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师讲:什么是烦恼?如何克服烦恼

只言片语摘录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且难免有文字错漏的地方,仅当抛砖引玉,还请以原版著作为准,每段摘录后都已标明录音时间位置。请以录音讲座为准,另外建议录音与书结合来学习,因为书的内容不能全部包括讲课内容。



宗镜录第 95集


本集录音地址: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86927/16436142

道心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

一个人研究佛法的真理,要准备多少年啊?我们经常听年轻的同学说:“唉呀!我都打坐三个月了。”还有些说:“我已经坐了好几天,一点影子都没有。”嗯!你看,都是一种做生意的心理,已经投资了几块钱了,马上要收回。道心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那还只是中国世俗文化的名言。以佛法来讲,还不止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一方面的佛法的心理是无间心,你要追求研究佛法的真理,没有任何时间中断,而且尽于什么时候呢?未来际。这未来际是佛法时间观念。以过去和未来来讲,过去有多少时间呢?不可数,不可知,不可量,没得数字。同样未来际也是无量,没得数字可以计算的,换句话说,是永远下去,永远研究下去,这个中间你不会有时间的概念,不会有久暂的观念,只是一直不断地修行下去,这个样子叫做无间心。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一般做学问和修道的朋友,最多是搞了一年两年,然后中间遭遇到环境的挫折,便什么都完了。

(位置:录音3分钟左右开始)

=======================

不散乱又不昏沉,就是定,就是止观

我们觉得是脑筋衰老,当场的事情或看了的书,不像年轻时一样记得,马上就忘掉,忘掉就是失念,但这并不一定是衰老的关系,而是那个心境的清明本相,被人生的经验染污得太厉害了,散乱得太严重,因此老年人容易失念。

何以证明老年的失念,不一定是脑筋衰败了呢?因为老年有一个念头很重,孔子也说过,人到晚年要“戒之在得”。你愈老愈什么都想抓住,这个房子买了以后,将来怎么维护它?或者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涨价,还有要放两个钱当养老金啊!利息方面怎么办呢?这些念头你绝不失念。

年轻,也同样地失念。年轻散乱心重,甚至有些年轻人没有散乱,那个痴念却很重,因为脑子长得不够成熟,因此脑子经常一团白一样。许多年轻人看书,经常感觉头脑像有一块板隔住一样,闷闷的。不是闷闷不乐,而是整天到晚昏昏噩噩,昏头昏脑。如果自己有兴趣的时候,那可好得很,若不是在那个妄念的兴趣上,他马上就闷住了,这种情形都叫作失念。

失念就是正念丧失了,所以佛法要大家修定,所谓定就是止观,不散乱又不昏沉,就是定,就是止观。你有一丝一毫的思与想的心,就是散乱,你有一点不经意,就是昏沉,这就不是定了,不定当然是失念。办事也是这样,经常妄了这样,妄了那样,失念了。这失念是非常糟糕、非常严重的。所以真正的修持,失念这种情况要把它折伏下去,失念不能折伏下去,修持毫无成果。

(位置:录音8分钟左右开始)

===================

     认识烦恼是什么

烦恼不是痛苦,譬如妄想多了是烦恼,昏沉严重也是烦恼。烦恼是讲不出来的事,心中一天总是有事,什么事?讲不出来,说不明白。这种闷闷的状况,心里不舒服的状况,在《百法明门论》中有提到,严格地说,修持的人都要认识清楚。像我现在这个状况正在烦恼中。烦讲不出来这个佛法道理的幽微处,很闷。你说为什么?那真是《西厢记》上所说而我经常引用的:“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人生随时地在烦恼中,没有一分、一秒钟真正叫做人生快活的境界。那么学佛的道理,悟后起修也罢,先修后悟也一样,必须要“烦恼暂起”,立刻能够检查得到,“即便觉察”,自己能够反省得到,马上晓得现在我中了烦恼的毒,立刻“折伏令尽”。

灾难固然给我们很多的烦恼,好日子却往往给我们更多的烦恼,所以上面讲,苦受你要检查得到,乐受也要检查得到。假使被乐受拉走了,那修行也完了。每天不打开电视,不看一些无益的节目,何以遣此有益的光阴呢?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正是烦恼。

 烦恼一来,痛苦一来,念头马上觉察到,唉呀!我已经上当了。要能这样已经很难。觉察到了,把念头硬放掉,“折伏令尽”,那更难。令尽,尽就是说后面习气都没有。这个习气没得尽,还有这么一点,那不行。连这一点都没有,这才叫做修止观,学佛的观心法门。“使观心相续不断”,这才叫做修持、修行。并不一定在打坐。打坐是练练身体啦!你在那里打坐两个钟头,实际上你那个心跑到哪里去了,你自己都不知道,那坐一百天、坐一百年也没用。佛法主要在观心。

  真正大乘佛法绝不逃避一切,一定面对现实。真正的修持,在人世间最烦恼最痛苦当中去修持,这是大乘道。所以,修行当中要有什么呢?要具备有善巧心。什么是善巧心?就是一个善于利用、非常巧妙的心理。在世间修行你不断修前面所说观真如、观心的法门,“谓观真理”,说是求证空也好,说是要明心见性也好,在这件事中,“不碍”,不碍什么呢?不妨碍入世,“不碍随事巧修万行”。你就在世间一切处境、一切事务中无碍地观心、观真如、观真理。今天我在工厂里做工,一边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比人家都做得恰当,尽了责任,但是在这个蹭,自己同时又在修行,直心观真如,在自然的观心中非常宁静,非常光明。

(位置:录音12分钟左右开始)

==================

善巧心就是一个善于利用、非常巧妙的心理。

假定入世的人,自己本身责任以内,尽心尽力做好,这只是小乘,要随时随处在修行上有善巧方便,如何利他?如何做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这才是“巧修万行”的大乘。你说:“那假使我在工厂里做事,或者管机器哪有时间去布施啊!”不然呀!你处理一件事,假使这个东西做出来,不晓得到谁的手里去了,你要希望买到这个东西的人能够用得好,东西不会有问题;或者处理公务,希望这么办下去,受影响的人能得到利益,这就是随时巧修万种的善行,这样才叫做学佛的人、修道的人。

(位置:录音27分钟左右开始)

全集在线录音地址: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886927/

喜马拉雅搜“菩提路”有很多南师录音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平气和的反思一下下,平平静静琢磨琢磨自己
佛语经典语录100条
[老年感悟]:(69)经典佛语,参悟人生(下)
管别人的事,烦恼就现前
不要问别人你是否开悟见性,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从“小我”到“大我”,再达至“无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