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自何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话是:  西汉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话虽然霸气,背后却有一段憋屈的故事……

《汉书·陈汤传》记载,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一同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是元帝他爹宣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统管西域36国(一说48国)的军政外交大权,肩负着维护西域领土、主权、安全,以及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职责。

都护府最高军政长官称"都护","副校尉"协助都护署理军务。

【题外话: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秦末汉初,随着镇守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秦将蒙恬遇害,和冒(mo)顿(du)单于即位,匈奴在北方崛起,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不仅残酷掠夺西域各国,而且频频袭扰汉朝北部,导致"丝绸之路"这条重要贸易通道被迫中断。

汉朝第7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即位(前140年),一改文景时期对匈奴的绥靖政策,文的一手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诸国,加强统一战线;武的一手派卫青、霍去病、赵破奴、李广等多次接战匈奴、深入腹地,先后收复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逐匈奴于漠北,大败单于伊稚斜。

武帝太初三年(前101年),在敦煌、罗布泊之间设置驿站交通,在轮台、库尔勒等地设使者校尉,并屯田驻兵。"西域诸国遣使贡献",天山以南尽归大汉。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昭帝即位。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刘贺即位27天后,被废黜为海昏侯,宣帝刘询即位。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暴毙。控制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在争夺单于宝座的政治斗争中,败给了掌管漠北王庭的右贤王屠耆堂。先贤掸担心遭到屠耆堂屠杀灭门,遂率部归服汉朝,被册封为"归德侯",天山以北始称汉土。

次年,汉宣帝在轮台(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原"鄯善护"、屯田侍郎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自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题外话2:匈奴的蒙古往事】

武帝时期,霍去病封蒙古狼居胥山,卫青横扫匈奴王庭。右贤王率匈奴大部归汉,伊稚斜单于及左贤王漏网逃脱。"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匈奴自此由盛转衰。

此后十余年间,汉朝和匈奴都在休养生息,兵戈暂歇。

武帝死后,匈奴蠢蠢欲动,向南袭扰汉朝边境,向西侵略乌孙等藩国,对西域诸国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一时间,西域诸国不知有汉、独畏匈奴。

宣帝即位后,连续两次与西域诸国合击大败匈奴,特别是在日逐王先贤掸降汉、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后,匈奴势力已完全撤出西域,大部龟缩于漠北和漠西蒙古一隅。

由于连年战争、天灾频仍、领土及人口锐减,匈奴处境日益困窘,内部政治斗争激化。窃据单于宝座的右贤王屠耆堂兵败自杀后,匈奴贵族开始了争夺单于王位的内战,史称五单于争立(分别是:稽侯栅-呼韩邪单于、日逐王薄胥堂-屠耆单于、呼揭王-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乌籍单于)。

一番恶斗之后,势力最大的只剩下虚闾权渠单于的两个儿子:弟弟稽侯栅,称呼韩邪单于;哥哥呼屠吾斯,称郅支单于。

彼时,呼韩邪单于频频向汉朝示好,并亲自到长安朝觐,在汉朝的扶持下,在漠北王庭站稳了脚跟。

而郅支单于则窜奔至康居东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河畔),在西域兴风作浪,劫掠乌孙,威逼大宛,并残忍杀害了汉朝派往康居的使臣。郅支的残忍暴力令西域诸国噤若寒蝉,也使得汉朝在西域的权威与日俱减。

甘延寿、陈汤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使西域的。

史书记载,陈汤是个走到哪儿都要看山川地理、研究排兵布阵的职业军人。

西进途中,陈汤便多次跟领导甘延寿谈起降服郅支的战略--"彼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甘延寿表示此计甚妙,但是必须按程序办事,先请示朝廷。

陈汤撇了撇嘴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意思就是说,朝廷里那帮货除了鹦鹉学舌拍马屁,啥谋略也研究不出来,你要去请示,这事肯定办不成!

甘都护正色道:官人以"讲顾守"为本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汝休得多言。

可谁知常委会开完没两天,甘都护就生病了,而且是一病不起,一切军务交由陈汤总揽。

趁此机会,陈汤便假传圣旨,集合汉朝驻西域2万屯田兵,以及车师、乌孙等国胡兵共计4万多人,打算誓师出征、兵发康居去也。

甘都护垂死病中惊坐起,惊问陈汤"你是要疯吗?"

