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发急消汤

 

 

    诸痈疡发于背者,无非危症,不可谓背属阳,信是阴症而轻视之也,然背之穴道甚多,苟不分言之,则经络舛错,未必能直中病情也。如生于大椎、陶道、身柱之穴,是发于脊之上也;生于神道、灵台、至阳之穴者,是发于脊之正中也;生于脊中之穴者,是发于脊之中下也,皆属督脉之经络。生于肺俞、厥阴俞、心俞、隔俞、肝俞之穴者,是发于背中之两旁也;生于膈关、阳纲、胞肓、秩边之穴者,乃发于背后之两旁也,皆属足太膀胱之经络。夫既是膀胱之经络,似与督脉无甚相干。然而背脊乃河车之正路,正路之气不通,则边旁岐路尽行秘塞,势必至水火无既济之欢,脏腑有各顾之苦,则周身前后筋脉拘急,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故治太阳之经,必须兼治督脉,以督脉之气可顺而不可逆也。凡气皆自上而下行,惟任督之气自下而上。自下而上者为顺,自上而下者为逆矣。且督脉,阳脉之海也。足太阳之经,原为督脉之所统领,通足太阳之气,正通督脉之气也。然而,督脉气通,而足太阳之气亦通矣,故治之必须兼也。以上诸疡有头向上者,有头向下者,有上下各有头而开发者,或如莲子,或如蜂窠。莲子言其头少,不过一二十也,蜂窠言其头多,不止五六十也。此等痈疡,阳症少而阴症多,总贵拥护心君,不可使火毒内攻。无奈背近于心,最易腐肉穿膜,及至穿膜,百不救一。必须于五日之前急早治之,以大剂酣饮,庶可夺命于垂危,返魂于将死也。凡疮头开展,止遏不住,不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亟宜用收毒等药,敷而围之,自不冲突也。如此救疗,胃气大开,断不至死。

    急消汤

    治背心之间先发细瘰,后渐渐红肿,高突大痛。

    忍冬藤二两,茜草三钱,紫花地丁一两,贝母三钱,甘菊花三钱,黄柏一钱,天花粉三钱,桔梗三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

    神散阳痈汤

    治背疽阳痈初起。

    天花粉五钱,生甘草五钱,茯苓五钱,车前子五钱,管仲五钱,羌活二钱,黄芩三钱,紫苑三钱,生地一两,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消大半,二剂全消。若已溃后,不可用矣。

    变阳汤

    治背心初发小泡,痒甚,已而背重如山,隐隐发红晕、如盘之大,谵语胡言,断阴疽阴痈也、以此方救之。

    人参二两,黄芪二两,金银花半斤,附子一钱荆芥炒黑三钱,柴胡二钱,白芍一两,天花粉五钱,生甘草五钱,水十余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再服一碗。服后阴必变阳而作痛,再用一剂而痛亦消,再服数剂全愈。

    锦庇汤

    治阴痈初起。

    黄芪三两,肉桂三钱,生甘草一两,荆芥炒,三钱,天花粉三钱,贝母二钱,锦地罗五钱,茯苓一两,水煎服,一剂即散大半,三剂全消。

    转败汤

    治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不收,百药敷之,绝无一验,此方治之神效。

    麦冬一两,熟地二两,山茱肉一两,人参五钱,肉桂一钱,当归一两,忍冬藤一两,白术五钱,水煎服,五剂全愈。

    收肌饮

    治同前。

    熟地二两,白术二两,山茱萸一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生甘草三钱,甘菊花三钱,肉桂三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连四剂,疮口自合。必须节守房事一月,否则无功。

    定变回生汤

    治背疽长肉,疮口已平,偶犯色欲恼怒,开裂流水,色变紫黑,肉变败坏。

    人参四两,黄芪三两,当归二两,北五味子二钱,麦冬二两,肉桂三钱,白术二两,山茱萸五钱,忍冬藤二两,茯苓一两,水煎服,四剂平复。或疑药料太重,然变出非常,不如此多用补剂,万难救死也。倘愈后再犯色欲,万无生机。

    补缝饮

    治背痈愈后开裂。

人参二两,白芍五钱,当归一两,白术炒,二两,麦冬一两,肉桂二钱,附子一钱,熟地二两,北五味三钱,山药五钱,水煎服,十剂可安。

    助阳消毒汤

    冶夏生背痈,疮口不起,脉大无力,发热作渴,自汗盗汗,用参芪补剂,益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实,喘促呕吐,阴症似阳,此方主之。

