是政府开设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和文化活动场所,是政府为公民实现基本文化权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渠道。文化馆的职能是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审美教育。文化馆定位为群众文化网络的龙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从文化馆的体系建设上来看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完整的是文化馆体系,省级、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分别建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这个网络不仅是设施网络,也是工作网络,具有基本的人、财、物保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目前,唯独还缺少国家文化馆,相信从国家文化建设层面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三)从文化馆的服务对象上来看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与工会系统的工人文化宫、共青团系统的青年宫、教育系统的少年宫、老干部系统的老干部活动站等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群体所不同,是面向各个群体、全体公民。因此,群众的参与面和涵盖面更广,举办的活动可以面向各个群体,兼顾到老、中、青、少以及残疾人、妇女、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人群和系统、单位,全民参与,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整体发展水平。

(四)从文化馆的业务服务内容上来看

文化馆的业务服务集中体现在通过文化艺术服务,进行社会审美教育。群众也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了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

在文化层面上,传播先进文化,包括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些文化形态在文化馆都可以得到传播,如体现主导文化的代表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精英文化的学者学术成果和学院派诗人诗作、体现大众文化的流行歌舞,都可以通过文化馆举办的单项或综合性活动传播给群众,让群众根据需求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

在艺术层面上,用动态、静态的各种艺术形式让群众获得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两种方式。也就是说,群众在文化馆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不光是像在剧院看演出或在美术馆、博物馆参观一样是一个文艺欣赏者,文化馆的舞台、展厅就是群众的舞台、展厅,群众可以在文化馆的舞台上表演,在展厅里展览群众创作的作品,因此说,文化馆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的场所,是群众的文化家园。而且,在文化馆的群众艺术工作中,在每个艺术形式的内部,又包括专业文艺形式和民间文艺形式,是两种形式兼顾的。

二、文化馆主导地位的体现

文化馆主导地位的体现,主要是通过文化馆的业务指导和辅导,履行国家赋予文化馆的职责和使命,用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引领社会文化新风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履行国家赋予文化馆的职责任务

在文化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对文化馆的任务有逐条的规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任务:用文化艺术手段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培训业务干部和文艺骨干;组织、辅导、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理论和课题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这些主要任务是国家通过法规形式所规定的,也就是说,是文化馆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文化馆的职责,责无旁贷。

(二)用先进文化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馆所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属于主导文化范畴。主导文化也称为主流文化,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诉求。在主导文化中,有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以及蕴涵在这两种文化之中的民族民间文化。文化馆开展的是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融文化享受、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于一体,在文化内涵上的突出特征是“雅俗并举”,所提供的文化艺术服务内容既包括现代文化,又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中外先进文明成果。既包括“阳春白雪”的雅文化,又包括“下里巴人”的俗文化。当然,这里所说的“雅”与“俗”都是先进文化。“雅”是指正规的、标准的、规范的,不庸常的;“俗”是指大众的、通俗的、民间的,不是指庸俗、低俗、媚俗的所谓“三俗”。

(三)增强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国家力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给每一个人发挥文化创造性的机会。文化馆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主体上突出体现了群众的文化主体性。群众既是文化的享受者,又是文化的参与者,还是文化的创造者,各种文化体验复合一体,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文化馆通过文化艺术活动,代表政府一方面满足纳税人、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公民文化权益,一方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地位,广泛搭建平台,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人民群众自觉自主创新,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四)引领社会文化新风尚

文化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对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文化馆的业务服务内容是文化艺术,其活动场所属于公共文化空间,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具有龙头和辐射功能,文化馆应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引领社会文化新风尚,发挥“文化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文化馆文化艺术活动不仅因为群众文艺带来的文艺传播、普及和体验效应,更在于它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以及群众文化建设和新文化习俗的培育养成贡献了力量,体现了文化馆对社会的文化价值。文化的本质是化人,艺术的本质是审美,专业文化的本质是娱人,群众文化的本质是娱己。文化改变人生,艺术改变生活,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主导文化的引领。文化馆作为政府文化事业机构,应发挥文化艺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移风易俗的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文明素质,树立新风新俗。著名学者段宝林认为,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移风易俗应该“先立后破”,当更科学、更艺术化的良俗蔚然成风时,迷信旧俗还会有存身之处吗?①文化馆应在培育新民俗中有所作为,让人们趋之若鹜地到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参加活动成为“新民俗”。文化馆除了日常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还应在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性文化活动,如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在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纪念日、建军节等举办针对特定人群的专场活动,在国庆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充实这些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并让人们来充分体验。

