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 文章

 

太阳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古贤反复强调: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因此说,经常晒太阳有利于健康。俗云“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极赞晒太阳的好处。上班族每天对着电脑,少见阳光,兼且忍受工作的压力,阳气不易宣畅,体质下降,若能坚持晒太阳,有助于改善体质。

 

一到冬天,天地之间荒零孤寂:光秃秃的树枝在凛冽的寒风中乱颤;地面上少见生命的颜色,更多的是枯黄的衰草。难道冬天就没有生命了吗?其实生命并没有消失,只是沉寂在地面以下。待来年春风拂过,天地间又恢复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冬天水冰地坼,人亦受天地影响而阳气闭藏,此时养生的总原则是无扰乎阳。

 

正逢大雪时节,按十二消息卦此时应之为坤卦。坤为纯阴,阳气敛藏而不外泄。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以静、敛为主,而不要妄动、升浮。静则阳气不妄动;敛而阳气不升浮。故当减少体育运动,慎勿房事。若不知持养,肆意消耗阳气,一旦颧红面赤,即是相火妄动而升浮之兆,需急急服乌梅固本汤收之敛之。

 

冬至大过年,过年的本意是顺利地通过年关。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极而阳生的日子,天地之间阴阳气机变动剧烈,人居天地之间,亦必然会受到天地阴阳气机变化的影响。因此,冬至要淡,要静,要养。淡然而不兴奋;安静而勿过动;怡养且非妄耗。这样可以使人的阳气不虚,以助平安度过此日,不至于健康受损。

 

冬至大过年,意思是说,冬至比过年还大。春节的本意是迎接春天的到来,因此应该在立春日过年。但由于农历要调理太阳与月亮的周期节律平衡,设置十九年七闰,结果就是立春与初一对不上了。2014年冬至合朔旦,冬至日是北半球夜晚最长的一天,今年恰逢子月初一,冬至与初一重合,这样的机会每19年才有一次。按中国古代历法

的规则,以夜半作为一日的开始,朔旦作为一月的开始,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冬至合朔旦意味着今年的年与月都是新的开端了。

 

 

 

二、饮食

 

 

逢年过节我们免不了要吃油腻的食物,但是吃完油腻的膏粱厚味,需要吃点解油腻的食物才好。可吃点青萝卜,能消积、祛痰、降浊、通便;吃点山楂,或山楂煎水喝,能消食、化积、和胃,特别适用于肉积伤食;喝点麦芽煎剂,炒麦芽30克煎水服,消食、和胃,可用于汤圆伤食及面食伤食;吃点生大蒜,解腻颇强。

 

吃完大餐之后,我们往往感觉身体疲乏,这是脾在加强运化,而其升清功能暂时不足的反应。我的体会是,吃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时,同时食以大蒜,既可爽口,又能解腻,食后神清气爽,不再有身疲感。油腻属湿浊,素体脾虚之人若过食肥甘厚味,则化湿无力,湿浊渐见积聚而成肥胖,故平时需常食辛以开脾解腻。

 

吃过大鱼大肉之后。最解油腻的东西是什么?在山东常吃的两种解腻食物:大蒜、萝卜。从中医来看,补脾用甘,泻脾用辛。若要健脾和中,需食以甘味的食物;若湿浊郁滞,脾气不开,不能再吃甘味,要用辛味。辛味能散,可以醒脾,加强脾的运化功能。大蒜、萝卜即是此类,但需生吃,才能发挥其辛能醒脾之功。

 

当生活工作中出现比较大的压力时,有的人喜欢吃东西,的确可以缓解压力,但过度饮食亦会出现后遗症,表现为迅速肥胖,或见便秘、腹胀等。从中医来看,紧张会导致肝郁,肝郁会影响脾土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虚。此时当适当控制饮食,以免饮食精微不能及时四布于周身,反堆积于中焦,出现以上诸多不适。

 

白人的体质偏于内热,因此多喜冷饮。欧洲的宾馆极少提供煮开水的设备。但人体的阳气毕竟有限,经受不起反复地折腾消耗。临床上我发现不少欧洲人大鱼际颜色青暗,明显是冷饮喝多了。白人尚且如此,何况华人。有在欧洲长大的华人孩子,也学白人天天冷饮,观其面色青白,证属中焦阳虚,其健康令人担忧。

 

