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院庆70年】追思名医——医学教育家朱宪彝

“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内分泌和代谢病学奠基人——朱宪彝


他是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的创始人,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临床内分泌专家,也是忠诚教育事业的医学教育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临床工作,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上。


潜心医学事业


  朱宪彝,字良初,祖籍天津,190313日出生在一个职员家庭。幼时,朱宪彝在绅商的家馆附读,九岁(1912)入直隶模范第一小学,十四岁(1917).以优异成绩考入直隶第一中学。他勤奋读书,好学上进,年年名列前茅。1922年中学毕业,父亲执意让他学医,以便日后凭医术谋生,求得自主,摆脱像父亲那样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境遇,朱宪彝当年以各科考试成绩全优,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录取。经过八年刻苦攻读,1930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荣获文海(Wenham)奖学金,这种奖学金只授予连续五年以上名列第一的优等生。协和医院把这位高材生留校任教,头三年当内科住院医师,1934年提升为内科总住院医师,很快又擢升为助教,讲师,到1937年又以出色的工作成绩晋升为副教授。
  在协和医学院任教期间,朱宪彝潜心于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有突破创新的成果。与刘士豪教授从事钙磷代谢研究,在国内外先后发表了科研论文三十多篇。

美国代谢骨病专家Parffit教授称三四十年代全世界关于钙磷代谢的研究大部分出之于北平的协和医院。

英国著名学者Nardin推崇这些论著是经典文献

美国著名钙磷代谢专家Stanbury称:朱宪彝于四十年代发表在巴尔的摩《医学》刊物上的一篇论著《钙磷代谢研究对发病机理的意义以及AT(双氢速变固醇)和铁的治疗作用》为代谢性骨病研究的奠基石。

1982年加拿大骨代谢专家Jawarski在送给朱宪彝书的扉页上写道赠给朱教授——当代钙磷代谢研究之父




励志教育事业
  天津从1930年北洋医学堂停办,到解放前止,长达二十年当中,没有高等医学院校。1950年天津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以朱宪彝,方先之为代表,通过卫生局局长蔡公琪,向市领导建议应在天津建立一个医学院,并且坦率诚恳地表示:“我们这些人本来都是在协和医学院教学的,如果天津建立医学院,愿意回到医学教育老本行,担任临床教学工作,为天津培养医学人才尽力。”

1978年朱院长查房后与内分泌科医生、实习生、实验室人员的合影


朱 宪 彝 经 典 语 录

对学生说

你们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谦虚谨慎。高效率加上认真的态度,是取得成果的钥匙。

取得成就是加倍努力的结果。

希望你们超过我,有谁超过我,我才更高兴。  

  

朱宪彝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在他所写的《永远像一个医学生》的文章里写道:必须从医学生时代起,就要重视一切自然科学和基础医学的理论学习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医生是不够的,要争取作一个医学科学家,不但要能医治面前的病人,而且也要有发明创造医治所有的病人。他鼓励医学生要向前人,向你们老师立下的结论挑战。

对老师说

 老师们也应该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荣,不要忌才。

对医生说

作为一个医生就是要讲究医德和工作作风。在工作上要力争治愈病人,不能治愈,也要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痛苦,实在医疗无效,也要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和同情。

按常规全面体格检查,是医生的看家本领。只头疼摸头,腹疼查腹,难免先入为主。若持一孔之见,就会贻误大病。




对老伴说

 朱宪彝在他夫人逝世后,深深怀念她,我很对不起我的老伴,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操持着繁重的家务,抚育几个孩子,而我却很少有时间陪她出去玩玩。现在她不幸先我而去了。

对领导说

   朱宪彝自奉节俭,不逐名求利。在创办医学院时,市里评定每月给他650元工资,他坚决谢绝了,表示自己是教授,就按教授待遇拿工资。一个人最高待遇,最大幸福是把所管的事业搞上去。

198411月底,朱宪彝患感冒,咳嗽,心房纤颤了。院领导,医护人员都劝他早些住院治疗,他又婉言谢绝了。他说:新楼病房的会议室,过道和各科门诊室都住满了病人。我是医学院的院长,愧对患者,怎么能和他们争床位呀?”

