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学膜”替代空间巨大 “膜”王渐露锋芒(附股)
“光学膜”替代空间巨大 “膜”王渐露锋芒(附股)

  光学膜 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今年以来,康得新(002450)、南洋科技(002389)等多家公司纷纷斥资进入光学级聚酯薄膜行业。业内人士介绍,光学膜产品附加值高、下游领域需求量大,是吸引多家上市公司进入的主要原因。

  奥维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文建平指出,包

括光学膜在内的高端聚酯类薄膜,是制造聚酯薄膜电容器和液晶显示器的关键上游原材料,电子材料级别、光学薄膜级别的特种聚酯薄膜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内目前主要从日本进口,未来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下游应用广泛

  业内介绍,近年来全球聚酯薄膜行业高速成长,产能规模快速扩大,而国内聚酯薄膜行业一直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现有生产线多数所产薄膜为单层结构或简用性能,只适合一般用途,高附加值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塑料协会发布的《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三年发展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就明确提出,将配套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材行业的光学聚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聚酯薄膜、电子材料用聚酯薄膜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

  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电子绝缘、护卡材料、影像胶片、热烫印箔等众多领域。其中,应用于包装材料的普通聚酯薄膜厚度一般在8靘-75靘(微米,1靘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中厚型特种聚酯薄膜厚度一般在75靘以上。

  光学级聚酯薄膜具有低雾度和高透光率、表面光洁度高、厚度公差小等出色的光学性能,主要用于高端液晶显示器材中的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抗静电保护膜、触摸屏中的保护膜以及软性显示器用膜等领域。而且,光学级聚酯薄膜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例如应用于汽车领域的防紫外线隔热贴膜等。

  此外,近年来应用于电子信息产品的电子电路向集成化和平面化方向发展成为总体趋势,这对电子元器件的片式化、小型化、高精度、一致性、可靠性和适应表面组装多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光学级聚酯薄膜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兴起,对于上游关键材料如光学膜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方正证券预计,光学膜在液晶面板中应用量较大,约占到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以一条8代线总投资200亿元计算,其光学膜的需求就达到20亿元。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介绍,液晶面板上游原材料中,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IC和背光模组是6大主要原材料,光学膜在背光模组、偏光片、液晶材料等都有使用。许多上游材料此前都只能从海外采购,最近几年京东方一直在力推产业链国产化,在同等品质下,会更加扶持国内上游供应商。

  奥维咨询副总经理文建平认为,国内包括液晶电视在内的电子产品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目前国内的光学膜产能极小,光学膜项目以对下游液晶显示器材行业的国产化水平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光学膜市场的巨大前景,已经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进入。

  南洋科技日前披露的非公开发行预案称,公司计划以每股22.77元价格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募集资金7.2亿元,投向"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和"年产5000吨电容器用聚酯薄膜项目"。

  7月12日,康得新出资2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进军光学膜领域。券商分析师预计,随着液晶面板产能向国内转移,康得新在光学膜市场上大有可为。目前国内光学膜厂商主要有乐凯等公司,但是都没有进入主流供应商行列,国内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占据。

  光学膜项目或配套京东方

  康得新(002450)日前公告,公司将出资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康得新广电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光学膜领域。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光学膜与预涂膜在原料、生产技术以及加工方式等多个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通性,公司在该项目上已积累多年,技术储备成熟,并且得到政府支持,预计公司今年内将有小批量的光学膜产出,未来几年逐年扩大。据悉,公司准备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生产基地布局,其远景规划是光学膜产品销售规模达百亿元。

  有公开报道称,康得新董事长钟玉日前陪同北京市经信委领导考察了新材料基地建设状况、拟承接光学膜产业集群项目地块的基础设施状况。

  方正证券认为,康得新投资建设光学膜项目应该是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下进行的,作为京东方8代线配套项目,公司光学膜销售将有充分保障。

