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触摸宜昌历史 感受夷陵沧桑
959年1月,举行中共宜都工委、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成立大会。
1960年5月,国家主席刘少奇乘“江峡”轮视察中堡岛。
1961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同年,开展国民经济调整,精简企业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到农村安家落户。
1962年1月,开展精兵简政工作,至年底共精简干部职工4.2万人,压缩城镇人口6万余人到农村;11月,恢复枝江县。
1963年7月,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简称“小四清”)。
1964年8月,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3月,各地召开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贫下中农协会。
1966年6月,开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3月,宜昌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代行党委、政府职权。
1968年1月,各级成立革命委员会;12月,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9年7月,清江流域发生百年未遇洪水。
可以看出来从建国后的20年期间宜昌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乏善可陈的,“一五”时期,市政府曾用当时财政支出的30%来发展生产,新建了印刷厂、纸厂、织布厂、制药厂和自来水厂等工业企业,为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济总量小、发展十分缓慢。
1958年至1964年的7年,每年平均的工业总产值只有可怜的3000多万元,全市还是只有上起西陵一路,下到九码头的一个狭长的、小小的沿江走廊,全市只有两座交通岗亭,最热闹的仅有解放路上不到500米的一条街区,最大的也只有那座三层楼的红卫商店,这个时候的宜昌不说发展壮大,甚至对比清末的时候的城区规模都已经大大缩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山因与宜昌、宜都、长阳三地交界故有“一脚踏三县”之说
宜昌中远期轨道交通规划出炉,远期到枝江宜都
湖北长发女望女士(发长1.60米,宜昌宜都)
微头条
忧与喜是一对栾生兄弟———老照片里的记忆27/刘胜祥/2023-02-22
2022年宜昌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