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池讲堂

先欢迎各位!进到“墨池讲堂”这个群里来呀,让我感觉到有一点惶恐。按说呢,我自己也算是一个学生,我想这回大家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交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点评一下十位墨友的作品,另外,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点评完以后提出来。

第一位墨友“無事軒主”的作品

我们先看这方章,应该是“周剑信玺”,从风格上看就是一方古玺,战国私玺。作者“无事轩主”。无事轩主我以前在墨池也注意过,也是刻的很好的一位篆刻家,按他现在刻的印来看,在墨池加个“V”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我的总体评价。

从这方章来看啊,风格上非常的古朴自然。首先说这个篆法,篆法完全都没有问题,特别是这个“剑”字,选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篆法,不是用的现在常用的那种篆法。一个“入”字头下一个象“井”的字,下面两个“手”,右边一个“戈”,而且在字的处理上也进行了一点聚散的处理,这样的话把整个“周剑信玺”的“周剑”两个字往中间移了一点,加上“信玺”两个字,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写法,这样使得这个印就形成了一个平衡。这方印另外一个残破也比较好看,我不知道是做图的原因,还是中间盖的有一点点虚,这样达到了一定效果。那么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从章法的整体上来看,我们看这方印四个角都有留红,有可能是这方印的问题。另外一个呢,就是这四个字显得有点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日庚都萃车马”那方印,成“U”形地排列,我的建议就是这方印可以采取那种方式,使得它有聚有散。我的意思就是“周”字和这个“信”字,可以分开,然后呢“周”字整体向右移,“剑”字整体向右移,“玺”字可以用比较复杂一点的写法,然后让它跟“剑”字底下稍微连接一下,这样也可以避免四个角都有留红。这个就是我的一点点建议,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们私底下可以相互探讨。

另外我在看你的印的时候呢,我发现你刻的印从气质上看,总体都是比较好的。特别是那个学的汉印,从质感,从章法各方面都挺合理的,而且刻的佛像印,也非常好,我很看好你。

第二位墨友“湘之齐润”的作品

第一个从印面来看,是一方汉私印,章法上掌握得比较平稳,有汉铸印的味道。

因为这方印我以前学篆刻的时候临摹过,所以比较熟悉。

赵字的左上那部分,还可以再刻刻,那上面有一个弯儿,然后是从右边向左拐,这个地方是一笔,现在刻的像两笔,需要把交叉部分的圆点去除掉。

赵字的右上角的那个点,那个点在出边栏的时候,是自然的残破,但是呢这一笔,按照铸印的特点应该是不会跑刀的。现在来看,有点跑刀的嫌疑。所以呢,在上角遇到边框的时候可以破掉,但是他有个变细的过程。另外那个肖字上面有一点点尖,就是底下那个月一样的东西有一点点尖,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音字,音字首先中间的一小处的位置不准确。应该是偏右一点,这是他这方印的特点,不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者是说自己对篆书这个把握呀,把它移到中间去,反而移到中间去没有靠右一点的有味道。还有第四横向上拐了两个弯起笔有些尖。

再说这个私字,左边禾字的竖有点短。

还有一个印字,印字的爪部下面的部分,一横然后拐弯,这个拐弯太圆了,要方一点。你可以对照着原印自己比对一下。

临摹汉印,不管是临摹秦汉印,还是流派印,都要力求准确。

第三位墨友“杨广闻”的作品

这两方印,一方是意达金石,我就点评这方印,另一方金文印我只说一点意见。

意达金石这方印的章法非常漂亮。这方印我曾经见过,它的作者可能是我的师兄姚杰。从整体上看这方印完成得不错,非要说意见的话,那就是这方印好像没刻完,另外在细节上缺少一点古朴的味道,线条需要提炼。举个例子:意字中日的下圆弧上有一横,横下有两个方角,这就是不够古朴的表现。

朱文古玺大部分都是铸印,可能有的铸完后还要再刻。还有的文字是先制成薄片然后焊接在印章上。它的角经过岁月的洗礼锈蚀后往往呈圆融状,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第二方章,因为金文字不太好认识,感觉章法是很好,不过从线条上看有流派印的特点,

