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道教中的三位坤道
userphoto

2023.04.08 内蒙古

关注

引言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渊源于古代巫术、秦汉时神仙方术和黄老学派的道家思想。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最早大约始于东汉末年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两晋以后,道教成为官方宗教,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及至唐代,道教已被尊为国教,明万历以后趋于衰弱。

道教思想沿袭老子学说,主张“专气致柔”,与求渡来世的佛教不同,道教渴望达到的是“长视久生”,通过各种方术的修炼工夫,得以“道成仙”。

碧霞元君,道教重要神明

道教称男道为“乾道”,称女道为“坤道”或“女冠”,二者同为道教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便为您简要介绍女道这一群体的精神面貌。

女道之缘起:兰心蕙质,阴阳相调

古代男子年及二十需行戴冠礼以示成人,而女子不戴冠,只有女道士戴冠,因而以“女冠”特指女道。

《宋会要辑稿·道释》中记载:“……熙宁元年(宋神宗元年),道士万八千七百四十六人,女冠六百三十八人……十年,道士万八千五百一十三人,女冠七百八人。”

可见此时女道人数在全体道士中虽占比不高,但也并非小数目。

导致女性纷纷入道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宋代社会的崇道风气。

宋代统治者推崇道教,斥巨资大兴土木,修建多个道教宫观供道士修炼使用。

另一方面,宋代重文艺的风尚道教的典籍、文化受到大力传播,如历代编修的《道藏》中收录了各种道教典籍,宋代编纂的《万寿道藏》被宋徽宗大量印刷,道教题材也成为宋代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这些举措扩大了道教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为道教信众的扩张提供了基础。

二是宋代女子教育的重视。

宋代社会普遍认为,女子应该学习文化,尤其是士大夫女眷更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宋高宗言:“……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虽妇女亦不可不读……

宋代女词人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更有朱淑真、顾太清一系列优秀的女作家,她们与男子一样阅读经传,得以接触到道教典籍与思想,一些兰心蕙质的女性因而潜心向道。

三是道教本身所具有的女性符号,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与其他多少带有性别歧视的宗教不同,道教从其文化源头上便给予女性重视。

道家提倡“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是说阴阳二气同时生于太极,男女没有分别,原本都是由宇宙化生而来,最终都能归于“道”。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此处说的是阳所代表的男性与阴所代表的女性,阴阳二气交合形成万物,二者缺一不可。

《太极图说》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道教神明之一的后土皇地祇贵为大地之母,地位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她掌管着阴阳,孕育万物;西王母又称瑶池金母,她归为女仙之首,凡间女子得道成仙后,首先要拜谒的便是她。

这些女性神明身为道教所推崇的逍遥自由的“至人”,颇有母系社会中大母神之风范,神界的女神正与凡间的女冠相对应。

在佛教中,女子需转世为男身才有机会获得救赎,而道教一开始就为女性提供了达到“长视久生”之愿景的可能

姑射神人

女道之出身:一心向道,清净自守

在男尊女卑的纲常伦理社会中,道教的存在为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女性提供了一线生机,道教思想不仅是她们的思想慰藉,更是她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出路。

慕道而出家的女性数不胜数,她们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出家入道。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依循道教之贵柔思想,心向道教。

以北宋的女道陈琼玉为例,《金华府志》有载:姓陈,名琼玉,金华人……初不识字,忽能诗词,为人言祸福悉验。年方十七时,一日邀其兄出游,其兄乘舟而行,而琼玉行于水上而衣带不湿

她对旁人说起曾于水中遇婺女星君,婺女星君引她直到蓬莱。婺女星君是陈琼玉所在的金华地区的守护神灵,此来是为度化她入道。

宋徽宗政和七年,陈琼玉由于其事迹受到召见入宫,赐号妙靖炼师。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琼玉十七岁时便异于常人,本不识字,忽然作诗属文,言福断祸颇为灵验,又能行于水面之上,随后遇见婺女星君,追随其入道修行,并采用辟谷等修炼方法,断绝饮食,“不火食,唯饮酒啖生果”。