佛家把葱、薤、蒜、韭、胡荽等五种食物称为五辛。佛经认为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从中医来看,这五种食物都属辛温,有温阳发表、行气祛浊之功。若完全素食且不食五辛,易出现中阳不足。故素食者多需养阳。养阳之法,或汤药,或艾灸,或辅以运动、气功皆可。

 

孕妇气血健旺,往往会有身热的感觉,但饮食需注意勿过食生冷。不能多吃各种寒性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柿子、甜瓜、柚子等,更不可吃冰激凌,以免伤损中阳。中阳一伤,或引起孕妇腹泻、腹痛,甚至会导致滑胎、胎停,胎儿出生后亦会出现山根青筋暴露,这是因母体太寒而出现的先天脾阳不足之征。

 

我不主张多喝牛奶,包括各种牛奶制品。养生即是养阳,阳气即生命,而牛奶性偏阴寒,会伤损阳气,不利于养阳。有人说,那把牛奶加热了再喝应该没问题吧?牛奶寒凉是不是因为牛奶一般是从冰箱里取出直接饮用的。凡物的寒热温凉属性并不因加热而改变,温度的升高只是补充了一些热量,但牛奶的寒性仍在。

 

大病康复,节饮食甚为要紧。节饮食包括:一则七八分饱即可,虽有所好,亦不可多食;二则忌食粘滑、油腻、生冷、煎炸诸物;三则清淡饮食;四则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宜。如此则胃肠负担减轻,有利于运化功能恢复及代谢产物如毒素、痰浊、水饮等的排出。中焦气足则土旺。土为中气,土和则五脏亦安。

 

大病饮食当注意:少吃肉,肉属肥甘厚腻,能碍滞脾运,不利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康复;且助湿生痰,抑遏阳气宣通。以素为主,实证宜泻,素食能通阳排浊;虚证宜补,素食能调和中焦。况且久虚之人多中气不足,最忌过食膏粱厚味。常见的高脂血、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病都可按此养生。

 

 

酒得粮食的精华,能通阳顺气,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虽然说好酒不上头,但过度饮酒会耗阳伤气。因此说,再好的酒也不能多饮。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当晚过度饮酒后虽然未见头痛头晕,但第二天周身乏力、精神不足,这是酒精暗耗阳气的反应。年轻时偶尔醉酒尚可,若反复醉酒,必会渐耗阳气,使健康受损。

 

不同食物名有其寒热属性,平时养生及大病康复都需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属性,适当忌口,有益于健康。比如鸡蛋性凉,阳虚之人不建议多吃鸡蛋。特别是做月子的妇女,气血不足,阳气易虚,当多吃些温性食物,有助于温补阳气,促进阳气生发。建议吃煎鸡蛋,或者米酒煮鸡蛋,因为油煎及米酒略可缓解其凉性。

 

有某人检查发现有肿瘤,其家人及朋友送来了各种补品及保健品,病人认为这些都是好东西,于是都吃了下去,结果病情反而迅速加重。我跟病人说,肿瘤不全是虚证,还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或补或泻,怎么能一概都进补呢。况且,您吃了大量的西洋参,此物能养阴气却不擅长通阳,这对肿瘤的康复非常不利。

 

螃蟹性寒,食多易伤损中焦阳气,导致冷痢、腹痛、腹泻诸疾,而边吃螃蟹边饮以烈酒的人则往往无所不适。酒性热,能通阳,亦足以化去螃蟹的寒气。推之,凡饮食寒性食物的同时最好能吃或喝点温热的东西,则热能化寒,终归于平衡,不会伤损中阳。比如,吃生鱼片则配以芥茉或苏叶;吃海鲜则配以大蒜等等。

 

有某病人一直咳嗽,咽痒则咳,喝酒则咳,数年未愈,在全国各地西医院反复检查都未见病因,服药亦无甚效果。后再检查,发现是胃酸返流引起咳嗽。病人感叹,终于找到病因了。虽然服药治好了胃,但不能忌酒,咳嗽仍不断。故说,治病的关键还在于病人自己,若能注意养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久病亦可痊愈。

 

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辣,因为辣能刺激机体,调动元气更多泄出,元气泄出当然会感觉很带劲,这也是暗耗元气的行为。腐乳以及臭豆腐都入肾,与盐一样,能启出肾中所藏的元气。吃这些东西可以增加胃口,其根本原因亦是发动了元气。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元气还是要藏住收住,缓缓释放最好,不能随意泄出去。

