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共大决战,缺弹药的居然是国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

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的军队靠小米加步枪打赢了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这话其实不假,我军的确与国军在装备上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源于阶级属性,简单来讲就是,地主比农民有钱,所以地主的枪更好。


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心中有一种误区,解放军一直都是“小米加步枪,子弹省着用”。其实这种现象只存在于解放战争前夕,到了大决战时期,真正弹药短缺的其实是国军。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蒋介石过分依赖国外的援助,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多集中在东部,由于民国时期局势非常不稳定,加上本身中国就是个农业国,并没有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所以国产武器的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只有“张老疙瘩”在东北创建的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还算说的过去,而张家的发家史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在日俄两国之间斡旋。


中原地区常年混战,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军工,蒋介石主政之后算了一笔账,与其自己研发,自己造,还不如直接买划算,所以抗日战争之前,国民政府大量从德国、瑞典等老牌工业强国购买武器,“只爱买,不爱造”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


由于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接连惨败,中国为数不多的工业设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德国不再对华出售武器,蒋介石便跑去抱美国的大腿。


美国人财大气粗,珍珠港被炸后希望中国拖住大批日本陆军,所以对华援助从未吝啬,抗日战争后半段,国民党几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美国大腿足够粗,国民党也就忽略了对军工企业的扶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英等国把剩余的武器低价出售给了国民政府,蒋介石只需要接收日伪军装备,或者买点打折货,国民党军便能武装到牙齿。发展军工这件事,费时费力又费钱,自然没有被蒋介石提上日程。


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兵工厂中,只有太原兵工厂的产能勉强说的过去,每月能生产各种炮弹8.7万发、手榴弹23.3万枚、地雷1.3万个,并且还能生产105毫米以下山炮、迫击炮。但是仅靠一个太原兵工厂,很难保证400万国民党军有稳定的弹药供给。


解放战争爆发时,美国因为干涉中国内政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不得不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军事物资大多都是打着民用物资的幌子送往中国。


美国人给的武器虽说够用,但是会衍生出一个问题,这些武器的规格数据和国产武器不一样,弹药的补给完全依赖进口,最关键的是这些武器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一旦出现损坏,国内并不具备维修的条件。
而且国军的心中并未形成爱护武器的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不心疼。滇缅战役时,美国的联络官曾经这样描述过中国远征军。


“中国士兵不懂得爱护武器,火箭筒经常在雨里进行射击,有些武器精密度比较高,根本经不住风吹雨打。他们总是漫不经心的将手榴弹的拉环挂在腰间,看得我们心惊胆战。浪费弹药的现象也很严重,由于缺乏保养意识,崭新的枪械不到半个月就不能用了。”


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造成国军不爱惜武器的重要原因还是兵源质量过低。美军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很多人在参军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武器的原理非常清楚。


但是国军的士兵大多数是从地方招募,很多人昨天还扛着锄头,今天就来扛枪了。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官大多都知道如何去保养武器,最开始他们对手下的士兵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枪械的拆解、保养是每个战士的必修课。


然而这一规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部队中文盲比例很大,教他们枪械的保养比教他们打仗还难。


由于前线兵员损失严重,所以这门必修课就逐渐被简化,士兵们大多数只会开枪射击,个别战士甚至都不会处理自动枪支的卡壳问题。


国军的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虽说号称有四百万部队,但是有很多都是临时抓来的壮丁,加入国军无非是为了赚军饷,没人会把注意力放在枪上,毕竟这玩意将来也不能带回家,用坏了还会发新的。


国军不光武器用的费,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国军对于支援类武器的使用简直是一塌糊涂。


当时国军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有英军留下的布伦轻机枪、美国援助的勃朗宁M1918,以及抗日战争前期进口的捷克式和MG34,地方军阀可能还会有日本人留下的“歪把子”。


不难看出,国军的装备也是“万国造”,每一种枪对应一种子弹,武器制式不统一,给后勤带来了巨大压力。再加上国军的机枪手普遍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从来没有节省子弹的习惯,轻机枪作为班、排级最重要的支援武器,在解放战争刚刚爆发时就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


中原突围时我军的战士就曾目睹过这样的情景。国军的机枪手经常漫无目的的进行扫射,不光命中率极低,没几分钟枪管便打红了,好不容易更换完枪管,还是同样的操作。


实际上真正有经验的机枪手都是采用短点射的方式压制敌人。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曾经说过:“战场上最可怕的声音不是大炮的轰鸣声,也不是机枪发出的一连串嘶鸣。而是轻机枪三两声一次的短点射,这种点射往往都有明确的目标,每次点射,我军都会有人倒下。”


说完枪再说说炮,60迫击炮是国军班、排级最常见的武器,炮手的水准同样参差不齐。炮兵其实属于是技术兵种,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几何基础,国军班、排一级的迫击炮手大多都是在军中服役多年的老兵,这些人能成为迫击炮兵,并不是因为他们懂炮,仅仅是因为他们运气好,没在之前的战斗中阵亡。


所以他们操纵迫击炮的方法只有一个,用大量的炮弹去尝试,如果你跟他讲二次函数、抛物线这种炮兵的专业知识,不好意思,他听不懂,这是初中的知识,很多人小学都没上过。


当然,国军团级以上的炮兵还是有点水平的,他们毕竟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但是团级以上的火炮大多来自于美国的援助,炮弹打一发少一发,到了大决战时,75毫米野战炮炮弹的库存量甚至不足10万发,至于105毫米、150毫米,那就更少了。


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解放军战士不也都是“泥腿子”出身吗?同样都是中国人,有这么大的差距么?


