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文词学十讲(1_10)
1国文词学十讲
1国文词学十讲。自 1929 年开始撰写词学论文,其词学论文一变以往词界评点论词的形式,对词的起源、词的发展、词的创作、词的艺术风格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重点着眼于唐宋词,推进了当时词学研究的学科建设。“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
阅1  转自钟家台  公开  16-12-02 21:
2国文词学十讲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五言句的第三第四两字、七言句的第五第六两字,也可以平仄互换,如原改用“平仄仄”,也可以改成“仄平仄...
2.1国文词学十讲
这也是参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句式组成的,而两句一联中的平仄安排全部违反近体诗的惯例,并且韵部都得用上、去声,所以和婉之中,微带拗怒,适宜表达高峭郁勃的特殊情调,和《菩萨蛮》显示的声情又有差别。”当时所配歌词,前五叠为七绝四首、五绝一首,后六叠为七绝五首、五绝一首。这排遍竟有二十四段之多,而《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所载《凉州...
3国文词学十讲
3国文词学十讲。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词林纪事》卷九引...
3.1国文词学十讲
3.1国文词学十讲。短调小令,那些声韵安排大致接近近体律、绝诗而例用平韵的,有如《忆江南》、《浣溪沙》、《鹧鸪天》、《临江仙》、《浪淘沙》之类,音节都是相当谐婉的,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差别只在韵部的适当选用。韵位安排又是那么忽疏忽密,显示着“欲语情难说出”的哽咽情调,而且必得选用上去声韵部,不能像用入声韵...
4国文词学十讲
这一曲调,上下阕各叠用四个三言短句,四个四言偶句,一个三字叠句,而且每句都用仄声收脚,尽管全阕四换韵,但不使用平仄互换来取得和婉,却在上半阕以上换入,下半阕以去换入,这就构成整体的拗怒音节,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的。除了前半阕的句脚字用了两个平声,后半阕又用一个仄声,从而使音节略转谐...
4.1国文词学十讲
4.1国文词学十讲。第二段用了一个以去声“又”字领两个四言偶句和一个以平声“愁”字领两个四言偶句,虽然参错着两个五言、两个七言奇句,似乎有了“奇偶相生”的谐婉音节,但句中的平仄安排却又违反调声常例,有如“闲寻旧踪迹”的“平平去平入”,“回头迢递便数驿”的“平平平去去去入”,“望人在天北”的“去平去平入”,加上偶句“灯照离...
4.2国文词学十讲
4.2国文词学十讲。这《渔家傲》前后阕除一个三言句外,约略相等于一首七言仄韵绝句,在句中的平仄安排是和谐的,而从整体的落脚字来看,音节却是拗怒的。至于慢曲长调,它的句式的错综变化更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且再举几个用平韵构成和谐音节的长调为例,对句式安排上的声情加以分析。至于适宜铺张排比、显示宽宏器宇或雍容气度的慢曲长调,常是...
5国文词学十讲
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协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选用平声韵部的,率多呈现“纡徐为妍”的姿态。再看仄韵短调的韵位安排在原则上是否相同。一般说来,句句协韵的,也是韵位过密的,例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隔句协韵,也就是韵位均调的,例宜表达低徊掩抑的凄婉情调;有上下阕四换韵,两句一换,平仄递转的,就是在...
5.1国文词学十讲
又有全曲韵位安排显得异常匀称,但在上下阕的结句换上一个同部仄声韵的,也有加强气氛的作用,例如《西江月》:长调的韵位安排,由于篇幅愈长,须得铺张排比,有利于开阖变化的格局,那韵位疏密对表情的关系,就更显得重要,也更复杂得多。如果遇到须押仄韵的长调也是三句成一片段,再安上一个韵位,如第四讲所举《水龙吟》中的“遥岑远目,献...
5.2国文词学十讲
5.2国文词学十讲。仄调长调的激越与深沉。这个长调的音节是激越高亢的。这一长调的韵位安排,除上下阕第四韵的单句为全篇筋节,连协两韵,较为紧促外,余并隔句一协,是合乎谐婉法则的。它所以适宜表达哽咽情调,除了句法上的参差变化安排得很恰当外,它的主要关键,还在上下阕的腰腹,以一个三言短句、一个上三下七的长句和一个四言偶句组成,...