 

逢中秋,吃月饼,赏明月,家人聚会,其乐融融。但年高体弱及久病患者却不宜多食月饼。月饼属粘滑油腻性食物,很容易碍滞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平时清淡饮食可以养脾胃、助运化,则生生不息,健康可保。脾胃虚弱之人一旦被饮食所碍滞,则生化乏源,病情易致缠绵。

 

体虚之人最好不好滥吃补品以及各种营养品。补品固然可以补虚,但若脾胃运化功能太差,吃进的补品根本补不进去,甚至可能会碍滞脾胃。养生最宜清淡,吃点红薯,喝点小米粥,少鱼少肉,反而更健康。病人服汤药期间亦不建议自服各种补品,治病或需补或需泻,医生在药方中自能调和平衡,若滥补可能会误事。

 

久病之人在康复过程中最需忌口,饮食清淡,以养脾胃,需注意勿过食油腻粘滑类的食物,如月饼、糕点、大鱼大肉、各种保健品及补品等,因为这些东西会碍滞脾胃,导致中虚生湿,湿聚则化痰,反会导致病情缠绵。康复的过程需要中焦脾胃加强运化功能,中气恢复,则土能枢转,而五脏六腑皆能升降平衡。

 

逢年过节,或时有亲朋好友相聚,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起来。酒属粮食的精华,内含阳气,因此,酒能通阳,阳气宣通则周身舒畅,喝酒的人喜欢这种感觉;酒能使心阳妄动,心主神,神动则精神亢奋;心主语言,心阳妄动则说话增多,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如耍酒疯等。因此说,饮酒要适量。

 

 

中秋节后,不少病人反应因吃月饼而引起不适。但若是又想吃月饼、大鱼大肉、棕子等油腻食物,又要避免不舒服,怎么办?白萝卜能降浊化湿;中药里的山楂、陈皮、麦芽等都能促进运化、消食化积;取类比象,可用鸡内金研细末冲服,能化积滞;腐乳、臭豆腐、辣椒等能启动肾中元气,有助于加强消化功能。

 

某女孩想减肥,坚持每天只吃水果,只喝蔬菜汁,但出现了腹泻,且面色青白。我告诉她说,您吃的东西都偏于寒凉,伤损中焦阳气了。但病人认为既然已经减肥有效了,就应该继续吃下去。苦劝不得,只好提供附子理中汤,希望能慢慢地补充些阳气。减肥的首要原则是不腹泻,若通过腹泻减肥最易反弹,且伤正气。

 

木主升发,应之于一年是春天,应之于一天是早晨。木气要升发,就必需得水中阳气,温而能生。因此,养木气的关键是温,而绝不是寒。比如,早餐需吃温暖的,而且要吃温性的食物,这样才能把一天的阳气升发起来。若喝凉水,或吃寒凉水果,或吃生冷,久之必然损伤木气。木之生机一旦不足,则健康必然受损。

 

有人建议晨起要喝一大杯凉开水,说能清洗胃肠,促进排出胃肠中的毒素,能治胃病,能助养生。此法甚是荒谬。一则早晨属木,需温升阳气,方可使一天的阳气圆运动既圆且满,因此必温饮温食方可,如何能喝凉水?二则喝水不可过多。否则,阳气不能疏泄,喝进去的水无法及时气化排出,反易导致水湿停滞为患。

 

大渴不可暴饮。每次喝水以三口为限,需饮温水,慢慢吞咽。因为水性阴,入于胃中,要脾阳运化,才能把水饮气化成身体需要的精微物质,然后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个过程都需要阳气的气化,否则喝水太多,或水太凉,阳气无力气化,则水入体而成饮邪,留滞胃肠,反成病患。

 

有人提出,每天要多饮水,有助于排毒,能清除肾脏的垃圾,且认为要一口气喝一大杯水,而不能随便喝两口。诚然,水是人体的必需,但饮水多少要适度。水性阴,进入身体后要被人体阳气气化,然后才能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若素体阳虚,或水饮内停,或痰湿体质,过量饮水或喝凉水会伤阳增湿,导致体质变差。

 

