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理诗三首

说理诗三首

但凡诗歌,不外乎是用写景状物叙事说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达意传道言志的目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三百,早将以上方方面面一网打尽。可能有人会问,诗经中有说理的诗吗?当然有。如“于嗟鸠兮,勿食桑椹。于嗟女兮,勿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释成现代汉语是:“斑鸠儿啊斑鸠儿,不要随便乱吃桑椹(吃多了头脑要醉昏)。小女生啊小女生,不要随便和男娃娃斯混(混久了掉进爱河难抽身)。男娃娃掉进爱河,一拍屁股就走了。女娃娃掉进爱河,无穷的麻烦和严重的后果就来了。要想轻松无烦恼,慎与士耽是法宝。二十多年前,学校对早恋很伤恼筋,我曾以此开诗歌讲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证明诗经中不但有说理的诗,而且说得十分高明。

到了汉代,乐府民歌《长歌行》中就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句子,显然也是说理的。有人说唐人诗重情景,宋人诗重理趣。但是,理趣并不是宋人的专利,先秦和两汉早就有了,唐人也不是不懂,杜牧的乌江亭就开了写诗完全说理的先例。可见后人和前人的诗词,总是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下面我们来读三首说理诗。

先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同中。前两句写作者在庐山中游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看到庐山变化无穷的神奇,领略到庐山多姿多彩的秀美,饱览了仙景般的风光。那么庐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走来走去看了半天的苏轼,似乎也陷入说不清楚的困惑,可能正是这种有些困惑的真实感受,自然引出有如神来之笔的三四两句诗。这两句诗,不但广泛传颂,也广泛适用。这首诗的前两句,成了庐山的名牌,后两句成了哲理的名句,一首诗能创两个名牌,从古至今,好象不多。

再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首句极写塔之高,分两层,一是塔在山上,足见其高,二是塔高千寻更见其高。次句再用传说来衬托塔的高,太阳都是从脚下升起来的,包孕了处在最高的位置。这前两句为第四句的“最高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句一转,有持无恐地提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结论,第四句点出早已准备好的原因,只缘身在最高层。在诗文方面,王安石苏东坡都是大家巨匠,但在手段方面的老谋深算,东坡先生只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据说王安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苏东坡当猴儿耍,贬到黄州看菊花,报了乱改诗句的仇,苏东坡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必竟王安石是相才,苏东坡哪里是对手。就这首绝句,也可看出王安石的老辣。历来人们说这首诗是在登山写景中,说明了登高望远这一道理。其实王安石的话虽然包含这个道理,但分明大于和高于这个道理,王安石说的,不是一般的站得高,而是身在最高层,也只有处在这样的境界,才可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来他们也被王安石糊弄了。我以为王安石是以登飞来峰为发端,借题发挥,名为登峰,焦点是写塔,是塔我为一,身在最高层。于是顺理成章引出下文。后两句既是诗人的襟抱,又体现了高深的哲理。同他实施变法的态度一样,理直气壮,自信坚定。能做出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诗,古往今来,似乎也不多见。可惜人们没有读懂,至少也是分析得不够透彻和醒豁。

最后来看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是古都金陵的核心,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历来以奢侈荒淫著称,是众所周知的风流窝。诗的首句突出其豪华,一个竞字表明一个比一个豪华,越来越豪华,先后近四十个帝王无不如此。时间长达六代三百多年。次句写末代帝王陈后主愈来愈甚,后来居上,将奢侈享乐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事最奢”。他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选尽天下美女美酒,搜罗世上山珍海味,将朝政置之脑后,成天穷奢极欲,还亲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通宵达旦地歌舞,极尽淫乐之能事。第三句写风流窝的千门万户变成了野草丛生之地。虽然是急转直下,但前面已作了充分的铺垫,这样的结果既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作者点出原因:只缘一曲后庭花。一支小小的曲子,竟然使金粉六朝灰飞烟灭,千门万能户变成了丛生的野草。作者说明的这个道理,将永远震撼着人心,永远值得人们思考。一首说理诗,能永远震撼人心,永远值得思考,有史以来,似乎还是不多。

上面三首说理诗,章法几乎一样,前两句都是为第三句张目,使其能自然而然地提出结论,第四句点出原因,都用了因果连词:“只缘”。而且第四句又和前两句相呼应,因为第四句指出的原因,早就暗暗地包孕在前两句之中了。所以有着极强的说服力。这个说服力的产生,除了作者高明的表现手法而外,更在于作者对所说的道理,进行了艰苦的熔铸。熔者,熔炼。铸者,铸造,浇铸。即尽收前人有关这个道理的全部成果熔为一炉,进行提炼,然后铸造出涵盖前人高于前人的新成果。如不识庐山直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熔铸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在芝兰之室,不知其香。久居庖鱼之寺,不觉其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就熔铸了“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则熔铸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为“后庭花”正是六朝末代皇帝陈后主所制的曲子,是反映宫庭淫靡生活的歌曲,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后庭花早已成为了穷奢极欲,荒淫靡烂的代名词,此前此后都被广泛使用。如杜牧的《泊秦淮》,就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随宫》也有“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由此可见,要写好说理诗,善于熔铸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北宋丞相王安石,凭一首诗流芳千古!
王安石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是什么?自缘身在最高层。
真有趣!北宋竟有一对“诗歌姐妹篇”!
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六首惊心哲理诗,笑看俗世红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