陈汤按剑叱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就这样,在陈汤的威逼利诱之下,甘延寿半推半就踏上了出兵之路。

两人率领4万人的部队,兵分两路,长途奔袭,一举攻破郅支都城江布尔,诛杀郅支单于,并斩阏氏(匈奴皇后)、太子、名王(贵族大王)以下1518人。

闯了这么大的篓子,事了拂衣去可不成。甘、陈二人赶紧联名向元帝写了份报告,连同郅支的人头一并送往首都长安。

这份半是负荆请罪、半是邀功请赏、顺道还拍了拍元帝马屁的报告写道: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外国使馆区),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元帝接报后乐了--搂草打兔子!本来是派出去个驻外大使,没想到搞了个颜色革命,捎带手就灭了郅支这个心头大患。

刚准备签发命令为甘、陈二位记功,纪委的同志挺纪在前、挺身而出了。

领头的是中书令石显和丞相匡衡。

史载,汉元帝刘奭(shi)为人柔懦,主政期间,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这宦官首领便是中书令石显。

据说,石显曾经想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甘延寿,不料甘延寿却没看上--得,亲戚做不成,便做仇家吧!

就是这个石显,3年后在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时,因为王昭君不愿出钱行贿,便命画师将她丑化,蒙骗元帝将其远嫁匈奴。

不过,尽管石显有权有势,但是告黑状整人这种事还得靠文化人,石显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此事必须办成铁案!"

于是,少年时曾经"凿壁偷光"的那位匡衡先生迅速站到了中书令旗下。

匡先生是当时全国《诗经》研究会名誉会长,时人颂之曰"匡说《诗》,解人颐",比起电视上讲《论语》那位于教授可高明到不知哪里去了。

匡教授凭借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深得汉元帝赏识,累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丞相。任职期间,匡教授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大会发言时总是恰到好处地引用《诗经》,其发言稿屡屡被朝廷各级机关转发。

这次在讨论甘、陈事件时,匡丞相大胆跳出赖以成名的《诗经》窠臼,援引《礼记·月令》中的经典论断说:"孟春之月,掩骼埋胔。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意思就是说,春天是入土为安的季节,别搞什么枭首示众,赶紧把单于大大埋在这春天里吧。

匡丞相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甘、陈假传圣旨、擅自调兵的问题严重性--表面看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问题,说到底是"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政治问题!"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

此外,匡丞相还根据群众举报,及时发现了陈汤攻克郅支、诛杀单于之后私藏缴获、私分俘虏等问题线索,要求御史部门对其进行调查--"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

元帝心里对甘、陈二人建立的奇功甚为激赏,但匡丞相的说法却也是引经据典、言之凿凿,通篇体现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这时,另一位博览诸子杂书、反对独尊儒术的散骑宗正给事中刘向同志发言了。

刘向首先论证了甘、陈义举的政治合法性--"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一言以蔽之,甘、陈的做法,是在深入领会首长决心意图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判断。

接着重点论述了诛杀郅支的艰难险阻及其重大意义--"延寿、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

最后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赏罚建议--"《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劳师远征4年,仅虏获大宛良驹30匹),功德百之……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说的太好了!不愧是编《说苑》的大才子!关键时刻,领导就是需要这样善解人意的小棉袄。

元帝于是下诏曰:

"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朕岂忘之哉!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协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今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虽逾义干法,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境得以安。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朕甚闵之!其赦延寿、汤罪,勿治。"

这才算抹平了甘、陈二人假传圣旨、调兵出征的罪名。

随后,元帝再颁诏书,请公卿商议如何为甘、陈立功授奖。本来想仿照首任西域都护郑吉拜安远侯、封千户的成例加封甘陈二人,但匡衡、石显却百般阻挠。最后只加封甘延寿为义成侯、拜长水校尉,赐陈汤爵关内侯、拜射声校尉,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匡衡丞相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紧紧抓住陈汤远征郅支时私藏缴获、中饱私囊的旧账不放,终于成功将陈汤弹劾,一撸到底,从校尉直接降为士兵。

直到陈汤死后数年,王莽秉政,才重新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其壮哉!

噫吁戏!远则诛之以刀剑弓马,近则毁之以官场倾轧。陈汤没死在荡寇破虏的战场上,却倒在勾心斗角的庙堂下,好不冤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义凛然的匡丞相竟然也晚节不保,踩到了纪律红线。当初元帝封其为乐安候时,侯国封地31万亩,匡丞相利用地图勘界的错误,多占土地4万亩!被人告发,贬为庶民,郁郁而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柏杨版《中国历史年表》
“外战”英雄谱之09---誓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
奔袭3000里,斩首级1518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大将陈汤简介 陈汤杀匈奴单于为什么还受责问?
汉书 传 傅常郑甘陈段传
秦汉名将之明犯强汉虽远必诛的陈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