  根据方正证券的测算,以光学膜约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0%计,一条8代线投资200亿元,则其中光学膜约占20亿元,假设康得新光学膜占京东方8代线光学膜采购的40%,则其每年营业收入将增加8亿元。

  康得新上市前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预涂膜行业龙头,这一目标将在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公司将实现对COSMO的全面超越。

  而公司的第二个发展目前是成为国际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光学膜只是这一战略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公司还将不断开拓其他膜产品领域。

  西部"膜王"东材科技锋芒渐露

  半年报业绩暴增、华夏基金买入、股价稳步上涨等信号,令位于四川绵阳的东材科技(601208)越来越为市场所关注。翻阅东材科技的历史可以看到,上世纪60年代公司从绝缘材料起家,80年代进入绝缘膜行业,随着技术进步,近些年逐渐进入太阳能背板膜领域,不经意间,公司已经成长为膜行业翘楚,当之无愧拥有西部"膜王"的称号。

  财报靓丽 机构扎堆

  受下游需求增长和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东材科技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半年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机构投资者似乎先知先觉,已经扎堆进驻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绝缘材料供应商,东材科技主要产品包括电工聚酯薄膜、电工聚丙烯薄膜、电工柔软复合制品、电工绝缘油漆及树脂、电工层(模)压制品、无卤阻燃片材、电工塑料等七类,应用于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牵引机车、电机、电器、电子、家电、通讯、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多个行业。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6897.82万元,同比增长46.28%;实现营业利润14831.7万元,同比增长126.1%;实现净利润13363.23万元,同比增长90.9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5元。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绝缘材料2337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47%;主要产品产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电工聚酯薄膜、电工柔软复合制品、电工层(模)压制品、绝缘油漆及树脂销量分别增长10.23%、33.81%、27.83%和48.84%。

  由于产品价格提升,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幅高于销量的增幅。公司对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成本的控制,也使得产品毛利率得以大幅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3.34%,较上年同期提升6.85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合计较上年同期增长23.1%,远低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水平。

  公司有关人士称,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增长和成本上升,未来价格可能出现波动,但是由于供给偏紧、产品的品质较高,公司能够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半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为机构投资者,包括社保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机构合计持有2110.833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6.85%;其中,华夏基金的持股比例为2.54%。公司目前实际流通的股份为6400万股,机构持股比例将近33%。

  分析人士认为,机构如此看好东材科技的原因,除了短期的业绩表现,还有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在电网建设、电气化铁路建设、节能照明、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的投入加大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升级,绝缘材料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聚酯薄膜 异军突起

  在公司的各项业务中,最受市场关注的非聚酯薄膜莫属。

  据测算,公司上半年电工聚酯薄膜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71.3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4.56%增长至52.03%,毛利收入的占比更是从42.31%增长至63.17%。聚酯薄膜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超过40%,比上年同期增加15.32个百分点。

  聚酯薄膜又称PET薄膜,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经过拉伸、定型工艺生产的一种性能优良的薄膜。电工聚酯薄膜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材料复合使用。电工聚酯薄膜作为聚酯薄膜细分市场中的高端产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近年来,电工聚酯薄膜的用途不断扩展,已广泛应用于电气绝缘、电路印刷、太阳能光伏行业和感光材料等民用以及尖端、高新技术领域,产量逐年增长。全球电工聚酯薄膜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国的电工聚酯薄膜产业规模也迅速扩大。2009年,全球电工聚酯薄膜销售量为25万吨,其中我国电工聚酯薄膜销售量达到10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聚酯薄膜生产企业有40家,已形成的总产能约为102.5万吨。其中,包装材料用聚酯薄膜的产能约为7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3.2%;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聚酯薄膜(主要为电工聚酯薄膜)产能约为1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9.8%。包装材料用聚酯薄膜产能比例明显偏高,其他工业领域用聚酯薄膜产能比例则偏低,需从国外进口以弥补国内的需求。

