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镜头的品位

   数字相机时代,很少人关注对于影像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镜头,老器材更是无人关注了。但有些摄影摄像专业人士却很热衷于德国产的老镜头,原因是老德镜在层次、色彩、反差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个性,这是新镜头比不了的。优秀的老德镜成像色彩凝重,画面空间感强,镜头的空间感加上立体感,会给人营造出梦幻般的效果,其作品表现力远远超出数码时代的新镜头。这些老镜头色彩浓郁、风格老派,别有韵味,焦外成像极佳,压缩透视感很好;色彩对比强烈,整体画面相当吸引人;画面柔和凝重,由于色彩浓郁,给人一种泼墨山水画的意境。只要对焦精确,锐度会让人大吃一惊。这些老镜头大多在上世纪6080年代在德国本土生产,也有的是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生产。玩老德镜是去体会一种味道,而这种特殊味道是在现代的镜头上所找不到的,例如颜色,层次及散景及她的制造工艺等。老德镜都可以通过特种转换环(CameraQuest.com)接到佳能5D Mark II7D上使用。这些老德镜接到现在的数码机身上,一般不会实现自动对焦和测光,需要靠经验去手动操作,所以不建议新手购买。但如果是一个摄影老手,对传统的器材和技术一无所知,一定会被圈里人笑话的。一个行家看着充满现代感的机身和古老的镜头的搭配,会体会到老镜头那十足的金属感,这弥补了数码相机带给人的浮躁。除了老德镜外,欧洲还有一些别的国家品牌的镜头,例如KinoptikAngenieux(很好的电影变焦镜头品牌)Som BerthiotBoyerCooke(很好的电影定焦镜头品牌)DallmeyerOld Delft

   据老德镜粉丝说,蔡司和莱卡是绝代双骄,老蔡司(Zeiss)镜头成像色彩浓郁厚重,影像柔和中不失锐利,反差中等,层次丰富;未镀膜的老莱卡(Leica)镜头成像既润泽又锐利,色彩凝重,反差适中,亮部影像层次表现不如蔡司镜头,但暗部影像层次细节表现力比蔡司镜头好。东西德的蔡司镜头结构相仿,主要差别在镀膜上。西德的蔡司镜头T*镀膜以浓郁的色彩着称,而东德的蔡司镜头的MC镀膜色彩稍微清淡些,更贴近真实。二手的西德蔡司镜头要比东德蔡司镜头贵不少,但是东德蔡司镜头的成像质量丝毫不逊色。所以,东德蔡司镜头有着极高的性价比。当然,也有发烧友抱怨东德蔡司镜头质量参差不齐,只有运气好碰到好镜头才有玩头儿。日本产的ZEZFZA蔡司镜头,镜片结构与镀膜工艺不差,层次也好,远远超过理光佳能的镜头,但比康泰克斯还是差味道。老德镜有东德品牌潘太康(Pentacon),CZJCarl Zeiss Jena),梅耶(Meyer,东德早期名品,后被Pentacon收购);西德名品康泰克斯(Contax,远胜日系镜头),施耐德(Shneider,多为M42接口,还有QBM接口与莱卡M接口,风格是真实还原的色调),禄莱(Rollei,蔡司为其设计加工镜头,HFT镀膜品质在康泰克斯之上,因为德国本土的真空镀膜炉发生大爆炸,后来的HFT镀膜镜头一般都是新加坡产),福伦达(Voigtlander,后来收归禄莱麾下),还有EnnaIsco等。

   虽然蔡斯和莱卡的镜头价格不菲,但可以拍出独具风味的照片和高清视频脚本。佳能的竞争对手索尼专用蔡司镜头,松下专用莱卡镜头。蔡司镜头金属的镜身及优雅的手工令许多用家爱不释手,它们成像鲜明,细节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优越,分辨率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摄影,其中带有红色T*为标志的镜头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蔡司的镜头不带T的是白头,就是没有镀膜的,带T的就是镀膜的镜头,如果是T*就是多层镀膜的镜头啦。行家认为,莱卡镜头要和莱卡相机和特种胶卷配合才能达到仙境般的最佳效果,数码相机还是会失真。

   一般认为,蔡斯镜头三维立体感强,颜色对比和清晰度高,看照片和高清视频脚本就像从窗户看外面的景色一样,莱卡镜头虚化感强,如梦如幻,看就像看一幅油画。蔡司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光学,而是成本把控能力。蔡司YC镜群同样具有优秀的光学表现,且味道十足,但价格相比用莱卡R镜群要容易接受的多,YC们更多表现出迥异的风格和桀骜不驯的个性。蔡斯镜头的一个特性就是从全开光圈到收缩光圈以后,变化是明显的,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色彩和气氛的捕捉和描写。对于细节,当然是收缩光圈之后更好。一张照片的灵魂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清晰,而在于它所表达的内容,画框内所营造的气氛。某些蔡斯镜头在不同的光圈下,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来,所以蔡斯更值得玩味。蔡司YC镜群的三剑客(D35mm/F1.4P50mm/F1.4P85mm/F1.4)在各自的焦段领域像质不是最强,但可玩性非常之高。拿D35来说,大光圈的层次、散景让人痴迷其中,而收小光圈之后的风景拍摄,油画感赋予画面的是那种历史的凝重、厚实。而莱卡追求的是最大光圈即有最佳的表现,即使收缩光圈,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没有那么多变化。莱卡R镜群家族成像风格出奇的统一,整体性很强,离散性不高,包括他们那高高在上的价格。莱卡R镜群(R35mm/F1.4R50mm/F1.4 E60R80mm/F1.4)三剑客在大光圈时保持一致性的优秀,色彩表现特别抢眼,成像通透,三剑客在成像风格上是趋同的。所以有莱卡风格一说,但没有蔡斯风格的说法。

