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真临帖就是书法的捷径!

你是不是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天天练习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书法却没有进步。临帖,临帖,临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你不愿意临帖?

但也有许多初学者之所以不能很好很认真地临帖,主要出于三种原因:

第一种,有些初学者并非认为自己不需要临帖,也认为应该餐帖,临写出来的字比不整写的字确实好,但是因为临帖太麻烦、太枯燥。所以,字帖虽然就在旁边,却时看时不看。刚开始还可以照着帖中字去写,时间一长,便“自由发挥了,随意写起来了。

第二种,更多的初学者是因为不愿意接受约束和限制,在潜意识里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行笔,是侥幸地认为自己的感覚、自己的写法、自己的习惯也许是正确的。所以,虽然字帖就在旁边,也无暇倾及,而是自由奔執、纵重挥洒,全然不原法度,这就是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的:“任笔为体,聚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環哉!”

第三种,一些初学书法的朋友,受时下丑怪浮夸书风的影响,幼稚地追风赶浪,追求低俗的时尚,恨不得一夜成名,把古人的碑帖法书看成拦路石、束缚甚或敌寇。临帖对他们来说就是泥古和倒退,就是陈旧和保守。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浮躁习气,我们无可奈何,只有哀叹,我们悲伤地看到污浊的时风确实吹倒了一大批不太健康的、无知的心灵。

对于前两种原因,我们觉得只要把道理讲透,

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这些朋友在学书的道路上便能够很快地走向正轨。而对于第三种情况,笔者觉得可能要麻烦得多,因为大凡人类的无知很容易导致无畏,无知性质的无畏,必然有“万夫不当之勇”!

为什么我苦口婆心的劝你临帖?

大凡人间技艺,都是要经过学习才可以获得的,如武术、戒曲、音乐、美术等等。世间没有无师自通的技艺,书法也是如此,或更确切地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创出来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差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东汉哲学家王充也曾说过:“不学自知,不何自晓,古今行専,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间不知”。

临帖就是学习。在长期的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进步得快与慢,和临帖的用功程度是密不可分的,谁能认真临帖,谁能坚持临帖,谁就进步得快,功底也就扎实。但是,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如果让学生们真正做到认真临帖、坚持临帖又是一件多么艰辛和困难的事情。许多学生虽然字帖在眼前,他们就是不肯拾头査看,偶有抬头者,也只是粗略地看上一眼,然后就凭着模模糊糊的记忆和感觉,不顾一切地写下去。看似练习,实则是在重复自己的错误的习惯。

这是说明许多学生依然不知道学书的根本大法就是临帖。明代书法家解靖《春雨杂述·学书法》有句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逐,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紙,方有功夫。”自古至今,学书帖,槌莫能外,舍此,几乎无路可走。书法几千年,凡是我们知道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是临习前人的碑帖出来的。固然学书不能只是死临帖,但是临帖无链是要的学书手段,是不可绕行的必經之路。清代书法理论家冯武先生在《书法正传〉中说:“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理密,熙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致。”

在书法学习中,有些时候是“百看不如一练”,道理是说,只用眼晴者是不行的,要亲自动手去写才可以获得真知;但更多的时候是“百练不如一看二埋头写一百遍,不如看帖一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行书,应该从临哪个帖开始
学书法四大忌讳
米芾之后,书法上再难有比他更厉害的了,不得不佩服米芾大书法家
浅谈书法基础教育
推荐几个更适合初学者临摹的字帖,收藏好!
初学书法者如何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