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茧成蝶——《肖申克的救赎》读后

“非常不可能发生和无法预测的事件,存在于世间的每一种事物之中。”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他认知世界的蓝图。

生活的一切难题,书中自有答案。

对于每个人来说,所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在为未来埋下一颗彩蛋,它会在人生的某一刻成为惊喜的馈赠,帮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同样置身监狱,有人苟延残喘,有人被狱警活活打死,而安迪凭借读过书,获得了监狱里最难得的东西——尊重。 

肖申克监狱,未尝不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社会未尝非监狱),安迪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朴素且扎心的“潜规则”: 

这社会本就不公平,你有多有用,就有多特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参差,取决彼此的能力水平。

不读书的人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被生活逼到最逼仄的角落。

读书的人,更有机会打破阶层的禁锢,拾阶而上,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上人。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在肖申克监狱(监狱未尝非社会),有人向往高墙外的星辰大海,有人安于墙内的平淡与秩序。 

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这种“体制化”如一把刀,斩断人与社会的联系;又如一副麻药,麻木着每个人的心智。

在监狱里被体制化的人比比皆是。 


27年与世隔绝的日子里,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迪靠着图书馆里的海量资源,始终和时代保持同频。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

尽管身体被囚禁,安迪的灵魂始终是自由的。

因为通过阅读,他能不断学习新的事物,尽可能触摸时代的脉搏,而不至于被体制化慢慢杀死。

书犹良药,可以医愚;书如巨尺,可以丈量世界。

也许我们身囚于三尺之地,但仍能通过读书,去感受外部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


肖申克监狱,一个坚不可摧的牢笼,安迪却以知识为钥匙,叩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他精通金融知识,能帮所有狱警避税理财,所以他在监狱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他能把《圣经》倒背如流,所以典狱长第一次查房时,没有发现他藏在《圣经》的那把鹤嘴锄; 

他在监狱图书馆研究地质和气象学,所以他能挖通墙壁,爬出500码的地下管道; 
他懂得户籍政策,所以能利用帮典狱长洗钱的机会,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身份,为越狱后的生活做准备。
一切都是那么巧合又自然。 

每一个不起眼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冥冥之中帮助他叩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佛典里有一句话:“功不唐捐”,用在安迪身上恰好合适。 

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得到回报。 

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在你看不见的方向,你播下的种子正在悄悄生根发芽,终有一天,它们会长出一片森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肖申克的救赎》,我顿悟了人一生,为什么要读很多的书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赎》  独立的自我
人生最大悲哀:在惯性和依赖中,逐渐“被体制化”,筑起高墙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