蔡司镜头的由来

卡尔?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1816-1888年)。它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和奥托?肖特(Otto Schott)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耶拿(Jena)是德国中东部城市,在萨勒河左岸,人口约10万,是德国图林根州的第三大城市,铁路要站。公元九世纪末见于史籍。1230年建市。蔡司在德国威玛的语言学校学习,并师从弗德烈?科尔纳博士(Dr.Friedrich K?rne)习艺,当时科尔纳正在研究用于望远镜目镜的玻璃。他随后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实验物理学、人类学、矿物学、和光学。1847年蔡司开始将全部时间放在制造显微镜上。1866年蔡司工厂卖出第1000台显微镜。同年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博士(Ernst Karl Abbe)以研究导师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两人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1872年他们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台复合式显微镜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此时,阿贝博士认识了奥托?肖特(Friedrich Otto Schott)30岁的肖特是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他们合作,很快在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阿贝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es)。肖特专门生产用于新型卡尔?蔡司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属于蔡司、阿贝、肖特,称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学工厂。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最初的肖特玻璃目录只有不到五十种光学玻璃。二战后,肖特玻璃厂一分为二:一个在东德耶拿,一个在西德美茵兹。德国统一后,两个工厂合并为一个公司(Schott Glaswerke AG)。现在的美茵兹肖特玻璃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玻璃厂,其肖特玻璃目录有一百多种光学玻璃。肖特玻璃厂的光学玻璃是设计和制造光学透镜的重要材料。卡尔?蔡司集团拥有肖特玻璃厂的全部股分。蔡司在创造出划时代的显微镜后不久后的1888年去世。蔡司在遗嘱中将的股权转移给儿子洛迪里克(Roderick)。洛迪里克将股权出售给阿贝,1889年,阿贝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该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作为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潘太康系统和M42镜头接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耶拿是全球最大的相机产品基地,蔡司?依康(Zeiss Ikon)是许多品牌和厂商中重要的象征。战后,德国被美俄瓜分后,蔡司公司被分列为三块。美国虽然早和苏联在雅尔塔密约中谈好分割德国的条件,耶拿位于东德,应该由苏军占领。但是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还是越界进入了东德耶拿和蔡司公司的工厂所在地德勒斯登(Dresden)。在巴顿将军的帮助下,把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彻走,移转到自己属地西德。耶拿的127名科学家与工程师来到了奥伯科亨(Oberkochen)(位于德国西南部)和Braunschweig等德西美国占领区,同时也把卡尔.蔡司基金会移到德西美国占领区的斯图加特(Stuttgart),成立Carl Zeiss AG。此蔡司即为目前我们我熟知的蓝色标签Carl Zeiss

当苏联军队前来接收耶拿时,只剩空荡荡的厂房和一些美军带不走的一流光学玻璃和生产机具。苏联就以战争赔偿为理由,把这些剩下的资源掠夺运回苏联乌克兰的首府基辅,所以现在乌克兰的有些Kiev规格的相机和Arsenal镜头也不错,和M42以及Pentacon Six(P6)兼容。可以在网上买到P6-EOS转接环,这样中画幅相机的镜头也可接到佳能135 mm相机如5D Mark II7D上使用。P6-EOS转接环可以有移轴转接环,倾角转接环,和普通转接环。移轴转接环和倾角转接环让中画幅相机的镜头具有移轴和倾角功能,但比佳能的专用移轴和倾角镜头便宜的多,而且中画幅相机的长焦镜头一般都不错,佳能的专用移轴和倾角镜头焦距最多到90毫米。Arsenal系列镜头里比较有名的,转接到佳能相机上质量可以和佳能镜头相比的是Arsenal 30 mm/F4鱼眼镜头,Arsenal 55 mm/F2.8移轴镜头,Arsenal APO 500 mm/F5.6长焦镜头,Arsenal 600 mm/F8镜式长焦镜头。这些镜头新的只要200-400美元,比佳能L镜头便宜的多。因为中画幅相机的镜头成像面积远远大于135 mm相机镜头,所以成像质量一般都不错。前苏联还生产Lomo品牌的电影镜头,其水准可以和欧美名牌电影镜头相媲美,但价格是后者的十分之一还不到。现在还没有成型的商用OCT19->EOS接口,所以Lomo镜头还没有办法接到佳能5D Mark II7D上使用。

耶拿和德勒斯登毕竟身为光学器材生产重镇已长达近一世纪,就算被美、苏两国掠夺一空,但是很快的,当地留下的技术人员重新在东德耶拿恢复了蔡司公司工厂,称为Carl Zeiss Jena,以和西德的Carl Zeiss AG区别。潘太康(Pentacon)和百佳(Praktica)是属于东德蔡司Carl Zeiss JENA(CZJ),与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无关。而此工厂所生产的镜头,皆标示着Carl Zeiss Jena (有些还加标DDR),相当容易分辨。并自成一套M42系统的相机,与另一套Pentacon Six(P6)的中片幅系统。潘太康是M42镜头接口的创立者,配套镜头是CZJ,而发扬光大者是日本PentaxCZJ的镜头成像鲜艳,饱和度高,在制造中,大部分为手工程序,最后制造的日期约在1980年代中期,所以,所有的镜头都至少已有20年以上的历史了。

一般来说,东德蔡司镜头比西德蔡司镜头价格低得多,机械质量也不如西德,20-30年的老东蔡镜头容易发生弹簧失效,造成光圈失灵。这是东德蔡司镜头的通病,不过修起来不难。不过也有人认为,不同版本间机械结构确有差别,但这是由于加入自动光圈带来的重新设计,除了某些最后期塑料版本外,质量差别没有如此严重。色彩差异,主要是镀膜改变的结果,无所谓好坏。CZJ镜头质量最好的时候是1960年代以前,那时候德国工匠还没有被社会主义大锅饭毒害,做事仍然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完美主义精神。这一时期的CZJ镜头一般都有白色的聚焦环,看起来像斑马纹,所以淘宝要淘斑马纹的CZJ镜头,同时还要看出厂序号,要小于5000000,五百万以上的是70年代以后生产的。CZJ的镜头在旧货市场一般只要100-200美元,有多层镀膜的要400-500美元,斑马纹的CZJ镜头一般没有多层镀膜,可以说又便宜又好用。有的发烧友用不到30美元买到很好的斑马纹的CZJ镜头,用佳能5D Mark II7D拍出来非常好的电视广告短片,色彩细腻沉稳,不亚于奥斯卡电影摄像奖获得者的水准。

CZJ系列的中画幅镜头有:

50mm f/4 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65mm f/2.8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8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Biometar;

12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Biometar;

18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250mm f/5.6 Carl Zeiss Oberkochen Sonnar;

300mm f/4 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500mm f/5.6 MC Pentacon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搭配是Biometar 80mm f/2.8Biometar 120mm f/2.8Sonnar 180mm f/2.8,这个搭配涵盖了常用的焦段,f/2.8又具备较好的暗光能力,Sonnar 180mm f/2.8号称奥运镜头,其设计和使用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Sonnar 180mm f/2.8的成像色彩是浓郁芳香型的,缺点是比较笨重,有的二手货被拆过,精确度不够,所以购买时要小心。

除了CZJJoseph Schneider的中画幅镜头也是相当不错的,有的可能比CZJ的还要好。其系列镜头有:

150mm f/4 Joseph Schneider MC Tele-Xenar;

250mm f/5.6 Joseph Schneider MC Tele-Xenar;

75-150mm f/4.5 Joseph Schneider MC Variogon;

140-280mm f/5.6 Joseph Schneider MC Variogon.