有人嗜食火锅、煎炸、烧烤及嗜饮醇酒,虽爽口快心,但火毒暗生。若阳虚之体或冬寒阴湿之时每可稍食,有扶阳抑阴之功。若素有痤疮、乳腺炎、皮下疖肿、脚气、湿疹、皮肤各种炎症等,误食此类食物则阳火内动,其害甚大。若更兼房事过度,阴精暗耗,元气已衰,火动于上而阴亏于下,此大病之源,不可不慎。

 

鸡属巽卦,巽为风。试着从中医角度来分析:我们观察鸡的运动特点,走路时脖子一伸一伸、头一顿一顿的,非常有节奏感,其运动快但不顺畅,许多鸟儿也如此运动,此与风动有关;鸡(包括鸟类)有翅膀,翅膀能御风;鸡肉为发物,易生内风,故凡中风、各种皮肤病患者需忌吃鸡肉,特别是鸡翅膀,最易动风。

 

有研究发现,亚洲人的牙齿较西方人偏短。西方人以肉食为主,需长牙利齿以撕咬肉食;而东方人偏于谷麦等素食,故牙齿随之进化得偏短。亦有研究说,西方人肠子短,适合于消化肉食;而东方人肠子长些,更方便消化素食。牙与肠皆与饮食相关,由此论之,养生需根据不同人种的生理解剖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食物。

 

高血压为什么要少吃盐?从中医来看,一则盐味咸,咸入肾,过咸则伤损肾气。肾亏于下则相火上浮,成下虚上实之象;二则心之德在软,咸能软心,使心气外散,若过咸则心气过度外散。那高血压应该吃什么呢?可适当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一则苦味入心,能防止心气过散;二则苦能坚,肾气要敛藏,当食苦以坚之。

 

 

有某卖补肾壮阳药的广告,宣传“十男九虚”,这是毫无根据的,是完全为了市场利益的虚假广告。肾有肾阴、肾阳、肾精及肾气,各有其功能,肾虚也不能一概壮阳或滋阴。具体病症需具体分析,比如肾虚眩晕需敛阳滋肾;肾虚脱发又要温养肾精,等等。再者,我不建议一遇到肾虚就滥服各种保健品,有害无益。

 

有人说,冬至要喝绿豆粥。此种做法似与天地规律不合。冬至一阳生,阳气萌芽,有如生命的肇始。养生就是要呵护好这个阳气,使之生长壮大起来。生命成长需要的是温暖,而绝不是寒凉。而绿豆性寒,能伤阳而不能养阳。冬至要养阳之生,需饮食温性食物,并多休息,勿妄耗阳气,以助阳气于极阴之中破茧而出。

 

 

 

三、住行

 

 

有德国科学家对经常坚持运动和不常运动的各450名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前者仅有3人患癌,而后者患癌人数高达29人,不仅如此,坚持运动的人,即使患癌症,其病死率也比缺乏锻炼的人低得多。运动能通畅阳气,阳气宣通,则阴霾浊毒能自动排出体外。中老年人运动要适度,贵在坚持。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只要不是体重过轻,尽可能地瘦身;在任何年龄都要避免超重;对于超重/肥胖的人来说,那怕是一点的减肥对健康都有益处。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个虚即指阳虚。阳气宣通,则阴浊自去;若阳虚而宣通无力,则痰浊水湿易于积聚,此为肥胖的成因。阴浊积聚,若凝滞成块,即成肿瘤。

 

虽然无法控制自己的年龄与遗传,但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管住自己的嘴和腿,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健康还是疾病。很多时候疾病是自己找的,不能怨天尤人。是选择快乐还是忧郁,一任超重还是苗条,坚持运动还是懒惰,积极心态还是懈怠,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健康水平。与其羡慕别人,何如自己去努力。

 

对于胖子来说,如何减肥呢?一则管住自己的腿,养成一种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5天即可。走路、跳舞、骑车、爬楼梯、太极等都可以,关键在于坚持;二则管住自己的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过食,不挑食,多素食;三则接受正确的医疗,以我的经验,针灸减肥效果明显,且不易反弹。

 

肥胖不仅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也是某些部位癌症的隐患。据统计,肥胖者患癌机会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国际防癌守则》强调“要经常运动,运动可保持适当体重。”之所以肥胖,其根本原因是机体阳气不宣通而痰湿水饮积聚在体内了。因此,减肥的关键在于通畅阳气,最经济且实惠的通阳办法莫过于坚持运动了。

 