人参半斤,黄芪一斤,当归四两,白术四两,陈皮一两,附子五钱,水煎膏,作二服。连服数剂乃愈。此舍痈从症之法,盖症出非常,不可以平常细小之药从痈也。

    归花汤

    治痈疽发背初起。

    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一碗,一气服之,一日即散绝,神方也。世人亦有用此者,不能多耳。不拘阴阳之毒,饮之立愈。但过四五日,则减半效,然亦无性命之优。对口与无名溃毒亦可用,或略小其剂可也。

    泥丸发

    泥丸宫在头顶之上,痈疮发于此处,九死一生。其状如火燎浆泡,大如钱形,色似葡萄之紫,其疮口不一,或如碎粟。倘四围坚硬,疮顶色红赤不黑,尚可医疗,乃阳痈而非阴也;倘色紫而黑黯无光,神情闷乱,不知人事者,乃阴痈而必死也。盖泥丸宫属足太阳膀胱之经,近于玉枕,乃督脉之路也。肾经之气,由督脉而上透玉枕,入于泥丸而化精,乃从额而下降于玉楼(肩项骨也)。若肾精不足,而泥丸内涸、无精以养,乃化为火毒,此无阴水以制阴火也。脑既无阴,又加生痈,髓海煎熬,其精愈蝎,又何以救乎?故往往有更变形容,改换声音,烦躁口干,随饮随渴,甚至脑骨俱腐,片片脱下而亡。人生此痈,得于房术者居多,兴阳涩精,尽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噙于舌,或封于脐,霸阻精道,久战博欢,真精枯竭,髓尽火发,遂发于顶而不可救,为可痛也。必须于五日之前,又大剂煎饮,尚有生机。倘五日后救之,则生死未可定也。

    五圣汤

    治脑痈生于头顶之上者。若对口偏口,俱非脑痈也。急以此方救之。

    金银花八两,玄参三两,黄芪四两,麦冬三两,人参二两,先用水十大碗,将金银花煎汤六碗,再煎前药至二碗。一日服二次,连服四日。用四剂,其痛渐愈,改用十全大补汤,重四两与之,又服四剂,又改用八味地黄汤,恣其酣饮,可获全愈。此等治法,乃九死一生之法也。然舍此法,惟蔓花汤乎。

    护耳散毒汤

    治左右耳后阴阳疽痈。

    金银花二两,当归一两,麦冬一两,蒲公英三钱,甘草三钱,桔梗二钱,半夏二钱,川芎五钱,水煎服,二剂轻,六剂全愈。未溃者,三剂全散。如是阴虚,色紫黑者,加人参五钱,生黄芪二两,一剂即散。已溃者,十剂全愈。

    耳前发

    耳前发者,发于两耳之前,乃悬厘、客主人之穴也。虽曰耳发,实生于耳之外,非生于耳之中。按,二穴属足少阳胆经,是经多气少血。且二穴又在面之旁,尤少血之处,故生痈最难愈。且穴虽属少阳,而地近于耳,岂有耳不连及之理?况耳为肾之窍,悬厘、客主人乃胆之经,而胆乃肾之子也。子为火毒所烧,肾母宁忍坐视,必求相援,而胆子畏火毒之逼,必遁入母经络以避其害,未必不遗祸于母家也。故治之法,泻胆之火毒,尤宜补肾之精水。倘疮口高突,乃阳火阳毒尽发于外也,不必忧虑。设五六日后,渐长渐大,形如蜂窝,皮紫疱黑,痛如火灸。十日内刺之,有脓者尚可望生。或刺之无脓,惟有纯血流而不已,本少血而又伤其血,则木必克土,脾胃大坏,不思饮食,或食而不知其味,此入阴之兆也。二十四日之后,恐不能保其生也。此症或发于左,或发于右,其危险同之,能于初发时急救之,皆可庆生也。

    顾耳汤

    治耳前初发恶疽。

    柴胡二钱,白芍二两,金银花二两,熟地二两,当归一两,天花粉五钱,生甘草三钱,水数碗,煎一碗半,饥服;一连二剂全散。若十日之后,此方救之亦可生。然脾胃一坏,恐难救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古籍连载---洞天奥旨(三)
253-青囊秘诀
《石室秘录》 > 卷一(礼集)外治法
《青囊秘诀》治疗背痈处方14首
青囊秘诀
洞天奥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