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穿支针灸不是“医学针灸”

本文讨论一下一个公共号的文章想法。这篇文章就是海外中医讨论发言,就是有人翻译了一本“医学针灸”的书。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为了避免侵权,笔者的文章链接在此。

以上为目录。

首先,这本书英文叫做“medical  acupuncture”,中文翻译出来叫做“西方医学针灸”。显然,多了一个“西方”。而中国人所说的针灸,在英文里面要加一个“tcm ”的前缀,即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翻译过来就是中国传统医学针灸。

这种基本概念,各位要认清。

其次,笔者并不否认翻译者的贡献,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果不把英文世界里面的东西翻译为中文,那就是中文世界的遗憾和损失。从目录上看,西医针刺已初成体系。而且对中医也给与了足够的尊重,清晰地给出了西医针刺的定义为“是一种用毫针刺入的治疗模式;是应用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和循证医学原则对中国针刺的改良”。

再次,笔者也不否定这本书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西方在研究中国针灸时候辛辛苦苦做出的工作。付出了金钱、时间、热情,不能被否定。笔者也不否定西方人的首先的发现的内容,即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西方人率先做出来,或者做到了让西方人认可。可能有些工作确实是中国人第一个做出来的,但是这种文献考据工作,笔者并不是行家。所以,书上说什么,我就暂时信什么。

最后笔者把重点放在皮穿支针灸和“医学针灸”、“中国传统针灸”的三个名词的对比上

1、因为我的纯种西医骨科医生身份,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反对中国传统针灸,因为你是一个西医,而且你自己天天说对中医没有爱好,甚至抱怨倒了霉才研究针灸,耽误了外科方面的发展。这样不就是反对中国传统针灸吗?

我总是说:“恰恰相反,我是传统中医针灸的原教旨主义者。我一点也不否定黄帝内经直接延续下来的各种针刺方法,反而对现在的各种新型针刺充满挑剔,比如针刀。我认为黄帝内经在解剖上达到了今天显微外科医生的水平,这是对中医科学性的最大的认定。”

很多人理解不了我这种说法。但是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觉得现实很荒谬,今天喜欢针灸的人很多很多,各种针灸学习班多如牛毛。但是没有一个班是从头开始讲黄帝内经的。

2、帽子之争。吵架群曾经有一个人发明了一个“宏观医学”的帽子,天天自诩为宏观医学创始人,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词一出,很多人就吵不过他了。因为帽子太大、太虚,没法吵。后来有一个人造了一个词“宇观医学”,宇宙的医学,不仅仅给人类看病,还给地球、太阳系看病。宏观医学的荒谬性才显示出来。

三个针灸方法,前边都有一个很虚的帽子,后边都有很多细节。因此,把争论停留在“帽子”之争的水平上,真的比较麻烦,也很无聊。我发现很多中医的争论,基本上就在争论一个帽子。

从效果来看,当前的中国传统针灸、西方医学针灸、皮穿支针灸都是在各自的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针灸。三者并没有合流,显然,西方医学针灸的效果最差,最好的是皮穿支针灸,只是读者不相信而已。

但是问题在于,西方医学针灸是一个比“皮穿支针灸”更大的帽子。把皮穿支针灸转换为“微小血管刺激术”就是完全性的西医范式的临床技术。也就是说,从帽子角度看,西方医学针灸完全可以覆盖皮穿支针灸。

3、未来针刺医疗的市场是当前针灸GDP的10倍。这一点我非常赞同,特别是皮穿支共学群的发展,我觉得“三全”实现之后,不仅仅是10倍,可能百倍。皮穿支针法的三全

现在西医都将疾病进行分科了,也就是说每一个专科医生都是面对大量同类性病人。比如泌尿外科,就是那几大类病,现在甚至把男科作为一种泌尿外科的专门的门诊。也就是门诊一上午十几个人,一半是阳痿早泄,天天如此。这种病例高度集中之后,做研究太容易了,进而提高疗效也容易。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大医院恒大的现象,因为大医院分工太精细了,医生看到的太多,经验水平提高飞快。

基于血管解剖的皮穿支针灸,只要有医生原因从事,很快就可以总结出特效穴位组合。发展会非常快的。

4、从语言思维看,当前,只有传统针灸和西方医学针灸。中国传统针灸的疗效远远高于西方医学针刺,皮穿支针灸刚刚起步,无所谓疗效,只是在探索。只要西方医学的医生发现皮穿支针刺有确定性疗效,开始研究,西医对针刺的研究超过传统针灸水平,就是一年两年的事。

 西方医学针灸,不是用现代医学语言去阐释古代古典针灸,而是完全基于现代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进行的独立的研究。

 因此,西方医学针灸开始侧重于“皮穿支血管刺激技术”的时候,西方人是完全不用任何传统针灸的术语的。无论穴位、经络还是气血营卫,当没有这一系列中医术语的时候,也就是没有传统针灸的立锥之地了。

