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膏药中热感剂副作用问题

       膏药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被誉为“外治之宗”的吴师机(吴尚先)指出“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它具有简、便、验、廉、安全可靠等特点。

       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历史过程中,中药膏药的种类繁多,民间的膏药种类存量,被开发成药准字号的,犹如沧海一粟,大量的民间好膏药,都是以妆字号 械字号等擦边球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其中不乏特效药,比如被英国资本重金收购走的治疗尿布疹的膏方。但是同时也存在坑蒙拐骗的产品,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往中药膏剂中添加热感剂,令人咂舌的是,诸多打着冷敷的膏药贴居然是发热的。

       正常的药物发热原理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皮肤表面有受热的现象。这种发热的现象可以起到行滞去瘀、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这种发热的过程是缓慢的,甚至是不易觉察到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诸多膏药,发热过程神速,可谓“立竿见影”针对诸多的寒症让病患有着马上受用的感觉,从而让推销人员在推销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但是这种发热就是经典的热感剂发热,这其中是副作用不容小觑。

     热感剂又称发热剂,所含成分主要有辣椒、合成辣椒素、姜酮、香兰基丁醚等 ,其中以香兰基丁醚使用较广。可添加在化妆品中,使其对皮肤上产生强烈热感作用,使得皮肤能快速产生温和持久的热感和舒适感,这种使用无可厚非,但是将热感剂使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就祸害无穷。

        中医治疗的经典理论就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是通过药物本身的归经理论,促使药物进入人体的特定经络组织中,比如白术【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乳香【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肝经。中医药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通过药物的君臣佐使的搭配,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机能,让人体病患组织恢复健康。而热感剂是通过触发神经递质而感知的热效应,皮肤的实际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一种虚假的幻觉。这种热效应破坏了传统中医药的药理机制,对神经大脑发出了错误的指令,就好比一场战斗中,发起了2个冲锋号,一真一假,使得人体对中药的调节产生了抗拒机制,这和往中药剂中添加西药成分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国家应该要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绝招治冠心病,无一例复发.
中医药贴敷透皮技术的历史沿革
当前对癌症的错误认识
《中成药配伍禁忌表》问世了
中药彩妆的特色与发展趋势
中药养生有讲究 4个要点须谨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