阳气有如身体内的太阳,阳气让身体健康无病。只要阳气充足,则机体气化功能正常,痰湿水饮浊毒等代谢产物可以及时排出体外。若一处阳气不到,则一处阴邪凝滞,或为肥胖,或为疼痛,或为水肿,或为疮痒痈毒等等。严格来说,百病皆生于阳气不及。治病当先察阳气的盛衰。养生,重在养阳;养阳即所以养生。

 

心肾皆含阳气。在心则内含君火,为一团明亮的阳气,养心即养阳:调和情志,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毒,则心能主神,而五脏六腑阳气皆宣通无碍;在肾则内蓄相火,为一团温暖的阳气,养肾亦即养阳:晒晒太阳、适度运动、饮食温暖、按时睡眠、热水泡脚等等都可养肾。肾阳充足则温煦得力,气化正常,自然健康。

 

现代研究发现,运动能减少患癌的风险。运动的好处很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体型,防止肥胖;改善消化及排泄机能;排除不良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防癌大有裨益。运动能益五脏: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司呼吸,若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癌症。

 

阳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一网友说的非常好:“阳虚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众多男性耗损过度、饮食不节、压力山大、四体不勤,所以脾湿不化、肠胃积弱、虚胖难抑、畏寒惧热。许多女性爱美虚荣、衣不蔽腹、盲目减肥、多食寒凉,是故气血不调、寒邪经痛、子宫肌瘤发病率暴增。”

 

为什么会肥胖?因为体内堆积了太多本应该排出去的垃圾,包括痰湿、水饮、浊毒等等代谢产物。为什么排不出去呢?因为阳气太虚,气化无力。因此,治疗肥胖的根本还在于扶阳。有人见胖即滥用苦寒泻下,虽能暂时获效,却更伤阳气。这是治标反害本,其祸不旋踵。想减肥的朋友千万要选择正确的不伤阳的方法。

 

 

减肥的方法有西药、中药、针灸、运动、手术抽脂、设备辅助等等。任何减肥的方法都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一则有效且安全;二则不反弹;三则不腹泻;四则不饿肚子。就我的临床经验,针灸减肥完全能满足以上四个条件。若能配合汤药以改善阳虚体质、运动以通畅阳气、调整饮食习惯以减少热量摄入,效果更好。

 

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因年龄、体质以及四时不同,其要求亦不同。年轻人及体质健壮者不妨多运动,或者做些对抗性运动,大汗淋漓亦不要紧;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则不建议做对抗性运动,运动不可过强,以后背微微汗出为度;冬天人体阳气敛藏,需减少运动,以免扰阳;夏天阳气外浮,最适合于运动,有利于通阳。

 

汗出时不能吹空调,亦不能当风。因为出汗时毛孔打开,在排浊的同时,亦易受风寒侵袭。寒性收引,寒邪入体则卫气紧缩,毛孔闭塞,邪气内滞,阻塞经络则为痛,留滞关节则成诸痹;风性开泄,风邪入体则卫气不固而营阴外泄,其症或汗出不止,或为动为痉为痒为疮。同理,针灸时亦不可感风受寒,其弊亦如此。

 

骑行于阿尔卑斯山,可以赏美景,畅情怀,尽欢颜。野花与林荫忽明忽暗,小径并溪谷或迷或现。过深涧,饮山泉,越高巅,览群山。忘世俗之机心,唯眼前之层峦。已矣乎,人生如意,不过二三,何必委曲,且需尽欢。远怨愁之烦恼,近清净之自然。庸者弃欢愉又何为?吾辈资健康可登山。若能如此,斯为快然。

 

有人重视锻炼肌肉块,使得肌肉粗壮有形,这是运动加强了脾气散精的功能。但追求肌肉块需保持脾气健旺,否则,脾气散精于外而反虚于内,就不值得了。奥地利某年轻人练出一身如施瓦辛格般的肌肉块,但诊其脉,右关沉软,此为脾虚之象。根基不固而强撑大厦,中气已伤而徒饰外表。一旦中气再损,将成病变。

 

我曾反复强调,肥胖不是实证,而是虚证,且多偏阳虚。减肥应该用补法,补足阳气,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但当前媒体所宣传的减肥方法多是加强腹泻,泻法减肥的代价很大,不但健康受损,而且越泻越胖。补法减肥才是真正的治本之法。请参考《减肥就是扶阳》

 

