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懷瑾先生 | 母親是拿生死來換我們這條命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母親節)

南懷瑾先生母親節開示錄音

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每一個宗教,到最後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聖母,佛教的觀世音,都是女性,因為母愛最慈悲、最仁慈、最偉大,所以中國文化上認為女性“為母者強”。不但人如此,各種動物也如此,當母親的時候最堅強。試看母雞,平常非常軟弱,可是當它翼護小雞的時候,遇到了老鷹等等侵略者時,則會拼命保護小雞,精誠抵抗,這就是母愛的精神,犧牲自我的精神。

——《易經雜說》

父母愛子女算不算慈悲呢?當然算,那該叫愛還是叫慈悲,就隨便你叫了。父母愛子女是無條件的。有人問孔子什麼叫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好像牛頭不對馬嘴,他是說瞭解父母親看到子女生病的那種心理,就是孝道。我從小到十一二歲之前一直在多愁多病中,看到花落了都會哭一場,一到了熱鬧地方也掉眼淚。當然後來就沒這回事了,我反省起來,父母照應我夠痛苦了,到了自己為人父母時,體會更深,“養子方知父母恩”啊!孔子的回答要你當了父母才會懂,你瞭解了父母那種擔憂痛苦的心理,能同樣用這種心理回轉來照應父母,就是孝道。這也就是西方人講的愛,儒家講的仁,佛家講的慈。佛家講的慈是高一等,是無等的、形而上的法身之慈,非一般世俗的愛心能比,是“斷諸愛”的。

“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你看,慈和悲是分開用的。大悲是母愛的性質,永遠不疲倦。在座的蔡先生講過一個他年輕時親身經歷的事,當年日本侵華,他要前往重慶,經過湖南時,有兩兄弟用床板抬著生病的母親逃亡。後來母親一定要兄弟倆自行逃亡,把她放下來,如果不照辦就是不孝。兒子不肯,母親硬是自己從床板上滾下來,不久就斷氣了。兩兄弟痛哭流涕,把母親埋了。這是大悲心的一種,大悲之慈。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你們注意喔!我們的生日,佛告訴我們叫“母難日”,就是母親受苦受難,生死關頭的一天。生不好母親就死掉了,那是很痛苦很痛苦的啊!所以說,人一定要尊重父母,因為生你的時候,母親是拿生死來換你這條命的。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我們的產房裡,聽到孕婦叫痛的聲音,有些還會罵丈夫;有些女人痛得手在鐵床上拉,那個力氣不曉得怎麼來的,鐵床都拉彎了。你們這些都要去瞭解,才能講修行,你們會看到人多麼可憐,覺得為人好苦呀!而且會有一種心情,對自己的母親無比的感恩,原來我是她那麼受苦生出來的,會很難過。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我們生命從娘胎裡一出來,當然第一個欠了父母的賬,變成這樣一個生命的身體,對父母的恩,孝順,究竟報了多少?不知道,各人自己有數。父母恩,古人叫養育之恩。養,由娘胎裡十個月,把你撫養、成長,這是養。活到由嬰兒長到大,父母賺錢辛苦的功勞養出來的。育呢,教育你。

孔孟的儒家就是佛教的律宗、戒律,都教育你了。孔子講孝順,最難的是感情。他說比如你養一個狗,你那麼照應牠,這也是養嘛。你對一個父母活著,我說拿一點錢給他,送一點東西給他吃,甚至喝了,我照應得很好。

唉!跟養動物有什麼兩樣。看著都一樣,養狗養鳥,有時候我們現在看到社會上養狗養寵物,比養父母還嚴重,還好誒!對父母並沒有對狗對鳥那麼好誒!

所以,報恩的思想講起來很嚴重,所以國家的恩、父母的恩、師長的恩、眾生的恩,活在世界上,覺得自己很多都是欠付的,欠缺的,不夠的,這是學佛的精神,上報四重恩。那出家了以後好像都不管,完全錯誤。更要報恩,出家的報恩。這四重恩怎麼報?努力地修行,自己趕快證果成道,反過來渡父母。

有時候譬如我在外面,像十九歲出門,然後就碰到國家變亂了,想到父母,想到家裏,沒有辦法。古人有兩句詩,黃山谷(黃庭堅)有兩句詩,那個時候的心情是什麼?那很嚴重,是五更歸夢三千里。啊,夜裏睡醒了,不能通信了,不知道家裏的人活著、死了,一切都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我在哪裏。這個八年,然後抗戰勝利了回來,離開大陸到台灣,三四十年也不知道消息。人有沒有感情會想念父母?會。所以只有每天晚上睡覺以前祈禱、念經,回向父母家人。

我的經驗,在這個時候,白天很忙,還帶兵、做事。夜裏到這個時候,人都有感情,想到家庭父母,哭了。醒來自己一摸枕頭,濕了,夢中的眼淚。所以想到黃山谷(黃庭堅)的兩句詩,宋朝的,跟蘇東坡齊名的,有兩句詩:「五更歸夢三千里」,想到家裏,「一日思親十二時」這個叫念頭掛住了。

那麼出家以後呢,這個心情更要嚴重了,你怎麼修持,能夠報答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中國文化是講孝道的,所以我施食的時候,不但是報這一生父母的恩,報七生父母的恩。把它切斷了,其實我們不曉得做過多少次。佛說,我們的生命做人,或者做狗,或者做馬。他說我們沒有成道以前,把我們身體的屍骨、骨頭堆起來,比須彌山還要大。把我們吃過的奶,每一次吃的堆起來,比四大海水還要大。其實七世,不會切斷的。這無量劫來,父母的恩情都要報。最高的願望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南懷瑾先生教育講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懷瑾·最後的成功還是屬於真誠的人
宋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孝——德之根,人之本
【南懷瑾先生講述「孔門為學的精神態度與目的」】
孝道
朱子治家格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