5、这时候有两个办法来捍卫中国传统针灸的地位,第一个是起源,即皮穿支针灸的起源在于皮穿支点与穴位点的重合;黄帝内经灵枢是一种基于皮穿支视角的解剖。第二点就是新的理论指导西方医学针灸。而指导西方医学针灸的理论就是血管体理论,而血管体理论又来自与中医藏象学说和子午流注的理论,只是把经络、经筋、经水变成一种现代医学的形态+功能的现象。

所以,皮穿支针灸就是强调两点,第一点,刺皮穿支就是刺气穴,更准确的说就是九针里面的“俞刺”。当然,皮穿支针法是各种各样的刺法,也可以按照中医的九针来归类,比如,两个皮穿支点之间的穿刺就是“经刺”。

第二点就是指导思想是血管体理论,是用西医的形态生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逻辑指导指导针刺。

6、法制规定的影响。医学行为被国家法制监管,各国都是如此,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随着针刺的种类增多、针刺指导思想的多元,医学法律监管越发重要。

但是,很少有人分析怎么能够管理好,什么制度条文好。

我认为,归根结底要看这一个医疗法制是抄袭模仿人家的,还是基于基层斗智斗勇妥协出来的。中国的很多规制都是模仿西方国家的,比如西医的医师法;虽然有基层医生献言献策等措施,但本质上并没有反应出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从针灸在西方的普及看,西方的医疗法律是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斗智斗勇出来的。比如有人认为:“西方医学针灸”是在中医针灸获得各国认可,立法管理之后,其他非针灸专业创造出来,以逃避法律监管,以免侵犯合法针灸师的权益而创造出来的“新名词”,本质上和中医针灸无异。就是煎汤不煎药,以抢占市场用的。西方医学针灸既不比中医针灸疗效好,也没有跳出中医针灸的技术范围。

 加拿大安省中医立法程序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就给所有中医和针灸社团发了一个文件,特地说明市面上存在两种针灸:基于解剖和神经科学的医学针灸和基于道家玄学中医针灸。中医界为此发动了抗议,而立法的结局则是两种针灸背后权益的争夺与平衡。

形成现在西方医学针灸与传统中医针灸在西方独立运行格局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医针灸本身不争气,无益炒作过多,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个是西医的斗争能力。有人就认为:西医熟练使用分化瓦解的策略对付的,可不止中医针灸。如整脊师成功争取到整脊医生(Doctor of Chiropractic,DC)的名份,一度进入加拿大的政府医保。

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医传统针灸的科研是采用西方医学的范式。现在中医科研也是养老鼠,找各种分子,同西方医学一模一样。因此有人认为:那些所谓教授,以为在一些高影响力的西医杂志发个基本没有人引用的文章,就是“伟大进步”了,真是糊涂啊。还有人认为:在主流医学杂志是发几个文章,喊几嗓子,为的是给“医学针灸”提供证据,给医学针灸扶正,绝非给中医针灸扶正。医学针灸起来了,中医针灸就凉凉了。

7、观点差异巨大。如何看待这一件事,观点差异太大了。仅仅群内讨论,也很容易发现对“西方医学针灸”的争议巨大。现在美国几大针灸组织与机构已经开始筹备如何收编传统干针进入针灸师认证分层计划Tiered Licensing,而不是以前的“逢干针必反”了。

也有人抱着无所谓态度,认为:就“针灸”而言,在西方国家,人们信“中国”,“中国”是金标。在中国,往往以说“阴阳”、“经络”、“血脉”为耻,而在国外病人就冲这些听不懂的词汇和理论才找中医看病。中国针灸医生一旦说西医名称,他们马上就认为找错医生了。

8、我的观点

当前西医针刺本质上是被中医研究带到沟里了。中医并没有给出穴位的特异性。西方人在没有针灸特异性的情况下,基本上已经穷尽了所有可能 的研究方法。即,西方人一方面觉得针刺有特异性,另一方面找不到特异性的形态学特异性,西方人只好漫天散网了。于是才有了这一本“”西方医学针灸”的书。

西方人只能理解“西方医学世界观下的医学”,而不可能理解中国传统医学。因为气血经络,这些词在西方语言中就找不到对应的词汇。

这就好比中国哲学人如果要研究西方哲学,必须先学习德语,只有懂德语,才能读懂康德、黑格尔。否则读翻译过来的德国哲学著作的中文版,只能做成二流的西方哲学研究。

其次西方的各种分科,比如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分开,已经影响了西方医学的发展,西方医学更需要一种“宏观”上的整合,而这一种整合正是中医思维擅长的。所以,中国的西医医师更需要深入的学习中医学、苦读黄帝内经,理解中医思维,找到一种人体的整体式解读,从而发展出新式的西方医学,实现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西方医学的弯道超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干针独立运动来说明一下我的选择
浮针医学 有效更要有理
倪海厦谈人纪班的师徒训练方式
谈一下文明冲突
针灸起源和发展简史
医学中医针灸慎针穴位的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