CZJ还有M42接口的系列镜头,M42-EOS转接环让M42接口的135 mm相机镜头接到佳能相机上。日本的腾龙提供Adaptall II转接环,以便在PB卡口照相机上使用他们的镜头,Pentacon也制造了M42-PB卡口转接环。当东德百佳(Praktica B系列照相机推出的时候,它们附带一系列名为百佳(Praticar)的镜头。Carl Zeiss Jena大概在60年代并入VEB PentaconVEB Pentacon同时还拥有Ihagee (战前的 Exakta)工厂和Pentacon工厂,生产Praktica相机,所以Zeiss Jena主要为Praktica生产镜头,和同宗兄弟Oberkochen一样使用Schott玻璃。

当年在东德高低搭配的镜头产品线中,Meyer以及由Meyer厂生产的Pentacon(潘太康)牌镜头都属于低端部分,价格本来比Carl Zeiss Jena的低,在80年代末,Pentacon并入Carl Zeiss Jena旗下。Meyer融合在Pentacon中后,当Praktica B系列推出的时候,镜头上不再标示Meyer-Optik,而是" entacon Prakticar"Meyer-optikPentacon最大的区别是同款镜头个体差异几乎没有,其光学结构未变,但用料和质量控制,前后期差异极大,个体差异也不小。就实拍中的表现而言,主要差别是在高光控制上,Meyer-optik时期的镜头比后来的Pentacon镜头要好。所以,Meyer-optik的价格超过Pentacon。而Meyer-optikCZJ的主要区别,就纯粹是味道不同为主了。另外,Meyer-optik是东德货,只有Meyer没有optik的镜头,还有乌梅(Hugo Meyer)的镜头,为二战期间或战前德国镜头,品质和价格档次很高,早已成为热门收藏品。此外,二战前Meyer也有一段时间不标Hugo的。

百佳镜头的制造者是CZJ日本SigmaSigma制造的CZJ镜头多数是变焦镜。后来,Pentacon也从日本CimkoCosina公司定制变焦镜头。德国统一之后,PrakticaCarl Zeiss Jena生产设备被卖给了不同的公司,所以Carl Zeiss Jena Prakticar镜头的生产停止了。后来德国Schneider公司控制的韩国三洋(Samyang)公司,被选中为Pentacon制造变焦镜。上述镜头由Pentacon出售时标示为Pentacon Prakticar,同时也由samyang厂出售,Pentacon也用Exakta商标出售这些镜头,它也提供韩国制造的28mm f:2.8,也是Exakta商标。在一些西方国家,Pentacon被禁止使用Carl Zeiss Jena商标,在西方不同国家Carl Zeiss Jena光学品牌称呼不同,在美国不允许称做Zeiss,销往美国的望远镜产品被冠以Jenoptik商标,而镜头产品则被冠以aus JenaZeiss Oberkochen Sonner简称sBiometar则简称BmFlektogon则简称F英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允许使用Carl Zeiss Jena商标,但仍用缩写的产品系列名。所以,Carl Zeiss Jena Sonner也可以叫做Carl Zeiss Jena s或者aus Jena saus Jena镜头一般质量要比东德国内的CZJ镜头要好。

Zeiss Jena的系列镜头主要有4个基本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白色-金属铝原色版本,单层镀膜,19561963年间制造;第二个版本通体黑色,单层镀膜,19611963年间制造;第三个版本被称作“zebra”19631967年间大量制造,单层镀膜,光圈控制环上有黑白相间的装饰。第四个版本通体黑色,19671978年间的产品为单层镀膜,1978至大概1990的产品为多层镀膜。多层镀膜的Zeiss Jena镜头被打上“MC”标记。CZJ M42接口的系列镜头有:

Flektogon 2.8/20mm

Flektogon 2.4/28mm

Flektogon 2.4/35mm

Pancolar 1.4/50mm

Pancolar 1.8/50mm

Pancolar 2.8/50mm

Pancolar 2.8/55mm

Pancolar 1.8/80mm

Sonnar 3.5/135mm

Sonnar 2.8/200mm

Sonnar 4.0/300mm

Prakticar 5.6/1000mm

2.7-3.5/35-70mm变焦镜,

4.0/80-200mm变焦镜。

由第三方厂家Sigma-Cosina-Cimko生产的Prakticar镜头有:2.8-4/35-70mm

4.0-5.6/55-200mm

4.0-5.6/55-200mmAF

4.5/70-210mm

4.5-5.6/80-200mm

韩国三洋制造的Prakicar镜头有:

4.0-4.5/18-28mm

3.5-4.5/28-70mm

4.0-5.6/28-200mm

3.5-4.5/35-70mm

4.0-5.6/70-210mm

4.0-5.6/75-300mm

M42CZJ镜头群有着蔡斯风格的解像力和多层次鲜艳色彩,看起来真实鲜活,而且价廉物美。其中最实用的是Flektogon 2.8/20mmFlektogon 2.8/20mm除了超广角的视野外,它的浓艳发色和迷人的景深和变形矫正都是相当令人不舍的特色,很好成色500美元左右。

Flektogon 2.4/35mm据说是东蔡生产的最好镜头。Flektogon 2.4/35mmautoelectric两种版本,electric的比较新,都是MC镀膜,MC亦有分白标和红标两种,成像有一定的差异。它的特点是锐度高,边角相质好,色彩浓郁,抗眩光能力强,近摄出众,焦外也很不错,很好成色也就200美元左右。东蔡管双高斯结构中64组的叫biotar,这是继承自战前蔡司,而管65组的结构叫PancolarCarl Zeiss Jena早年配合顶级机身Pentacon Super推出了Pancolar 55mm/1.4,但没过多久就停产了。Pancolar 1.8/50mm则由东德蔡司孜孜不倦的生产了二十多年,由M42单膜斑马版,进化到了MC黑铁版,后来又进化为Praktica B卡口版。Pancolar 1.8/50mm色彩表现蓝色和暗调都不错,焦外一般,但没有Sonnar 135mm/3.5那样著名的浓郁色彩。Biotar 1.5/75mm战前就开始生产,后来又被东德蔡司继承,前后可能有几十个版本,价格都很昂贵。Biotar 1.5/75mm光圈大,层次丰富,色彩淡雅,加上有特色的焦外,是人像拍摄的佳选。

