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协和:一名内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原标题:协和:一名内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擂台赛如火如荼,观众席时常爆发出惊叹或佩服的掌声。屏幕上熊熊火焰,红色的大字写着:

  陆战称雄 火箭争锋 东邪西毒欲伏虎

  宏图破尽 霸业归尘 男油北酱怎屠牛

  这是由各路比赛队伍名字拼成的对子,一派武林大会高手林立的景象。

  只是无论选手、评委,还是围观者,都穿着白大褂。

  这,竟然是一场内科医生之间的对决……

  缘起

  “图霸争锋赛”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月前引爆的。

  7月下旬,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图霸争锋赛”决赛如期举行。“图霸争锋赛”是一场读图的比赛,需要选手在3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包括影像、检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指标反映出的临床问题。病史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都是比赛的内容。所有病例串题和部分单选题,都改编自近两年协和医院的真实病例。

  为了显示出戏剧性效果,一道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串故意设计为“由于先前的医疗行为出现延误,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真实的病例并未发生这种情况。但是,由医学专家组成的嘉宾进行点评时,却一再强调临床决策需要分秒必争。

  感染内科范洪伟教授说:“虽然这只是一道题,但是我希望这样的故事以后不要再发生。因为化脑(化脓性脑膜炎)通过飞沫传播,如果延误诊断,定会造成院内传播。作为内科一线大夫,一定要在看到病人那一刻就考虑到腰穿,一定要在流出第一滴浑浊脑脊液的时候,就立刻给出判断!”

  普通内科曾学军教授更是提醒:“这道题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会延误?肯定是一开始病史查体中有没注意到的重要提示点。所以提醒大家,问诊查体时一定要细致,细节不容忽视。”

  正如大赛的组织者所说:“图霸的精髓在于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学习)和 case-based learning(病例学习)。识图诊断虽然是炫酷技能,但更希望所有选手都记住,任何体征、检查、影像都不能脱离病史和临床。”

  最终,冠军由火箭浣熊队5名队员齐力摘得。赛制要求,队员中必须有实习生和第一年住院医。队长则由高年资的第三年住院医担任。

  协和内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始,经过3年的住院医培养,通过总住院医评选,担当大内科总值班一年,这是协和内科多数主治医生的成长之路。

  那么,协和内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呢?

  医学生王诗尧

  实习,从手写大病历开始

  夜深人静。

  王诗尧将一个纸团投入废纸篓。这一次,他是因为写了一个错别字。为了把下午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完成,王诗尧已经在书桌前伏案5小时。

  “写病历不容易。”王诗尧在心里默念。拿起笔,再一次重写大病历。

  王诗尧是协和培养的医学生,还有一年就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从去年11月起进入内科实习。

  协和内科包括血液科、免疫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多个专科,王诗尧要在每个专科轮转实习,称为“转科”。从书本到临床,每一个实习同学都要从问病史、查体和写病历开始。

  要求实习同学独立写病历,是协和的特色。早些年,协和更是要求必须手抄病历,王诗尧自觉把手写病历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原则上,协和要求病人的入院记录在24小时内完成。下午收了病人,新手王诗尧甚至要用整夜的时间来完成一份病历。通常,他会打一个草稿,在思考清楚后才会动笔写。

  “内化的思维过程是让你不断进步的根本。”王诗尧说,“写错一个字都要撕掉重写。”虽然刚开始觉得自己很笨,但是回顾都是值得的,“这样是一种自律”。

  患者肯定有牛羊接触史,可他为什么矢口否认

  问病史首先要准确,与患者沟通良好。王诗尧往往为了搞清楚病人的病史反复追问。

  有一个收治的新病人,高度怀疑是“布鲁氏菌症”。得这种病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常常会有牛羊接触史,但是患者本人否认曾经接触过牛羊。在王诗尧的一再询问下,患者回忆起自己的邻居是养牛的,而自己总是去邻居家串门喝酒。

  “很少有病人认为大夫反复追问会对他们造成困扰。”王诗尧说。协和医院在培养医生时一直强调:病史和查体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协和的大病历,包括住院病历和病程记录等内容,不仅是事实的描述,更需要阐明医生的思路和分析。王诗尧面对疑难病历,要查阅大量资料,在病历的末尾甚至要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王诗尧说,写大病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对内科医生来说,重要的是在写病历的过程中体现思路,有了恰当的思路,才能把病人提供的繁杂信息联系起来,才能在汇报病例时出口成章,讲好每个病人的“故事”。

  来协和医院看病的患者很多都是辗转各地仍无法确诊的疑难病例。在内分泌科时,王诗尧接诊的一名患者有骨骼、甲状腺的一些症状,后期出现全身黄染,最终确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可疑硬化性胆管炎。这种病太少见了,为了查阅既往类似病例的诊治情况,王诗尧先去病案科检索,拿到初步清单后由上级医生书面申请,从病案科各个年代的库房里调阅病历。结果,王诗尧发现这种类似的病例,协和医院百年来确诊的不到10个。

  两个月后,王诗尧在消化科“转科”,遇到了一位肝移植术后黄疸的男性病人。在问病史和查体时,患者诧异于王诗尧怎么对自己以前的病史了如指掌。原来,这位患者几年前曾经因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硬化性胆管炎”在协和住院治疗过,恰好就是王诗尧此前总结的病例之一,他早已仔细翻阅过该患者足有10厘米厚的病历。

  从书本到临床,王诗尧觉得知识本身的改变并不太多,真正改变的是思维方式。临床上的病人不会像教科书一样照本宣科地出现所有典型表现。“炼成”内科医生的道路还有很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敬!看看协和大医张孝骞的56个小本本
'协和临床思维'太牛了,竟是这样炼成的!
浓缩百年病历,酿出这一本「内科大查房」| 协和八
罗慰慈:正确诊断对病人是一辈子的事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大查房
协和内科住院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