一女病人手肿,每天都要游泳数小时,我嘱咐其暂时不要游泳。病人说,大家都说游泳对健康好。我说:您属于阳虚体质,体内水湿泛滥,游泳会增加湿气,况且,水温太低,亦会伤阳。又问:若不游泳我不幸福,怎么办?答:水肿消失了就可以游了。问:喝水是不是也会增湿呀?答:可以喝水,但请尽量喝温水。

 

有人说:省欲为养生第一要义。过度欲望会影响健康,不利于养生。过度欲望往往不可能都得到满足,然后会产生怨恨恼怒烦等负面心理,心神不安则五脏六腑皆动摇。因此,大病康复最需调理心神,尽量减少欲望,欲望少则心神静,心中无所忧惧哀愁,则脏腑气血皆得平和。所以说,无欲则刚,欲多则身伤。

 

阳气的旺盛程度决定着体质的强弱。不少年轻人体质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则或学业较重,思虑过度;或工作压力大,焦虑紧张,导致脾气暗耗,后天之本失养;二则不肯早睡。阳气夜则归阴,与阴相交,为第二天阳气升发积蓄力量。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

 

有人在房事中因兴奋过度而猝死。房事达到高潮时会在一瞬间泄出元气。若素体肾精已亏,泄精会导致肾阴下脱,阴脱不敛阳而导致心阳上脱,心神一脱则生机即逝。现代医学认为过度房事会导致心脏病而猝死,其道理亦是如此。虽然发作的是心脏病,病根却是肾精之虚脱。而过度房事导致的元气暴脱才是根本死因。

 

 

今日,书法大家@丁筱_在我的选择中医工作室创作了此幅书法。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书法能让内心和缓,能让气机舒畅,能让脏腑平衡,与中医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丁筱_

 

一医生朋友家居然藏有《道因法师碑》的梁启超藏本,于是顺手临了下#筱手书#

 

练习书法可以让人健康、长寿。从中医来看,书法产生美,美让人身心舒畅;写字时端正其身,怡然其情,平心静气,笔随手动,心游于笔端,一气呵气,其中既是练气,也是修心,能助脏腑平衡,气血充足,经络通畅。气足则神完,心修则正全,此种意境与太极拳、瑜伽及参禅、静坐、冥想等皆有相通相贯之处。

 

头位于身体最高处,得阳气最足,亦最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因此,平时养生当重视头部避风保暖,天冷或风大则需戴帽子。头发不仅能散去头部的郁热,亦是保护头部阳气的天然屏障。若已经外感风寒,则不建议马上理成短发,因为骤然理成短发则头部屏障减弱,风寒邪气更容易侵袭,反而会加重感冒。

 

有的人在突然起床或者躺下的过程中会出现眩晕,或者血压的高低变化。除用汤药或针灸积极治疗之外,亦可自己调理。其法:每天早晨睡醒不要马上起床,先做个运动。双膝屈膝到胸前,双手搂膝,抬头靠近前胸,后背成为弧形,以后背为轴前后滚动,做数十次后,再慢慢起床。坚持每天做,亦能预防背痛、腰痛。

 

汗出后不可马上吹空调或洗冷水澡。汗出时毛孔打开,机体处于营卫和调的过程。此时若骤然遇寒,卫气感寒而收缩,会关闭毛孔,汗液被郁闭于腠理,既不能透出体外,亦不能回归体液;再者,毛孔聚缩,机体代谢产生的热气不能透出。水湿与热气郁滞,或为各种疮癣之因。且卫气感寒,寒邪内塞,亦成痹证之由。

 

或问,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该喝多少水?有人说八杯水,也有人说不渴就不喝水。到底该喝多少呢?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不能不喝水。但水其性阴,需要人体阳气的气化,然后才能为身体所用,发挥其生理功能。由此说,喝多少水是由自身的阳气说了算。当以自己不渴为度。阳虚者若过多饮水,水湿内滞,反成掣肘。

 

