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运动一小时:运动益智20



近日,教育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能够进行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那么,现在中小学生体质如何?缺乏运动对身心发育有哪些不利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内多位相关专业人士。

 调查

“胖墩儿”多  耐力差

石市中小学生体检定点医院——石家庄市九院的一份《石市中小学生体重统计评价报表分析》显示,2009~2010年度,在查体的26795名中小学生中,“小胖墩儿”占27.48%;2010~2011年度,在查体的11469名中小学生中,“小胖墩儿”占25.91%。

     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河北省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然而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有的地区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学校学生体育活动难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依然令人担忧。”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学生在视力不良发病率和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方面,只是遏制住了下滑速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没有恢复到原有水平。

说法

成年后不易患心脏病

 “增强运动,青少年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将会下降。不运动,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甚至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儿保科主治医师刘静介绍说。

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神经系统等得不到运动刺激,功能就会慢慢降低。”刘静提醒说,“尤其是正在发育中的儿童,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此外,缺乏运动还会导致中小学生“小眼镜”明显增加。

不运动易导致性格孤僻

“青少年长期运动缺乏或运动不足,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河北辰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伟旗提醒说。

据张伟旗介绍,长期缺乏运动,会让青少年形成惰性,导致思虑过多,容易产生心理困惑。严重者,还容易出现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和问题。

“运动锻炼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张伟旗说,因为很多运动都需要群体配合、团队协作。在运动锻炼的同时,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减少运动或长期缺乏运动,则容易导致性格孤僻、自卑等。

提醒青少年运动要适度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刘静提醒,加强运动锻炼并不是运动强度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青少年运动锻炼也要适度,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据刘静介绍,适合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毽子、慢跑、骑自行车、健美操等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锻炼 这些细节别忽视
公开课| 体育特级教师金钢:与中小学生家长聊体育锻炼
学生运动打闹易骨折
(802)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关键要落实课外体育活动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的要求如何实现?专家支招儿
这套实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手册》送给家长,陪孩子动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