哀思老院长

1984年底,朱宪彝院长逝世的噩耗传到病房。住院病人泣不成声,他们沉痛哀悼老院长的猝然离去,他们在挽联上写的是:老院长!  我们盼望你回来查房是啊! 人们多么盼望老院长再能回到讲堂授课,回到实验台前搞科研,回到办公桌前伏案审阅文稿啊!

老院长与世长辞了。他离开我们之前是那样的坦然、沉静,又是那样的突然。人们抑制不住沉痛的心情,可又总觉得他仍然在人们的身边,他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治学精神以及高尚情操,使大家耳濡目染,心感神受,难以忘怀。


朱院长的珍贵老照片

1962年,朱宪彝教授(右四)参加国家医学科研会议,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73年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天津请朱宪彝教授看病



1973年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天津时,朱宪彝院长等到车站迎接



1973年11月28日朱宪彝教授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与霍查主席亲切交谈



1978年朱宪彝教授在总医院内分泌病房查房后与全体医生、实验室人员及进修医生合影,作者为医大医学摄影室符老师。
前排左起:须华荣(进修)、雷琪智(进修)、朱德民、朱宪彝、张均、高玉琪、尹潍;
二排左起:杨秀英、季冠芳、邱明才、郑少雄、王家驰、魏晶(进修)、王维力、蔡文仪、赵秀琴、张家岚;
三排左起:于德民、樊继援、齐建成、医生(进修)、孙医生(进修)、吴医生(进修)、梁雪萍。此照片
人物图解樊继援教授介绍



“朋友圈”里的追思  

清明追思朱教授,再次让老、中、青医学后辈回想起朱教授的谆谆教诲,大家纷纷在微信里抒写感言:

    我是朱教授的第一名研究生,也是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的,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朱教授的话影响我一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终生受益。他面试我的时候问: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怎样走?他教导我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工作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做人要学会包容。”朱教授的敬业精神和“逝去裸捐”的事迹令人尊敬,他身上的学风、作风、行风是我学习的典范。

    ——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原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 邱明才

   他是一代宗师、杏林泰斗、医学楷模、德高医粹、呕心沥血、桃李天下。深切怀念卓越的医学家和教育家、我国内分泌学的奠基人、我敬爱的导师朱宪彝。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原内分泌科行政副主任 樊继援

   能成为一名从事内分泌和代谢病专业的医生,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在内分泌科工作24年了,老教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指导培养了我,传承朱老师所奠基下的事业并发扬光大,是我们做后人的责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联体”管理委员会运营部副部长、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医师 高桦

    朱宪彝(1903—1984),刻苦钻研、治学严谨,是享誉国内外的内分泌学家。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做博士后研究。历任天津医学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河北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天津市科协第一届副主席等职务。是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一至九届天津市人大代表。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系统地对佝偻病、软骨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进行研究,为现代钙磷代谢的理论奠定了基础。1978年,创建了天津市内分泌学研究所,在甲状腺疾病、氟骨症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晚年主编出版了长达300多万字的《内科学》巨著,为我国临床内分泌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8年,他以75岁高龄,亲自带领研究人员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奔赴我国六个地区12个省的40个县市,对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骨症、碘代谢等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开创了地方病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其中,关于必需微量元素碘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成为我国食盐加碘决策的重要依据。

    19841225日上午,朱宪彝伏案工作时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而就在此前20分钟,他还向秘书交代着一件件要做的工作。

  朱宪彝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崇高的医学教育事业,临终前,他留下遗嘱:献出全部存款,在天津医学院设立朱宪彝奖学金;献出全部藏书和10万余张读书卡片;献出自己居住的住宅楼;献出遗体供解剖用。他一生奋斗的历程闪烁着德高医粹、彪炳史册的个人风范。

  朱宪彝,这个名字代表了新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M0-056 :天津五大道名医故居之三——杨济时故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学习班》圆满落幕
【学四史 · 知院史】蛛丝马迹觅真凶—— 附属瑞金医院首次在我国成功诊断并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性早熟和矮小症,专家怎么解读?
【名医推荐】傅君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六:刘伙村:一生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阎仲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