Sonnar 3.5/135mm有着135焦段里完美的柔和散景以及优异的锐利解像力,这两样合起来形成很明显的立体感。这颗镜头有两个版本,早期的单层镀膜版,对焦环是相间的黑白棱,被称为斑马版。据说单膜斑马版锐度与MC版相当,色彩清淡一些。此外东蔡还有一个银色外观的Sonnar 135mm/4,据说成像也很令人满意。后期多层镀膜(MC)版对焦环是菱形滚花,整个镜身漆成黑色。Sonnar 3.5/135mm虽然是后期的 MC 镀膜,但是颜色却不似其他CZJ镜头来得浓艳。这支镜头价格平易,很好成色最多也就200美元。Sonnar 2.8/180mm名气相当大,西德蔡司很长时间没有生产180焦段镜头,用于Contax旁轴机上的都是从东德进口,而后来为Contax单反生产的Sonnar 2.8/180mm,光学结构已经变成了65组,与最初的Sonnar 2.8/180mm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所以说东德蔡司的Sonnar 2.8/180mm才是这支传奇镜头的衣钵传人。Sonnar 2.8/180mm镜头有很多版本,最早的外观全黑,接口好像大部分是EXA的。后来Carl Zeiss JenaPentacon Six 6X6中幅(120)相机生产的Sonnar 2.8/180mm镜身平直短粗,前后至少有单膜的斑马版和MC黑铁版两种,卡口以P6口最多见,也有M42EXA的。Sonnar 2.8/180mm还有一个旁支是Sonnar 2.8/200mm,据说光学性能也很不错。Sonnar 2.8/180mm表现东蔡松纳的一贯特点:分辨率高,反差适中,色彩浓郁,焦外完美,质量稳定,紫边比较明显,全开拍舞台是最佳选择。Sonnar 2.8/180mm很好成色最多也就300美元。Carl Zeiss Jena / aus Jena 300mm/4 MC Sonnar (or "s" Carl Zeiss Jena / aus Jena 500mm/5.6 Pentacon Prakticar MC多层镀膜镜头很值得拥有,它们非常坚固、非常大、非常重,加上一个坚固的独脚架你就可以去拍运动会了,很好成色的二手货在500美元左右。

康太克斯系统和C/Y镜头接口

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镜片毛胚制造商,以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为名的产品,电子技术皆由日本方面研发。西德的Carl Zeiss AG部分最多只有做到测光(Metering),连自动对焦AF的技术,皆由日本的京瓷集团(Kyocera)以及旗下的八洲光学--亚西卡(Yashica)掌握,Carl Zeiss AG并没有掌握到这些技术。1975年,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旗下的康太克斯(Contax)品牌授权给亚西卡。其中亚西卡主要负责相机机身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一部分新型镜头的制造;Carl Zeiss则主要负责新型镜头的设计与一部分制造。京瓷集团基于自身既有的技术,发展出Contax 645 / Contax / Yashica Mount(C/Y镜头接口) / N Mount(N镜头接口)等各种不同的镜头接口系统,之后推出全世界第一台Kodak Model 135的全片幅数码单反Contax N Digital

日本实际承当镜头制造的是长期为亚西卡提供镜头的富冈光学公司。亚西卡位于东京北部的琦玉县户田市,而富冈光学位于东京西面的青梅市。虽然富冈光学仅仅拥有员工200余名,但却具备很强的镜头制造能力,它主要为其他厂家生产OEM镜头,其中制作精良而具有很高光学素质的一小部分则也以Tominon的自家牌子销售。1975年当初,一部分规格的镜头仅有日本制造而没有德国制造;反之一部分规格的镜头仅有德国制造而没有日本制造。在中期,一些规格镜头在双方都有制造,价格几乎没有差别。1989年,C/Y卡口镜头除极少数品种以外,全面停止了在德国的制造,而继续在日本维持制造。在90年代中期,一些开发的新品种(Distagon T*21mm/2.8Aposonnar T*200mm/2)日本投产,镜头素质之高,倍受好评。早期的德产抗旋光性较差,但后期日产的改善非常明显,所以多层镀膜自动镜头日产(MMJ)比德产(MMG)好。MMJ的镜头是从1987年就开始生产的,购买时尽量买靠后年代产的比较好。

虽然京瓷集团已经在2005年停止了生产单反照相机,但Contax系统遗留有数量庞大的YC卡口的蔡司手动镜头,这些镜头素质非凡,无论是在胶片单反相机上,还是转接到数码机上,都具有相当的魅力。转接数码时,后期的MMJ(Multiple Mode, Japan)镜头镀膜改进最大,最适合数码单反发挥。Contax C/Y卡口的镜头以功能分类,有MM型和AE型两种,以产地分类,又分为德产和日产,还有以镀膜颜色分类,前后期号码的差别,纪念版和普通版的差别。通常摄影界的说法是,Contax系统的变焦虽然牛,但是其精华却在定焦。蔡司定焦镜头分为以下几类:Distagon,广角镜头;Planar;常规焦距镜头;Sonnar;中长焦距镜头;Vario-Sonnar;衍生自Sonnar的可变焦设计;Tele-Tessar,长焦距镜头。

关于1975年至2001年所有Y/C卡口Carl Zeiss镜头上的表示,其意义如下:

镜头上的标志T*的原意为实施蔡斯标准多层镀膜工艺的名称,作为菜斯镜头群中最高级镜头的标志。镜头上的标志T的原意为透明之意,原意来自于Transparency;镜头上的标志*的意为进化之意;

AE——表示能够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设定的镜头类型;

MM——表示进化为能够实现快门速度优先和程序暴光的镜头类型,MM的原意来自于Multi Mode

G——意味着该镜头在德国制造,在镜头对焦环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样[Lens made in West Germany]

J——意味着该镜头在日本制造,在镜头对焦环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样[Lens made in Japan]