单从兵源素质上看,差别不大,甚至中央军还要远远强于解放军,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我党的军队早在井冈山时期就体会到了缺枪少弹的感觉,那时候平均三个人才能分到一支枪,当年毛主席率领的那支参加秋收起义的农民军,手中的武器还是以长矛为主,条件好点的可能会有火铳。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大部分靠缴获,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那个时代八路军的真实写照。


影视作品演绎的激情澎湃,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残酷的多,日军的战斗素养非常高,从他们手中缴获武器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据当年在太行山地区与我军作战的日军老兵回忆:“为了防止八路军缴获武器,我们会在弹药箱设置诡雷。”我军的战士看到日军的弹药箱后欣喜若狂,当他们打开盖子的那一刻,迎接他们的将是灾难。


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号称爱重机枪胜过爱自己的老婆,实际上当时我军要想缴获一挺机枪,往往要有几十人为此付出生命。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解放军把自己的武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枪支保养方面付出的汗水远比国军那边要多。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平均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如果谁想开枪测试一下枪的弹道,这是需要向排长打报告的。


清苦人家的孩子往往会过日子,解放军到了战场上也非常重视节约弹药,歌词里不是这样唱过吗,“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杀死一个敌人。”为了减轻后方兵工厂的压力,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甚至会把弹壳都一并带回。


让我军在大决战时不必顾虑弹药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军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建设了大量兵工厂,由于我军没有外界援助,所以武器只能自己生产。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就已经在山西建立了黄崖洞兵工厂,虽说当时只能生产结构简单的步枪和掷弹筒,但是它的存在极大的鼓舞了我军的士气,最重要的是黄崖洞兵工厂为我军培养了大量军工方面的人才,为后来军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彭老总宁可下血本也要在关家垴歼灭冈崎大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黄崖洞兵工厂的位置暴露。


1944年开始,抗日战争的局势有所好转,我军在敌后战场的处境也有所好转,缴获的武器也越来越多。我军的工匠对这些武器进行拆解研究,逐渐仿制出了性能相当的枪炮,太行、华东、东北三大军工产业基地群逐渐形成。


太原会战时期,我军也能够生产手榴弹,但是由于炸药生产技术有限,我军自产的手榴弹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时候都炸不响,即使炸响了,破片数量非常有限,杀伤半径很小。


但是我军工匠对日军的南瓜手雷进行研究之后,借鉴了其设计,制造出了带有破片槽的木柄手榴弹,极大提升了杀伤力。


与国民党军不同,我军提倡民主,只要是有好的想法,无论官职高低,都可以说出来,这一点也体现在武器的研发上。我们比较熟知的“辣椒炮弹”,最初的想法其实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兵提出的。


百团大战时,我军在攻打敌人的炮楼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军缺乏平射炮,难以摧毁日军坚固的工事。这位民兵老家在湖南农村,家里经常会炒制辣椒粉,经常会把左邻右舍呛的两眼流泪,于是他对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说:“能不能用迫击炮把辣椒粉打到敌人的碉堡附近?”


有了这个新颖的提议后,赵章成命令战士们把迫击炮弹的引信取下,并在火药中掺入一定量的辣椒粉。


虽说只是小小的改动,但是在攻坚战中屡试不爽,碉堡里的敌人苦不堪言,甚至一度怀疑我军使用了化学武器。


解放区的军民精诚合作,集思广益,到了解放战争前期,我军在轻武器方面基本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林彪率军出关后,从通化、珲春等城市搜集了一些机器设备,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民主联军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军工体系,火力已经不逊色于东北的国民党军。


东北解放后,国民党控制的炼钢厂、煤矿、铁路等设施均被我军控制,我军在东北建立了更大规模的子弹厂、炮弹厂,东北生产的军火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华北、华东战场。


淮海战役胜利后,粟裕曾说:“这场战役靠的是一大一小两样东西,分别是群众的小推车和东北的大炮弹。”其中“东北的大炮弹”指的就是我军自主生产的92式步兵炮炮弹。


平津战役时,傅作义原本以为天津固若金汤,足以坚守一个月,但是在四野的猛攻下,二十八小时天津便沦陷。


由此可见,到了大决战时期,我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战、游击战,很多时候也会和国民党进行硬碰硬的攻坚战,所以大决战时期,我军并没有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


由于我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大决战表面上看是我军280万对国军的340万,我军略处下风,实际上我军还有许多民兵武装,虽说他们的战斗力不及正规野战军,但由于分部比较广,民兵控制了全国大多数交通网络,国军弹药运输效率非常低,往往弹药还没运到,城池就已经被我军攻破。


这一点在淮海战役时最为明显,虽说我军人数比国军少20万,但是有成千上万的百姓为解放军运送给养,国军虽说有专门的辎重营,但是卡车大多数都用来运输军官的家眷和财产。


我军进入徐州城后,在国军的仓库发现了大量还未开封的弹药箱,反倒是国民党军官家里被搬的空空如也。


国军之所以在但决战时显得弹药不足,其内部的腐败也是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国军的高级将领都有边打仗,边做生意的习惯。战争年代最贵重的东西无非就是武器,很多国军将领都在贩卖军火上赚的盆满钵满。


京剧《智取威虎山》家喻户晓,座山雕乃是一介草寇,为何能掀起那么大的浪,他手中的枪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腐朽的国军军官。


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国军在大决战中缺乏弹药其实是必然事件,他们就像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无论老子给留下多少财产,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终究会坐吃山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战役国共决战,缺弹药的为何是国民党?原因发人深思
东北野战军3年时间壮大到102万人!如何解决弹药补给的问题?
点评校尉:八路军是如何补充武器弹药的?|2023
战场上,弹药打光,为何没人捡日军的武器?老兵含泪说出真相
解放军四野排名第一的王牌师,元帅逢战必用
大刀比得过刺刀?抗战老兵:胡说八道,一个排被日军一个班挑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