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昌文史研究者印象--李明义

曹宗国

【符号按】

以屈原文化为地标的宜昌,有着丰厚的历史遗产。我在八九十年代有幸在市政府分管文教工作,更参与了张忠民会长、李泉会长、徐炜会长领衔的历届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学术活动,髙兴地看到涌现出众多专家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並和许多人有过深度学术交流。他们在宜昌文史研究各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作出了很大贡献,确实值得总结嘉榜。宗国以他资深宣传文化工作见闻,对宜昌文史研究者、尤其是民间学者加以推介,是很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我乐见其成並以此为引。

李明义,1953年生于湖北宜昌,1985年毕业于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1991年10月在美国太平洋商务与旅游学院接受培训,1993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曾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先后从事过商业、对外贸易、进出口管理、外事侨务和政务接待等工作;退休后著有《洋人旧事》、《宜昌开埠》、《近代宜昌五个〈海关十年报告〉译编》;现为宜昌炎黄文化学会经济专委会主任。

2016 年,李明义30 万言《洋人旧事》出版,在宜昌引起了轰动。其“历史眼光,世界襟怀,原生态展示,开拓性创举”受到广泛点赞。两年以后,他乘势而上,又出版了《宜昌开埠》、《近代宜昌五个〈海关十年报告〉译编》。这是宜昌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地方史学界具有开拓意义、“填补空白”性质的学术成果。


公元1876 年(光绪二年),清政府与大英帝国在烟台签下不平等的《烟台条约》,宜昌从此与芜湖、温州、北海被增开为通商口岸。历史走过140 余年,其间详情细节,一直若明若暗,乃至鲜为人知。李明义这些书的问世,以确凿而详尽的史料还原百年宜昌真实的史貌,填补了宜昌近代史几近空白的一页。符号先生在《宜昌开埠》序中评价其显著特点是:

揭开了百年宜昌的神秘面纱。例如《烟台条约》产生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对宜昌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是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的。李明义根据长年搜集得到常人难于获取的珍贵史料,以宜昌开埠的相关书籍、事件、人物、日记、奏议、照会、原档、抄档、报纸、图片等为依托,细述开埠往事,再现历史场面,还原历史细节,将百年宜昌的神秘面纱徐徐展开于我们面前。从书中我们知道,马嘉理作为近代史上第一个从上海途经内陆旅行到缅甸的欧洲人,经历了一次漫长、甚至危险的旅程。直到在蛮允的缅甸人带信给护卫头领,说马嘉理一行已于1875 年2 月21 日被杀死,成为中英事件的导火线……《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第二年即1891 年,重庆海关开关,比宜昌开埠晚了整整十五年。1884 年,立德开始营运汉口至宜昌的轮船航运业务;1898 年3 月,立德驾驶“利川”号小火轮川江试航,从此川江通航成为现实;1908 年3 月,国人自己开办的川江轮船公司于重庆正式成立;1909 年10 月,川江轮船公司聘请英国人薄蓝田将“蜀通”号从宜昌安抵重庆,开创了川江商轮营运的新纪元……英商为首的各国洋行,纷纷抢占长江边的“宜昌外滩”。1917 年3 月16 日(民国六年三月十六日)大总统黎元洪发布第462 号指令,正式宣布宜昌商埠局的成立——宜昌开埠以来的这系列重大事件,在李明义书中都有了历史的投影,有案可稽,有籍可证。

李明义在书中引出了当年宜昌一批涉外人物。1878 年,苏格兰福音会首批来宜昌建堂开教的是谷克本牧师,他租用民房开办了第一所少年学校和第一所女子学校;穆秉谦是一位新西兰女传教士,创办了女子寄宿学校。她亲自设置教学内容,除宗教课程外,还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儒家经书,并将算术、阅读、写作、地理、英语、音乐、体育和家政等新式课程纳入其中;穆秉谦还于1924 年在宜昌首次创办了哀欧拿女子中学。1934 年,穆秉谦又创办了一所盲童学校。1938 年,日本入侵宜昌,穆秉谦被迫结束在宜工作,第二次离开中国回到新西兰。为了她的盲童学生和避难所里的孤残儿童们,年近70 高龄的穆秉谦又于1938 年下半年再次回到了濒临战争边缘的宜昌,加入史称“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1915 年,穆秉谦还在南湖的南侧创办了第一所妇儿医院——仁济医院。1951 年1 月,与宜昌市人民医院正式合并,即现在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开埠》指出,首任领事京华陀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寻衅滋事、无事生非、内心邪恶的家伙。时任湖北省长的王占元,将政务厅长胡俊采推到了宜昌商埠局长的位置,但在任湖北督军暂兼署湖北省长期间,倒卖铜元,贩运黄金,克扣军饷,垄断军服生产,牟取暴利,实属贪鄙残暴之徒。宜昌历史上的“两次兵变”,都因王的贪欲而起,宜昌商埠遭到空前洗劫。

