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分750,他考730,这个理科学霸是如何用语文和作文秒杀全国考生的?


每年夏天,高考状元都要被媒体和家长们谈论好一阵子。最近有一位学霸的故事,也引起了书单君的注意。


他叫王雷捷,今年以高达723分的总分获得浙江省的高考状元。


▲王雷捷(右)与班主任


给大家晒晒他的成绩单:语文132,数学147,外语144,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


数理化和生物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几乎是理科学霸的标配,可132的语文成绩,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实际上,真正让他与其他学霸拉开差距的,正是语文。


我很好奇,一个理科学霸,是怎么把语文学得那么好的?



其实,王雷捷出身农家,父母织布为生。母亲虽学历不高,却很爱读书,在王雷捷的记忆里,母亲织布之余就爱看书,而且学校推荐的书,母亲都会给他买来读。


在这样的身教下,读书对王雷捷来说,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他会在自己的抽屉里放本书,做题累了倦了,就看一下当做放松,睡前就算只有半小时,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


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让王雷捷的语文能力远远走在了同龄人前面。2016年,他还在有近3000万学生参加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摘得最高奖。


然而,并非每个学生都是王雷捷。


我就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


书单君,你当过记者,文字能力强,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才能让孩子学好语文?

书单君,孩子一写作文就发愁,你文章写得好,是怎么练的?


以前对这样的问题,我往往是回避的,毕竟不是老师,怕误导大家。但王雷捷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观点: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作文水平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说,不阅读,学不好语文;作文弱,反映的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不足。


那该让孩子读哪些书,既符合他的身心特点,又能补足阅读量、提高作文水平?


今天书单君要推荐的这套——《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或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


说到《少年文艺》,这可是一个让许多人(包括书单君在内)激动的名字。


它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创刊于1953年,由宋庆龄题写刊名。




60多年来,《少年文艺》不知陪伴了多少孩子的成长岁月。数着日子盼每个月的新刊、晚上打着手电偷偷在被窝里夜读,我想不止一代人会有这样的童年和青春记忆。


《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正是过去60余年,《少年文艺》最精华内容的汇编。




因为全国许多作家的处女作和初期代表作都发表在《少年文艺》上,所以这套书中绝大部分作品的作者,都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比如,国学大家季羡林



比如,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中国文学史上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再比如,“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都市文学作家陈丹燕、童话作家汤素兰、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等等一线及中青年实力作家,也有多篇作品收录。



很多家长也知道应该让孩子多读好书,但世界上好书很多,却并不都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就拿四大名著来说:


《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情世故;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涉及了太多权谋和杀伐;

《西游记》有着浓厚的神魔和宗教色彩……


对于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世界观价值观的孩子来说,过早读这些书,或者会有误解,或者难以消化,还可能让他对名著产生畏难和反感的情绪。



相比而言,《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的作者们,不仅多是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还经常被收入语文课本,或者被语文阅读试题节选。


对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和中学生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课外阅读素材。


阅读经典到底有多重要?


我在前文说过,作文水平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然而,不少孩子一到写作文时就头大,经常提起笔来干瞪眼,不知道写啥好。


于是,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堆“范文大全”、“作文宝典”。然而,这些参考书应试目的太强,孩子往往不易接受。而且书里那些范文,多半来自和孩子年龄、学识差不多的作者,写出的东西并不高明到哪里去。


其实,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先读好书,尤其是读适合孩子的经典作品。


因为经典就是写作的范本,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习和模仿高水平作家的写法。


比如,怎么描写饥饿?


有的孩子想破了头,也只会写“肚子饿得咕咕叫”或者“饿得肚皮贴后背”。这样写不是不行,但太普通太常见了,不出彩,也不会让人记住。


专业作家会怎么写呢?


《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里有篇小说《雪柿子》,作者曹文轩描写了一个闹饥荒的山村:


衣服变大了,床变大了,房子变大了,村巷变大了,天和地变大了。人们在天底下走着,像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筷子。

……

终于,有鸟在天空飞着飞着掉了下来。有人捡起来,用手摸了摸说:“嗉里没有一点儿食,就剩下骨架了。”

河里,没有鱼虾,只是空河。

夜晚,狗虽然还吠,但声音非常疲软,更像是哼唧。

偶尔,会有个孩子奔跑起来,大人看到了,心立即紧缩起来,向那孩子叫着:“慢点慢点,省着点力气吧。”那大人看到的是越来越饥荒的明天。


这样的文字,你一看就会记住,因为它没有陈词滥调


而且有心的孩子还会领悟一个技巧,就是侧面用笔。想写人的饿,却不去写人,而是写饿死的鸟、空了的河、无力吠叫的狗。




经典作品对孩子写作的另一个帮助,是可以提供新鲜的典故、材料。


比如,孩子们都写过作文题“我的妈妈”,可那些作文里的妈妈都像是一个样子:上班很忙,下班回家还要忙着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于是自己也学着做家务帮妈妈分担等等。