  东材科技招股书显示,东材科技2009年在国内电工聚酯薄膜市场的占有率为17.8%,位居第二位。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8%,位居第一位。与2007年和2008年的情况相比,东材科技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

  对于这种看起来不利的局面,分析人士称,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并不是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市场总规模增长迅速,而公司产能增长缓慢。实际上,公司的聚酯薄膜生产装置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未来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公司将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

  据了解,公司电工聚酯薄膜产能总计2.4万吨,其中1.6万吨为自有产能,其余产能为委托加工生产。募投项目中的聚酯薄膜技改项目预计2013年6月发挥效益,届时公司聚酯薄膜的总产能将增加1.5万吨。

  光伏扩张 需求激增

  聚酯薄膜业务之中,市场更关注的是其中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太阳能背板基膜。由于光伏组件产能大幅增长,太阳能背板基膜市场供给持续偏紧。

  公司招股书和半年报有关内容称,太阳能电池行业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给特种聚酯薄膜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半年聚酯薄膜业务的良好表现,也主要是缘于其中的太阳能背板基膜市场需求旺盛。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7GW以上,比2009年的7.3GW增长了132%;全球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1GW,与2009年的10.5GW相比翻了一番。

  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大型光伏企业纷纷扩产,全球产能还将再攀新高。全球前7大光伏组件企业的总产能将由2010年的8.58GW扩产至2011年的13.48GW,增长率将达到54.7%。其中,无锡尚德2010年电池组件已达到1.8GW,2011年将继续扩产至2.4GW。美国Frist Solar公司在越南、美国、马来西亚等地继续新增生产线,预计2011年产能将由1.5GW增长至2.3GW。

  据了解,东材科技近几年太阳能背板基膜销量连续大幅增长。公司与全球7大光伏组件企业中的4个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上下游关系。7家光伏组件企业总产量约占全球光伏装机量的45%。

  为应对需求的增长,太阳能背板基膜企业均加大马力进行生产。东材科技的生产装置也在超负荷运转,并逐步加码产能。公司新增的8000吨特种聚酯薄膜生产线在2010年全部达产。公司募投项目中的年产15000吨特种聚酯薄膜技术改造项目将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与此同时,公司还将逐步甩掉低端市场,改善供应结构。

  当然,拥有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也在往中国转移产能,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如杜邦鸿基、仪化东丽等,这些公司实际上代表了跨国公司转移至中国的产能。

  对于面临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东材科技有关人士表示,公司非常重视研发和提升技术水平,产品与国外公司产品的质量差不多,成本相对更低,因而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有分析师认为,在目前的供需格局下,只要产品具有同等品质,并不存在谁抢谁市场的情况,因为需求在迅速扩大,而供给难以满足,关键是要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如果供给过剩,不可避免会出现更激烈的竞争,那时候,成本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东材科技也依然具有竞争优势。

  壁垒难越 景气延续

  太阳能背板膜的巨大商机还吸引到很多聚酯薄膜同行的关注。有人担心,新产能的释放将会打压太阳能背板膜行业的景气度。

  拥有资金优势的上市公司走在了前面。如双星新材(002585)拟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及"年产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18万吨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该公司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2010年全球聚酯薄膜的需求约260万吨,而据专业咨询机构英国PCI预测,2014年全球需求将达到450万吨。

  尽管野心勃勃者不少,但东材科技却比较"淡定"。公司有关人士称,进入太阳能背板膜行业的壁垒较高,新进入者要打通技术关将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据了解,国内能够生产太阳能背板基膜的厂商仅有东材科技、裕兴科技、杜邦鸿基、仪化东丽等少数公司,其中,纯国产厂商仅有东材科技和裕兴科技。分析人士认为,作为高进入壁垒行业的先发企业,保守估计东材科技还将享受2年的高盈利期,太阳能背板膜行业的景气将会持续。