我不建议大家在学古玺的时候参照流派。这方印从整个线来看的话,少了一点点古朴的味道,但是这个边框处理的是很自然,我的建议就是,这个作者,以后可以在这个金文上多下点功夫,在刻的时候在线条上多提炼。

第四位墨友“大吉祥”的作品

这是一方临摹的汉朱文风格印章,在结构上是准确的。也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在临摹汉朱文的时候,千万要把握其外方内圆的特点。外方内圆是指外角也叫阳角要稍微方点,内角也叫阴角要稍微圆点,这是汉朱文印的典型特点。可以参考汪关刻的汉朱文,他很好的把握了这个特点。

2.王字中间一横从印章整体看不在一条线上。可以将中横右上一部分削掉一点,即使刻断了也没关系。

3.印字左上角太圆了,可以刻方一点,尽量让断处自然点。

4.亮字最后一笔,横竖再一横然后拐一个弯再一横,往下弯的上面的部分应做到方中带圆,这个刻的太圆了。

总之,临摹汉印要力求准确。临摹汉印是最值得鼓励的事。

第五位墨友“本非書生”的作品

发上来的作品很多,有一方是临摹的其他好像有不少是创作的,那么我感觉最需要点评的那方叫“行在”。

这个从风格上看是一枚细朱文印。

首先从字法上看,就不建议这个“在”字用这个篆法,这个在字用这个篆法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用的这个篆法是大篆,而行字是小篆,这样的话在这个印章里面就显得有点问题了,从篆法上来说应该要让它统一,“篆不配不刻”,这里就不太配,我知道你考虑了它的对称性,但是这个是没有必要的。

在字我建议用传统的小篆的那种写法,另外有个问题,就是这方章在石头的选择上,石头太长了,好像所有的字都拉的非常长,这个不好看,应该选择石头稍微短一点。然后在字和行字的底下,都需要留白。

线条来说的话呢,在这个就是主体的这个文字部分。刻得稍微粗一点,然后边框刻得稍微细一点,这个是合理的没问题的。就是感觉到这个线条稍微的缺乏了那么一点点柔和的感觉。细朱文需要多临摹一些。

还有一点就是建议这位墨友,要多练练字。小篆我看你应该是挺喜欢王福厂先生的篆书和篆刻。那就多练练他的说文部首,把说文部首练个三十通五十通的,篆书和篆刻,都会同时在进步。

第六位墨友“bin斌”的作品

我们有缘份,我们的名字都叫“斌”。你的几个篆刻作品我都浏览了,总的感觉是,你在学习篆刻的开始阶段,可能在入门方面的问题上没有走好。

篆刻呢,一定要从写篆书,临摹、双勾秦汉印开始,有的人他不选择临摹秦汉印,而是直接从流派印入手,这也可以。

从你的印章中没看出来取法于哪一家,但是有汉印的特点,比如,“魏武挥鞭”,另外“不到长城非好汉”是齐白石的风格。像白浪滔天不太好看的出来取法。

从篆法上来看,浪字下部分留红,但没有留到最底下,而最底下这一笔又向左拐了,从传统汉印和流拍印上来看,像这种拐法基本没有。

还有“魏武挥鞭”,武字下边止部,一横向上拐就够了,不要再向左拐。

不要认为临摹印章是浪费时间,我认为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临摹一些印章,会给我们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许我们认真的临摹一年,就比上人家学五年到十年。的人刻一辈子都没入门,就是因为他入门入的不对。

第七位墨友“守艺轩”的作品

这位墨友“萧瑟秋风今又是”刻的是元朱文。我不知道作者的名字是谁,我们只是拿作品说话。

刻元朱文也好,刻铁线篆也好,统一把他们称之为细朱文。刻细朱文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篆书一定要写的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方印从字法上来看我就有一点点意见提给您。

“萧瑟”两个字您是用等分的办法来布的,等分的办法那是对的,没问题。问题是“瑟”字上半部分与下边的“必”有点脱节,他们之间是一个字,要求连接紧密。

第二列“秋风“两个字问题来了,明显的不协调,秋字拉的太长,风字压的太短,我私下里也写了一下,按说秋的禾旁放到左边去,让禾的两竖接上边,然后把火字的中竖接上边。那个“风”字用正常的元朱文的写法来写,下面可以留点白。

