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叛逆或是父母给孩子的生命礼物

?昊霖亲子教育孩子心理成长,青春叛逆,父母智慧,专家指引一路同行!


常有父母咨询孩子的叛逆问题,孩子的年龄跨度从2岁到18岁不等,基本情形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与父母对着干,或者说出攻击性很强的语言等,不仅让父母生气,甚至感到寒心。还有的父母感觉到自己在面对孩子的叛逆时,一再地退让,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困惑不解。

如果孩子懂事顺从,父母很少会困惑,因为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让父母感觉到满足和省心,甚至认为是养育成功的表现。其实并不尽然,我想说的是,儿童青少年的叛逆或者攻击性,也有其积极意义,甚至对有的父母而言,恰是送给孩子的生命礼物1

叛逆表明母亲在孩子生命初期提供了足够好的养育

叛逆是孩子独立和生命力的成长需要。因为叛逆一词只是成人角度的表达,所以带有负面的色彩。能够叛逆的孩子通常也意味着孩子生命初期母亲提供了比较敏感的养育。如果在生命初期,婴儿没有得到敏感的、以婴儿的需要为主导的养育,而是让婴儿按照母亲或外在世界的节奏生活,婴儿将会过早地顺从,掩藏或放弃真我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假我以适应母亲的或者外在世界的节奏。


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这句话是针对生命早期而言,提供足够好养育的母亲,允许孩子自己生命力的表达,婴儿才可能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他还说过:播种一个小孩,却收获一个炸弹。这句话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意思是说,在幼年时你给孩子自由,以这样的方式抚养他们,他们当然有权这样存在。


攻击满足了一种分化的欲望。如果自我是通过被认可而变得真实,那么分化或独立则是通过与攻击性相关的要素而得以成长,生命力和真正活着的感觉明显地与攻击性因素相连。所以,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经得住孩子的攻击和破坏性的。允许爱和顺从存在,不允许攻击和破坏性的关系,不是真实的关系,也不可能真正地亲密,当然算不上好的关系。许多时候,真实的世界往往和看上去的样子不一样。只有真实的关系才有滋养,虚假的表面的关系会消耗人的能量。2

孩子叛逆和攻击的表达可能是因为对关系的信任

青春期,是个体人生的第二次叛逆期,这是个体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孩子此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成为自己,完成自我认同,一个孩子要成为自己但内心又不确定时,与父母对抗往往是一个好方法。分化和独立,总是意味着不同,所以,你让我干吗,我偏不干吗。因为父母是安全的,不会抛弃自己,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才可能与父母对着干。如果他内心深处无法信任父母的爱,他就会害怕失去这份爱,从而不敢叛逆。


还有一个可能是,叛逆的孩子因为内心相信父母经得起随着成长而来的破坏性,相信父母有足够的力量经得起自己的攻击,而不会因此毁灭和倒下。比如,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违抗自己的意愿时,焦虑、生气、愤怒,甚至因此一病不起,或者通过控制或减少权利报复孩子。这种情况下显然,父母没有经得住,倒下了,或者对于孩子而言,自己的独立或内心的破坏性对于父母就是毁灭性的。这将可能导致孩子压抑,或者压抑不住以一种更易激惹的形式出现。


其实,有时候,孩子自己内心也会嘀咕,自己不想与父母对着干,不知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青春期看起来很美,但孩子内心强烈的情感不知如何处理时,可能并不好过。3

叛逆是心理上与父母太近

孩子之所以叛逆,其实是因为在心理上与父母太近,他想要成为自己,必须在形势上拉开大的架势,证明给自己或世界看,以让自己确信。


张华(化名),男,成年,因为不断换工作找到咨询师。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惧权威,总是标榜自己从来不会对权威屈服,当这样说的时候,他非常的自信和满足。他与同事关系很和谐,但与领导或上级的关系常常处在剑拔弩张的状态。因此,张华骨子里的战斗精神总是使他做出炒老板鱿鱼的举动,工作不太长的时间换了好多个单位。最终,他因为不断地换工作找到了咨询师,咨询了一段时间以后,在合适的时机咨询师问了他一句话,张华一下子呆住了,咨询师说:你一直在说你不在乎权威,也做了很多不怕权威的事情,但我还听到了另一部分矛盾的信息,权威说东,你就往西,你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权威怎么说,只不过是反着而已,看不出你自己是怎样想的。不知你怎么看?这对张华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可以看出,张华其实在心理上并不是不在乎权威,恰恰相反,而是与权威太近,以至于为了确认自己,必须采取这样一种极端的反认同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但对于成年人而言,显然是不利于自身成长的


儿童青少年的叛逆是正常发展的历程,直到有一天他真正地确信自己心理上的独立,而不会被父母所淹没时,他会重新温和起来,甚至顺从,这时的顺从就像我们面对年迈的父母一样,父母变成了孩子,我们内心相对强大,所以,父母说什么都行,因为我们确信自己不会被父母的自我淹没。4

叛逆是因为孩子内心有力量去做自己

只有势均力敌的人才可以对抗。如果你理解孩子内心有力量去做自己,面对孩子的叛逆你就会更宽容和接纳,当你情绪平和下来,交流往往可以和谐。叛逆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历程,这段日子对于父母可能并不好过,还好,如果能够理解,并不会太长。