  当然,世界上没有突破不了的技术壁垒,尤其是在所有人都看到突破之后能够获得巨大商业利益的情况下,突破壁垒的周期将会缩短。公司有关人士也坦承,新进入者终究会摸索出一条道路。

  从东材科技的角度看,被同行追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中,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东材科技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未来将积极横向拓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等产品。

  南洋科技募资7亿进军光学膜市场

  南洋科技(002389)日前披露公司非公开发行预案,将以每股22.77元价格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募集资金7.2亿元,投向"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和"年产5000吨电容器用聚酯薄膜项目"。

  南洋科技是目前国内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主要供应商,而公司计划投建的光学膜在薄膜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与公司此前的产品有一定的相通性。

  东北证券研究员潘喜峰认为,公司项目拟生产75靘-350靘中厚型光学级特种聚酯薄膜,主要用于高端液晶显示器材中的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抗静电保护膜、触摸屏中的保护膜,以及软性显示器用膜等场合。目前国内光学膜的产能较小,基本依赖进口,项目的前景看好。

  此外,为了获得技术积累,南洋科技与两名韩国人共同发起成立合资公司浙江信洋广电材料有限公司。分析称,南洋科技可能更多地看重了韩国方面在光学膜、偏光片的技术积累和销售经验。根据公司公告,该合资公司拟建设年产630万平方米光学薄膜精密涂布项目,建设期12个月,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28亿元,净利润2500万元。

  安信证券:电容屏继续供不应求,光学膜良率是关键

  溅射制程为产能瓶颈,电容屏明年仍供不应求:目前Glass 电容屏的产能瓶颈在于溅射(Sputtering)制程,在普通TFT-LCD 的CF(彩膜)制程中,溅射制程只需要24 秒即可,但投射式电容屏制作的Sputter 则需要65-70 秒,即产能几乎掉一半。此外,溅射设备的购置也比较耗时,购货周期至少为半年。由于溅射制程的耗时导致产能扩张缓慢,各厂商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无法加大产出。以富士康对OCA 膜需求预估,明年苹果iPad 订单预计为4000万台;触摸屏厂产能远远不足。

  莱宝高科:国内触摸面板龙头、享受产业高速成长:公司在ITO 导电玻璃领域积累多年,直到如今通过间接向苹果供货体现出了坚守的价值。由于触控屏领域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和经验,公司在这两方面的优势明显。随着Glass电容屏产能继续吃紧,上游材料商将享受产品供不应求带来的溢价效应。公司未来中小尺寸持续扩产,中大尺寸项目将成为未来亮点。我们认为莱宝高科为国内触摸屏最值得投资的标的。

  超声电子:乐Phone 电容屏独家供应商:超声电子为联想乐Phone 供应触摸屏,但目前良率水平对获利贡献不大,未来扩产良率能否提高到使获利贡献较大仍需观察。

  宇顺电子:STN 转做触摸屏难度不小:公司从主营STN 转向触摸屏符合市场趋势,但触摸面板所需的人才和电路设计能力将考验公司。溅镀制程的良率和玻璃基板的大小可能会限制公司产能迅速扩张和成本良好控制,短期内触摸屏对公司贡献可能有限。

  锦富新材:继续看好光学膜切割市场:公司希望凭借其在在光学膜上的切割工艺经验,透过日系OCA 胶切入苹果供应链;但3M 明年在苹果OCA 胶市场应仍保持70%以上的市占率,且切割基本不外包。因此公司只能在不到30%的市场中与台厂竞争,且其切割难度较高良率控制不易。我们对公司未来在光学膜切割市场的增长持较乐观看法,但OCA 胶及导光板对公司未来获利贡献保持较中性看法。

  深天马 A:上天马基础扎实,深耕中小面板市场:公司近日回购上天马,未来可能将武汉、成都均并入其中。除去重组价值外,上天马扎实的基础使得公司收益不少,但公司转产触摸屏在玻璃基板厚度、溅射制程瓶颈、代线数并非最经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此外AMOLED 仍需要更长时间观察未来前景。