像陈琼玉一样的女道不在少数,她们大多出身下层,或因个人志向,或因不满于世俗婚姻而选择了道教作为人生新的出路

其次,另有一些女子心怀不渝之志,为守气节毅然如道。

士大夫多怀爱国之志,因而南宋的破灭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迎头痛击,面对山河破碎的痛彻心扉与身世浮沉的悲悯无力,他们或是以身殉国,或是立志入道,对于女性而言也是如此,王清惠便是这样的一位女道。

王清惠

她是宋恭帝宫中的昭仪,然而她并非以色事主之人,而是工于属文,主上多悦其德。

都城临安被攻破时,宋恭帝即大量宫人一同被俘,王清惠自然也在其中,在到达大都后,她便请为女道以脱离尘世纷扰。

在北上大都的路途中,她眼见北人的铁蹄踏碎故土的大好河山,只剩满目疮痍,悲愤而作《满江红》,诗中有云: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面对国破家亡,她深感国破家亡之痛与无处安身之凄苦,但她不愿忍辱求荣,宁愿清净自守,因而向嫦娥诉说,以求与月同在,永生不灭,这正契合了道教羽化登仙的追求

女冠之品性:文采斐然,潜心修炼

庄子笔下的姑射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可谓适性逍遥,宋代的女道之形态也是如此,她们不似尘世女子一样以脂粉示人,高洁脱俗、仙风道骨。

她们或文采奕奕,与高雅文士相往来;或潜心修炼,以求羽化登仙

在宋代,女道与文士作诗往来是一种常态,诗人尊称她们为“姑姑”,双方如一般文人雅士一样交流文学,诗人常常赠诗于她们以赞美其风流雅致,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陆游曾作赠诗《送紫霄女道士四名谢君二首》,诗中的女道士体态高雅,清新脱俗,诗的最后两句表明她超然世俗,渴望羽化登仙以摆脱尘世的心愿,诗云:

道骨仙风凛不群,清秋采药到江村。

自言家住云南北,知是遗尘几世孙。

女冠服饰常被称为“鹤氅”,鹤在道教中时长寿的象征,同时鹤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是道教所追求的逍遥的一种体现,因而道士常常以鹤自喻。

道教服饰

孙不二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道士,清净派的创始人,号清静散人。

她曾作诗道:“孤云野鹤无拘束”,表达自己过着野鹤般无拘无束、远离尘世的生活。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道通为一”,认为人与宇宙本来具有一体性,人自宇宙化生而来,也可由心性修炼而回归宇宙。道教的修炼方法不一而足,其中一丹学最为著名。

葛洪是东晋道教理论家,也是著名的炼丹学家和医药学家,道教外丹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外丹学强调“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

唐代的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吴筠主张性命双修,由此,道教的神仙学由外丹学走向内丹学。内丹学的基本观点为:人是天地宇宙至精至灵的产物,因此,人无需求于外丹方术。人的一身即为炉鼎,一心即为神室。所谓金丹之提炼,只在一念之间,重要的是“心炼”。

女道对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其中曹道冲的真人派与孙不二的清净派在女丹修炼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孙不二像

孙不二著有《女功内丹》,其工夫主张“太阴炼形”,被赞为仙家上乘功夫;曹道冲的真人派以《灵源大道歌》为经,主张清净工夫,专气致柔。

她们的工夫皆是同时专注于外炼与内炼,以炼性为主,最大程度发挥了女性柔弱之性,契合道家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因而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结语

宋代女道的贡献不仅在于道教内部理论的延展,更在于她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

首先,她们文采斐然、清新秀丽的形象为其他女性树立了典范,鼓励她们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次,女道在文艺方面的突出贡献涵盖了诗词歌赋、音律绘画等多个领域,极大丰富了宋代的文学成就与审美精神。

宋代女道代表了一群兰心蕙质,气节不输男子的独特女性形象。

她们遵循道家抱虚守静的思想,遗世独立、飘然自得。

她们的形象活跃于道教典籍与民间传说之中,在历史长河的绘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老子》

《全宋词》

《全宋诗》

《宋会要辑稿·道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神节,史上最强道教女神阵容在此!
道教人物:北宋道士鸿蒙子
道教仪规--东方道教网-
道医中的“道”与“医”
道医的两极化
原来如此,他们也是道士!(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