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纪念册

1937520日,是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为此出版《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纪念册》。该纪念册图文并茂,收录插图三十帧,校基平面图两张,校徽、校歌、十周年纪念歌各一,校史记录极其详细;十周年纪念活动也记录在内,师生祝词、论述,校务概况,学校规章、本校三年大事记,本校师生一览一应俱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宜昌教育史资料。

《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纪念册》封面、目录

插图有十周年纪念合影,全体职教员合影,学生活动照片,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共有图片三十张;时任校长樊树芬作序;特载宜昌《国民日报》对该校纪念活动报道,以及各界致辞等文章,内容详实。

《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纪念册》合影

宜昌中学是以1927年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和区立第十二中学合并重组为本校创立时间,到1937年正好十周年,因而有此十周年纪念册。

《湖北省立宜昌中学成立十周年纪念册》校长樊树芬序

按校史和湖北省教育厅等资料记载,综合该校及有关学校后沿革是:

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墨池书院设立宜昌府中学。

《东湖县志》墨池书院图

民国元年(1912年),创设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拨宜昌县学宫及文昌宫为校址。二年(1913年)七月招收本预科二班。六年(1917年)二月开办附属小学,十月增设师范讲习所。是后遵照部订师范学校法,积极扩充,至十年(1921年)秋,计共有本预科五班。

《东湖县志》县文庙图

民国二年(1913年),宜昌府中学改称彝陵中学。

民国十二年(1923年),彝陵中学改区立第十二中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湖北省政府教育厅令将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宜昌区立第十二中学合并改组,改名为湖北省立第四中学。三师旧址(学宫及文昌宫)为男生部,十二中旧址(墨池书院)为女子部。

《湖北教育现况》记载省立第四中学师生合影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月,在六一书院旧址开办教师养成所。

1936年宜昌市街略图-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位置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教师养成所为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归并四中高中师范科。前期班二班,后期班二班,学生一百七十七人,教师二十一人,月支经费三千八百五十四元,完全由省库支给。房屋狭仄,农场可敷用。外附设实验小学四所,学生二百零七人,极形拥挤。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十六日,奉令以所在地名称为学校名称,湖北省立第四中学改名为湖北省立宜昌中学。

1936年宜昌地籍图-宜昌中学位置图

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出版的《湖北教育现况》记载省立第四中学概况是:本校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初名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民国十六年(1927),与省立(区立)第十二中学合并。本校自创办迄今,始终为完全省立学校,经费概由省库开支。

《湖北教育现况》记载省立第四中学概况

本校校舍分为二部,第一部设于宜昌文昌宫,完全供男生之用,面积纵二十四丈,横三十八丈,全面积计九百一十二方丈,房屋占全面积四分之三,其余作运动场及花园之用。有西式洋楼四大栋,旧式房屋十大栋,共计房间一百二十一间,内总理纪念堂设在全校之中心,能容三百四十人,教室八间,能容五十人者四间,能容四十人者四间。教职员住室二十五间,学生寝室二十四间,校工住室十间,校政厅、会议厅、会食堂、图书室、仪器、教员室、休息室、民众识字处,教室、学生会客室及其他用室俱备。第二部设在新街,距第一部甚近,完全供女生之用。面积纵二十二丈,横二十丈,全面积共计四百四十方丈,房屋占三分之二,其余作运动场及花园之用。有西式洋楼二大栋,旧式房屋四大栋,共计房间四十三间,内除总理纪念堂与第一部公用外,设办公厅一所,教室四间,教职员住室十二间,学生寝室八间,校工住室四间,其余,食堂、学生会客室、游艺室及其他用室俱备。

1936年宜昌市街略图(部分)

本校图书共计三千三百四十二册,大分之为下列三类:A古籍类,计经史子集及杂记共一千七百八十二册;B新书类,计文艺说部及戏曲共八百六十二册;C科学类,计各科科学教材书及参考书,共一千一百三十八册。

纪念堂也就是孔庙(学宫),和美国传教士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l  1865-19251903年拍摄的宜昌的孔庙(学宫)庙宇轮廓相同。

本校仪器室系采自前第三师范时所设,历年陆续购置,除损坏者不计外。可分为四类:A物理仪器,共计一百三十四件;B化学用品,共计二百四十二间;C化学药品,共计一百零二种;D博物标本,约为下列七种:a剥制标本三十七具;b液浸标本三十一具;c岩石标本一组;d植物标本三百种;e矿物标本二百种;f动物标本五十种;g昆虫标本一百五十种。

1906 年到 1909 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拍摄的宜昌的文庙(学宫)和男子部校园照片一正面照,一反面照,都能看见相同的棂星门

用于运动方面之用具,约分为下列四种:

一、球类:1.足球;2.网球;3.篮球;后略。二、田径类:略。三、架樑类:略。四、国技类:略。再本校为谋发展学生之活拨精神起见,特设下列各种用具:音乐组;新剧组;舞蹈组;弈棋组;其他应备之普通用具约三千余件不及备载。

1937年宜昌中学校址有二处,一在东正街,一在新街。东正街为男子部,现在位置在新街口对面平安银行和联通大厦处,原县学宫为其旧址。据清同治四年(1865年)《宜昌府志》(以下简称府志)记载:“府学宫在文昌门内”……。文昌门即小南门,现学院街口。原学院街小学处就是府学宫旧址。“东湖县学在东湖门正街,旧为彝陵州学,此前创建无考。”……。东湖门又称大东门、东门,东湖门正街,即东正街,西陵一路中下段,现东门十字路口向下,一条街分三段,即原东正街——中营街——鼓楼街,出镇川门到江边,现在统称西陵一路。查《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记载,清末宜昌城内有两个学宫,一个是府学宫,在小南门内;一个是县学宫,在东湖门内。文昌宫城内只有一个,在东湖门内,紧邻县学宫。上述拨“宜昌县学宫及文昌宫为校址”,即为东湖门东正街县学宫,现在的新街口对面平安银行和联通大厦处。

宜昌中学男子部现位置图片

1903年,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拍摄的宜昌知府衙门。《东湖县志》记载,“知府署在东府街。”“府署前至中水门,北为星街,再北为墨池巷,通东正街,……”这张照片拍摄的有两个立杆的应该就是知府署,远处的楼就是鼓楼。

墨池书院旧址现为公园

新街校址即为女子部,原墨池书院旧址。现在这里建了一个纪念公园,有书架和书亭,就是不见墨池!墨池在过去书院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书院必不可少的,从中引申出不少佳话。最著名的当数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著名散文《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1048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曾巩《墨池记》

还有浙江绍兴被人们誉为“书圣”的西街戒珠寺内的墨池。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 17岁时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墨池-王羲之洗墨处

这本纪念册最后是师生一览,就是师生名录。

现任教职员共三十六人;校长樊树芬,教导主任朱家声等。

在校学生总计四百一十三人,不含休学学生。

历届毕业学生共五百八十四人,其中:高中十五人,初中五百六十九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襄阳高中排名一览表
湖北省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2月(新高考)22对数均值不等式
武汉有哪些中国之最?
最新发布!宜昌这两所学校进入全国500强!
湖北省恩施高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联考卷...
瑞安中学毕业50周年纪念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