  ST 天龙:光学膜制造良率原材取得为关键:公司进军光学膜领域,由于良率是最关键问题,因此需要时间磨合设备、人员,另外在原材料获取、下游通路拓展等方面也需持续努力。增亮膜市场较难获利,而扩散膜此前亚太地区失败案例不少(尤其是韩国厂),公司未来获利不确定性高。(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康得新:设立子公司,进军光学膜领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创证券 研究员:高利 日期:2011-07-13

  光学膜产品附加值高,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光学膜下游领域较多,远非市场上目前所预期的液晶面板领域,还包括LED 灯、投影仪、触摸屏等众多领域, 其中部分领域对光学膜的技术要求比液晶面板更高,2010 年全球光学膜出货量达6 亿平米,每平米价格为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远超公司目前预涂膜产品价格,随着液晶面板等产能正在向国内转移,公司未来光学膜大有作为。目前国内光学膜生产商主要有乐凯等公司,但它们并没有进入主流供货商行列,国内该产品基本全被国外企业所占据。下游客户方面,也远不止京东方这一家企业, 和预涂膜产品一样,公司主要采取进口替代战略。

  光学膜与公司现有产品共通点较多,未来生产不成问题。光学膜与预涂膜在原料,生产技术以及加工方式等多个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司在该项目上已积累准备多年,技术储备成熟,并且得到政府支持,预计公司年度将有小批量的光学膜产出,未来几年逐年扩大,并准备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生产基地布局, 公司远景规划是光学膜产品销售规模达百亿元。

  发展战略清晰,未来有望做大做强。公司上市前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预涂膜行业龙头,这一目标将在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公司将实现对COSMO 的全面超越,公司研发能力较强,不断有预涂膜新产品研制成功,并且销售良好,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现在公司的第二个发展目前是成为国际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光学膜只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未来公司还将不断开拓其它膜产品领域,并且已经有一些技术储备。此外, 公司高管积极进取,事业心强,良好的管理层将是未来实现以上战略的基础和保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因为公司公告没有公布具体光学膜的产能以及达产进度,暂时维持2011-2012 年0.47 元、0.77 元的盈利预测,对应最新收盘价的PE 分别为42 倍和26 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南洋科技调研报告:国内高端薄膜领导者,驶向新能源蓝海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投证券 研究员:王鹏 日期:2011-08-12

  投资要点:

  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33.44%,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46.85%,公司取得不错的业绩主要由于公司高端电容膜产销两旺,而未来公司增长路径也非常清晰,2011年下半年看募投项目投产,2012年看太阳能背材膜与锂电池隔膜投产,2013年看光学膜投产。

  公司三大项目进展顺利:1、募投超薄电子薄膜项目:6月份已经投产,产能约2500吨/年,预计今年下半年能释放70%,2012年全部释放,超薄电子薄膜指厚度在6um以下薄膜,价格约为5.5万元/吨,毛利率将超过40%;2、太阳能背材膜项目:公司去年7月份即订了设备,今年年底将陆续到位,公司预计2012年二季度太阳能背材膜将成功投产,该项目规划产能2.5万吨,目前太阳能背材膜市场价格约为3.3万元/吨,毛利率达到40%以上;3、锂电池隔膜项目:公司预计2012年一季度将实现锂电池隔膜的量产,该项目规划产能为1500万平方米,市场价格约为8万元/平方米,毛利率35%以上。

  目前市场对公司2012年业绩主要的疑虑主要为:1)太阳能背材膜与锂电池隔膜能否顺利量产?2)如果顺利量产,是否能够顺利销售?

