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行三会一局关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吹风会纪要

国务院办公厅14日下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项举措,分别责成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等部门落实。15日,一行三会一局举行媒体吹风会,纪要如下:

央行:截止今年6月底,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7%,比全部贷款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1-6月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万亿元。

利率市场化今年做了三方面工作:第一,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自律机制是利率市场化依托的一个重要组织机制,因为随着央行逐见弱化利率管制就需要更多发挥市场利率定价管理的作用,今年扩大了自律机制的参与主体。

第二,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不断扩发发行和交易主体,今年前7个月,已经有31家发行同业存单,累计142只,累计发行金额1846亿元。加上8月初的发行,目前已经接近2000亿元。

第三,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一般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市场化改革路径,现在外币存款利率只有300万元以下、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零售外币存款利率还有上限管理,今年3月1日央行率先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上限,经过一段时间的先行先试,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在自贸区运行平稳。意义在于,随着自贸区总结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下一步有望进一步推广。

银监会:筹资成本

第一,从银监会角度讲,筹资成本整体是平稳的,而不是近期内大幅波动。

第二,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筹资成本过高是一把双刃剑,筹资成本过高意味着风险比较高,风险比较高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就是我们要防范的。怎样保持合适、适度的成本,企业可承受、银行可接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

第三,从中长期来看,筹资成本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波动性会不断加大。目前,我们整个筹资成本或者说银行的定价相对还是比较平稳的,有时候是随着央行利率导向的引导,它的趋势是非常鲜明的,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这种波动性会加大。

第四,在目前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按照国际经验,短期内利率中枢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所以当前局部一些筹资成本的变化可能跟这个也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从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来看,目前整个贷款供给端相对还是比较珍贵的,对实体企业来说比较渴求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这种贷款利率上升的空间应该不是很大,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判断。

近期来看,按照国务院要求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要求,银监会围绕着怎样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工作:

第一,今年5月份,在一行三会的带领下,专门出台了规范同业业务的通知,与此同时,专门针对银行同业业务治理方面也下发了通知,两个通知双管齐下。6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到,整个这块体量增长的速度得到了明显的调整。

第二,6月底及时调整了商业银行存贷比口径,主要是针对当前融资成本矛盾比较突出的小微领域在信贷供应角度做了很多的释放。

第三,6月底启动对全国银行收费行为的检查,有史以来派出督导组人数最多的一次。7月份,联合发改委对10各省的收费问题进行检查。

第四,7月24日,提出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还款方式的改革。主要思路是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地方,以往都是贷款到期后,还上再进行新的贷款,滋生了民间借贷和过桥贷款,这部分融资成本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目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银监会提出,对于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银行提前进行审核、预审。

第五,在半年工作会议上,专门针对各家总行绩效考核问题,尤其是针对年度指标,提出要根据比较多元的要求、形势的变化做出更合理、更科学的安排。

证监会:正在抓紧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对于创业板,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考虑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以后,到创业板上市。

新三板,目前也在考虑丰富做市商、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来活跃交易,丰富融资工具,完善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

证监会还在考虑要对证券公司、资管、直投、理财等业务,以及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进行检查,清理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强化与实体经济的直接对接。

关于债券市场,一个是丰富债券的发行方式,另外也考虑全面建立、健全债券私募发行的相关制度,比如容许新三板挂牌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并购重组债券、市政公司债券、可交换债券等创新品种。另外也要按照社会信用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债券信用信息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

第三,积极培育交易所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支持其开展债券现券、回购交易。

保监会:今年1-6月,保险业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和小额信贷的保证保险,为13.2万家的国内小微企业获得了676.42亿元的融资额度。

在融资方面,保险出了自己能做一些比较小额的贷款之外,主要是保险+信贷的模式,给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难,主要是小微企业在正规的渠道里面达不到融资要求,只能转而去寻求比较高的融资渠道,在这一块,如果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增信,在正常渠道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在江苏、宁波、北京等地,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将政府、保险、银行、小微企业联系在一起,环节融资难。以宁波模式为例,政府牵头银行、保险两个行业,通过推出保险+信贷的新型融资产品及城乡小额贷款的保证保险产品,为初期创业的小微企业、农乡的种养大户等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保险支持,将银行和保险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担负贷款的风险,同时,宁波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对保险机构承保该业务不良风险的损失进行专项补贴。宁波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集中投保平台以来,共累计发放贷款4323笔,累计支持宁波地区企业获得了融资贷款54.15亿元,累计发生的不良贷款只有127笔,已经解决了111笔,赔款不到一亿元。

媒体问答环节:

(1)到6月末,24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44单、金额是180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2)进一步研究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主要是以资本约束为核心,重在引导结构,总体上要保持总量的合理、适度。在宏观审慎实施中,应该说经过三四年的实践,总结了很多经验,当然在操作过程中,银行下面的分支行有可能会出现对这个指标的理解、执行有一些偏差,比如有些地方会简单的用历史数据作为基数来测算,但是可能对资本充足率的关注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所以我们提进一步研究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主要还是在于优化管理、引导结构,并不代表总量的放松,因为今年根据调控的需要,在宏观审慎指标中,对三农、小微、中西部地区的参数做了微调,这样更好的体现出优化信贷结构的调控要求。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是觉得有利于降低和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3)市场基准利率培育

央行:总体上看来,多数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的时候,短期内利率总体走势上升。现在一方面在加强利率市场自律机制的作用,就是防止利率放开以后可能会导致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也在培育市场基准的利率,如果管制利率逐步的淡出了,市场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价的标准,那这个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就非常重要了。事实上,央行于2007年推出了shibor,去年又推出了贷款集中报价这样一个的利率指标,事实上也是希望早先shibor在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能延转到信贷试产,让大家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有更多定价的基准利率的参考。

此外,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并不说央行对利率不管了,而是更优化对利率的调节管理能力。不像以前宣布一个利率来作为管制,而是要理顺利率的传导机制,让央行有一个政策利率的框架,来通过利率的信号向市场传导,要在这方面做更多完善的工作,现在在积极推进中。弱化利率管制,逐步让利率能自由的按市场的供求来决定,然后,逐渐要形成市场的定价基准,然后央行要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利率的信号作用,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后,存款利率是否会下调,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何影响?
谢天谢地,降息了!
央行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助企纾困目标显著强化
浅议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投资融资服务类别13类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研究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