三、文化馆主导地位的保障

(一)树立文化馆的职能观、整体观、服务观

在社会变革中,最需要、最迫切、最难得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改变,文化馆遇到的问题和工作的开展同样如此。

文化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文化馆的业内共识。文化馆是专职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建有文化设施,配备了专职人员,也有基本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渠道,文化馆必须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能和任务。

文化馆是传播先进文化、助力主流文化、培育新风新俗的生力军,群众文化的内涵是现代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雅俗并举”,所开展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需要树立整体观。从总体上、全局上全面把握文化馆的各项工作。从人员调度上,全馆一盘棋;从业务体系上,组织、辅导、研究、创作兼顾;从艺术门类上,动态艺术形式与静态艺术形式兼顾,专业文化与民间文化兼顾。在群众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在活动地点上,馆内阵地活动与馆外活动兼顾;在活动方式上,自主举办和联合举办的活动兼顾。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是群众进行文化艺术体验的公共空间,文化馆的本质是群众文化服务。文化馆是代表国家的社会主体,不是代表某个集团、某个群体或个人利益的自由主体,其主体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上,即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作为。②文化馆应树立服务观,在场馆设计、免费开放、开馆时间、活动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更加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用文化艺术专业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推动文化馆治理现代化

文化馆治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文化馆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

科学化是文化馆发展的总纲,也是推动文化馆治理现代化的前提。科学的特点是纯粹、客观、理性,理性化是现代型组织的核心特征,文化馆的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必须符合科学化的要求,实现理性建构。当前,文化馆的科学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如文化馆的顶层设计、文化馆立法、国家文化馆建设、文化馆学会及刊物、学科建设、开设“文化馆日”等,每一个课题都是文化馆大厦的一块基石。

文化馆的标准化建设也是文化馆发展的重要课题。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设与管理,也可以说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国家已经公布施行了《文化馆建设标准》。“软件”建设主要是指文化馆制度建设、学科建设和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文化馆部门、岗位及岗位职责的科学设定,人事、分配、考核制度的科学制定等。其中,文化馆的职称因业务的综合性,应将目前的研究型一种类型改为设立应用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在评估体系的建立上,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并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个方面。主观指标即公众满意度,包括文化设施管理程序、服务内容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服务专业化水平、服务效率满意度。客观指标可以依托文化部制定的文化馆评估标准。

文化馆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指文化馆从业人员和业务服务的专业化。文化馆的专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文化馆的业务要统筹兼顾:一是文化艺术各艺术门类全面兼顾;二是组织、辅导、研究业务体系的三个要件统筹兼顾;三是传统服务方式与现代服务方式兼顾。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尤其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开办文化馆网站,进行网上浏览、文化配送服务、网上辅导、网上展示等。

(三)实现文化馆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政府应保证必要的公共财政支持。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纳税人服务是政府的义务。政府通过文化馆为纳税人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人员、设施设备和活动的经费。

其次,政府应扶持文化馆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参与文化馆建设,通过吸收赞助、捐赠、彩票等,实现文化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文化馆建设中的政府主导地位,并不等于一切都由政府包办。文化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代表政府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文化服务,国家也通过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和公民对公益文化事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资助,并对提供赞助的单位给予相应的减免税费政策。

再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拓宽社会化运作渠道。通过举办文化项目洽谈会、文化志愿项目认领、建立公益文化基金等方式,为社会赞助文化提供畅通的渠道,搭建社会、企业、个人和公益性文化项目之间合作的平台。

2014年5月26日

注释

①段宝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175-176页

②何英隽,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社会价值论,全国群星奖群文科研成果获奖作品选,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广州市文化局编,2002年版,303页

作者单位: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众艺术馆)理论调研部

电子邮箱:duran@pku.org.cn

联系电话:13021055898

郑重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如发现有人抄袭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本人将把署名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或会议书籍的名称在此予以公示,以维护权益。如引用此文部分内容,必须在注释中注明。点击浏览该文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书房|如何让群众共享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张家港:“三问”勾勒文化繁荣图
广西: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附件3)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系统化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