  太阳能背材膜与锂电池隔膜能否顺利量产?太阳能背材膜、锂电池隔膜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电子薄膜在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共通性,公司投资经过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与技术准备,而并非盲目跟风,我们看好公司能够如期成功量产太阳能背材膜与锂电池隔膜。

  如果顺利量产,是否能够顺利销售?目前国内太阳能背材膜与锂电池隔膜市场都供不应求,其中国内太阳能背材膜市场需求超过5万吨,而国内供给仅为1.5万吨;国内锂电池隔膜市场需求约为1.3亿平方米,而真实供给仅为几千万平方米,且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干法锂电池隔膜,这两种高端膜市场均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所以我们认为明年公司产能释放后,产品顺利销售是大概率事件。

  游客户对公司依赖较强,公司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上游原材料涨价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完全能够及时将涨价风险往下游转移。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64、1.25、2.09元,按2012年40倍PE计算,公司合理股价为50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新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

  东材科技:太阳能背板膜成为贡献业绩增长主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 研究员:杨若木 日期:2011-08-09

  事件:

  2011年上半年,公司共销售绝缘材料23,37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47%;实现营业总收入66,897.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8%;实现营业利润14,831.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0%;实现净利润13,363.23万元(其中,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288.76万元),比上年度增长90.9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0.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02%。

  评论:积极因素:?公司销售收入增幅较快,太阳能背板膜贡献较多。电工聚酯薄膜、电工柔软复合制品、电工层(模)压制品、电工绝缘油漆及树脂比去年同期增幅较大。尤其是电工聚酯薄膜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71.3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4.56%增长至52.03%,毛利收入的占比更是从42.31%增长至63.17%。这主要缘于电工聚酯薄膜产品中的太阳能背板基膜上半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凭借品牌优势及良好的产品性能迅速占领市场,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15.32个百分点。其他方面电工聚丙烯薄膜销售收入增长14.26%;电工柔软复合制品增长51.13%;电工层(模)压制品增长48.53%;电工塑料增长78.06%;电工绝缘油漆及树脂增长32.53%。

  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上涨。公司业务毛利率达到32.85%,较去年的29.84%;电工聚酯薄膜的毛利率增长最快,毛利率由10年年报的32.83%涨至今年中期的40.47%,涨幅23.2%,主要是太阳能背膜用聚酯薄膜毛利率比较高,可以高达50%,因此公司平均毛利率有很大提升;电工用聚丙烯薄膜的毛利率从30.24%涨至31.35%,其他产品毛利率有微幅下跌。

  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2.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19.6%。其中销售费率用从3.85%下降至3.1%;管理费用率从6.05%降至5.32%;财务费用率从1.97%降至1.13%。

  消极因素:公司所得税费用今年中期比上期数增加2,218.28万元,增幅1188.20%。主要是因为公司利润大幅增加,同时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绵阳东方绝缘材料综合加工公司于上年同期享受的5.12地震减免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于2010年底到期,不再享受此政策。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电气绝缘材料的龙头企业,毛利率水平较高,业绩增长较为稳健。公司通过了努力在太阳能背膜聚酯薄膜、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切片、苯并噁嗪树脂业务方面有所扩张,这构成了公司良好的业绩持续增长的动力。鉴于中期业绩偏乐观,我们预计11-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为0.90元、1.17元、1.82元。

  碧水源:基本符合预期,收入还看下半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创证券 研究员:李大军 日期:2011-08-15

  主要观点

  1. 上半年受季节性影响,收入确认主要看四季度。

  根据行业规律,公司上半年一般从事项目规划、技术方案准备及设计工作,项目的实施及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此公司上半年的收入不能完全作为评判公司全年业绩的依据,还要看公司在年底的集中结算情况。总体来说,公司还是发展势头良好,很好的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并合理的控制了经营成本,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 看好公司盈利模式,合资公司有效地跑马圈地。