当然,如果你能深深地懂得孩子的叛逆,能够承受孩子与你的不一样,亲子之间的战争并不会太激烈。


抑郁症和自杀的个体多数缺失叛逆的经历,过分地乖巧和顺从是他们的重要标签。这一点是我在实际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一些抑郁症或自杀的案例表明,绝大多数缺少叛逆的经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一个可能是环境不允许孩子成为自己,相应的另一个原因通常是因为缺少力量成为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离自己的真我太远,以至于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一个缺少真我表达的个体,表现出缺少自发随性的生命活力,生命体验的不真实感等。


极具欺骗性的是,这样的个体有可能智力发展超群,人际关系也可能很好,但是,他内心的状态与拥有的优秀却并不匹配,这也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个体抑郁症和自杀的原因之一。5

健康独立的孩子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叛逆表现。

当然,谈到叛逆的积极意义并非指没有明显叛逆就是不正常的,也有非常健康独立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叛逆表现,可能是家庭对于孩子的独立提供了足够的宽容和支持,孩子没有必要通过叛逆就可以确立自己。他们表现得可能比较平稳,因为有空间成长为自己,所以通常也更可能在非原则问题上妥协,表现得比较灵活,而不是叛逆的僵化和固执。

父母要允许孩子叛逆,但无需放弃任何原则

允许孩子做自己,给他空间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会失败,也是他自己走的路,彰显的是他自己的力量。如果是父母给他指的路,哪怕再成功,也是父母的成功,而不是他的成功。


从存在的意义上而言,孩子从来没有活过,也没有真正的存在过。他只是父母精神延伸的工具而已。不放弃任何原则,即是守住自己做父母的边界。不知在哪读到过一个片断印象深刻:一名青春期的男孩多次指责父亲,一次,父亲非常平静而且严肃地说,大致意思如下:你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将来也可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我努力工作,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养家还是可以的,所以,请你学习尊重我,我也不允许你如此对待我。儿子沉默了,这是对孩子很有意义的一课。


允许和容纳孩子独立千万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即父母无视自己的存在一味退让满足孩子。其实,孩子的心理发展并不需要父母如此,孩子不断地攻击在满足独立的同时,也是在寻求边界,探索自己可以自由的空间。一些孩子不断地攻击,恰恰是在等待一声来自信任的权威的叫停,否则他会很焦虑不断地探寻边界。因此,独立并不代表可以践踏父母的尊严,可以无视父母的生命存在。


所以,虽然说起来不合情理,但事实上,父母可以心怀喜悦地接纳孩子的叛逆期,同时,守住自己心理的底线和边界。至于具体该怎么做,我想把这个问题留给父母还是最合适的。因为现实情境千变万化,轻易地给到的方法有时非但帮不了自己,反倒带来更多的纠结。所以,父母们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适合你、最有效的。只要父母愿意真正地去面对自己,面对孩子,而不是急于求成,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

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专家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专家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女儿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

叛逆期女孩该怎么教?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适当满足女孩的愿望

理解女孩的独立愿望并不难,当女孩有渴望独立的表现时,父母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和否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女孩看似心血来潮的愿望实际上由来已久,如果父母单纯地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对女孩尚存幼稚的举动轻率地给出这样那样的否定评价,就会大大挫伤女孩的信心,压抑她成长的动力。


其实,简单地换位思考一下,所谓的矛盾就解决了,女孩的独立愿望是可以在融洽的气氛当中由家长来帮助实现的。家长不要只看到女孩稚嫩的、不成熟的一面,还要看到她独立的、成长的一面。适当地满足女孩独立的愿望,会提高女孩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帮助女孩快速地成长。 

二,多倾听,少说教,帮助女孩尽快独立

当女孩有了独立的愿望时,父母应更多地去观察女孩的行为,倾听女孩的心声。在父母的倾听中女孩会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后,便会回过头来理智地再去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但实际上很多父母会采取令女孩不易接受甚至反感的说教方式,这种方式跟女孩独立的愿望恰好是相悖的。所以,多倾听,少说教,也是在帮助女孩尽快独立。


尊重对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来说很重要,而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更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心声,而说教做的往往只是表面功夫,很难深入到女孩的内心。


独立的愿望代表着女孩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应通过有效的倾听,更多地去了解女孩的独立意识,以便于给予女孩更有效的指导。

三,放下架子,做女孩成长的“军师”


面对女孩迫切渴望独立的愿望,很多父母会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甚至依仗长辈的权威去压制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女孩有独立愿望,说明她非常渴望长大,父母要做女孩成长的“导师”,要站在女孩的背后给她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而不是拿家长的架子来压制她。


青春期有叛逆心理的女孩,对于父母的权威难免会多一份抵抗之心。所以,当女孩在争取自己的独立愿望时,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以各种理由打压她,因为这样做很容易激起她的叛逆之心;相反,退一步做女孩的“导师”,帮助她出谋划策,让她去实现自己的独立愿望,她会对你感激不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有女孩处在"叛逆期" 家长该怎么教?
搜狐网
叛逆期女孩子怎么教育 3个好方法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青春期孩子难管教?父母下放“三项权利”,孩子顺利地度过叛逆期
如何应对爱说“不”的2岁叛逆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