有蔡斯粉丝总结出各种价位的全定焦配置,高价类:Distagon 15mm/f3.5F-Distagon 16mm/f2.8Distagon 21mm/f2.8PC-Distagon 35mm/f2.8Planar 55mm/f1.2Planar 85mm/f1.2Planar 135mm/f2APO-Sonnar 200mm/f2APO-Tele-Tessar 300mm/f2.8。中价类:Distagon 18mm/f4Distagon 25mm/f2.8Distagon 28mm/f2Distagon 35mm/f1.4Makro-Plannar 60mm/f2.8Planar 85mm/f1.4Planar 100mm/f2Makro-Planar 100mm/f2.8Sonnar 180mm/f2.8Tele-Tessar 300mm/f4Mirotar 500mm/f8。低价类:Distagon 28mm/f2.8Distagon 35mm/f2.8Tessar 45mm/f2.8Planar 50mm/f1.4Planar 50mm/f1.7Sonnar 85mm/f2.8Sonnar 100mm/f3.5Sonnar 135mm/f2.8

一般来说,如果不需要暗光能力强,最大光圈f2.8的镜头就足够了。Distagon 28mm/f2.8, Planar 50mm/f1.7Sonnar 85mm/f2.8,和Sonnar 135mm/f2.8的搭配被称为穷人的劳斯莱斯,值得推荐。它们在B&H的旧货店单价一般在150250美元之间,ebaycraigslist上会更便宜一些,但交易风险也比B&H更大一些。这些f2.8的蔡司镜头价格比佳能的低档镜头还要便宜,但成像效果却不亚于佳能的L级专业镜头。最近,又出现了可以自动对焦的转接环,这样转接的镜头就可以使用佳能相机的电子自动对焦功能,在使用方便程度上和佳能的镜头没有太大差别了。可以在ebay上找到自动对焦转接环的生产零售商happypagehk。这样的搭配涵盖了最常用的焦段,不到1000美元就可以拥有一整套蔡司定焦镜头了。蔡司定焦镜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拍视频脚本经常需要手动调焦,蔡司定焦镜头的聚焦环很大,手感很好,一般电影摄像师都很喜欢这种手感。

如果需要强暗光能力,就要有最大光圈f2f1.4的镜头了。Distagon 28mm/f2被人称为好莱坞镜头,因为镜头设计继承了另一支用于拍好莱坞电影的蔡司定焦镜头。它是在24-35毫米焦段公认的最好的定焦镜头,比莱卡的同焦段定焦镜头都要好,价格大概在400美元左右。Planar 50mm/f1.4大光圈时在保持相当分辨率的前提下焦外柔和,反差适中,小光圈时锐度极高,解析力惊人,是一支典型的蔡斯风格镜头。Planar 50mm/f1.4具有很好的大光圈,但价格却便宜的让人吃惊,250美元就可以买到成色很好的二手货了。在哈苏试验室做的MTF测试中,Planar 50mm/f1.4入选最好的镜头之一,如此的低价高质,只有蔡斯才能提供。Planar 85mm/f1.4具有便宜的价格,出色的MTF(哈苏试验室分数高于4.5),优秀的做工,大光圈反差较低,小光圈时分辨率惊人,是典型的多用途镜头,可以拍摄人像或风光小品,成色很好的二手价大约在400美元左右。Planar 100mm/f2F2的时候就非常锐利,色彩比P85要清丽透明一些,缺点是比较容易吃光,成色很好的二手价大约在800美元左右。有人比较过在135毫米焦段各个厂家的镜头,发现佳能EF135mm/f2是锐度最高的,焦外成像也不错,新镜头单价也就在1000美元,Planar 135mm/f2在成像质量上不比EF135mm/f2占优势,价格高得离谱,2000-5000美元,只能成为有钱人的收藏品,实用价值不大。莱卡的135mm/f2.8在成像质量上不比EF135mm/f2占优势。所以在135毫米焦段,如果要物美价廉的话,二手的EF135mm/f2是不二选择。

蔡斯长焦镜头中,Sonnar 180mm/f2.8是最有名的。Sonnar 180mm/f2.8分日产和德产,德产有两代,光学结构一样外观不同。前一代人称胖胖镜,反差较低,镜头很重,不推荐。日产或德产第二代Sonnar 180mm/f2.8都不错。slrlensreview.comSonnar 180mm/f2.8的评价很高,认为除了略有眩光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但眩光现象可以用好的镜头罩避免。Sonnar 180mm/f2.8实拍的画面柔和凝重,色彩浓郁,风格老派,对比强烈,焦外成像柔和,压缩透视感很好。Sonnar 180mm/f2.8CanonEF200/2.8L II对比,最大光圈分辨率不相上下,但色彩明显占优势,价格更不用谈,成色很好的二手价大约在300美元左右,加上电子转接环也就400美元,而EF200/2.8L II新镜头单价要800美元。但是,slrlensreview.comTele-Tessar 250mm/f4Tele-Tessar 500 mm/f5.6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不如佳能相对应的镜头。

蔡斯广角镜头中,Distagon 21mm/f2.8是鼎鼎大名,因为佳能相机的用户在广角上没有更好的选择,Distagon 21mm/f2.8以边缘成像超群一领风骚,价格也被一再炒高,现价达3000美元,从中价类镜头变成了高价类镜头。蔡斯刚刚投入生产的ZE Distagon 21mm/f2.8可以直接接到佳能相机上使用,新镜头单价也就1500美元,比Y/C接口的二手Distagon 21mm/f2.8便宜一倍还多,也可以算作摄影史上的一个奇闻了。其实Distagon 21mm/f2.8有着吃光较严重,色彩较淡的缺点,但相比其他广角镜头还是不错,唯一可以与其一比高下的是莱卡的Elmarit 19mm/f2.8,佳能新出的TSE 17mm/f3.5TSE 24mm/f2.8 II成像质量也很不错,但倾角移轴镜使用很繁杂。理光的Nikkor 14-24mm f/2.8G ED据说是目前最好的广角短焦距变焦镜头,成像质量可以和定焦镜头一比高下,可以买一个好的Nikon-EF转接环,这样Nikkor镜头就可以在佳能相机上使用了。但Nikkor 14-24mm f/2.8G ED是球面镜头,没法使用中性滤镜,在视频拍摄中用处不大。