这真实吗?可能是真实的,但它不感人。因为文字是浮在表面的,孩子并没有把自己对母亲辛劳的体会、对母亲的情感写出来。


《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里有篇题为《母亲的巴掌》的散文,作家邓一光引用了这样一个典故:


有一个故事叫伯俞泣杖,说的是汉朝孝子伯俞和母亲的事。

伯俞少年丧父,由母亲辛辛苦苦带大,长大以后,伯俞十分敬侍母亲,是远近有名的大孝子。伯俞的母亲对伯俞要求很严格,如果他做了什么错事,母亲就会用棍子打他,要他知道这次做错了事,吸取教训,下次别再犯。

有一次,伯俞做了错事,母亲又拿出棍子打了伯俞,伯俞失声痛哭起来。母亲很奇怪,问伯俞,过去打你,你从来不曾哭过,怎么今天打你,你就这么伤心?

伯俞答道,过去母亲打我,打得很痛,知道母亲身体很健康,所以放心,自然不会哭。今天母亲打我,打得不痛,知道母亲没有力气了,所以伤心。


伯俞泣杖这样的典故,相对不那么广为人知,在读经典作品时,才可能接触到。




还有一点,作文优劣的标尺是文学性,而这正是经典作品的优长。


比如,我很喜欢这套书里的一篇小说,《还有一种故事》。


作家常新港笔下的“我”,正在紧张地复习备战中考。然而,隔壁1058室却传来了唱歌的声音,一个声音接近40岁的男人一首接一首地唱了六首歌。


第二天,又是六首歌,连顺序都没变。之后的几个周末也依然如此。


“我”对唱歌人一天比一天好奇,甚至无法再静心复习。


可是有一天,歌声没再响起。


“我”鼓足勇气去按1058室的门铃,却无人应答。邻居阿姨告诉“我”,1058室住着两位老人,老太太住院了,而“那个男人”则在二十年前就去世了!


这闹鬼一般的诡异事件,成功地让“我”无心复习,中考失利。


后来,“我”才从1058室主人女儿的口中得知了真相:“爸爸二十年前去世了,妈妈上个月刚走。我妈妈保留了我爸爸唱歌的录音,她活着时,每天都要放一遍,听听我爸爸的声音……”


二十年前去世的丈夫,用歌声陪伴妻子走完了余生。



小说在最后写道:


这是我很少跟人提及的故事……

生活中容易听到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很多无法听到的故事,在每个人的心里藏着。

这就是我说的“还有一种故事”。它被人们误以为不存在,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想做一个“还有一种故事”的发现者,并用一生去传播它。

在这个夏天,我突然觉得中考成绩的好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中还有很多很多更重要的东西。


文学是揭示生活被藏起来的另一面,是探寻人心中幽暗的部分。也许孩子还不能完全懂得这一点,但读到这样的作品,他很难不被打动。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说,会让孩子真正懂得:人生不是只有一个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价值,一次挫折和失败,都不该动摇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决心。


这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逆商教育,比任何空洞的安慰都有用。


???


王雷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日积月累的阅读,如何成就了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


实际上不仅如此,书单君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与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关系甚大。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这些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都是在年少读书时就播下了种子。


然而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偏偏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和初中生有点尴尬:童话、绘本比较低龄,严肃文学的经典又往往思想艰深,或比较成人化。


相比之下,《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就显得恰到好处。


这套书有8册,其中5本是小说,另外三本,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了解的三种文学体裁:童话,散文和诗歌(每个体裁的文章单独结集成一册)


它内容丰富,8本书共165篇文学经典,既有表现祖辈童年感悟的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也有表现当下少年儿童生活的2016年新作。我们常说让孩子“开阔视野”,不仅包括拓宽现在的视界,也包括了解过去的生活。




它艺术品位好,完全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写作的范本,而且按文学体裁编辑成册,利于孩子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创作练习,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它所选的作品,代表着新中国60余年少儿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皆经受了时间的淘洗,为了调节阅读气氛,还特别配有水彩插画,非常适合收藏传家。




阅读经典,对每个孩子都是最划算的一笔价值投资。因为孩子读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他所立足的基石,时间久了,自然就会站上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就像作家梅子涵说的,“一个出色的、高贵的、蓬勃的生命,它的现在和未来,总是离不开书本的。一个小时候就常常走向书的人,长大了大概也不会平庸吧。”


《少年文艺》名家精品集,全套定价238.4元

书单“书米”优惠价168元

(节省70.4元)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不怕半夜鬼叫门,就怕考试写作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了,别让孩子错过作文培养期 | 好书推荐
让孩子爱上写作 | 这可能是最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
千万别错过孩子的最佳阅读培养期
那些从小成绩就好的孩子,到底赢在哪里?
作文·丢掉生活的习以为常
??90本!儿童阅读名家给孩子的书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