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帝国与大元汗国

蒙古作为超广域世界帝国的一部分来支配面积超过现在中华地区全境的亚洲东方的时代,若以传统的中国方式称之,则为元代中国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它呢?有关这个提问,立场、看法、观点因人而异。一直到稍早以前,元代的中国,换句话说就是蒙古统治中华地区的时期,都被视作文化蒙昧或文化受到压抑的时代。美术也好、文学也好,人们总说,所有中华传统的文化和精华,其健全的成长和发展、成熟,皆在“异民族”“征服者”蒙古的统制下受到压抑、扭曲。或者,毋宁说将支配者蒙古视作文化程度低劣的“野蛮人”,或是极度凶暴的“恶政者”,乃是常识。

有关元代中国的看法和评价,可以说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无论日本、中国还是欧美各学界,都是如此。不只如此,能够注意到的还有,在欧美学者中,出现了一种将这个时代自由开阔且富于理性的社会风潮与文化状态命名为“蒙古自由主义”并给予极高评价的意向。这种看法与过去完全相反。究竟何者正确?或是皆属正确?还是皆属错误呢?其正确与否姑且不谈,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和过去大大不同的认知与看法,仍然混同着过去的看法,以多样的振幅摆荡。

十三世纪初,在其后以之命名的蒙古高原这片内陆草原的角落,一支名为蒙古的游牧民联合体几近突然地诞生了。这是一切的开端。

这个以蒙古语称作“Yeqe Mongγol Ulus”,也就是“大蒙古国”的新兴国家,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在欧亚东西侧急速地扩张。首先是从满洲(Manchuria)控制中国北方的女真族王朝即金帝国被打倒。接着,在从中亚到中东一带称霸的突厥系伊斯兰王朝即花剌子模沙王朝(Khwārazm Shāh)也被打倒。成吉思汗本人于1227年逝世,但横跨东西的大版图的帝国形状,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便已经开始萌芽了。

相继进行的对外征伐,由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继承下来。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已成为一个东起朝鲜半岛、日本海,西及俄罗斯、乌克兰、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伊拉克的大帝国。在这个时间点上,蒙古已经达成了史上的最大版图,成为一个涵盖各色人种的多种族混合国家,而且其发展并未就此止步。这个帝国,经由成吉思汗的孙辈忽必烈历时五年的帝位继承战争(1260—1264)成为代表全蒙古的大可汗后,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

具体而言,就是忽必烈于1276年以几乎毫无损伤的方式接收了由南宋王朝控制了约一百六十年之久的江南(长江以南之地)。这个转折给中华及世界带来了极大变化。

首先,这个转折在中华地区实现了南北的再统合。从姑且算是中华一统时代的唐朝覆亡(907)后开始算起,或是回溯到三世纪半之前,从唐朝发生了使其丧失实质统一状态的安史之乱(755—763)算起的话,南北统合竟已暌违五百年之久。而且,不单只是南北统合,尽管有直接或间接之别,连云南、大理、贵州(贵州地方在蒙古语中音读“奇头叩尔”即鬼国之意,到了明代美化为同音异字的“贵”),包括西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到“中国”圈内。这是与从唐朝到蒙古这段漫长岁月间,若以中华式名称称之,则为辽、五代、北宋、金、南宋、西夏等先后交替并立、兴亡、分裂、多极化及缩小的“中国”完全不同的新局面,其面积之广也前所未有。也就是说,一条迈向崭新巨大中华的道路从此开启了。

并且,最重要的莫过于忽必烈在蒙古全境中亲自领有的亚洲东方,在自过去以来以戈壁以北的外蒙草原为根据地的体制中,开始将内蒙草原及华北作为新的“国之根基”,推动接合草原世界与农耕世界的新型国家建设,从此推动了欧亚世界史的两道洪流在此汇集,贯穿历史的基本结构自此从根本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顺带一提,在明代、清代以及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皆是首都的北京,其前身乃此时作为忽必烈治下的世界帝都,是耗时二十余年营造的大都。其实,天津的前身直沽,甚至是上海,也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

要言之,现在我们所认知理解的“中国”这片大疆域,乃源自明清两代前,即忽必烈以后的元代。通过蒙古与忽必烈这两个阶段,中国发生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巨大转型。这个变化的意义之大,多次强调也不为过,因为“中国”的范围从根底上发生了改变。

回头来看,名实相符的“小中国”北宋,或是甚至只有其一半的南宋自不待言,就连非汉族王朝,但也兼有许多中华要素的多种族国家辽、金、西夏等,不论在气度还是内涵上,皆与蒙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与此同时,若要谈论这个重生为“大中国”的“中国”,吾人仍不能忘记,她虽然继承了长久以来在这片大地上开展的多样历史、地域、社会、文化,并将之吸纳进来,但仍可说处于初生的模糊状态,大致仍在混沌之中。

另一方面,世界又如何呢?忽必烈在取得淮河以南的中国南方以及南宋这个国家及社会体制后,以此为起点,开始向海洋进发。出现在草原世界的游牧民国家,在成为一个多种族的混血陆上世界帝国后,又吸收了中华世界,甚至摸索了通往海上帝国的道路。对日本进行的两次征伐、向东南亚各地派遣的海洋军队,也可归于此一脉络。在军事进攻方面的海洋发展,未必是成功的。

不过,忽必烈政权拥有了史上前所未有之大舰队、展开了以穆斯林商人为主轴的国际通商,并在自由经济政策之下陆续与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各国缔结了友好关系,到1287年,这些工作便已完成。笔者无法理解,这一点为何在过去几乎都被抹杀了。由此,十三世纪末,从东海经印度洋到中东的海上通路整体,便在和平状态下掌握于蒙古手中,人类史上首次围绕着欧亚陆海循环的交通网于是形成。

与这样的动向并进,蒙古帝国或许因为巨大化的必然结果,本身也被迫要面临转型。如前所述,肇因于帝位继承战争,蒙古从以继承大可汗之位的忽必烈及其血胤直接统率的宗主国“大元汗国”为中心,分立为西北欧亚的钦察汗国(通称金帐汗国,或克普恰克汗国)、中东一带的旭烈兀汗国(通称伊儿汗国)、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等规模之大足以称作帝国的蒙古国家,变身为一个整体而言松散又多元复合的蒙古世界联邦。

此外,蒙古也因为自身的多极化,使得过去那般令人惊异的军事扩张浪潮逐渐消退,反而以控制了拥有当时世界最多人口和最高经济力之中华地区的大元汗国为推进力,整体转向了以国际协调和经济优先为主的和平路线。如此,到了十四世纪,人与物资的东西方大交流使用了上述那个蒙古以政府资金来维持的欧亚循环路径而有所进展,出现了一个史上空前的、以蒙古为中心、欧亚及北非各地松散围绕却合而为一的局面。

至此为止,人类的历史终于具有了一个不是部分历史之间的拼贴凑合,而是形象完整的整体,即便它仍有些模糊。具体来说,世界史从这里开始清楚地走上了一条名实相符的世界史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快报
大蒙古帝国:横跨欧亚的第二大帝国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国号“元”是何意?年号“中统”蕴涵了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们觉得天佑中华?
纵横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帝国为什么没有统治非洲?
蒙古帝国地跨欧亚两大州4000万平方米,但它属于中国还是蒙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