“今又是”三个字都有问题,首先是今字入字头下边较长的第二横要等到一半向下拐,直接下来即可。“又”字中间的横接边,然后与两个手指交接向下直接下垂。“是”字底下的止部有一横向上再向左拐,这也不合适,不能这样么干;另外一横向上再向下拐也不能这么干。要严格按照小篆的写法,“今又是”三个字如果留点白的话就好看了。

我给您两个建议:一是写篆书,小篆要写熟练。二是多看元、明和清早期的元朱文印,多临摹陈巨来的印章,如果没时间也可以照着双勾,主要从中学习对篆法的整体的把握。三是在创作过程中要找个老师来纠正你,否则的话,你会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带到以后的创作中。

第八位墨友“顾山(wlj)”的作品

这方印叫“明娴”,从风格上看应该是汉玉印一路的风格,不知作者是不是这种考虑。

首先从篆法上看,“明”字在汉玉印上一般不用这种篆法,这种篆法一般是古玺的篆法,在前秦战国时候是这种篆法,汉印应该是小篆的篆法。

另外就是玉印线条的特质不是这样的,你这样的显得很弱,制作一方玉印有可能要一年到几年的时间,他们是用砂轮在印面上去陀,陀完了以后是柳叶状,这个线条的端头再进行陀,这样的话就使得玉印两头好像会稍微要宽出了一点点,中间的是一条非常挺劲的线。

再有个问题,明字里面靠上面有个点,这个点呈现三角形,玉印不会出现这样三角形的线条,就像现在的黑体字,两头是稍微宽出来一点点。

所以这方印整个的线条,看来有一点弱,有一点中锋不够,少了点挺劲的感觉

我建议这位朋友临摹几方玉印,比如说“魏霸”“尉缭”“更始”等,篆法一定要严谨,线条的特质特征方面要把握住。

第九位墨友“求正”的作品

这方印“王昌”是汉私印,白文。

这是要提出表扬的一方临摹作品,我们翻阅《中国历代印风》系列的《汉晋南北朝-汉私印》第二册第一页的第一方就是“王昌”这方印。

首先就是汉铸印的特点表达的比较到位,然后从这方印总体的位置、字的大小等各方面都比较准确。

我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就是昌字的左上角和王字的右下角,这两个角你一定要注意不要有跑刀的嫌疑。

原印中王字的右下角没有破,而你是破的,我们在刻的时候也要避免的,昌字的左上角他是破的,但是我们在临刻的时候应该要理解到,就是这方印那个昌字,这一竖的长度起笔起在什么位置上,你应该应该要理解到,所以他不应该破的这么像跑刀。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以后在创作的时候像王昌这样的印章是可以借鉴的,借鉴的时候在章法上来看,王字应该占一小半,昌字应该占一大半,就是说我们创作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分,让这个昌字稍微的宽一点点,或者是其他的字稍微宽一点点。

所以希望你继续加油,多临摹汉印,多写篆书,临摹汉印要注意: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是怎样的,线条的上下都是怎样的,这一切都要注意到。

第十位墨友“文武之道”的作品

这位墨友“文武之道”刻了一方:王斌,姓名章,也是用汉私印的方法来刻的。

这方印章法布局合理,王字占一小半,斌字占一多半,使整个印面显得平衡。这是对的。

篆法上,斌字汉印的篆法,文部应该占两竖的位置,篆法上应该是文部占两竖武部占四竖。另外这方印武部上面的戈不应该出现斜线,斜线多是流派印,在以书入印的印式里可以这样写。但在创作传统汉印时还是要以篆刻字典里的篆字为准。也就是说从篆法上看斌字稍微缺乏汉印特点。另外从线质上看,显得基本功不好,整个字刻出来缺乏线条的厚重感,汉铸印的特点也没把握到,显得是初学者的感觉,也没有大量临刻传统印章的功底。

建议要临秦汉印,锤练线条,掌握玉、凿、铸印的特点。篆法上要了解汉印、流派、元朱文、铁线篆等篆书特点,了解黄牧甫,吴昌硕怎么刻的怎么篆的,了解了他们,才能让我们有的放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朱文印三百品
篆刻知识
历代印学理论简要
篆刻宝典
石安印话(第15期):管窥近代元朱文印第一人陈巨来
登堂赵明篆刻课徒散论 (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