物美价廉的亚西卡ML镜头

和京磁日产蔡司镜头最接近的是亚西卡ML系列镜头,两者在外观、体积、重量诸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镀膜明显不同。实拍感觉ML稍稍偏冷调,而T*镀膜有些偏暖调,其它的差别当然还有一些,但它们的差别远没拍摄中的其它因素大,无论从清晰度、色彩、畸变、分辨率来看都相当接近。价格方面亚西卡为蔡司的1/5。亚西卡Y/C卡口镜头有YUSDSBML的分别。ML=Mutiple Layer coating多层镀膜,DSB是单层镀膜,YUSYashica US的省略,是在美国产的,也是单层镀膜,现早已停产。ML系列的质量比DSB系列的好得多。据说日本人喜欢用Contax的机身来搭配Yashica的镜头,这和国内正好相反,大多数是用Yashica的机身来搭配Contax的镜头,可见亚西卡ML极高的性价比,和蔡司镜头的差距远没有价钱那么大。亚西卡ML镜头在旧货市场不容易找到,但价格非常便宜,一般100美元就可以打住了。

蔡司Z*镜头

90年代后两德统一,东西蔡司公司也合并了,总部仍设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可怜的是著名的Contax品牌卖给了日本人,现在用在数码相机上的蔡司也跟日本人姓了。现在为理光(ZF),索尼(ZA),佳能(ZE),宾得(ZK),生产T*镀膜镜头的蔡司公司已经不是那个正宗的德国蔡司了,而是CosinaZE镜头是日本产的可以直接在佳能相机上用的蔡司镜头。尽管有很多玩老德镜的看不起ZE镜头,但ZE毕竟代表了新的设计和成像趋向,特别适合于数码:解像力高、抗眩旋光性能提升,虽然反差要略高些,而且他们有着极高的性价比,较好的做工,艺术的造型和柔顺的体感。可以说,每一款ZE镜,都比其Y/C卡口的兄弟镜头有更大的光圈,更强的解像和抗眩能力,更合理的遮光罩。ZE镜头已经出产了Planar 35mm/f2Planar 50mm/f1.4Planar 85mm/f1.4Planar 100mm/f2,还有刚刚问世的Distagon 18mm/f3.5Distagon 21mm/f2.8,可惜的是,Z*系列镜头迟迟不出大光圈广角(ZE 21 mm/f1.4ZE35 mm/f1.4)和长焦(ZE 135 mm/f2ZE 180 mm/f2.8)。

蔡司旁支镜头

蔡司除了以上主要线条外,还有旁支如福伦达海丽亚(Voigtlander Heliar)镜头,禄莱相机的蔡司专配镜头等。二战之后直到1960年代是福伦达海丽亚(Voigtlander Heliar)镜头的黄金时代,当时一款配备海丽亚镜头的Bessa 型相机的售价足可以购买一辆家用轿车了,是一种奢侈品。现在的海丽亚镜头已经不像往昔那样奢侈了,一般在二手市场也很容易找到。现在价格比较昂贵的海丽亚是林哈夫特选镜头,镜头的前圈有明显的印记打着红色“Technika”字,快门上也有“Linhof”的标记,带有蓝色或琥珀色的加膜。用它拍摄的人物面部皮肤柔和细腻像丝绸一样顺滑,却又不失细节。有传闻说二次大战后,由于蔡司工厂因在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加之西德新厂的设立,使得肖特光学玻璃厂库存供不应求了,于是蔡司收购了福伦达老厂。林选蔡司镜头吸收了两家顶级光学工厂的技术精华,再经过林哈夫之手,其光学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些老德镜也是天价了。1974年,禄莱Rollei 35采用了蔡司的镜头设计,Rollei自行生产,镀上Rollei招牌HFT镀膜的Sonna镜,成为新版的Rollei 35S。这支镜头对色彩分辨率十分锐利,拍摄出来的调子是偏向暖红,对于阳光普照的画面更是处理得色彩斑斓。为了对应 Rollei 35 S(Sonnar)的诞生,原本搭载Tessar的版本也正式改名为Rollei 35 T(Tessar)1990年代,Rollei 35 Rollei 35 Classic GoldPlatinumTitaniumBlack等主要版本,以及RoyalGold 75th Anneversary等限量版本来开发收藏级精品,它们都用的是Sonnar HFT 40 mm镜头。其他还有蔡司授权生产的镜头,索尼数码相机用的蔡司镜头都是认证的。卡尔?蔡司镜头+索尼核心CCD技术+索尼高品质Bionz影像处理器,成就了一系列索尼数码相机产品。而镜头、CCD及图像处理引擎这三个核心部件也是一台数码相机成像画质的关键所在。

莱卡镜皇

莱卡(Leica,又译作徕卡)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照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莱茨公司,在1986年,由于莱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莱卡。莱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13年,这台莱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1954年,莱茨发布了莱卡M3Leica M3)。M3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后总共生产了20万台。M3是首个使用卡口的莱卡机身,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M6M6 TTLM7MPM8M8.2M9。莱卡的名气源自旁轴相机,单反系列属于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产品。莱卡的设计师—Willi WiessnerR系的缔造者,他是主要负责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64年起,莱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SL2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但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莱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的R3R7。莱卡R8Leica R8)完全由莱卡自行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目前的型号为莱卡R9Leica R9)。2009年,莱卡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

虽然莱卡是华丽高贵的象征,其实莱卡的成功来自莱卡镜头的成功。莱卡相机公司全体员工都清楚地知道镜头决定一切,精湛工艺的具体实践这句口号的含意。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他们准则是:1)如果镜头设计得好,那么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它都应有优秀和一致的表现;2)莱卡的每只镜头都必须考虑到光圈全开时的影像素质,以及在不利的拍摄条件下依然有上佳的表现。

M系列问世后,现代的莱卡镜头命名渐渐变得比较明确了。目前莱卡是以镜头的最大光圈来作为镜头命名的根据,原则如下:

命名 光圈值 代表镜头

Noctilut f/1.0F/1.2 50mm/f1.0 M Noctilut

Summilux f/1.4 35mm/f1.4 R Summilux

Summicron f/2.0 90mm/f2.0 R Summicron

Elmarit f/2.8 180mm/f2.8 R Elmarit

Elmar f/2.8以上 90mm/f4 Elmar35mm/f3.5 Elmar

另外命名上也有一些特性可供区隔:-MM系列镜头;-RR系列镜头;消色差校正(APO):达到APO级校正标准;非球面(ASPH):采用非球面;TELE:中距离望远镜头;TELYT:长距离望远镜头。ROMRead Only Memo只读存储器,在使用TTL闪光灯时,透过机身与镜头上的电子接点,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曝光控制。

