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玉戈演变欣赏

汉代出廓行龙纹玉戈 现藏徐州博物馆馆藏

诞生于3500年以前的青铜戈,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兵器,同时也是先秦最重要的兵器。它可啄、可推、可勾、可砍,在古代沙场上所向披靡,享有过漫长的“铜戈一出,谁与争锋”的荣耀岁月。直到今天,虽然冷兵器时代早已远去,由戈构成的文字和言辞,如“武”、“战”、“反戈一击”、“化干戈为玉帛”等等,仍旧流传千古二里头文化期,青铜戈形制比较简单,有直内戈和曲内戈之分。直内戈像一把稍宽的剑,整体作长条形,援狭长,无上下阑,内的后部呈齿状形,便于用索固定在戈柲上。其外形很像是从刀演变而来,只不过这把“刀”被绑缚在柄上,增加了在战场上的杀伤力。曲内戈的基本形制如直内戈,援狭长,上侧略有弧度,只是内稍向下弯曲。

玉玉戈 长21.9厘米 1967年河南偃师二时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戈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戈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早期的青铜戈承袭了二里头文化的风格,但直内戈有了便于绑缚的上下阑。援较前期更宽一些,尤其是援的下一侧近阑处宽侈而略下垂。

商代晚期是戈发展的重要时期。青铜戈的样式更多,有直内、曲内、銎内、三角援、条形短胡戈等。其中,条形短胡戈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戈。援体狭长,有胡,胡上有一穿或二穿,阑也比较长。这种形制的戈可以说是正宗的戈,在今后的一千多年中,它成为青铜戈的主导形制。

西周早期,戈基本承袭商代晚期形制。条形短胡戈,比之商代晚期有所差异的是此时援更狭长些,锋部呈三角形,较尖锐。有的援中线起脊,中间拱起,内靠近栏处也有数条脊棱,使得戈更为坚固。

西周 玉戈

西周 玉戈禮器。此玉戈黃綠色,全面均勻白化表面沾朱砂。援彎曲,中間有脊,前鋒尖銳,刃線不清楚,內作長方形略彎弧,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之間,有一小穿。張家坡西周遺址中,出土此類玉戈。、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之間,有一小穿。平素無紋。

西周 玉戈

西周 玉戈碧玉,有大片白色斑。援直,前鋒尖銳,雙面刃,內作梯形,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戈原作武器之用,玉戈則不一定為了實用目的,可能用來炫燿武力。

西周晚期的圭援戈,在援与胡交界处向外突出而尖锐。这大约是为了钩杀时更有杀伤力。这种形制的戈在燕国很流行。

春秋时期戈的形式较多,更富有杀伤性。一种是圭援戈,它与早期相比,援显得狭长。早期援上刃斜直即略有内凹感,而此时上刃较平直,甚至向外侧稍凸起,像绷紧的弓背,而下刃也向内一侧微凹,整个援部给人以中间鼓、两头稍低的紧绷感,更有杀伤力。此时胡也比早期长,而且有继续加长的趋势。

战国中晚期青铜戈

战国中晚期,青铜戈的发展到了顶峰。狭援长胡戈的援,比春秋时更加狭长,上刃略拱起,中间有脊突起,而胡部锋刃处齿状的突起两处,显然在钩杀时更具威力。还有一种新型的内刃戈,援部如上式,只是整体更弯曲些,而与胡交界处内收得非常厉害,也是为了增加钩杀时的力量。胡部有突起的两齿甚至三齿。尤其特别的是内很长,三面皆有刃,有的上翘如刀。它们有的单独出土,也有的装在戟上。这样挥动戟柄,援部可以钩杀,反过来内也可以杀伤敌人。

秦代青铜戈 现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

汉代 戈

汉代出廓行龙纹玉戈 徐州博物馆馆藏

汉代出廓行龙纹玉戈 徐州博物馆馆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青铜戈鉴赏
粤巳老师说铜器——上古长兵之青铜戈
【大乔说兵器】何必大动“干戈”呢?
夏商周玉瓒的特征及演变!(柄形器资料篇)(我的探源系列)
《夏商周戈谱》
荆州馆藏战国楚式古玉的形制和沁色赏析(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