李明义还较为详细记录了宜昌邮局、洋行、同乡会馆,商会,金融、银行、保险、金银首饰,乃至当铺等行业的变化情况。李明义在书中提供了百年宜昌有关的历史数据,澄清了若干历史真相。他根据原始资料推算出100 多年前宜昌城池的建成面积约为0.66 平方公里,当地居民人口总数仅为13000人。到1891 年12 月31 日,在宜居留的外国居民不过42 人。十年中在宜居住过的外国人总数不到100 人。19 世纪末长江流域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来到宜昌的洋人几乎都自发地选择在南门外汉景帝庙以下的沿江地段……1878 年,进出宜昌口岸的货物量并不兴盛,该年度征收的税款总额为3498.929 海关银。其中出口税为2129.519 海关银;沿海贸易税为888.816 海关银;船舶吨位费共计136.000 海关银;征收过境货物费344.131 海关银,其中包括施南府经巴东运来36.34 担茶叶所付的费用,这是当年唯一从内陆运送到本口过境的土特产品。李明义以宜昌天主堂1877 年5 月10 日(光绪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购买的南门外土地契约为案例,测算出京华陀欲将南门外地段作为英国租界的总面积为3865.5 平方丈即42945.7 平方米。他通过查看土地契约中的交易形式及其价格,推算出每平方米土地的售价大约为1.8 串钱即1.8 两银;该地段价格至少应该为77302串钱,而并非府县开价的6万串钱。他还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查到在华领事馆建筑史料,订正此前所谓第一任领事京华陀在“金河”炮舰上办公的信息不准确。真实的事实是京华陀购买了一条木船,停靠在汉景帝庙下的江边作为办公场所,这一事实还在时任宜昌关道孙家谷禀报给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呈文中得以印证。

李明义为宜昌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北宋史学家吴缜论:“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也提出译事的“信、达、雅”三要求。以吴、严二氏的标准衡李氏著作,当是事实、褒贬与文采的彼此兼顾,也是信、达、雅的良好结合。著述课题的选择,贵在富有创意。李明义不在他人说滥了的话题上“炒现饭”,凑热闹,而是涉人所未涉,具有填补空白意义和创新的学术价值。地方史的研究最大难处在史料的缺乏,查找无门,无从下手,有如“大海捞针”,史料的残缺不全与支离破碎,乃地方史研究之大忌。然而李明义却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似的进入了宝山,拥有数以千百计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原生态史料,他简直是宜昌近代史料的“富翁”。他在工作之余,于即将退休之际,从无意到有心,将触角伸向了地方史学领域。他的历史著述,让“原件”现身,以“数据”说话,让史实出面,无一处无来历,因而具有充足的说服力。李明义打从2013 年起,在收集翻译这些史料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将有关宜昌开埠的英文照会、公文报告、历史照片、清朝官方文件、有关私人日记、信件收入囊中,接着又从德、英图书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图书馆以及中国台湾近史所、档案馆,继续发现大批资料。李明义的另一突出优势,是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不仅可以用英语同老外交流,而且面对百年来英文词汇、语法的演变,其阅读的难度有如面对百年前文言八股文。然而李明义潜心钻研,不为所难,不耻下问,终于迎刃而解。当然,在文言文断句、英文翻译等方面,仍可能有错讹之处,还期待读者方家直言指点。李明义另一强项是勤于、善于钻研网络技术。胆大心细,穷追不舍,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了极致。他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直截了当地出入于信息共享的国外顶级图书馆、档案馆,从而索取常人难于掌握的历史资料,这乃是为学、为文至可宝贵的资质。李明义还利用网络同国际友人建立了信息联系。2019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北京举办,央视记者不久前专程来宜对他进行采访。

文史研究的基础是史实考据,李明义的研究和著述填补了宜昌近代史实的一段空白,为我们按照唯物史观和党史精神正确评价这段历史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简介:

曹宗国,作家,湖北宜昌人,代表作《巴山旧事》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宜昌炎黄文化

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

编辑|江  龙

邮箱|202321076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清话 “E
文史结合的三种类型
《赤坎文史》第五期刊出
烟台街·画说老烟台 | 1分钟了解烟台开埠的“大门”
典藏:宜昌多磨难,老城失旧颜
我在海关修史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