90年代初期,莱卡在35mm/f1.4 Summilux ASPH的改款上意识到市场对于非球面镜片使用效果的强烈肯定,因此开始全面地将各焦段镜头非球面化。据行家透露,莱卡M镜头接口的顶级镜头是35mm/f1.4 Summilux ASPH50mm/f0.95 Noctilux,和90mm/f2.0 APO-Summicron ASPH。莱卡1961年生产的35mm/f1.4 Summicron镜头拍出的影像锐利,很适合制版印刷用,但感觉影调层次略欠。在1990年莱卡出过一支35mm/f1.4 Summilux ASPH非球面镜头。还有就是1994年推出的并一直生产至今的35mm/f1.4 Summilux ASPH非球面镜头。它是莱卡35mm镜头中最锐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边缘利索,线条清晰,当开至最大相对孔径拍摄时,影像边缘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好,饱和度很高,颜色有些夸张,很受专业摄影记者的钟爱。它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具有超乎想象的细节分辨力,反差与色彩还原。让人根本无法相信这是用f1.4光圈拍摄的。该镜头在全开光圈时拍摄到的画面综合素质远远超越了许多日本产专业定焦镜头在最佳光圈时的表现。如果囊中羞涩只能购买一枚莱卡镜头的话,35mm/f1.4 Summilux ASPH的定焦镜头是不二之选,它拥有适中的焦距段,而且畸变几乎为零,成像质量相当杰出,可以适应各类拍摄题材。买35mm/f1.4 Summilux ASPH一定要买银色的版本,黑色和银色的版本比较材料做工都差很多(银色镜头是纯铜镀铬,而黑色镜头是铝合金喷黑漆)。

如果还有余钱发烧的话,可以试试50mm/f0.95 Noctilux90mm/f2.0 Summicron APO ASPH50mm/f0.95 Noctilux最早出现在1966年,目前的50mm/f0.95 Noctilux1994年上市的,对第一款做了较大的改动,新一代Noctilux对于耀光的抑制能力非常强,在反光强烈的环境下层次表现仍然突出。以前佳能出过一只f0.95的镜头,然而色彩还原和莱卡比天壤之别。90mm/f2.0 APO-Summicron ASPH非球面镜头在1998年上市,取代了1980年发表的老款90mm/f2.0 Summicron。该镜头完全在德国生产,她的前款是在加拿大生产的。新款镜头在色差修正上有了明显改进,色彩表现更为细腻。但莱卡AA(APOASPH)镜头价格非常昂贵,不要说普通消费者,专业摄影师也只有望钱包兴叹。

在超长焦镜头方面,佳能投资了6亿美元和近半世纪的时间,创造了EF 200mm/f2EF 300mm/f2.8,和EF 400mm/f2.8的奇迹,连蔡斯也比不了,但是莱卡粉丝的比较测试发现,莱卡Apo-Elmarit-R 2/180Apo-Elmarit-R 2.8/300Apo-Elmarit-R 2.8/400清晰程度不亚于佳能的相应镜头,同时,莱卡镜头暗处细微结构保存和色彩还原都很好,艺术性很强。但莱卡镜头是佳能的相应镜头的两倍价格,超过一万美元,一般专业摄影师也买不起,只好到lensrentals.comlensprotogo.com网店去租了。也有发烧友把中画幅相机的超长焦镜头Mamiya Apo-Tele-Photo lens 2.8/300Hasselblad Superachromat 2.8/300 Power Pack接到佳能135 mm相机如5D Mark II7D上使用。

莱卡今年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所以莱卡R镜头在今后一段时间价格会下降,这是莱卡粉丝的福音,因为莱卡R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接到佳能相机上,可以用自动对焦转接环的生产零售商happypagehk,但莱卡M镜头不能接到佳能相机上。老款小光圈如f2.8f4的莱卡镜头在旧货店单独售价一般在400800美元之间,所以普通人还是可以消费得起的。据莱卡镜头粉丝介绍,28mm/f2.8 R Elmarit60mm/f2.8 R Elmarit90mm/f2.8 R Elmarit135mm/f2.8 R Elmarit180mm/f2.8 R Elmarit是一个很好的搭配,如果不考虑暗旋光性能,Elmarit系列镜头的成像能力不亚于莱卡新款AA镜头,但全部购买只需3000-4000美元,是莱卡AA镜头同样搭配价格的十分之一还不到。如果要在暗光下拍摄,f2Summicron系列镜头可以最佳的兼顾暗旋光性能和价格的平衡。35mm/f2.0 Summicron Pre-AA50mm/f2.0 Summicron Pre-AA,和90mm/f2.0 Summicron Pre-AA的搭配全部购买只需2000-2500美元左右,但性能上不亚于佳能的L级专业镜头。除此之外,莱卡APO Telyt-R 180mm / f3.4 (E60)是很不错的长焦选择,这支镜头是莱卡为美国海岸警备队生产的,被戏称作间谍镜头,对远距离的物体成像非常好,层次分明,暗处细微结构保存的很好,色彩还原极具莱卡风格。行家测试,莱卡Telyt-R 560mm / f5.6的清晰度不亚于佳能EF 400mm / f5.6,而且细节保持的很好,旧货单价一般在700美元左右。如果想试一下莱卡的品味,可以花300美元买一个中上成色的旧货50mm/f2.0 Summicron Pre-AA,加上ebay80美元一个的happypagehk自动对焦转接环,就可以拍出现在连好莱坞都还没有的莱卡风格的视频脚本了,因为电影摄像机镜头有蔡斯品牌,但没有莱卡品牌。

确善能-福伦达(Cosina Voigtl?nder, CV)镜头

reidreviews.com在莱卡M-8相机上比较各种品牌的镜头,发现莱卡镜头最好,蔡司和确善能-福伦达镜头略逊半筹,其他的包括理光这样响当当的牌子都和前三位相差很远。蔡司和福伦达镜头都是德国设计,确善能(Cosina)生产,由此可见德国的光学设计能力是日本本土品牌如理光佳能等望尘莫及的。当然确善能生产的现代蔡斯和福伦达镜头质量上不亚于原来的德产镜头,表明了日本民族的严谨作风。

作为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德国品牌--福伦达,虽然在近几十年沦为二流品牌,但是自确善能开始推出系列M42M卡口镜头之后,福伦达似乎又复活了。福伦达全称为Voigtl?nder,是德国老牌光学厂家。早在照相机被发明前的18世纪福伦达即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光学仪器厂商。厂址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福伦达于1840年研制成功相机,1841年开始销售,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相机厂商。后来,福伦达生产基地也从维也纳迁往布劳恩萧依克。

