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监管改革】引导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编者语:商业银行依托同业非标业务的发展支撑了近几年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保持了银行业整体利润的快速增长。但在同业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高杠杆、高风险等问题,本文就如何规范同业业务进行了探讨。

文/姚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并列的主体业务之一,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是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快,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资产方同业资产的占比不断提高,负债方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也逐渐增强,商业银行依托同业非标业务的发展支撑了近几年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保持了银行业整体利润的快速增长。应该说,我国近几年来的同业业务发展对金融同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逃避监管、流动性风险上升等突出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管控和引导。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及其占比)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复杂化和隐秘化程度加大;二是在结构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国有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主要拆出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是主要拆入方,同时也是买入返售资产的主要购买方;三是2013年以来同业业务总体虽有所放缓(主要是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等传统业务有所收缩),但买入返售业务仍然保持增长(增速有所回落),占比仍保持上升态势。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下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对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逐利动机下商业银行大力拓展同业业务;二是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等差异的存在是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内在条件和基础;三是信贷规模调控下的监管不平衡使商业银行借助同业形式开展实质性信贷活动得以实现。目前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有:一是拉长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流转环节,提高了资金成本,挤压了利率敏感性企业的信贷需求,造成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规模虚增和部分行业和领域的信贷风险加大;二是同业业务的纵深发展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的集聚,拉长了潜在危机的传染链条;三是部分业务规避管制导致监管指标和统计数据失真,监管政策和宏观调控效果被削弱。为控制和防范同业业务风险,规范市场发展,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笔者认为发展同业业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微观层面宜疏堵结合

既要遏制实质性违规信贷隐秘增长,又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同业业务规范发展。加强同业资金的监测和管理,规范资金的具体投向和规模。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借款主体(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行业等)对贷款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这是我国深层次体制弊病在金融市场的表现,要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病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短期内需对资金的最终投向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断然措施暂停部分业务。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规定同业资金的投向和规模控制要求,如可对券商类的部分资管产品进行规模限制等。

鼓励商业银行拓展长久期和低成本负债,增强同业负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这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善同业资金的结构,增加稳定资金的比例,具体可考虑向同业机构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借款、金融债券等主动负债工具,延长同业负债久期,降低负债成本;二是鼓励开拓供应链融资和负债模式。由于资金只在账户之间划转,供应链上形成的存款较为稳定。

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引导部分同业业务向标准化和阳光化转变,为金融机构主动调节资产结构创造手段。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中的部分买入返售业务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这种实质性信贷资产在同业之间的流转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相同,因此可以视为类证券化产品,只是业务开展的动机不单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还为了规避信贷规模、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限制。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就可有效推动同业非标业务的标准化和阳光化,提升同业资产流转的透明度,降低同业业务风险。

加强同业负债顺周期性的监测分析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

可考虑将“同业负债”数据作为重点监测指标,加强宏观上顺周期性的监测和分析。负债方更多地依赖批发性融资,加大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危机发生的概率,在单个机构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风险很可能迅速蔓延至其他同业机构并加大市场恐慌。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国际上部分新兴经济体已开始针对不稳定负债(包括同业负债和外币负债)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如韩国自2010年开始对外汇借款征税,对不同久期外币债务采取的不同税率,以提高外汇短期借款成本,降低不稳定负债占比),理论界也开始关注不稳定负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企业、居民负债相对比较稳定,而外币负债由于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而占比很小(大约占总负债的1%左右),负债方的波动主要源自金融机构负债(同业负债),且是信贷规模扩张的主要负债来源。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同业负债的监测和分析,对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与资产方的信贷相比,以负债方的“同业负债”作为监测指标具备“数据可靠性更高”“顺周期性表征功能更强”等优点,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补充视角。巴塞尔协议Ⅲ建议以“信贷/GDP”这个指标来衡量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行为,并制定了相应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这种方法主要从资产方来考察金融市场运行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以下三个原因,有必要从同业负债的角度来测度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以作为“信贷/GDP”指标的补充。一是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同业业务使得资产方信贷数据有所失真,其表征金融体系顺周期程度的功能有所削弱。商业银行在与监管机构博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会计记账方面的灵活性或漏洞,尽量掩盖实质性行为以规避监管,使得信贷统计数据的表征功能有所弱化。二是资产方的信贷数据可能掩盖不同负债结构带来的影响。对于同样的“信贷/GDP”数值,如果一个是由稳定负债(如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来支撑,而另一个则由不稳定负债(如批发融资)来支撑,则两者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将大相径庭。三是负债方数据在表征金融体系顺周期时比资产方的信贷数据更为显著,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监测指标。基于我国数据,综合采用弹性系数法和巴塞尔协议Ⅲ推荐的HP滤波方法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同业负债的顺周期性不仅大于狭义信贷业务,也大于广义信贷业务(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因而具备更强的顺周期表征功能。因此,同业负债偏离长期趋势既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变化,也能够弥补资产方信贷数据统计可能产生的遗漏。在政策意义上,这意味着同业负债的规模既能够作为表征和测度金融周期的重要补充指标,也可以在监管上作为间接调控信贷规模的可选政策工具。

改进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的设计与监督,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2013年10月11日,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与同业业务紧密相关的流动性监测指标是“同业市场负债比例”和“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从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指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并未设定明确的参考阈值和监管措施,只是表明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可操作性较低;二是这两个指标都是时点值,根据以往经验,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关键时点的结构调整来满足监管要求,这不利于对流动性风险的实质性把握;三是缺乏特定指标来考察同业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程度。鉴于以上三个问题,可考虑对“同业市场负债比例”和“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两个指标设定参考阈值,并明确规定在触发阈值后将采取的反应措施;提高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监管频率或改进监管方法,将时点指标修改为日均指标予以监控;参考韩国对不同久期负债差别对待的做法,如可将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之间的久期缺口作为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定的参考,缺口越大则越要多缴存款准备金;或者直接对久期缺口设置上限等。

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设

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重大监管政策在出台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以确保相互衔接和一致。近期国务院批复设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框架,加强沟通和风险管控有重要的意义。同业业务的交叉性和跨监管领域的特征较强,应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和合作,严防堵漏;同时,有必要利用联席会议的跨部门平台地位统一和引导市场预期。在行动和对外沟通方面,可考虑将“默认不行动”模式转换为“默认行动”模式,即当监测指标达到阈值时,应自动触发相应政策措施,如果不采取行动则需进行解释说明。此外,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设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和抓手,数据采集上应统一标准、明确范围,机制上应实现信息共享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建立综合全面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机构之间同业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哪里?
传9号文逼近 银行间买入返售进入最后疯狂
严管资金空转(下)
《中国金融》|正视流动性困局中的“灰犀牛”
银行流动性风险及管理
【银行冠华】新品种:兴业银行深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