治大病及各种慢性病症,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除配合积极的治疗之外,病人亦当放下心来。心神紧张不安,更兼深陷在怨恨恼怒烦等情绪之中,这是大病的原因。若不能改变现状,不妨彻底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异地游历一番,亦是不错的治疗。改换一下环境,面对新的生活,能怡情忘忧,颇利于康复。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历如读一大部活书,身历其境,如诗如画,更可了解各地的风俗文化,能增人智慧,怡养心灵。游历的过程往往心胸开阔,留恋忘返,而往昔的俗事及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早已烟消云散;游历时所见所感的天地自然、草木鸟兽、人文历史等皆合为一体,其时身心畅快,当然健康。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便完了往往身体会哆嗦一下,头部打个激灵。从中医来解释,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小便固然与膀胱相关,但关键在于肾的气化。小便时肾气随之下行,下行则上虚,身体通过打哆嗦来升提肾气。因此,善养生者当于小便时注意保养肾气。若能坚持,自见其效。小便时养肾的方法如下:

 

小便与膀胱、肾皆相关,小便不仅能排浊,亦可兼顾养生。小便时需:一则紧闭呼吸,不能说话,则气不随小便而外泄;二则咬紧牙齿,特别是后槽牙,可保肾固齿(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三则男性可抬起脚跟,五趾抓地,则能疏利膀胱,兼可固肾;四则小便后做几下忍小便的前阴肌肉收缩动作,可固摄肾气。

 

 

生活在大城市并不利于养生长寿。不提环境与噪音污染,也不论工作压力,只从中医来分析:城市大部分地面被水泥及柏油封闭了,天与地之间的阳气活动被阻隔,人居其间,难得地气;居住在高楼之上,远离地面,得地气少而得天气多,阴阳不调和;城市多是反季节饮食,若常食易打乱人体的四时阴阳升降平衡。

 

纵欲最是伤人。年轻时心性不坚,佳人在怀,欲呈其快。纵欲过度,则五脏翻覆,宗筋弛纵,百脉动摇,阴精下泄,虽得暂时之爽快,却失百年之赍持,实在不是明智之举。精神萎靡,眼睑暗黑,腰膝酸软,哈欠频频,此皆肾精暗耗之候。中年之后,极易患各种慢性病症,且终年难愈。若不能绝欲三年,势成危怠。

 

俗云“色字头上一把刀”,极言纵欲对健康的危害。肾藏精,纵欲泄精伤肾,初则阴精亏于下而见腰膝酸软、精力不济、小便无力诸不适,久则阳气浮于上而成精神恍惚、头眩耳鸣、疲乏嗜睡、记忆力下降诸症,其患多不可胜数。治疗此病必先安定其心,以稳精宫,再思补肾,滋阴于下以固根本,敛阳于上以防暴脱。

 

人为什么会生病?《内经》认为: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张仲景从伤寒立论,认为疾病源自经络受邪、壅塞不通以及外伤所致。当前各种慢性病症多发,或由饮食起居,或由环境污染,或由七情过极。总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我们都认为:治病要去医院,要找医生。深入思考一下:医生能真正为我们治好病吗?疾病源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病人自己造就的,若不能改变生活方式而一味依赖医疗,必然是稍效即复发,甚至百治乏效。因此,从根本来说,治病不需要求医。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错误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养生的觉悟。

 

有的人总喜欢躺着,自认为“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歪着,歪着不如躺着”。其原因有二,一则阳气不足。阳主动,阳足则神足气足。试看孩子往往活蹦乱跳地,而不喜欢躺着,即是其阳气充足之象。阳气虚弱了,阴就胜过阳,阴主静主卧,且精神萎靡不振;二则湿浊内滞。湿为阴邪,湿重的人往往懒惰而喜卧。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下肢居于身体下部,与肾关系密切,且肾主骨,人之所以衰老,是由于肾精渐衰引起的。肾为水脏,内含肾阴肾阳,下肢负重劳累,久则渐损肾阳肾阴,导致阴阳皆衰。预防衰老,关键在于养肾,睡前热水泡脚、适当运动、调节饮食起居、根据病症适当服些补肾药方等,都有利于预防衰老。

 

有人说,我晚上睡觉晚,用白天补觉行不行?从中医来看,这样是不行的。人体阳气受天地规律影响,晨则阳气升发,日中则阳气隆盛,午后阳气敛降,半夜则阳气深藏。偶尔睡得晚点并不要紧,以后还能慢慢地顺应过来。若老是违背天地的规律,人虚弱时或老年时就会生病。养生,只能顺应天地,绝不能逆反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虚体质秋分节气的“活法儿”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的防治
阳虚体质立冬节气的“活法儿”
阳虚体质寒露节气的“活法儿”
阳虚体质者“立夏”节气的养生贴士
炎炎夏日也应进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