  公司以北京为基础,先后在云南、无锡、南京、益阳等地设立合资公司,以较低成本进入了该地市场,并将此模式不断复制,既有效地跑马圈地,又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和MBR 的应用情况,使公司在获得运营受益的同时,也获得相当可观的膜更换的收益,同时确立在各地的市场地位,确保公司快速发展。

  3. 完善水务链条,争取多点开花。

  碧水源不仅在地区布点上用心良苦,也在水务链条的布局上做足功课。从单纯的水务运营到膜生产,再到施工公司、工业污水处理公司、固废公司每一次收购与设立新的公司都是在水务链条上布下的一个点,未来有望打造全产业链的所有产品,成为一个水务行业航母级的企业。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11、12年收入达到10.1和12.7亿,摊薄后EPS 分别为1.28和1.70元,存在业务超出预期可能。

  佛塑科技:去糟强精,果断前行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第一创业 研究员:王皓宇 日期:2011-07-20

  改革成果显著,业绩反转趋势明显广新集团控股后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09年三季度开始,公司摆脱了长期处于盈亏边缘的处境,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从广新集团入主两年多对公司改革的成效,我们有理由乐观的认为对子公司的改造将继续卓有成效的进行下去。

  锂电池隔膜产销快速提升公司10年实现锂电池隔膜销量约2500万平方米,远超最初756万平方米的设计产能。随着锂电池隔膜二期4500万平方米于今年投产,三期4500万平方米预计于12年底投产,公司在锂电池隔膜领域的产能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锂电池隔膜销售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也将同步快速增长。

  3D市场发展带动偏光膜业务增长随着全球3D电影放映量的猛增及3D电视的推广,预计3D偏光膜需求增速将在40%以上。今年公司偏光膜产能在原有1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新增80万平方米,为偏光膜到来的市场机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杜邦鸿基持续贡献投资收益10年杜邦鸿基净利润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154%,10年下半年和11年一季度是BOPET薄膜行业的景气高点,我们认为这种景气状况难以长期持续。然而,杜邦鸿基生产的聚酯薄膜为行业内的高端产品,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同时,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我们认为杜邦鸿基未来仍将维持较好的赢利能力。

  给予公司"审慎推荐"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41元、0.55元和0.68元,给予公司"审慎推荐"投资评级。

  浙江众成:行业龙头,包装升级助推高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方正证券 研究员:张正华 日期:2011-06-14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包装用热收缩膜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明显

  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环保型热收缩包装材料 POF热收缩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POF普通型、交联膜和高性能膜等3类。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POF热收缩膜生产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2.1万吨。2009年,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12.01%,居国内首位;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36%,占据全球同行业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希悦尔公司,规模优势明显。公司所使用的商标,在国内外客户中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行业需求旺盛,POF热收缩膜增长快速

  POF热收缩膜具有可热收缩、包装贴体效果好、透明度高、密度小、韧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热收缩膜包装材料市场主流材料。受益于环保要求,POF膜逐渐替代PE,PVC膜,2004-2008年,全球POF市场产值由11.4亿美元增加到1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5%;预计未来十年,全球POF市场将保持5-10%的增速,其中中国市场2012年预计达到14.3亿元,2015年达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以上。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为POF热收缩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研发实力强劲,产品质量好、品种全、结构优

  公司2007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8项产品被浙江省认定为省高科技产品。通过自主研发,目前15条聚烯烃热收缩膜生产线全为自制,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公司产品成品率由2007年的85.70%提高到2010年的95.69%。未来公司3.4米宽幅生产线投产的话一次成品率能提高到92%。此外,公司坚持"高端化、差异化"的经营方针,交联膜、高性能膜销售占比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

  募投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增强公司研发实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能力。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EPS分别为0.61元,0.80元和1.05元,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供应商集中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低于预期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部“膜王”锋芒渐露 光学膜市场空间巨大(附股)
◇002389 南洋科技
膜材料市场发展及概念股分析
分享一套模式
聚酯薄膜的多领域应用
国内有哪些光学膜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