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当年修运河

宜昌市政协文史编研员 魏祖培

  1958年9月8日,在如今夷陵广场(时称铁路坝)举行雾渡河水利电力工程(亦称运河工程)开工典礼仪式,时有来至宜昌地区各县民工七千多人参加大会。运河工程开工,时至今日已有六十年。

  1960年9月5日下午七时,运河通水。下午九时,东山水电站通水发电。宜昌城很快就被水电照亮。宜昌人修筑运河引水发电开创宜昌水电之先河,随后大型水电工程在宜昌锦上添花,宜昌成为水电之都名实相符,系宜昌人的骄傲。

  在修建运河工程中,宜昌各局、部、办、委的机关干部、宜昌城区在校中小学师生、居民和郊区农民,都参加过修运河的义务劳动。运河修筑成功后,宜昌城区人再也不用下河挑水,千百年来的陋习由此改变。

  这是宜昌人在生活困难年代里创下了一个奇迹。如今,忆及修筑运河来龙去脉有不少鲜为人知往事。

  城区缺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长江之滨生息繁衍的十三万宜昌城区人,没有自来水。直接饮用长江水、井水、湖水和堰塘水。因挑水滑入江中溺死之事时有发生。夏水襄陵,江水冲刷垃圾,淹没粪坑和茅厕,沉渣泛起与江水相混相溶浑浊无比。打上明矾,沉淀泥沙,一缸水半缸泥。饮水难,水难饮,成为老百姓的心头大患。

  五十年前,为了搞好城市消防安全,市政府在城区主要居民区建有26个储水池,总容量为19650担。平时居委会组织居民义务担水装满储水池以备应急之需。

  1957年5月11日,浙江路39号一位靠纳鞋底为生的周大妈,居室余火复燃,中午十点多钟突发大火,尽管火情发现及时,消救人员全力以赴,但消防水源杯水车薪,终因水压太低压不住火头,大火烧毁浙江路、光前街、光前一坝、光前二坝四条街的房屋64栋,122户、386人受灾。为此,周大妈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一座城市没有自来水造成的痛苦,引发的灾难,唤起了人们征服自然,改变现状的斗志和决心。

  运河工程的由来

  1958年宜昌地委(当时宜都工委的前身)为改变城区缺电少水的落后面貌,决定修建雾渡河水利电力第一期工程。宜都行署副主任唐适宇兼雾渡河工程党委书记、总指挥长,军分区副政委侯占太任雾渡河工程党委副书记。所谓雾渡河工程,就是开创一个平台,让清纯的雾渡河水由一座高山流向另一座高山,在等高线上居高不下一直流到宜昌城的东山寺,为城区自来水提供水源,为东山水电站输送能源。雾渡河工程最初的规划还对渠道建设的通航和河运进行了初步构想,要能航行5至10吨的机帆船。所以也称雾渡河工程为运河工程。 雾渡河工程分三大部分:枢纽工程、运河工程和电站工程。

  雾渡河工程没有建在雾渡河,而是建在黄柏河的干流上。黄柏河上游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保康县境内的仓房,西支(雾渡河)据史志记载发源于夷陵区的庵屋老岭。东西两支在夷陵区黄花乡两河口处汇流后往西南方向流经汤渡河(下坪)。雾渡河工程的枢纽工程就建在黄柏河流经汤渡河村的河床上。

  雾渡河得名历史久远,几百年前,人们就对该河的源头进行过多次勘査。雾渡河沿岸留下许多古文化的遗址至今尚未揭秘。以雾渡河命名第一期水利电力工程,彰示了宜昌的党政领导对雾渡河利用梯级开发的决心。

  汤渡河大决战

  1958年9月8日,七千多宜昌人在铁路坝举行了雾渡河水利电力工程开工典礼。汤渡河村人山人海,犹如蚂蚁窝一样密集的人群,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凭着自己一双手两条腿,一把大锤一支钢钎,显示出人定胜天的伟大气魄,打响了向洪水宣战的第一炮。

  枢纽工程是给运河供水的关键工程。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道、渠道进口和导流隧洞四个部分。枢纽工程分二期导流施工,一期在溢洪道的西北面的山下开凿一孔导流隧洞。二期,筑一道土堤围堰。在围堰内开挖基础,修建溢洪道和拦河坝。由于排水防涝机械落后,围堰内涝溃严重,为了和洪水抢时间,边排涝边施工。围堰上水泵抽、水车车,戽斗汲,人工挑,排涝除溃日夜不停,苦战45天。围堰里宜昌县的指挥长谭克礼率先跳进刺骨的河水里挥锹挖土,大坝基础全线动工。

