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试弊端1:高考阅读题难倒原作者

 

                

    据羊城晚报报道 “一对答案,妈呀,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分析了!”前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有点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 一对答案,作者傻眼了。

    2006年6月21日,时任《中国青年报》编辑的林天宏发表《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一文。前几天,他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这篇文章上了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林天宏找到试卷,连忙看文后的3道试题,“我以为自己写的文章嘛,自己肯定清楚,做起来得心应手,没想到一对答案,好多都不会做”。


    两次写雨,只是随性
    例如,第二题要简要分析“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林天宏说自己基本答对。第三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林天宏做完一查答案发现,答案有3点,自己只答对一两点。
    林天宏郁闷了,他在微博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他就不说了,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了两次大雨,标准答案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问问我好吗?”
    林天宏表示,写作时并没考虑那么多,写到最后,自然又回到了这场雨,“这是很随性、水到渠成的,没有那么多刻意的原因”。
   
 如此尴尬,前年也有
    实际上,“原作者得低分”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09年,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同样15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

 

    语文课程本来是鲜活的,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总会说些要求性的语言,每节课都要拼命地给学生灌输参考答案,什么语感,什么灵性培养,都顾不着了。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就是拼命为了考试,被逼无奈地教学生怎么学会像八股式的参考答案一样的答题,什么“言之有理”早被抛之脑后了,因为我们知道,阅卷老师谁也不敢给偏离参考答案的答案给分。

    当林主编的文章成了语文阅读题,自己拿来做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不仅拿不到高分,反而只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而他又发出“幸亏当年没落到出题人手上”的感叹时,我们也免不了有几分悲哀与叹息。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答题到底是应顺从出题人的想法还是作者的想法?”的疑惑,记得韩寒在提到命题者与作者想法不一致时说到:“很多卷子选择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这句话在网上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听起来难免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语文阅读题何以落得作者本人做不对的下场?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模式化,比如阅读题设置标准答案;二是求怪求偏,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命题人的聪明才智,不难倒考生就说明不了出题人的厉害。

    提到模式化和标准答案,我们应该尽力去避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阐释,如果非要设置个格式化的统一答案,既是对作者本人的误读,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对学生不公平,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民族,绝不应该为了考试而教育,只有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文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阅读题考倒原文作者嘲讽了谁?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难倒原作者,谁错了?
【舆论 】语文阅读理解题为什么被集体吐槽?
媒体人文章被高考试题引用 当事人做题仅对一半
原作者只得6分不是什么新鲜事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原作者现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