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回传统,先梦回山水


梦回传统,先梦回山水,山水天地是博大的,它可以容纳不同精神倾诉,可以在山水间投射不同的孤独情怀。现实个体与流行的价值观念的对抗,孤独就这样产生了,精神价值观念的对抗就是深度孤独的原由。山水也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精神自由的一片净土,成为了对现实世界繁扰的逃避,对人事纷扰的一种躲避,山水最能承载这种孤独的独特情怀。

我一直向往着传统山水,那种精良的笔墨,悠长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深深浸染着我。传统自有不尽的深度,让每一位画家投尽一生的努力,也只能像一只小小的蜜蜂一样,面对偌大的花海。但每一位画家面对传统角度都不一样,人常常会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如果能用开放的眼光接纳更多的理解传统与山水精神的胸怀,境界将渐渐拓展。对于一位从山野里成长起来的作者,与长期沉于书本经典的作者,理解山水的视角就会有巨大的反差。



《双喜图》/崔白


习惯了真实旷野里的风景,我已经在纸本山水中很久没有听到一声真正的鸟叫,很久没有目睹一朵山花渐渐地绽放,也很久没有看到田野和庄稼在时间流转当中颜色渐变。确实,今天的画家,普遍耽于构成,热衷虚构,唯独缺少面对真山真水的生命体验,而山水与生命的体验都是从看到与看不到物象相勾连,听到与听不到的声情相呼唤,闻到与闻不到的气味相投。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传统的认识,用头脑来画画。体验山水比表现山水更富有一种鲜活的力量,也许,山水画家未必像作家那么有心体验山水,作家笔下的山水通过文字的勾勒,通过语言的渲染,耳边就有风的声响,云的悠闲,水的清凉。一生只沉潜于传统的山水画家,是否想过,画家有时也是要用耳朵画画、用鼻子画画、用眼睛画画的。没有一种个性鲜活的生命感悟和热心肠,就无法将传统中富有意境与灵魂的情意和笔墨连通起来。感想、感悟、感情都源于触动与五官相关的内在体验。画中的意境并非只是一些物象的组合,意境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宋人山水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一石一水都有饱满意境。可见意境直指心灵,让人感受到美和情怀的东西。

警觉一种纸本主义的传统,没想到自己还有眼睛、鼻子、耳朵。画家的感官一旦向外面的世界关闭,转而成为脱离生活实践的观念涂抹,尽管用精良的笔墨,笔下的世界一定也是静默单调的。画家只有感官的解放,才会有真正意义上才情的解放,才会有活跃的生命情态。这也是将山水从苍白的境地里拯救出来的良好途径。现在,画家心灵的贫乏与感受力的枯竭值得警惕。



《溪山行旅图》/范宽


现在的城市生活正在使我们的感官变得麻木。在城市里,产生化与效率化使得耳朵里一律是汽车与建筑的混合声,流行音乐统一的曲调,看见的是统一的灰色天空和灰色的水泥,包括规划整齐的小区。衣、食、住、行统一在整体产业化的标准当中。甚至带有地方性的、生机勃勃的经验和记忆,也在被一种统一的消费文化所侵蚀。个人小经验也让你没有多少空间存放。你会想到一种山水的旅行,但旅行社的安排又让你置身于一种复制的旅行线路中,统一而专业的导游讲解词。我们痛心于离传统越来越远,有时我想我们离山水、田园、自然越来越远,使得我们的心灵存放在统一的生活模式当中。远离了山水,也疏离了自然、生活、历史、信仰。

失去了感官对山水的亲近,我们感官麻木延伸到了心灵的麻木。你是否还会在一次山水之行中,某一清晨看到晨曦将把万物渐渐清亮起来的清鲜之感,才猛然发现已有好多年没有看到真正原始的清晨和黄昏了。为什么古人喜欢把早晨说成清晨。其实大多数人早已习惯红红绿绿的城市灯光,将暮色下湖光山影的欣赏视为落魄的旧式文人心态。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短短的半个世纪以来还有多少人因看到月上柳梢而心动。最富有诗情画意的黄昏与清晨,在一种不需要动用感觉也能知道怎样生活的公共模式里早已被漠视和淡化。感官的感觉与心灵的感受背后存在着一种很深的危机。



《踏歌图》/马远


重申山水精神对山林、大地的重视,并非要求画家简单地返回山野,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山清水秀的样子了,创作不能机械地为观者塑造一个虚假的山水景观,而是要面对真实。假如有那么一些画家,能够真实地将山水感受恰当地表现出来,尽管山水里荒凉,甚至画透衰败意象,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山水审美。山水精神中简单的城乡对立与融合,对于山水写意而言毫无意义。常有《山村新韵》、《古城新韵》生硬地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拼合在一起。那已远离了山水真正的孤独精神,另一种歌颂家园新生活的新样板,代替了人性深层的自由表达。

当代山水画作当中,难见有感人的山水精神,跟画家失去深入品味自然山水的耐心有关。笔墨技法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它的背后,其实关乎画家的胸襟和感受力。20世纪以来,深得山水之精神者都有着行万里路,看遍江山,待把江山说。陆俨少寥寥数笔,一幅风起云动,淡墨浓汁并成鲜活的云水意象。大千山水,笔墨有古人的惆怅和苍凉。可染层林注重山水明昧的深邃与层次纵深的悠长。一人世界,每位大师都有心细品着他自己眼睛里的山水。笔墨都陈谱着人生的况味,有着一种人性的山水美。他们的笔墨不仅是在讲画山画水,而是贯注着画家别样的情怀,所以,他们的画作里具有一种不多见的抒情风格。我非常喜欢富有个性又深扎传统的山水意境,山水精神,能在抒情的笔墨中,不仅是一种可见,也是一种可感,苍凉、宏阔、深厚、优美动人,这表明在他们的笔下,一直有一个活跃的感官世界,他们画画的时候,眼睛清亮透视着云水灵动的意态,鼻子里充满着山林的气息,耳朵是旷野的声音,甚至皮肤都带有山风拂过的清凉。所以,我们能在他们的作品中,空山可感生命的畅快。如果非得将人放置其中,有时会备感山水意思的单调。山水精神,让心灵回到大地,回到有历史积淀的传统,重新活跃我们感官世界里的精灵,如果心灵里失去了感官兴趣,整天忙于讲画画,却忽略了山水的另一种丰富性——没有了声音、色彩、气味的山水,不正是精神与感悟日渐贫乏的象征吗?


《幽涧寒松图》/倪瓒


山水含情,静静的石块与石块之间,会在晨曦或暮色之间都浸染着一层黛色,安详与稳重,或在石块与石块之间一棵突兀的树,一种姿态站立了百年的孤独,云来风过在静止的意象之间穿梭,捕捉一种灵动。笔墨即可,不必要多余的着色。黑山白水之间,任由树丛将光影无声地筛剪。一花一世界都将成为你最忠诚的精神寄托。



《风雨归舟图》/戴进

原题:山水精神

  


  推荐阅读

  【学书贴士】学书是临碑好还是临帖好?

  【看图说画】No.28欣赏书画艺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书法,仅就是书法


点击这里,即刻进入墨池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邱汉桥:山水精神,笔墨情怀
常潇的青绿山水(组图)
纸上小天地 胸中大情怀
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传统情怀
国粹艺术名家——王延军
论“墨竹”与人文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