  垒砌和碾压是建大坝关键工序,用站硪、飞硪和杵棒夯实压平堤坝。夯实坝体用站硪,站硪是一根方石柱,四根木棒成井字绑架石柱,一尊站硪约有六百多斤重。八至十人抬起它,高要过膝,重重落下,一硪压一硪把大坝夯过一遍又一遍。

  大坝工程接近尾声,水在上涨,坝在增高。预料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了,大坝下游出现了管涌,水由清转浊,由渗水变流水,由小洞变大洞,大坝呈马鞍型下陷。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总指挥长唐适宇召开紧急会议,工程技术人员, 各县的指挥长齐聚事故现场,会上提出了三套方案即“开膛破肚”、“打针”、“贴膏药”的抢救措施,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最终采用了“贴膏药”的方法,所谓“贴膏药” ,就是在坝的上游迎水面抛石填土,回填2万多方土堵住了漏洞。

  大坝竣工前开始蓄水,导流隧洞已打通。负责现场指挥的谭克礼,一不小心掉入水中被激流卷进导游隧洞,水流急,洞壁参差不齐,怪石嶙峋,掉进去九死一生,淹不死也会被岩石撞个半死。营救的人们火速翻过山头,赶到出口处,只见他安然无恙地爬上来,朝着大伙微笑。谭克礼大难不死的传奇传故事遍工地。

  穿洞子大爆破

  1959年11月运河工程全面开工。运河工程从汤渡河经鄢家河、陈郎坪、梅子垭、石板村至东山,全长57里。有四座渡槽,八个隧洞把运河连成整体。在运河沿线集结了4万劳动大军,以就近的民房为居,挤草棚、住岩屋。以大队为单位集中开伙,吃苕米子,喝南瓜汤,野菜、饼渣及糠面子当主食。吃一顿大米饭犹如过大年。全员“减肥”炒菜没有油,一年到头半斤肉。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宜昌人相信党,相信党的领袖,共产党叫咋干,就咋干。

  500米长的穿洞子隧洞所处地势险峻,施工艰险。在下坪612山下一个名叫穿洞子的地方,有一座陡峭的山壁人称黑岩屋,临河而峙。山下水深不见底。山上下不来,山下上不去,山峰隔断了运河。技术员向余庆提出把黑岩屋边峰炸掉,为开挖隧洞提供平台。人悬在百米高的半山腰打炮眼,放炮,开挖出三个工作隧洞,四个药室。 五吨TNT装满四个药室,安好引信,用土把药室填实,用石头将工作隧洞封堵严实。为了准确无误一次成功,向余庆查阅资料开动脑筋,通过上百次实验,自制电雷管和启爆药包,铺设了三套备用引爆线路,确保爆破成功。通电后,只见山头凌空而起;接着一阵闷响,三万 多方土石如瀑似雨地飞向黄柏河。黑岩屋边峰 瞬间被削掉六十米。

  黑岩屋属于砾岩非常坚硬,为了提高工效,用竖井增加工作面的方法开挖隧洞。形成三点四面、互动互进的挖掘模式加快施工进度。30多米深的竖井,井面上安装一个木制辘轳,木制吊篮拴在井绳上,供清除洞中土石渣和人员上下用。

  一天,向余庆和两个爆破员跟往常一样,下井验洞、填埋炸药、安装雷管和导火索,点燃两个工作面的导火索后,三人走进吊篮,井上四人摇着木辘轳上升到六米左右突然出现故障,悬在空中不能上下。井上四个人吓呆了,井底导火索喷着火,爆炸在即。一旦爆炸,井里三人,井上四人会被气浪掀倒,被乱石砸死。在这危急时刻,向余庆迅速从六米高的吊篮跳到井底,摔伤了脚,忍着疼痛扑向导火索,用手扯断导火索,一根一根又一根。他忍着疼痛拔掉最后一根导火索,周身无力,瘫倒在井底,才发现双手烧得血肉模糊。向余庆的英勇行为受到了工程党委的表彰,被评为红色标兵,授予不顾自已生命而英勇救人的爆破英雄称号。

  无私奉献修运河

  宜昌地处鄂西山地,渡槽是运河工程重要的建筑之一。四座渡槽保证了渠水的畅通。陈朗坪渡槽坐落在小溪塔东,城区北,与凤凰山相映而立。五十年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渡槽高24米,长72米,拱净跨40米,拱基础紧靠两山十分坚稳,彩虹般的长拱,线条流畅把两山相连。主券上做小券颇有赵州桥的风骨和壮丽。由立柱横梁牵制成槽,三十六根横梁保证渡槽牢靠。渡槽之上两道步廊可以行人,墩柱栏杆坐落有序,鲜活的流水在渡槽里流淌,给渡槽增添了几分灵性。当年陈朗坪渡槽跨度和质量被誉为全省第一。经历了五十八年的风雨,陈朗坪渡槽仍旧舒适坚稳雄风不减。