1900年左右,徳国的相机行业迅速实现近代化。福伦达也陆续推出装置korineaHeliar镜头的手提式摄影机和快拍照相机、箱式单镜头反射照相机、立体摄影机等新产品,并出口到欧洲美国及世界各国。1929年福伦达Bessa弹折式皮腔相机(用蛇腹自动伸出式相机)问世。该相机和同年诞生的蔡司?依考的依考特起开创了使用卷式胶片的时代,受到战后许多用户的拥护。二战后不久,福伦达不断推出进新型相机和镜头:威特II、威特IIIBessa IBessa II等新一代相机相继面世;UltronNoktonColor SkoparColor HeliarApolanthar等镜头同时推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福伦达实现了快速增长。福伦达相机一直是收藏市场的热门,因为其产品往往都有独特的设计,例如Super BBessa Vitessa等都是相机发展历史上少有的杰作。

福伦达是当年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镜头的几家大厂之一,它所设计的SkoperHeliarUltronNoktonSepton等都是光学经典,就连蔡司和徕卡的镜头与之比较都要略逊一分。1893年,福伦达去像散摄影镜头研制成功,并冠名“korinea”出售。22片对称型korinea镜头成为福伦达的主打镜头,随后,又出产了广角型及制版用高度消色差等多种类型的korinea镜头。1926年推出新镜头Skopar。该镜头后来进行了改进,成为福伦达的主要镜头之一,一直长期生产。

有人总结出百年来摄影光学最有代表性的镜头设计名单,其中大多是福伦达或蔡斯公司的杰作:Voigtl?nder Collinear/Heliar/SkoparSteinheil Unofokal/Goerz Dogmar/Goerz DagorCZJ ProtarHugo Meyer PlasmatPlanar 80/2.8Heligon 80/2.8Xenotar 80/2.8Angulon 90/6.8Technikar 95/3.5Planar 100/2.8Xenotar 100/2.8Color Skopar/Heliar 105Xenar 105/3.5S-Planar 120/5.6 T*APO Lanthar 150/4.5APO Lanthar 210/4.5Heliar 210/4.5G-Claron 240/9Tele-Xenar 270/5.5Tele-Arton 180/5.5Super AngulonSymmar

1956年,福伦达有限公司被转让给蔡司,成为蔡司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1969年,福伦达与蔡司?依考实现合并。可是,这些的努力并未凑效,合并的第二年蔡司?依考宣布退出照相机行业。由此导致福伦达的商标及生产设备等全部转让给了佛兰克&海德克(罗兰)公司。1981年,罗兰也倒闭了。后来,福伦达品牌被卖给日本的确善能公司。

确善能公司收购福伦达后,给这个古老的相机品牌带来新生。以往只是生产一些低档照相机的确善能凭借福伦达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开始步入到生产高档摄影产品的行列。确善能公司重新改造、包装后的福伦达以生产旁轴相机为主,包括Bessa—RLT三个系列,而更引以为自豪的当属确善能公司推出的十余款高品质福伦达镜头,这些镜头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光学素质,都堪称完美,由于拥有自己光学玻璃熔炼工厂,同时沿袭了原德国福伦达公司的玻璃配方和制造技术,确善能公司生产出来的镜头有了质量和技术上保障,另外利用当今高科技手段和新型光学材料的应用,对原有镜头设计进行改造及创新,继而推出了许多新款镜头,这些镜头在光学性能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福伦达镜头做工精湛,成像不俗,价廉物美,因此被誉为穷人的莱卡。

福伦达的Heliar镜头号称专家级人像镜头,拍出来的人像照充满生命力及柔和美,细节饱满,拍摄人像照,脸和肤色都表现出淡薄的脂粉味,是名副其实的人像镜王,可用于时装和广告拍摄工作。Apo-Lanthar是高速的镜头,适合拍动的题材。同时,它具有高度光亮和高反差力的特点,色彩层次分明、鲜艳夺目、浓度适中,对白色的层次表现尤其超卓,适用于拍摄商业照片。Apo-Skopar镜头全开光圈拍出的影像依然高度锐利,色彩不柔和,可以用来拍摄风景。Telomar镜头的特性是立体感强,解像力高和反差低,供车赛或野外拍摄用。

福伦达SL系列镜头是为单反相机设计的,全金属结构手动镜头,造型古典,制作工艺精湛,赢得一致好评。一脉传承的德式手工镜头的精工细造,银色外壳表现出全金属镜身的完美,做工精密,接合处让人无可挑剔,理光向来以结实精密着称,但也在福伦达之下。由于采用传统手动镜头的造型设计方式,福伦达SL系列镜头体积相对比较小,结构十分紧凑,镜身上的所有字体都是蚀刻而成,具有工艺精细、耐用性能好且档次高的特点;在调焦时,手动调焦环转动行程比较长,同时内镜筒向外伸缩长度也较高,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手动调焦的精度和准确性。调焦环采用银白色金属,与蔡司的黑色喷漆相比,不存在磨损掉色的缺点。

福伦达SL系列镜头其中以40mm / f2 SL125mm / f2.5 SL微距镜头综合素质最为突出,成像效果不亚于莱卡和蔡司相应的镜头,价格却是它们的1/31/4,新镜头单价也就在300-500美元之间。该两款镜头在光线暗弱的条件下,全开光圈条件下基本上能抵消因大光圈而引起的各种像差,从无限远到近距离拍摄像差变化很小,镜头的反差、色饱和度和色调呈中性,分辨率和明锐度相对较高,影像柔和、细腻、清晰,层次丰富。福伦达单反系列镜头卡口型号十分齐全,它几乎涵盖了常见的所有卡口类型:Nikon AISCanon FDPentax KAM42MDY/COM。最近,福伦达开始推出匹配Canon EOS卡口的SL系列镜头,让佳能相机的用户又增添了新的选择。如果想拍电影,佳能7D相机可以配莱卡,蔡斯,或福伦达手动定焦镜头,从而展现当前电影摄像机专用定焦镜头不具备的老德镜的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选择老镜头之------德头
优秀的M42镜头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50mm F2 蔡司 CZJ M42 单膜 1Q版...
我所用过的德头漫谈(给想入德头的兄弟一点参考和建议)
老镜新拾之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3.5 MC:试是一支有点脱膜的镜头
德头—我们怎样选择?(二)进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