6国文词学十讲
6国文词学十讲。对偶的形式与对法。把对偶形式由偶然产生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大量创作,这是魏晋以来逐渐讲究声律的结果。这四种对法概括了对偶的主要形式,直到唐人近体诗的格式全部完成之后,又定出一种共同遵守的规格,也就是两个长短相同的句子构成对偶时,在相同的地位,它的语义要相当(也就是虚实相当),字调要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反),才...
6.1国文词学十讲
6.1国文词学十讲。就连长调慢词,不用领格字的五、七言对句,拗的也不怎样的多。长调慢词中对句的提挈与收束。至于以一个领格字领四个四言偶句,也有的全谐,有的全拗,有的半谐半拗,关键多在落脚字。(1)一字领八字全谐的偶句:(2)一字领八字全拗的偶句:(3)一字领八字半拗半谐的偶句:(4)不用领格八字全谐的偶句:至于以一字领四字偶...
7国文词学十讲
7国文词学十讲。唐宋以来的诗家,把传神的字叫作“诗眼”,词家叫作“词眼”(陆辅之《词旨》),画家也有“画龙点睛”之笔。我们且把姜词的全篇抄在下面,来研究一下它的结构:并附小序:“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
7.1国文词学十讲
7.1国文词学十讲。至于发端用逆入手法,把来抒写“吞咽式”的悲壮郁勃的思想感情的,莫过于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我在第三讲和第五讲中都曾提到过了。辛词的结构艺术特点。辛弃疾是现代所最推尊的爱国词人。这词除发端“凤尾龙香拨”五字点明一下题目外,就只把历史故事抓了一大把,凭着一股傻劲,一气赶下,直到“千古事...
7国文词学十讲
7国文词学十讲。唐宋以来的诗家,把传神的字叫作“诗眼”,词家叫作“词眼”(陆辅之《词旨》),画家也有“画龙点睛”之笔。我们且把姜词的全篇抄在下面,来研究一下它的结构:并附小序:“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
8.国文词学十讲
近人沈曾植就顾说再加阐明:“阴字配轻清,阳字配重浊,此当是乐家相传旧法。”(《菌阁琐谈》)吴梅更以工尺字谱引申其说:“七音中合四为下,宜阳声字隶之;六五为高,宜阴声字隶之。”(蔡桢《词源疏证》卷下引)这都是为了说明倚声家所以必须严格讲究四声阴阳的理论根据,词曲原是相同的。欲易字以就调,则字非其字矣。但这第二句的第一字...
8.2国文词学十讲
8.2国文词学十讲。除掉用在转折处的“叹”、“正”两字具有一般承上领下的负重力外,还有“平平仄平平仄”有如“殊乡又逢秋晩”,“仄平平仄仄平仄”有如“露莹清夜照书卷”,“平仄平仄”有如“离思何恨”等特殊句式,他掌握了去声字“激厉劲远”的特性,在适当的句子中间安排上“又”、“露”、“夜”、“照”、“卷”、“思”、“限”等许多...
9.1国文词学十讲
9.1国文词学十讲9.1国文词学十讲。姜夔。张惠言说:“时石湖(范成大)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又说:“首章言已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他又在《疏影》下注云:“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并见《词选》)夏承焘说:“石湖此时六十六岁,已宦成身退,白石实年少于石湖二十余岁,张说误。”(夏著...
10.国文词学十讲
不论是通体的“眼”也好,数句的“眼”也好,这“眼”的所在,必得注意一个字或一个句子的色彩,须特别显得光辉灿烂,四照玲珑,有如王国维所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卷上)这一个“闹”字和一个“弄”字,能使...
10.1国文词学十讲
附龙榆生先生关于:今日学词应到之途径词学与学词,原为二事。周止庵氏尝明示吾人以学词之途径矣。文芸阁先生(廷式)云:“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其声多嘽缓,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迈往之士,无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云起轩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2国文词学十讲
闲话填词三:常见词牌的特点介绍,分别归类
《学词百法》(2)刘坡公
学习词的心得小结
苏小隐│《词学十讲》札记(二)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三十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