  这一壮丽的工程,是由技术员周铭烈带领一批能工巧匠自行设计精心施工而成。饥饿和贫穷没有挫败工匠们的执着和追求,他们用心与血浇筑渡槽之魂。他们餐风露宿,冒寒挺暑, 日复一日。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木匠,攀高爬低,搭支撑、装模板一丝不苟;铁匠,战酷暑斗高温,扎钢筋热接、冷轧决不含糊;瓦匠,在刺骨的河水里挖基坑下基脚,严格按混凝土配方比例备料,水泥、沙和清洗干净的卵石要过秤,计量准确;人工拌和砼严格按照“干三”、“湿四”的操作规程;浇筑工,人手一根钢钎震插到位不留空白。

  为运河献出生命

  雾渡河工程党委给宜昌市分配的任务是:从石板村往东山电站的运河工程以及东山水电站的土建工程(包括沉淀池、溢流堰、前池、尾水渠和开挖电站厂房基础)。按民办公助的方式,国家只负责提供水泥、钢筋和炸药。时任宜昌市副市长邢郑民任指挥长,他率领城区一、二、三、四、五,五个街道办、东湖公社和点军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大战东山,以身作则,常年吃住在工地;与大家同劳动。

  五个街道办负责修运河。街道办是一支以'妇女为主体的娘子军。她们遇山,劈山开河;逢坡,掘开一条豁口成河;顺着山势开挖运河;挑土筑堤,修起人工河。舍小家为大家,小南湖居委会的孙秀英女儿出生满月第三天,就背着婴儿上东山修运河。撮箕当摇篮,一边挖土一边照顾婴儿。一直干到女儿坐在撮箕里喊妈妈。此类事情在工地上数不胜数。

  三万多户城区居民,视修运河为己任。各居委会每天有一百多人参加修运河。小南湖居委会许主任带领100多名女同胞在东山茶庵子修运河。六月的天气特别热,下午五六点钟狂风暴雨,如注似倾,许主任扛着锄头一行三人冒着大雨上堤查看水情,严防土堤坍塌。猛然间,一团闪亮的电火,把许主任击倒,她死在了大堤上。如今人们虽然忘却了她的名字,但她的事迹却铭记在人们心中。

  全民参与修运河

  为了增援街办娘子军,市政府动员全市工人、职员、学生、机关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组成大兵团轮流参加修运河。在运河工地上,劳动场面精彩纷呈。祖孙三代修运河,父子兵战东山、兄妹开山、姑嫂抡锤、夫妻挑土忙。“家家乐”挑土竞赛、挑土“擂台赛”,挑战、应战此起彼伏。学生兵团最可爱。挑不动,两人抬;没扁担,手提肩扛;什么都没带,脱下衣服包堆土,背着泥土上大堤。大堤上下摆开长龙阵。人挨人、面对面,运土接力川流不息。一队队一排排运土长龙,黑压压的一大片,吼声如潮回荡山间。文艺工作者在工地上既是一支劳动大军,又是一支非常活跃的宣传队伍。休息时划地为舞台,现编现导,即兴演出、慰劳民工鼓舞士气。

  水电照亮宜昌城

  一年多来,成千上万的人战东山修运河,壮阔'场面持续不断,确保1960年5月1日运河全线通水。

  1960年9月5日,下午7时,在东山水电站举行通水发电典礼。宜都工委书记处书记为通水发电剪彩。宜都工委书记处书记阎钧致词。下午9时,运河工程党委书记唐适宇开闸发电。刹那之间,东山水电站四周灯光闪耀,宜昌城区家家户户电灯通明。

  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

  东山水厂(现一水厂)位于东山陈家湾,海拔100米,1959年8月,开始设计,同年11月,筹建水厂。1960年5月,穿洞子隧洞施工结束后,这支队伍转战东山,由西向东开挖引水隧洞,长320米,奠定了水厂供水的基础工程。

   1962年10月,宜昌人用血与肉筑起的运河, 曲曲折折盘旋在宜昌城北的群山之中。河水默默地流进东山水厂,经简易工艺处理,日供水六万吨,重力自流的自来水流进了城区的千家万户。

  从此城区人摆脱了吃水难、水难吃的苦难。追忆旧闻放眼未来,宜昌人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战天斗地,开河筑堤,引水上山,在历史的长卷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愿这段历史引发思绪,启迪心扉,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1-16T《引大入秦工程》特种邮票
想看吗?红旗渠十工程的昨天、今天
刘建利:引岗渠——艰苦奋战五年的中国第二条红旗渠是怎么修成的|干渠|引岗|温塘河|红旗渠|隧洞
[首藏作品](6641)多项技术助力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再扩容
中国建设者,好样的!在“鱼背”上开凿架设人工天河
手下留情 请慎重拆除黄柏河流域“东风渠”普溪河渡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