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祖宗说:“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什么意思?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虽然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但是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之下,却用通俗易懂的俗语,将这个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就是其中比较经典的词语之一。

“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说的就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如果鸡和狗的生命超过限定,那么就是老祖宗所言“事出反常必有妖”。

鸡不过六

如果按照客观规律来讲,农民家中饲养的小鸡,正常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流传于三国两晋之际的古籍《易妖》,就介绍了很多世间的妖异之象。

俗语“鸡不过六”,说的就是一只鸡的正常的寿命,不会超过6年。一旦超过这个限定的期限之后,就会被视为一种反常的现象,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天下都是不合常理的现象,那么距离天下大乱的时间就不远了。

或者说在古人的迷信思想中,如果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符合发展规律,那么就一定会有异象出现。

而这种反常的现象也是大灾难的预兆,《易妖》中曾记载“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之语,所表达的内涵就是,天有异象必将大乱。

犬不过八

“犬不过八”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因为养狗不仅可以看家护院,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也是好方法。

一般情况下狗的寿命都不会超过八年,因为民间有“人活一日,狗活七天”的说法。

年龄已达到八岁的小狗,相当于人类60-70岁左右。根据《易妖》中的理论推断,小狗一旦寿命超过八年就是异象,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

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狗老妖”,“事出反常必有妖”用在此处非常合理。

《易妖》中说,古代一位老人,家里十分有钱,他十分喜欢狗,因此养了一只白狗,并且无论何时都和白狗形影不离。

一天,老人突然身亡,他的儿女们只好把他安葬于山中。但老人的白狗也一起消失了。人们猜测白狗与老人的感情太深,因为知道老人去世,所以它也主动离去了。然而,一年以后,怪事发生了:老人突然“复活”了。

儿女们带着诧异的目光,问老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人自言自语地说,他刚死去不久,一位有名的道士经过他的坟,施法救活了自己,所以他跟随着道士游历了很多地方才回到家中。

儿女对老者的话表示深信不疑,就这样,老人又过上了从前的生活,只是那只白狗却并没有回来。

这年,老人过生日那天,大家都来给他祝贺大寿,所以老人一高兴就喝得有点高了,提前离来宴席躺在摇椅上。不一会,人们看到老人变成了那只白狗。

这一下,可把人们都惊呆了,一只白狗居然成精了!于是,大家趁着白狗大醉把它绑起来,用大火给烧死了。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大家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因此大家也认为一些家养的动物,不要喂养的年限太长了。因为它们与人类接触的年数太长了的话,难免会有一些“通人性”,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危害人类的事情。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由于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较少,再加上根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妖魔鬼怪类的想象力。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常说:“鸡不过六,犬不过八”,究竟啥意思?
古人讲“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何意?实为“事出反常必有妖”
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这么说?什么意思
老祖宗说家里的鸡和狗,总结出了一句俗语,说的在理吗?
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俗语:狗无八年,鸡无六载,啥意思?老人为啥这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